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九大教学流派

上传人:ali****an 文档编号:112782516 上传时间:2019-11-07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45.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九大教学流派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我国九大教学流派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我国九大教学流派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我国九大教学流派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我国九大教学流派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国九大教学流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九大教学流派(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九大教学流派“观点鲜明,操作程序具体,语言表达清楚,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切合中国实际”,应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对中小学教学产生一定影响的教学流派的共同写照。这些自成一体的教学流派既学习了当代西方教学理论的长处,又在长期实践的基础上形成了鲜明的本土特色,是广大教育研究人员和一线教师智慧的结晶。一、卢仲衡“自学辅导教学”俗称“三本教学”卢仲衡(1923-2002),广东省茂名市高州县人,曾任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数学自学辅导教学实验”研究组组长。1965年,卢仲衡开始根据一些心理学原则编写实验教材,并进行实验。实验初始阶段,只限于初中数学一个学科,俗称“三本教学”。200

2、2年,卢仲衡去世,由于种种原因,此项实验终止。卢仲衡以“小步子”和“及时强化”两条原则为基础,提出了班级集体与个别化相结合的教育思想:从小步逐渐过渡到大步的适当步子,即“高而可攀”的步子;又提出了七条教学原则:班集体与个别化教学相结合;在教师指导、辅导下以学生自学为主;启、读、练、知、结相结合;利用现代化手段加强直观性;尽量采用变式复习加深理解和巩固。自学辅导实验必须有与之相匹配的先进的教学方法和课堂教学模式。在实验过程中,卢仲衡总结了“启、读、练、知、结”的课堂教学模式。“启”与“结”是教师在开始上课和即将下课时面向班集体进行的,占15分钟左右;中间30分钟不打断学生的思路,让他们读、练、知

3、交替进行,快者快学、慢者慢学,学到课本中指令做练习处就做练习,并核对答案。具体来说,“启”就是从旧知识引进新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他们有迫切需要阅读课本和解决问题的要求。启发不是讲课,老师两不代替:一不代替学生阅读,二不代替学生思考。“读”就是阅读课文;“练”就是做练习;“知”,就是当时知道结果,即时反馈。读、练、知三者可以交替,读懂课文就做练习,做完练习就对答案,又读课文、做练习、对答案,如此交替地继续学下去,直至老师小结时才停止。“结”就是小结。在小结中,教师必须有的放矢,概括全貌,纠正学生的错误,使做题规范化,解决疑难问题,促使知识系统化。卢仲衡又提出了自学辅导教学实验四项验收指标,

4、它们是:学生的学业成绩、自学能力成长、自学能力迁移与学科全面发展。其中,尤以学科全面发展最为与众不同。自学辅导教学实验从数学学科发端,但很突出的一点是它十分强调各学科均衡发展,数学的学习不能挤占其他学科的学习时间。在初始阶段,实验只限于初中数学一个学科,是“三本教学”。“三本”指三个本子,即课本、练习本、测验本。单独编写的课本,适合于学生自学;特殊的练习本,留有空白的地方,便于学生做题(答案附于练习本后),位置固定,也便于教师检查;测验本,不附答案,便于教师检查学生做练习的真实效果。自学辅导教学在遵循“班集体与个别化相结合”的前提下,主张“快者快学,慢者慢学”,在照顾到学生共同要求的同时,又允

5、许学生个性化地发展。“快者”可以在其中找到适合于自己的学习步伐和节奏,在完成“班定步调”学习任务之后,继续学习课外参考书,钻研更深的问题,既能吃“饱”吃“好”,又能多学快学,其特长也能得到发展。而自学辅导教学之所以能转化学困生,是因为用视觉比用听觉更适应大多数学生,尤其是学习不好的学生的学习特点。一遍看不懂,可再看两遍或三遍,再看不懂可问老师或与同学低声交谈。卢仲衡认为,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也能培养出创新人才,但是在速度上、数量上、质量上都是少而慢,而要促进或加速培养创新人才,首先就要重视自学能力的培养。自学辅导法是多快好省地培养出高质量人才方法中的一种,它能够遵循一条由“学会”到“会学”再到“创

6、新”二、邱学华:“尝试教学”让学习成为学生自身需要邱学华,1935年生,江苏省常州市人,中国当代著名的小学数学教学专家。从1980年开始,邱学华在对小学数学进行全方位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尝试教学法,后扩展到小学语文、常识、音乐、体育、美术等学科,从小学延伸到中学,渗透到幼儿园;实验至今已历时27年,目前,全国已有98个县市全面推广尝试教学理论,实验基地2200多个,实验教师达70多万人,实验班级约90万个,受教学生3000多万。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酝酿思考,到80年代正式启动教学实验,邱学华对“尝试教学”进行了长达四十多年的研究与实践。从“学生能够在尝试中学习”到“学生能尝试、尝试能成功、成

7、功能创新”观点的提出,尝试教学从无到有,从实验到理论,在中小学产生了重要影响。尝试教学理论的基本观点是“学生能尝试,尝试能成功,成功能创新”,特征是“先试后导、先练后讲”。1951年,在农村小学当代课教师的邱学华发现,教师先讲、学生听懂后才练习的教学方式会使教师教得苦、学生学得累,且教学效果不理想。但由于缺乏经验和教育科学知识,这一问题在当时无法解决。1956年,邱学华考入上海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毕业后留校做助教,一边教书一边到附小搞教学实验,主要是让学生先做题,然后教师再讲,这便是尝试教学的雏形。在教学实践中邱学华逐步形成了一套基本操作模式,其教学程序分七步:第一步是准备练习。这一步是学生尝试

8、活动的准备阶段。对解决尝试问题所需的基础知识先进行准备练习,然后采用“以旧引新”的办法,从准备题引导出尝试题,发挥旧知识的迁移作用,为学生解决尝试题铺路架桥。第二步是出示尝试题。这一步是提出问题,为学生的尝试活动提出任务,让学生进入问题情境之中。尝试题出示后,必须激发学生尝试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可以先让学生思考并相互讨论解决方案。第三步是自学课本。这一步是为学生在尝试活动中自己解决问题提供信息。出示尝试题后,学生产生了好奇心,同时产生解决问题的愿望。这时引导学生自学课本就成为学生切身的需要。自学课本之前,教师有时可提一些思考问题作指导,自学课本时,学生遇到困难可以提问。同桌学生也可互相商量

9、。通过自学课本,大部分学生对解答尝试题有了办法,时机已经成熟就转入下一步。第四步是尝试练习。尝试练习根据学科特点有多种形式。教师要巡视,以便及时掌握学生尝试练习的反馈信息,对学习困难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学生尝试中遇到困难,可以继续阅读课本,同学之间也可互相帮助。第五步是学生讨论。尝试练习中会出现不同答案,学生会产生疑问,这时引导学生讨论,不同看法可以争论,学生在此过程中开始尝试讲道理,之后学生需要知道自己的尝试结果是否正确,教师讲解也已成为学生的迫切需要。第六步是教师讲解。这一步是为了确保学生系统掌握知识。有些学生会做尝试题,但可能是按照例题依样画瓢,并没有真正懂得道理,因此需要教师的讲解。讲解

10、不是什么都要从头讲起,教师只要针对学生感到困难的地方和教材的关键之处重点讲解即可。第七步是第二次尝试。在第一次练习中,有的学生可能会做错,有的学生虽然做对了但没有弄懂道理。经过学生讨论和教师讲解之后,得到了反馈矫正,进行第二次尝试练习,再一次进行信息反馈。这一步对学困生特别有利。第二次尝试题应与第一次不同,或稍有变化或采用题组形式,之后教师可以进行补充讲解。以上七步是一个有机整体,反映了学生完整的尝试过程,也是一个有序可控的教学系统。中间五步是主题,第一步是准备阶段,第七步是引伸阶段。由于实际教学情况的复杂多变,生搬硬套一种模式是不科学的,邱学华在实践的基础上又提出可以从基本模式中派生出许多变

11、式,称为灵活模式,如调换式,即把基本式中的某几步调换一下;增添式,即在基本式上再增添一步或几步,如在出示尝试题以后可以增添一步学生讨论;结合式,即当学生比较熟悉和适应尝试教学以后,基本式七步就不必分得过于清楚,而是可以有机结合地进行;超前式,即由于教学时间有限,教师可以将基本式的前几步提前到课前作为预习进行。尝试教学模式可以同其他教学模式整合,因而产生了第三类整合模式。邱学华认为,提倡一种教学法,并不排斥另一种教学法,它们之间不应该是对立的,而应该是相互结合、相互补充、相互融合的。【案例】小学数学两步应用题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初步掌握只给出两个已知条件的两步应用题的结构和解题方法。2通过尝试

12、练习,使学生能够区别有两个已知条件的一步应用题和两步应用题,从而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灵活地运用解题方法。【教学准备】教师用的小学数学磁性工具箱,学生用的磁性学具板,以及投影机、投影片。【教学步骤】导入新课。用游戏导入新课。教师出示两个文具盒,一个装红铅笔,一个装黄铅笔。1打开一个文具盒盖,学生看到有3支黄铅笔,教师提出要求“两个文具盒一共有多少支铅笔?”(学生会说缺少条件,无法解答)2教师再打开另一个文具盒盖,学生看到有5支红铅笔,这样学生就可以求出一共有8支铅笔:3+5=8(支)。3教师打开一个文具盒,出示3支黄铅笔,然后指着另一个文具盒说:“红铅笔比黄铅笔多2支,一共有多少支铅笔?”(

13、学生会说出得数)引导学生编出应用题:“有3支黄铅笔,红铅笔比黄铅笔多2支,一共有多少支铅笔?”(投影片)再引导学生分析,看出这道两步应用题只给出两个已知条件,而前面学的两步应用题都有3个已知条件。这堂课就来学习这类给出两个已知条件的“两步应用题”。(板书)评:根据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利用直观,以游戏形式创设情境,采用启发式提问,揭示矛盾,激发了学生学习新知识的积极性,为新课学习做好了铺垫。尝试操作。教师在磁性演示板,学生在磁性学具板上共同操作。在尝试操作中使学生体会到,先要求出红铅笔有多少支,才能求出一共有多少支铅笔。尝试练习。1利用课本上的例题,做尝试题。从准备题过渡到尝试题。(用白纸贴在黑

14、板上进行比较,然后尝试练习,练习要求学生尝试说出算理)2再引导学生自学课本,验证自己算得对不对,并补充说出课本上的例题,每一步求的是什么。3把例题的第二个条件改成“养的白兔比黑兔少6只”。(用白纸贴在黑板上)4把例题的第二个条件改为“白兔的只数是黑兔的3倍”。(用白纸贴在黑板上)要求学生列式计算,然后说出算理。根据上述黑板上出现的4道题目,进行分析比较,联系课本上提出的“注意:有两个已知条件的应用题,要仔细分析,确定该用一步解答还是分两步解答”得出初步结论:题目给出的都是两个条件,如果直接说出两个具体数量(黑兔子和白兔子的只数),就用一步计算;如果说出一个具体数量(黑兔的只数),另一个没有直接

15、说出(白兔的只数),必须先求出来,这样就用两步计算。评:抓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引导学生观察、对比,运用类比推理自己尝试解题,主动获取知识,有利于调动学生主动性、自觉性。课堂作业。课本第88页“做一做”两道题目(略)教学游戏。1拍手游戏(教师拍几下,要求学生多拍或少拍几下,求一共拍几下?同桌学生也可互相拍)2猜盒里的铅笔。3编题比赛。要求学生编出这堂课教的两步应用题。评:通过尝试练习与课本例题解法对照,又改变例题的某一条件,进行变式练习,既要学生列式计算,又要求学生说明算理,促进了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发现解题规律,举一反三,逐步形成技能,实现了教学目标。课堂小结。通过小结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两个条件的两步应用题的结构和解题方法。三、黎世法:“异步教学”课堂成为学生个性化学习场所1979年10月至1981年1月,当时就职于武汉师范学院的黎世法在武汉地区43所中学开展了有关中学生学习方法的调查研究。分析发现,每个优秀中学生的基本学习过程具有十个有序的前后联系紧密的学习环节:制订计划-课前自学-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改正错误-系统小结-课外学习-记忆巩固-学习检查。其中主要的学习环节有六个:课前自学-专心上课-及时复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