信息记录材料实验讲义未加密可打印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1127939 上传时间:2017-05-29 格式:PDF 页数:15 大小:756.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息记录材料实验讲义未加密可打印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信息记录材料实验讲义未加密可打印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信息记录材料实验讲义未加密可打印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信息记录材料实验讲义未加密可打印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信息记录材料实验讲义未加密可打印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信息记录材料实验讲义未加密可打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记录材料实验讲义未加密可打印(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实验一 银盐感光材料成像实验( 6 学时)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1了解照相机、放大机的基本结构及使用方法。 2掌握黑白负片、黑白正片成像的工艺过程。 3了解银盐感光材料的照相性能对成像质量的影响。 4了解成像条件对影像质量的影响。 5了解冲洗加工条件对成像质量的影响。 二实验基本内容 1使用照相机对实际景物进行拍摄。 2对已经曝光成像的黑白负片进行冲洗加工。 3将冲洗加工完成的负片影像在放大机上对黑白相纸曝光,进行正片成像。 4对已经曝光成像的黑白相纸进行冲洗加工。 三实验设备及材料 1实验设备 照相机、放大机、显影罐、上光机、安全灯 2实验材料 彩色胶卷、黑白胶卷、 2#黑白放大相纸、 3#黑

2、白放大相纸、 D 72 显影液、 D 76 显影液、柯达 F 5 定影液 四实验原理 1负片成像 黑白胶片在照相机中曝光后,乳剂层中见光部分的卤化银颗粒发生光分解反应,生成自由电子,自由电子与银离子在感光中心处发生还原反应,生成显影中心,显影中心构成肉眼看不见的、由银微斑组成的潜影。在显影加工过程中,曝光的卤化银以显影中心作为电极,与显影剂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全部还原成金属银原子,形成可见的金属银影像。为曝光部分的卤化银通过定影过程,与定影剂发生反应,从乳剂层中溶解,形成稳定的可见影像。 在对实际景物拍摄时,胶片曝光量多的部位,形成的金属银多,致黑程度大,影像密度高;曝光量少的部位,形成的金属银

3、少,致黑程度小,影像密度低。最终得到的影像与实际景物的明暗程度相反,即得到负像。 2正片成像 在胶片上形成的负像通过放大机在相纸进行曝光成像,经显影加工后,得到可见并且稳定的影像。其影像密度与负片上的影像密度相反,与被拍摄的实际景物相一致。 实验中分别采用不同反差系数的相纸进行成像,对相同的负片影像,采用不同性质的相纸及不同的成像条件,得到不同质量的影像。 五实验步骤 (一 )负片成像 1实际拍摄 (1). 了解照相机的主要结构及各部件的功能,学会照相机的使用; (2). 将胶卷装入照相机中; (3) 根据拍摄时的光线条件,按照胶卷包 装盒上的曝光条件,选择合适的光圈和快门速度; (4). 对

4、实际要拍摄的景物进行选取、调节焦距进行拍摄。 2负片的冲洗加工 (1). 在暗室中全黑的条件下,将已经拍摄好的胶卷从暗盒中取出,缠绕在显影罐的片盘上,然后盖上显影罐的盖子; (2). 向显影罐连续注入 D-76 显影液,直到全部注满为止,然后不断摇动显影罐进行搅拌,在规定时间完成显影; (3). 倒出显影液,用清水冲洗 30 秒,然后注入柯达 F-5 酸性定影液,搅拌10 分钟,完成定影; (4). 倒出定影液,取出冲洗加工好的胶卷,用清水冲洗干净,凉干。 (二 )正片成像 (1). 了解放大机的基本结构及使用方法; (2). 选择拍摄的底片,将底片放入底片夹内,乳剂面向下; (3). 开启曝

5、光定时器电源开关,按下定时器调焦按钮,在放大机上进行调焦,待影像清晰后,调焦完毕,关闭调焦按钮; (4). 在安全灯的条件下,调好曝光时间,将相纸乳剂面向上,放入放大尺板夹中,按下曝光按钮,对相纸进行曝光; (5). 将曝光后的相纸取出,放入 D-72 显影液中进行显影,显影时,不断进行搅拌,待影像层次全部显出后,显影完毕; (6). 将显影完毕的相纸取出,在停显液中停显 5 10 秒; (7). 将停显完毕的相纸放入柯达 F-5 酸性定影液中定影,除去未曝光部分的卤化银颗粒,时间约 5 10 分钟; (8). 将定影完毕的相纸取出,用清水冲洗,以除去相纸中残余的加工液; (9). 将清洗干净

6、的照片,影像面向下贴在上光机的上光板上,放下帆布盖,用上光辊将相片与上光板贴紧,烘干。 六 .实验注意事项 1严格按照要求对实验中所使用的设备进行操作,爱护设备; 2在实验中出现设备问题,及时找指导教师帮助解决; 3在暗室中注意安全,不得打开照明光源。 七思考题 1曝光条件对负片成像质量的影响? 2曝光条件对正片成像质量的影响? 3不同反差系数的相纸对影像反差的影响? 4冲洗加工条件对质量的影响? 八对实验报告的要求 1写清楚银盐感光材料成像实验的目的要求; 2本实验所用的主要仪器设备及所用材料的基本照相性能; 3清楚阐述银盐感光材料的成像原理; 4写清楚实验的主要操作步骤及实验条件; 5对实

7、验结果进行详细讨论,并对成像质量进行评价。 6回答思考题 实验二 阳图 PS 版成像( 2 学时) 一 实验目的 阳图 PS 版是采用 2, 1, 5邻重氮萘醌磺酸酯和甲阶酚醛树脂作为主要成像组成的浮雕型重氮盐感光材料;通过本实验了解感光材料的感光特性,掌握阳图 PS 版的晒制过程以及其基本质量控制过程。 二 实验基本内容 1 采用 UGRA 印版控制条和 Brunner 控制条 对印刷版材进行曝光并记录曝光时间。 2对经曝光的版材进行显影和冲洗加工。 3 用毛笔蘸着修脏剂,将印版上的脏点除去,然后用水冲净即可。 4将显影墨均匀涂抹在印版的图文部分上, 以进一步提高图文部分的亲墨能力,然后用水

8、冲洗掉多余的显影墨即可。 5在印版版面上均匀的涂上一层阿拉伯树胶,并用风扇吹干。 6 检查晒版质量 ( 1) 外观:检查印版表面的图文部分是否完整无缺,空白部分有无脏点。 ( 2) 网点再现:用放大镜检查 UGRA 印版控制条和 Brunner 控制条。信号条的作用 三 实验设备、工具及材料 (一)实验设备与工具: 1、UGRA 印版控制条(UGRA P late control wedge): 2、Brunner 控制条(Brunne r Control Strip) 3、 晒版机 :本实验使用的晒版机是大日本网屏公司(SCREEN)的 P-814-G(I)型卧式真空晒版机。 4、 显影冲洗

9、机 :大日本网屏公司(SCREEN)的 MPD220 自动显影冲洗机。 (二)实验材料 1、 阳图 PS 版 :本实验使用中国印刷科学技术研究所生产的星光牌 P-I 型阳图PS 版,其配方为: 2,1,5邻重氮萘醌磺酸酯 线性间甲酚醛树脂 碱性验兰 BO 乙二醇独乙醚 2、 显影液 :本实验使用的显影液为中国化工部第二胶片厂生产的“华光”牌 PD型阳图 PS 版显影液,使用时如机器显影按 1:4 比例加水稀释,手工显影则按1:5 比例加水稀释,显影液使用温度为 23 2。其配方大致如下: 硅酸钠 20% 氢氧化钠 0.3% 十二烷基磺酸钠 少量 水 3、 显像墨、除脏剂、阿拉伯树胶 PS 版显

10、像墨和 PS 版除脏剂 2、 实验原理 阳图 PS 版是利用感光材料通过曝光和碱显形得到具有亲油性的图文部分,其晒版过程可通过质量控制条来判断晒版质量, 并可根据质量控制条提供的信息来调节晒版条件,以保证在晒版过程中能获得良好的网点再现。 1. 布鲁纳尔印刷控制条。 ( 1)布鲁纳尔控制条 目前国内外使用的控制条种类比较多, 我国国家印刷标准推荐采用布鲁纳尔控制条,作为国家印刷行业使用的质量控制工具,在国内常用的还有 GATF 号码信号条、 FOGRA 测控条等,无论选用哪种控制条,它们都有共同的测量元素,帮助监控生产过程。下面简要介绍布鲁纳尔控制条的功能及应用方法。 1.结构组成 布鲁纳尔控

11、制条用于打样和印刷的实地 密度、网点增大、网点变形和印刷反差( K 值)的测量和计算,既可用于密度计测量,也可用于目测。其先后有几种版本,但目前多数采用最新的具有 7 个控制段的版本,如图 1 所示。 图 1-1 所示为实地色块段, 图 1-2 所示为 75%细网段 ,图 1-3 所示为 50%粗网( 10 线 /厘米)段,图 1-4 所示为 50%细网微测段,图 1-5 所示为细线与小网点控制段,图 1-6 所示为灰平衡观察段 ,图 1-7 所示为 25%的细网段。 2.功能及使用方法 ( 1)实地色块段,如图 2-1 所示。 功能:测量打样、印刷的实地密度和 油墨的上墨程度;测量、计算三原

12、色油墨的三大特性,即色偏、带灰和效率。 用密度计测量时,布鲁纳尔建议采用窄 光带、非偏振密度计(测量孔径不小于 3.5mm)。 控制四色油墨的最佳实地密度值,不仅是打样和印刷数据化色彩管理的核心,也是整个复制过程数据化色彩管理的核心。因为实地密度(墨层厚度)对样张和印刷品的质量影响极大,实地密度过大,则网点增大多,印品粗糙;实地密度过小,则色彩饱和度不足,因此必须达到实地密度最佳点。简言之,最佳实地密度,即在 75% 80%网点区的网点增大最小或在合理的增大范围内的前提下, 达到的最大实地密度值,也就是在 K 值最大时的实地密度为最佳实地密度。因为反射密度测量,其墨层厚度和密度之间有着密切关系

13、,墨层的吸收特性取决于油墨色调、墨层厚度和油墨色料的性质和密度。基本上,当墨层厚度逐渐增加时,密度也随之上升,但当墨层厚度到达一定限度,一般达到 10m 厚度时,已基本处于墨层饱和状态,此时密度也不能再上升。 有代表性的打样、印刷湿墨层的实地密度规范。在实际打样和印刷过程中,不但要采取一切工艺技术措施达到最佳实地密度值,还要做到实地密度的一致性。例如打样,一要做到 5 张标准样张的四色密度一致;二要做到左、中、右密度的一致,误差为 0.05D。又例如印刷,要做到一种产品和印件,从开机印刷到中途至最后印刷的墨色一致, 这都需要通过控制条和密度计测量, 才能获得。 ( 2) 75%网点段,如图 1

14、-2 所示。 功能:测量 75%网点区的网点增大;测量、计算印刷相对反差值(简称 K 值)。 印刷相对反差值能代表印刷质量,表示 暗调层次,其计算公式反映了实地密度与网点密度之间在实地密度变化过程中所产生的反差效果。 布鲁纳尔控制条是用实地密度与 75%网点区的网点密度比较,来达到最佳实地密度值和暗调区域的层次,优质的打样和印刷必须控制 K 值在最佳的范围内。 K 值大,说明实地密度足,色彩饱和、鲜艳, 75%网点区的网点增大少,暗调层次丰富;反之,说明实地密度不足,色彩不饱和, 75%网点区的网点增大多,暗调层次并级。 实践证明,提供优质的印刷适性,采取 各种工艺技术措施,提高员工的操作技能

15、,都是为了达到最佳的 K 值,从而保证打样和印刷的高质量,所以说控制 K 值在实际生产中有重要的实用意义。 K 值的计算公式: K=(DV-DR)/DV,其中, DV 为实地密度值, DR 为 75%网点密度值。例如: M 色实地密度为 1.50, 75%网点密度为 0.85,代入上述公式: K=(1.50-0.85)/1.50=0.43。有代表性的高、中、低档产品的 K 值参考数值,如表 2 所示。 ( 3) 50%粗网段,如图 2-2 所示。 50%粗网段是由网点面积为 50%的 10 线 /厘米的网点组成,其作用一是视觉直接观察网点增大和减小的变化;二是与 50%细网段进行测量比较,计算出 50%网点区的增大值。其结构是以粗、细网点相对比的原理,在粗、细网点总面积相等的基础上制定的,其线数比为 1 6,即一个 50%的细网点的周长是粗网点的 1/6,一排 6 个细网点的周长相加等于一个粗网点的圆周长度, 6 排细网点的总和是粗网点的 6 倍,因而,网点增大要大 6 倍。在相同条件下,细网点的增大就很多,因此,以 50%粗网段为基准,取粗、细网两者密度之差,即可求出打样、印刷 50%网点区的增大值。 50%网点区增大值公式 50%网点区的增大值 =(细网段密度 -粗网段密度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