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_专题一_第二课_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12785968 上传时间:2019-11-07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7.4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民版_专题一_第二课_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人民版_专题一_第二课_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人民版_专题一_第二课_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人民版_专题一_第二课_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人民版_专题一_第二课_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民版_专题一_第二课_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民版_专题一_第二课_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课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手工业:指依靠手工劳动,使用简单工具的小规模生产。,一、古代中国手工业的产生与发展,二、古代中国手工业的主要经营形态,三、古代中国手工业主要生产部门及成就,四、古代中国手工业的主要特征,一、中国古代手工业的产生与发展,原始社会晚期:手工业形成独立的生产部门 夏商周时期:出现了“工商食官”,官营手工业出现 春秋战国时期:家庭手工业和私营手工业形成,以后与官营手工业长期并存 明朝中后期:江南一些手工业部门出现手工工场,原始手工业,官营手工业,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工商食官:,西周官营手工业制度。指当时的手工业者和商贾 都是官府管的奴仆,他们必须按照官府的

2、规定 和要求从事生产和贸易。,(一)家庭手工业 (二)官营手工业 (三)民营手工业,二、中国古代手工业类型(经营形态),(一)、家庭手工业(田庄手工业),1、基础:小农经济;,2、地位:农业的副业。,3、生产目的:自给自足;缴纳赋税;部分市场流通。,4、发展历程,(1)秦汉以来,个体农业与家庭手工业 紧密结合的形式渐趋稳定。,(2)随着土地兼并的集中,汉代出现了 “田庄经济”田庄手工业主要是满足自身 生产生活的需要,主要不是为了交换,田 庄经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经济形态。,5、评 价:,积极:封建经济相对稳定的重要因素,消极:阻碍商品交换是新经济因素产生、 发展的最大障碍。,6、田庄手工业,(1

3、)田庄,田庄的功能:,生产经营:农业、手工业生产,军事,田庄出现的背景:,土地的集中,田庄的性质:,是一个相当完备的微型社会。,(2)古代田庄经济,性质:,田庄经济是一种自然经济。,特点:,A、田庄是地主依靠政治特权取得或兼并农民土 地而形成发展起来的。 B、田庄里的劳动者为依附农民 C、田庄手工业主要是满足自身生产生活的需要 主要不是为了交换,田庄经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经济形态。,(3)田庄手工业:,地位:,是田庄农业的副业,生产经营活,酿造加工、纺织手工业、 农具和兵器的修造等,(二)官营手工业,1、工官制度,(1)含义:,封建政府将有利可图的行业收归官办和政府垄断,(2)建立时间:,汉武帝

4、时期,(3)特点:,服务对象的特殊性,特殊行业的垄断性 服务对象的特殊性,不计成本和奢侈性,技术工艺的高超性,各种行业的封闭性,劳动者缺少积极性,(4)评价,积极影响:有利于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维护社会稳定 有助于手工业的发展 和封建经济的繁荣,技术发明和革新不能服务于社会; 行业之间相互隔绝,新技术难以推广; 技术工艺的传承是封闭性的,往往导致失传; 匠户没有人身自由,其创造性受到严重束缚; 生产不计成本不入市场,缺乏竞争弊端丛生 加重了政府的财政支出。,消极影响,2、匠戸制度,(1)含义:,在一定时期内(元清),工匠被编入专门的户籍, 且其职业世袭。,(2)形成过程,唐代已有工匠在官营手工

5、业作坊内定期服役的 制度;,宋代匠户往往被官府以强制方式役使;,元代以后,工匠被编入专门的户籍,由专门机构 直接管理,世代承担指定的工役。,(3)影响,积极影响:“匠户”制度使得统治者可以方便地征调 各类工匠,,局限性:匠户没有人身自由,他们的劳动创造性 受到严重的束缚。,3、官营手工业发展历程,(1)夏商周以青铜铸造为代表的手工业由官府垄断; (2)春秋战国时期官营手工业继续发展; (3)汉武帝时代起,煮盐、冶铁、铸钱、炼铜等有利可图 的行业,都收归官办,政府垄断; (4)西汉在长安设立服务于皇室的工场“东西织室”外, 还在齐郡设“三服官”; (5)唐代已有工匠在官营手工业作坊内定期服役的制

6、度; (6)宋代匠户往往被政府以强制方式服役; (7)元代以后,工匠被编入专门的户籍,有专门机构管理, 不得脱籍改业,世代相袭,承担指定的工役。,(三)中国古代手工业的经营形态,以家庭 为单位 的自主 经营,政府直 接自主 经营、 大作坊 生产,民间私 人自主 经营,自给自足, 满足田庄 和农民自 身需要; 缴纳赋税,满足官府 专用和皇 帝私用,民间消费,剩余部 分出售,不在市 场流通,在市场 流通,小,大,一般,田庄中 的依人 (农民),无偿调 用各类 工匠 (匠戸,民间 工匠,农业的 副业; 比重大,明中叶 以前占 主导地 位,明中叶 以后占 主导地 位,属于自然经济 的组成部分; 以家庭

7、纺织业 为主;受小农 经济模式的制 约,国家垄断; 在资金、技术 、规模、人才 上占绝对优势,商品生产; 发展艰难,三、中国古代手工业的主要部门及成就,1、纺织业的发展,(1)发展概况,新石器时代: 商代: 周代: 汉代: 唐代: 宋代: 元代: 明代:,纺织技术萌芽,出现人工育蚕和丝织技术;原料:麻、葛、丝,有负责指导蚕桑生产的专职官员,纺织业在经济生产中已经相当重要 ,“妇功”是“国有六职”之一,纺织技术相当发达,起绒锦技术较高纺织品通过“丝绸之路”远销地中海,官营纺织业规模大,私营作坊兴起,棉、丝纺织技术都达到很高水平;棉花种植及棉纺织技术已 推广到闽、粤等地区,A、黄道婆对纺织工艺进行

8、革新,创造出了新式纺车并且推广织造技术; B、棉布逐渐成主要衣料(正式在明代),A、蚕桑、棉花种植面积扩大 B、棉纺织业普及 C、出现雇工和劳动力市场(资本主义萌芽),(2)古代中国纺织业发展主要特点,从原料看: 从经营形态看: 从发展程度看: 从发展趋势看:,(3)古代中国纺织 业不断进步的原因,政府的重视 技术水平不断进步和发展 丝织品远销海外,深受欢迎 民间私营作坊兴盛 纺织业部门出现工场手工业,规模日益扩大,麻、葛-丝-棉,纺织业先后出现了三种经营形态,分布广、分工细、品种多、技艺高,是中国最早产生资本主义萌芽的行业,纺织业的发展,黄道婆的三锭纺车,纺织业的发展,达摩法师的木棉袈裟,2

9、、先进的冶金技术,(1)、冶铜业:,新石器时代: 商周时期: 秦朝:,(2)、冶铁业:,铜器起源,但不是主要的生产工具,青铜器制造水平世界领先,青铜防锈技术,春秋晚期产生 战国时期推广: 汉代推行官营: 南北朝: 北宋:,A、燃料变化: B、供风技术:,灌钢法,用煤作燃料加速冶炼进程,,提高冶铁 的效率,清朝: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司母戊鼎,1.33米,1.1米,司母戊鼎是目前已发现的中国古代形体最大和最重的青铜器,在世界上也是仅见的,反映出商代青铜冶铸业具有极高水平。,鼎重832.84公斤,精品欣赏,四羊方尊,精品欣赏,商晚期的贮酒器。原器1938年出土于湖南宁乡,是我国现已发现的较大的方尊。

10、此尊造形简洁优美,采用线雕、浮雕手法,把平面图像与立体浮雕,器物与动物形态有机的结合起来。整个器物用快方法浇铸,一气呵成,鬼斧神工,显示了高超的铸造水平。在商代的青铜器方尊中,此器形体端庄典雅,无与伦比。羊在古代寓意吉祥,四羊方尊以四羊、四龙相对的造型展示了酒礼器中的至尊气象.被誉为青铜器“十大国宝”之一,先进的冶金技术,晚清“四大国宝”,虢季子白盘,毛公鼎,散氏盘,大盂鼎,先进的冶金技术,秦 青铜剑,宿铁刀,唐 陌刀,3、陶瓷业的成就,新石器时代: 彩陶、黑陶,唐代:制瓷业成为独立部门,(2)、唐代陶瓷业成就:,唐三彩 (艺术陶制品) 两大制体系: 南青北白 (越窑青瓷、邢窑白瓷) 唐朝晚期

11、:首创釉下彩绘,(3)、宋代名窑众多: 定窑、钧窑、景德镇、龙泉、耀州窑,(5)、清代:发明粉彩瓷器工艺和珐琅瓷。 (康熙、雍正),(4)、元代青花、釉里红瓷,景德镇成为“瓷都”,陶瓷业的成就,唐三彩孔雀杯,佣宽8厘米,高34厘米,四女佣安详端庄,神态各异,是唐代侍女佣的代表作。,唐三彩,三彩女立俑,唐三彩孔雀杯,陶瓷业的成就,唐 南青北白,龙纹白瓷长颈瓶,雕花莲瓣纹青瓷钵,唐三彩,青瓷极品 -秘色瓷,陶瓷业的成就,青花瓷和釉里红瓷,元代景德镇出现了青花瓷和釉里红瓷,景德镇瓷器造型优美,色彩绚丽,装饰精美。其中青花瓷、青花玲珑瓷、粉彩瓷和颜色彩釉,被称为景德镇四大传统名瓷,这件(右上)元代瓷器

12、,是已经元代釉里红瓷器中最大的碗具。,元延佑款青花瓷器,陶瓷业的成就,玲珑瓷,颜色釉瓷,粉彩瓷,青花瓷,景德镇四大传统名瓷,陶瓷业的成就,清 珐琅彩瓷器,康熙年制画珐琅牡丹纹小瓶,乾隆年制珐琅彩黄地开光洋人山水绶带葫芦瓶,雍正年制珐琅彩红碗,四、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特征 (一)生产部门不断地增加,分工越来越细 (二)生产技术不断地进步,长期领先于世界 (三)生产规模不断扩大,明清时期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四)三种经营形态并存 (五)手工业以农业为基础,受农业生产制约 (六)手工业布局与经济重心南移形成相应变化,1、古代中国的各种手工业形态中出现最早的是: A、家庭手工业 B、民营手工业 C、

13、私营手工业 D、官营手工业 2、下列各项,最能代表东汉冶铁技术进步的是: A、煤成为冶铁燃料 B、水力鼓风冶铁 C、低温炼钢的技术 D、发明灌钢法 3、古代制瓷技术的成熟始于: A、商周 B、东汉 C、魏晋 D、隋唐 4、中国丝绸大量外销始于: A、西汉 B、东汉 C、元朝 D、唐朝,D,B,B,A,5、全国出现各具特色的地方瓷窑体系是在: A、唐代 B、宋代 C、元朝 D、明朝,B,练一练,6、传统文化是现代流行文化的重要灵感源泉。青花瓷这首歌在同学们中间广为传唱,“素坯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色白花青的锦鲤跃然于碗底”,传神地表达了青花瓷的特点。下列关于青花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青花瓷的

14、出现要早于青瓷、白瓷 B.青花瓷的烧制成功,使瓷器与书画的结合更为紧密 C.青花瓷是一种彩瓷,景德镇是其重要产地 D.元代以后,包括青花瓷在内的瓷器大量销往海外,7、下列是古代某收藏家的三幅典型藏品,这位收藏家可能生活的 时代最早是在 图一 人面彩陶壶 图二 邢窑白瓷长颈瓶 图三 粉彩开光花尊 A唐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A,D,8明朝中期,苏州东城“比屋皆工织作”,杭州城东北“机杼之声,比户相闻”,这反映了 A民营丝织业的兴盛 B官营丝织业的兴盛 C民营制瓷业的形成 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经形成 解析 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结合题干材料可知其反映的是丝织业的发达,从材料中的“比屋”“比户”

15、可判定应是民营丝织业。,A,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代史料笔记松窗梦语记载:“杭州桑麻遍野,茧丝棉苎之所出,四方咸取给焉,虽秦晋燕周大贾,不远数千里而求罗绮缯币者,必走浙之东也。” 材料二 图一 河北沧州五代铸铁狮 图二 清代粉彩瓷瓶 图三 素纱禅衣,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出我国古代的什么经济现象? (2)材料二中图一、二、三分别反映了我国古代哪一手工业生产部门的突出成就?这些手工业生产部门在世界历史上占有怎样的重要地位?从中你能得出什么认识? 解析 第(1)问,材料一突出反映了明代杭州纺织业发达和各地商人来此买卖纺织品的现象;第(2)问先分析图片,可得出图一、二、三分别反映了我

16、国古代冶铁业、制瓷业和丝织业的突出成就,再回归教材,说明其历史地位并从中得出古代中国手工业成就突出、工艺高超等认识。,答案:(1)材料说明了明代杭州纺织业发达,是全国纺织品 交易的中心。 (2)冶铁业、制瓷业和丝织业。地位:我国冶铁水平长期领 先于世界;中国是瓷器的故乡,西方国家称中国为“瓷器 大国”;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缫丝织绸的国家,古代中 国被称为“丝国”。认识:我国古代在冶铁业、制瓷业和 丝织业等方面成就突出,工艺水平很高,曾经长期领先于世 界。,1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陕西剪纸男耕女织 嘉庆青花云 四羊方尊 龙纹螭耳瓶,材料二 施复是明朝小说醒世恒言里的人物 。他们夫妇二人住在苏州盛泽镇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