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州市2014—2015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概要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2716179 上传时间:2019-11-06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泉州市2014—2015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概要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福建省泉州市2014—2015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概要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福建省泉州市2014—2015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概要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福建省泉州市2014—2015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概要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福建省泉州市2014—2015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概要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福建省泉州市2014—2015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概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泉州市2014—2015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概要(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南安一中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考高二语文科试卷默写(每题1分,共6分): ,不能十步; ,功在不舍。若夫乘天地之正, ,以游无穷者,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 ,如是而已。 , ,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而又何羡乎? , 。吾人咏歌,独惭康乐。文言文阅读(24分):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每题1分,共5分):今吾使建中祭汝,吊汝之孤与汝之乳母: 予在湖州曝书画,见此竹废卷而哭失声: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 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 课外文言文阅读(19分):李清臣,字邦直。七岁知读书,日数千言。客

2、有从京师来者,与其兄谈佛寺火,清臣从傍应曰:“此所谓灾也,或者其蠹民已甚,天固儆之邪?兄惊曰:“是必大吾门。” 治平二年,试秘阁,欧阳修曰:“不置李清臣于第一,则谬矣。”时大雨霖,灾异数见,论者归咎濮议。或谓曰:“宜以五行传简宗庙,水不润下为证,必擢上第。”清臣曰吾不之信民间岂无疾痛可上者乎对言善止天地之异者不止其异止民之疾痛而已。策入等,名声籍甚。英宗曰:“如李清臣者,公议皆谓可用,顾以亲抑之可乎?”既而诏举馆阁,欧阳修荐之。绍圣元年,廷试进士,清臣发策曰:“今复词赋之选而士不知劝,罢常平之官而农不加富,赐土以柔远也而羌夷之患未弭,弛利以便民也而商贾之路不通。夫可则因,否则革,惟当之为贵,圣

3、人亦何有必焉。”鄜延路金明砦主将张舆战没,议尽戮全军四千人。清臣曰:“今悉诛吏士,异时亡将必举军降虏矣。”于是但诛牙兵十六辈。仆射韩忠彦与之有连,惟其言是听,出范纯礼、张舜民,不使吕希纯、刘安世入朝,皆其谋也。寻为曾布所陷,出知大名府而卒,年七十一。赠金紫光禄大夫。 清臣蚤以词藻受知神宗,建大理寺,筑都城,皆命作记,简重宏放,文体各成一家。为人宽洪,不忮害。尝为舒但所劾,及在尚书,但以赃抵罪,独申救之,曰:“但信亡状,然谓之赃则不可。起身穷约,以俭自持,至富贵不改。然志在利禄,一意欲取宰相,故操持悖谬,竟不如愿以死。 (节选自宋史李清臣传) 【注】濮,指濮王。常罩,常平仓。常平之官,简称“仓臣

4、”,负责管理常平仓救济,农田水利等。 1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或者其蠹民已甚 蠹:损害 B. 今复词赋之选而士不知劝 劝:劝告 C.夫可则因 因:沿袭 D. 顾以亲抑之可乎 顾:难道13、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清臣曰吾/不之信民间/岂无疾痛可上者乎/对言善/止天地之异者/不止其异/止民之疾痛而已B、清臣曰吾/不之信民间/岂无疾痛可上者乎/对言善止/天地之异者/不止其异/止民之疾痛而已C、清臣曰/吾不之信/民间岂无疾痛/可上者乎/对言善/止天地之异者/不止其异止/民之疾痛而已D、清臣曰/吾不之信/民间岂无疾痛可上者乎/对言/善止

5、天地之异者/不止其异/止民之疾痛而已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李清臣为人宽洪,不忌恨害人。即使在与自己有过节的人受冤时,他也公平正直地为他说话;面对鄜延路金明寨失陷要诛杀全军的情况,他也以理说事避免了大规模杀戮。 B、李清臣见识深远,深识民生疾苦。他小时候就认为当时佛寺火灾是因为官吏害民,老天发出的儆戒;为官后更认为善于消除灾异者首先要消除百姓的疾苦。 、 李清臣自幼好读书,其文备受好评。他七岁的时候就每天读好几千字,不仅曾经得到过考官欧阳修的肯定,而且还在早年就凭借诗词文章被神宗赞赏。 D、李清臣追求利禄,终被陷害而死。他因为一心想当宰相而行为错谬,

6、他勾结韩忠彦并出主意排挤范纯礼和吕希纯等人,最终被陷害出朝不如意而死。 1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赐土以柔远也而羌夷之患未弭,弛利以便民也而商贾之路不通:(2)尝为舒但所劾,及在尚书,但以赃抵罪,独申救之:诗歌鉴赏(11分):次二十一兄韵晁冲之忆在长安最少年,酒酣到处一欣然。猎回汉苑秋高夜,饮罢秦台雪作天。不拟伊优陪殿下,相随于蔿过楼前。如今白发山城里,宴坐观空习断缘。 【注】伊优:幼儿刚学说话的声音,用以讥讽逢迎谄媚的人,说话没有定见。于蔿:歌名,于蔿歌是表明操守、规诫帝王过失的诗篇。宴坐:静坐,闲坐。、本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感情?结合全诗简要概括。(5分)、本

7、诗在表现手法上的突出特点是什么?请简要赏析。(6分)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影响中国的三重文化 修建军春秋时期,面对“礼崩乐坏”的混乱局面,各诸侯国被浓重的危机感所笼罩,各自都想方设法解除内忧外患,获得竞争优势。那些执政卿大夫们也提出各种思想主张,其中对后世影响深远的主要有三家:鲁国孔子的儒家思想、齐国管仲的法家思想和楚国老子的道家思想。春秋时期的主导文化是一种政治文化,其基本框架继承了殷商西周的礼乐文化。“礼易僵化,乐以辅之”,目标是把行礼者带入审美境界。对这种政治文化继承最全面和最深入的是孔子。西周时“礼不下庶人”,孔子扩大了礼的范围,主张对所有人都“齐之以礼”。礼本身不是目的,而是为了维

8、护井然的社会秩序。孔子不仅仅把礼理解为一种礼仪,而是更看中礼仪背后的道德之心。有了伦理感和道德心,礼才真正获得了依托。于是,孔子又为礼找到了人性根据,那就是仁。“仁者,爱人”,这种爱起于“亲亲”之爱,推而广之,终于“泛爱众”,实际上就是“仁政”。从文化渊源上看,孔子思想核心似乎是礼,因为“仁”是后续的,是补充的,是为了让礼深深扎根于人性深处,以充分证明它的合法性。而正是由于“仁”的出现,以及“仁”所具有的某种挣脱外界束缚的独立性,使得孔子所倡导的政治文化带上了鲜明的理想化色彩。真正更具实用主义色彩的政治文化是齐国名相管仲创造的。管仲的思想比较复杂:他讲究德的重要性,认为“礼义廉耻”为国之四维;

9、他有民本思想,认为“政之所行,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他讲究礼,在用人上尊贤授德、察能授官,这是类似于仁政的一面。但是,他还显露了强势的一面,执“法”的严厉。管仲是礼法并举,德法并用。他打破血缘亲情对执法的困扰,讲究律法面前无分贵贱。对管仲来说,仁政不过是增强实力的手段,真正要做的是把齐国的王权延伸到国外,实现“霸道”。另外的执政卿大夫则看到了争权谋利、勾心斗角背后的虚无,从而采取了逃避策略,这个人就是老子。在老子看来,文明推进的每一步都是因为社会的退步,“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所有的政治策略都会导致社会危害。因此,他希望“无为而治”,绝圣弃智,回到小国寡

10、民的状态,无知无欲,才能获得幸福。儒家、法家尽管文化走向不同,但是其核心部分都属于一种政治文化,目标是安抚民众,改造社会,稳固统治,伸张王权;而以老子为鼻祖的道家文化,作为政治文化的对立面出现。它把人们的目光由现实世界引向对个体生命的自觉和感悟,而对龌龊功利的政治文化深恶痛绝,从而走到儒法的反面。而恰好在这一面,道家走向对肉身的感悟,强调了对精神自由的思考,把文化的视野收束到了个体那里,追求一种柔弱、安静、素朴、自然的生命状态。至此,春秋时期的主要文化流派都已生成。在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那里,发展出了“王道”;在以管仲为代表的法家那里,膨胀为“霸道”;而在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那里退化为“无为而治”

11、。这三个文化流派构成双重对立结构,中国传统文化就在这多重缠绕的张力结构中彼此制约,相克相生,不断生成和释放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生命活力,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两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春秋时期,各诸侯国出现浓重的危机感,这种危机感和“礼崩乐坏”有直接关系,社会危机催生了诸多思想家及思想流派。B.春秋时期社会动荡,各种思想主张纷纷提出,孔子、管仲、老子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主张,对后世产生比较深远的影响。C.儒、法、道三家思想均是为了使诸侯国解除内忧外患,在竞争中获得优势。 “齐之以礼”表明孔子对礼的社会功能的重视。D.儒家文化属于政治文化,其基本框架是“礼乐文化”,核

12、心是“礼”。西周时“礼”是上层人士的特权,孔子扩大了礼的范围,目的是想通过礼来使社会秩序井然。、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仁”及“仁”的独立性使儒家文化带有鲜明的理想化色彩,在“礼”和“仁”中,“礼” 应该是核心,“仁”是方法手段。B.孔子“仁政”思想的产生,其实是吸收并发展了殷周“礼乐文化”,以伦理感和道德心为依托,以“仁”为人性依据,把“亲亲”之爱扩大为“泛爱众”。C.管仲属法家的主要原因是,执法严厉,表现较为强势,强调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最终目的是延伸王权实现“霸道”。D.道家在动荡的社会面前采取的是逃避策略,认为社会退步,文明才能发展;“无为而治”“绝圣弃智”是逃避

13、策略的典型表现。、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儒法两家主张均体现了民本思想, 两家核心部分都属于一种政治文化,而道家走向了儒法对立面,关注的是生命的个体。B.儒家思想、法家思想、道家思想等,构成了中华文化的多重性,正是这多重文化的互相制约、互相促进才让中华古老文化不断焕发出生命力。C. 儒法道三种思想构成中国文化的双重对立结构,第一重是由有理想化色彩的儒家和实用主义色彩的法家构成;第二重是由法家与注重精神自由的道家构成。D.孔子的“齐之以礼”,管仲的“礼义廉耻为国之四维”,是同一种政治文化,而老子强调对个体生命的自觉感悟,追求精神的自由。选考题(15分):请从甲、乙两大题中选

14、定一题作答,并在答题卡上标明所选题号。(甲)文学类文本阅读:小人物契诃夫“尊敬的阁下,父亲,恩人!”文官涅维拉齐莫夫在起草一封贺信,“祝您在这个复活节及未来的岁月中身体健康、吉祥如意,并祝阖府安康”灯里的煤油快要烧干,冒着黑烟,发出焦臭味。桌子上,在涅维拉济莫夫写字的那只手旁边,一只迷途的蟑螂在慌张地跑来跑去。“还得给他,那个混蛋,再写点什么呢?”涅维拉济莫夫这样思忖着,抬眼望着熏黑的天花板。这值班室让他感到像沙漠般荒凉,他不仅可怜起自己来,也可怜起那只蟑螂了“我值完班还能离开这里,可它却要一辈子在这里值班,”他伸着懒腰想道,“苦闷啊!”看门人巴拉蒙已经不擦皮靴了。他一手拿着刷子,一手画着十字,站在通风小窗前听着“打钟了,先生。”他对涅维拉济莫夫小声。涅维拉济莫夫把耳朵凑到小窗口,也倾听起来。复活节的钟声随同春天的清新空气,一齐从窗口涌进室内。各处的教堂钟声齐呜,大街上来来往往的马车辘辘作响,“人真多啊!”涅维拉齐莫夫看了看下面的街道,叹口气说,“有多少笑声和谈话声!只有我倒霉透了,这种日子还得在这里坐着。而且每年都是如此!”“谁叫您拿人家的钱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