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之路

上传人:ali****an 文档编号:112785984 上传时间:2019-11-07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502.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之路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我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之路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我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之路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我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之路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我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之路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之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之路(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煤炭未来究竟路在何方2017-12-19 亚太地区煤炭交易中心倪维斗,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热能工程系教授,在2017国际工程科技发展战略高端论坛上发表演讲中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之路,提出:未来,单一技术和技术组合难以解决能源困局,系统整合和战略规划才是关键。煤炭的贡献不可忽视以煤为主是符合我国资源禀赋的不可变化的事实,其他替代能源只能是辅助能源,而不能成为主力。中国的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巨大的进步,煤起了巨大的作用。而今,由于环境的影响,尤其是PM2.5雾霾的污染,人们把罪魁祸首指向煤的利用,当年的功臣被妖魔化,变成老鼠过街人人喊打,变成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把屁股板全打在

2、煤身上,实际上这是很冤枉的,不能真正解决问题。我国这么多的人口,都希望过现代化的生活,社会要不断发展,技术在不断进步,能源需求越来越大,2016年我国能源消耗总量已达43.6亿吨标准煤,在我国缺油、少气的资源条件下,靠什么能源来满足?除煤炭外,其他能源潜力不大天然气现在很多人把希望寄托在天然气身上,中俄燃气(中国和俄罗斯的天然气合作供应协议)380亿立方米,相当于2700万吨标准煤;我国的天然气储量为3600亿立方米,相当于2.6亿吨标准煤,已是极限。目前天然气的用量是煤的1/20,远期来看,天然气的用量仍将只是煤的1/15。核电2016年的装机量是3364万千瓦,年发电量为2133亿千瓦时,

3、占全部发电总量的3.5%。规划2020年装机5800万千瓦,到2030年装机1.2亿千瓦,发电8000亿千瓦时,折合来看是1亿标准煤。铀资源的贫乏,100万千瓦机组建堆时首次要339吨铀,每年还要补充15吨铀235和铀238,铀进口依存度已超过90%。核电不能成为我国能源发展主要方式,只能是补充方式。水电来看水电,7亿千瓦的理论蕴藏量装机,技术可开发不到5.5亿千瓦,而经济可开发4亿千瓦。2016年发电量1.19万亿千瓦时,相当于约2.15亿吨标准煤。水电装机容量已达3.32亿千瓦,开发度已达到了75%,剩下的1亿千瓦中包含有雅鲁藏布江的蕴藏量,实际开发方面存在国际问题。水能只占全世界按人口平

4、均的25%,风电、太阳能只占能源消费总量的几个百点。天然气、核电、水电、风电、太阳能等发电量加起来7.0亿吨标准煤,这相比2016年我国40多亿煤的能源消耗,是个小数。山西内蒙一带的几千亿吨煤才是我国能源的根本保障。能源和环境形势严峻中国能源系统根本特点:以煤为主,人口多。20102050年预测累计煤炭消费1000*108 tce,煤仍是主力能源。2014年我国人均能源消费量约为3.1 tce/a,远低于美、德、法、日等国,预计2030年我国人均能源消费量4 tce/a(预计人口14亿)。(tce/a:每年标准当量煤)我国在2030年后大幅度减排CO2主要还是靠煤的清洁低碳利用!我国一次能源消

5、费占全球能源消费的22.9%。2015年,全球能耗是1990年的1.6倍,而中国已经是1990年的4.4倍。2015年一次能源对外依存度15.8%,其中原油61.7%,天然气30.1%,煤炭4.9%。中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以煤为主!我国能源系统亟待解决两大问题1传统发展方式难以为继以高耗能、尤其耗煤为主换取发展,造成严重的生态环境影响;由于技术路径锁定效应(行为习惯、思想意识、体制机制、基础设施、既有产能),这种方式仍有较大的惯性。2新的发展方式尚未形成油气的发展面临国内资源不足和国际价格波动等问题,受到一定限制;核和可再生能源发展困难重重,供应过剩(弃风弃光等)、电网接纳、经济性等;节能面

6、临缺乏投资、环保意识不强、基础设施和产能锁定等一系列挑战。能源系统将较长时间处于新旧发展方式并行的发展状态,推进能源系统的革命对整个社会的创新(体制、意识、技术、基础设施等)提出了巨大挑战。单一技术和技术组合难以解决能源困局,如何通过权衡取舍,精心组合和安排这些手段,以求系统性、最佳地解决问题系统整合和战略规划。在煤的利用上做文章,走煤的清洁、高效、低碳利用之路。煤炭清洁高效转化如何实现?先进的燃煤发电技术一是采用先进的燃煤发电技术,进一步提高能效,减少排放。如:上海外高桥第三发电厂。该厂当前的实际运行性能,在全年平均负荷率为75%81%的条件下,其实际全年平均供电煤耗(包括脱硫和脱硝)276

7、gce/kWh,折算到额定负荷下的供电煤耗为264gce/kWh,全年平均实际供电效率(包括脱硫和脱硝)为44.5%,折算至额定负荷工况,则供电效率应为46.5%。而2015年全国发电平均煤耗 318gce/kWh。排放浓度:粉尘排放7.55mg/m3;二氧化硫17.7mg/m3;氮氧化物15.19mg/m3,已经达到了气体燃料的排放指标。对比原世界运行效率最高的丹麦Nordjylland电厂3号411MW两次再热、低温海水冷却机组,2009年供电煤耗(不含供热)286.08gce/kWh(净效率42.93%),平均发电负荷率89%。折合75%负荷率下的供电煤耗288.48gce/kWh。应该

8、说,我国的燃煤发电技术是走在世界前列的。但减排的根本问题是CO2的捕捉与处理,这是上海外高桥第三发电厂模式所不能处理的问题。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 IGCCIGCC即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Integrated Gasification Combined Cycle),是将煤气化技术和联合循环相结合的动力系统。华能公司在天津建成了一套200MW级的IGCC电站。华能天津IGCC电站示范项目(已投运)鸟瞰图IGCC技术把洁净的煤气化技术与高效的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系统结合起来,既有高发电效率,又有极好的环保性能,是一种有发展前景的洁净煤发电技术。IGCC系统的供电效率为41%,捕捉CO2较容易,但由于单

9、位装机投资较大,所以,以气化为基础的IGCC只用于发电在经济上有较大问题,暂不适合推广。IGCC发电技术流程示意图煤基多联产能源系统技术煤基多联产是指利用从单一的设备(气化炉)中产生的合成气(主要成分为CO+H2),来进行跨行业、跨部门的生产,以得到多种具有高附加值的化工产品、液体燃料(甲醇、F-T合成燃料、二甲醇、城市煤气、氢气)、以及用于工艺过程的热和进行发电等。多联产可以实现煤炭的多维度梯级利用,其应用过程相互耦合,实现能量流、物质流等总体优化。做到了氢碳比合理优化利用,尽量减少“无谓”的化学放热过程,并实现热量的梯级利用、压力潜力和物质的充分利用。另外,电力与化工在运行中可起相互调峰的

10、作用。通过过程集成,联产系统可以在能量利用上获得收益。与单产系统相比,并联系统中获得的节煤收益甚微;而串联系统的节煤效果显著,特别是串联无变换系统,节煤率能够达到8%。此外,伴随单元技术进步,如高温合成气净化、离子膜分离制氧、1700摄氏度燃气轮机及水煤浆预热等技术,多联产能效可以进一步地提升。多联产是综合解决我国能源问题的重要方案。1有助于缓解能源总量要求联合生产多种产品,效率提高可以减少总量需求;采用高硫煤拓展了煤炭资源的利用。2有助于缓解液体燃料短缺可以大规模地生产甲醇、二甲醚、F-T合成油和氢等替代燃料,缓解石油进口压力。3彻底解决燃煤污染问题完全消除常规燃煤污染物排放,重金属等痕量污染物脱除更经济。用甲醇来采暖、小锅炉、窑炉,可大幅度减少散煤燃烧。4有助于解决快速城市化引起的小城镇和农村洁净能源问题为具有天然气管道的城镇提供城市煤气,煤制DME可以作为LPG的补充或替代物,很可能是小城镇尤其是住宅高度分散的农村地区的重要解决方案。5满足未来减排CO2的需要煤气化系统可以以较小的成本捕捉CO2。在煤的清洁高效利用方面电化共轨有很大潜力,是煤炭发展的重要方向。总之,依托最先进的节能和环保技术,煤炭完全可以更清洁,与环境更友好,更符合科学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我们应重新审视对煤电的认识,放心地在城市建设真正的绿色煤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