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材料力学概要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2716344 上传时间:2019-11-06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972.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复合材料力学概要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复合材料力学概要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复合材料力学概要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复合材料力学概要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复合材料力学概要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复合材料力学概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复合材料力学概要(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对由嵌入成型的铝/钛复合材料的粘结机理和力学性能的调查报告文章历史:收到:2014年3月18号接受:2014年5月25号可在线:2014年6月7号关键词:界面结合 嵌入成型 铝 钛 金属间化合物 机械性能摘要: 嵌入成型的铝/钛金属复合材料现在由于他们生产成本低,能耗低,制作程序简单和高界面结合强度而吸引更多的关注。然而,纯Al和纯Ti制成的嵌件模制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被报道,虽然它被认为是研究钛合金/铝合金界面结合的基础。因此,意欲在本文对纯Al和纯Ti嵌入成型以及相应的微结构,元件分布和界面的机械性能进行分析。结果是,Al和Ti可以实现一个良好的冶金结合,主要由金属间的界面来确定,Ti插入Al

2、的基体中形成基合物TiAl2和TiAl3,分别取决于不同的热处理参数和冷却条件。结果表明,硬度界面层的子层决定了结合的类型。对紧密子层,其硬度比这两种金属(Al和Ti)的最大值HV520更高。然而,粒状接口子层的硬度依赖于铝基和结合物金属间的比例。界面层的平均剪切强度可以达到约60兆帕,其比在本实验中测试的铝基质(43兆帕)更高。结果也表明,剪切裂缝最早出现在铝试样接口(邻近定位器)的底面附近。介绍: 钛合金由于它的高强度比,优良的耐蚀性,显着的冲击韧性和显著热稳定性已被广泛使用。但是,生产成本高限制了它们的广泛应用。铝合金,另一种重要的工程金属材料,表现出密度低,良好的成型性,高导热性和低成

3、本的优点,但在高温下冲击韧性和耐腐蚀性的不理想。粘合铝(Al)合金和钛(Ti)合金将实现其优异的组合性质,包括低密度,强酸/碱耐腐蚀性能,在高温下良好的抗氧化性,高强度比和高刚度比。因此,铝合金/钛合金复合材料是有希望用于航空航天,以及石油化工和国防产业。在过去几年中,报道了Al / Ti的复合材料由累积叠轧,激光铜焊接,搅拌摩擦焊,粉末冶金,爆炸包覆等等工艺制成。然而,这些方法由于其处理过程的复杂以及较低的界面结合强度和限定的尺寸大小仍然有很大的改进空间,而且生产率低。现在嵌入成型方法已被奥利维尔等人采用。生产TiAl-7Si-0.3 Mg化合物,由于钛/铝合金复合材料生产成本低,能耗低,简

4、单的生产过程和产品的高界面粘结强度而具有优异的工业应用前景。粘合纯Ti和纯Al的过程根本是钛合金/铝合金界面结合,但迄今研究嵌入纯铝,纯钛成型尚未见报道。基于这种情况,将纯铝和纯钛成型进行了研究,以产生所述两种不同的金属之间良好的冶金结合。微观结构,元素分布和力学性能,也对铝/钛复合材料的界面采用不同的热处理和不同的冷却方法制造的样品进行了讨论。重点放在对铝/钛异种金属粘接的形成机制上。2.实验细节2.1样品制备 工业纯铝铸造锭与 6 mm *65 mm的钛棒被用作复合材料和嵌入体,其成分在表1分别给出,钛棒在使用前用2000粒度的SiC砂纸机械抛光,然后通过处理碱洗,酸洗,用超声波脱脂丙酮。

5、同样,对铝锭切片,预处理,随后用除机械抛光之外的相同的步骤。然后将预处理的铝片放在一个烘烤刚玉坩埚(示于图1),将其在一个电阻炉内加热,使得铝熔化。这此熔液中,有规律的搅拌铝熔液并将表面浮渣去除。铝熔体的温度由K型(镍/铬)热电偶正负0.2时精度测定。应当指出的是,在嵌入实验进行时将一定量石墨设置在坩埚顶部,使得钛插入物保持垂直并居中(示于图1)。表1 实验中使用的市售铝基质和钛嵌入物的成分(重量)铝钛Si0.07Fe0.160.3Cu最大0.02Mn最大0.02Mg最大0.02Zn最大0.06Ca最大0.03其他最大0.40Ti最大0.03平衡Al平衡2.2。热处理 为了实现Ti嵌入Al基体

6、有良好的冶金结合,对不同的热处理条件和冷却方法进行了测试。当铝的温度熔化物稳定在740 时,钛棒浸入并保持在740分别为5分钟,10分钟,20分钟,30分钟和60分钟。在此之后,用两种不同的冷却方法,即空气冷却(AC)或炉冷(FC),分别将样品冷却至室内温度。此后所制备的钛/铝金属的混合物被表示为的TiAl-mn,其中m表示的热处理时间(m= 5,10,20,30,60),图1 使用嵌件成型铝/钛双金属复合 n表示的采取的冷却方式(n= AC或FC)。 样品的略图2.3界面分析 凝固后,将双金属样品通过切割放电的方式加工成厚度5mm的切片,这些切片的横截面均垂直于杆轴线。各试件的表面是再用0.

7、5m的金刚石抛光,用于界面结构表征,分别用化学成分分析电子扫描显微镜(SEM,EVO18,ZEISS)和电子探针微分析仪(EPMA,JXA8100,JEOL)进行界面结构表征扫描。另外,界面处的相结构也将进行X射线衍射(XRD-6000,Cu的K辐射,日本理学)将其在扫描范围20290进行。 由于没有这种复合材料的ASTM测试标准,传统的测试被选择来检验复合材料粘结界面剪切强度。用万能试验机来进行常规测试。该测试试样厚度为5毫米,被放在一个具有7毫米直径的中心的圆形孔支撑平台,如图2。.钛在钢筒桩的推动下嵌入,钢筒桩是同心的圆孔,其直径的5.5毫米。十字头位移速率为0.5毫米/分。为了在整个操

8、作过程中,保持界面区垂直,钢定位器被设置在试样的中央底部。接口的剪切强度使用以下等式计算。 其中,F max是最大负荷,r是钛棒的半径(即3毫米),t是试样的厚度(即5毫米)。 维氏硬度是由显微硬度计测定(M型测试仪,沃伯特威尔逊公司),在界面层施加压痕载荷300g保持15秒。微硬度值由测得五个压痕测量三个中介值的平均值来确定。图2 推式测试典型安装示意图 3.结果与讨论3.1界面化学 如图3所示,每个样品Ti和Al之间的界面已形成反应扩散层,它表明良好的冶金粘合。在与空气冷却标本的对比下,观察到一些放射状裂纹。此外,在检测TiAl-60FC时,还有一些切向微裂纹,这都是不利的机械性能。同时,

9、它表明,界面层的厚度随热处理时间增加而增加,而冷却条件无关。60分钟热处理后,该界面层厚度达到最大值。在相同的热处理条件下,进行炉冷却的界面层厚度大于空气冷却的厚度。这可以归因于熔体和固体嵌入物接触时间不同。即铝熔化物保持高于其液相温度的时间越长,由于在凝固过程中要释放热能,固体嵌入物与熔体接触越充分。这意味着铝熔体和Ti嵌体更好的熔合。因此,相应的界面的厚度增加。图3示出该界面层包括两个子层,即粒状层和紧凑层。在粒状层中的浅灰色颗粒尺寸不统一 。两个子层的厚度在不同的热处理和冷却方法下都有变化。显然,如图所示当冷却速度比炉冷慢时,紧凑的子层厚度增加。作当热处理时间增加,粒状子层的厚度可增加快

10、于紧凑子层。由于钛原子比铝原子的扩散速度慢,该两个子层的厚度依赖于混合物中Ti原子的距离。即粒状和紧凑的结构,在反应层中的存在是通过钛原子的反应扩散的程度所决定的。这跟界面的热含量有直接影响。与空气冷却相比,Ti嵌体中钛原子具有更充分的时间扩散到Al熔体炉冷却下形成的金属间化合物,使其具有较大的厚度相对容易达到致密层下形成金属间化合物。随着空气冷却速度的加快,钛原子的扩散时间变短,颗粒层形成。 为了体现钛/铝界面金属间化合物的形成,用X射线分别对样品TiAl-60AF和TiAl-FC进行衍射。如图4。根据XRD模型,反应区主要由金属间化合物TiAl 3决定,而不是冷却方法。为了进一步研究界面化

11、学,将样品分别在740在处理60分钟和10分钟,并分别通过炉冷却和空气冷却,再用EPMA扫描光谱和区域扫描谱进行分析(图5)(图6)。钛和铝基体的界面处,钛和铝的组合物的变化表示不同的金属间化合物的形成。此外,如图5所示,钛/铝在铝基体界面层的能量谱线不直,但波浪线与颗粒层形态匹配。线条变得平坦邻近于钛基体,这是和紧凑的形态子层吻合的。还应该注意到,连续致密的金属间化合物层的形成与钛/铝能谱线呈现三平平台。此外,一个非常薄的层在接近钛基体处出现,在Ti元素分布谱上有一层绿色光谱,这是不同于其他地方。对于样品TiAl-60AC,TiAl-10AC和TiAl-10FC,图6显著表现了TiAl-10

12、AC。这似乎是种不同的金属间化合物已在这三种不同类型的样品间形成紧凑层。在Al和Ti之间的界面进一步确定相结构,在这两种粒状和紧凑子层的位置如图5(a-d)被选作进行EPMA分析。分析结果示于表2,这表明,颗粒层(图6A和B)和致密层(图6C和D)在铝基金属间化合物,是真实的TiAl 3的相。然而,上述薄的反应层相邻的Ti基体,即在Ti元素分布谱绿色薄层,实际上是TiAl 2的相。因此,由此可以得出图3 在各种热处理条件及冷却炉冷(a-e)和空气冷却(f-j)试件界面的SEM加热图像:(a)5分钟(b)10分钟(c)20分钟(d)30分钟(e)60分钟(f)5分钟(g)10分钟(h)20分钟(

13、)30分钟(j)60分钟。结论,在不同的冷却方式和不同的热处理时间的样品的相是不同的。该界面TiAl-60FC主要是形成TiAl3的相,而TiAl-60AC,TiAl-10AC和TiAl-10FC的界面相位主要由TiAl3和TiAl2形成。已知的是,当在界面上的温度高于铝熔点,由于毛细管压力液体铝迅速蔓延。在实验热处理温度范围内与铝钛中的溶解度相比,钛是低级的。因此,钛原子的扩散决定了整个界面化学。在本研究中得到的界面区钛最大浓度不超过42.8%,根据Ti-Al二元相图,如图(7)。此外,钛铝金 属间化合物的 熔点高于铝,这表明金属间化合物的成核位点和模式主要与铝基体完全凝固前的钛嵌入物有关。

14、通过增加热处理时间以及冷却炉的应用,钛原子扩散加剧。因此,将有足够的Ti溶解在铝基质中,保证了TiAl 3形成直到达到化学平衡。结果是,界面层变厚,致密层在邻近Ti基体处形成,铝/钛相图随着温度而降低。当它下降到664.2铝基合金原子的溶解度降低,导致TiAl 3相的二次沉淀。在664.2,铝通过包晶反应形成固溶体。该固溶体产生的TiAl3相三级沉淀,因为钛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正如上面提到的,在粒状次层的颗粒尺寸不均匀。小的那个可以是二级或三级凝固过程中析出相TiAl 3。它也可以推断 图4 典型样本的X射线衍射图谱: 是由TiAl 2相一次成型的钛浓度高于某 74060分钟炉冷(a) 一临

15、界值(25.8在图7所示的二元相)。 740 60分钟空气冷却(b) 据报道,TiAl 2相的形成过程中, 某一TiAl相是中间态。因此,TiAl 2的出现表明少量TiAl已经形成,即使它不能被检测到。应该指出的是,由于金属间化合物的扩散区变脆,一旦热应力超过断裂将出现径向和切向裂纹以致界面层变厚。 图5 用EPMA扫描界面的光谱曲线: (a)740,60分钟,炉冷,(b)740,60分钟,空气冷却, (c)740,10分钟,炉冷和(d)740 C,10分钟,空气冷却。图6 用EPMA反应界面的面积扫描光谱图:(a)740,60分钟,炉冷,(b)740, 60分钟,空气冷却,(c)740,10分钟,炉冷和(d)740 C,10分钟,空气冷却。图7 Ti-Al系二元体系相图。 3.2机械试验 界面上的平均剪应力可以用施加的负载表面和圆周表面根据公式(1)计算。铝/钛金属材料在不同热处理时间下制备和冷却方法的剪切强度的计算结果列于表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