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齐庆三事迹心得体会(精选多篇)

上传人:郭** 文档编号:112699056 上传时间:2019-11-06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96.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习齐庆三事迹心得体会(精选多篇)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学习齐庆三事迹心得体会(精选多篇)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学习齐庆三事迹心得体会(精选多篇)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学习齐庆三事迹心得体会(精选多篇)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学习齐庆三事迹心得体会(精选多篇)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习齐庆三事迹心得体会(精选多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习齐庆三事迹心得体会(精选多篇)(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习齐庆三事迹心得体会(精选多篇) 篇一:学习齐庆三事迹心得体会 生命,对于多数人来说,一旦停止呼吸,就意味着生命的结束。然而,对于有些人来说,生命是延续的,随着时光流转,而且越发生动精彩。齐庆三同志用生命之歌谱写群众路线的事迹对我们产生了强烈的心灵震撼! 齐庆三同志视新闻事业为生命,把毕生精力都献给了新闻宣传事业,是新闻工作者学习的楷模。我们要学习他立足岗位、追求卓越的敬业精神,学习他廉洁自律、艰苦奋斗的道德情操,学习他心系基层、心向群众的为民情怀,继续扎实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深入到基层普通劳动者中间,体察民情、反映实际,用老百姓的生动实践和喜闻乐见的形式,讲述老百姓自己的事

2、和所关心的事,真正让我们的宣传直达心灵、发挥作用。 毛泽齤东同志曾在为人民服务一文中引用了司马迁的话:“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他强调:“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就比鸿毛还轻。”其实,毛泽齤东引用司马迁的话,旨在高度赞扬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鼓励人民要为他人着想、领导要为人民服务。而如今,我们读了齐庆三同志事迹报道,无不让我们想到齐庆三同志也同张思德同志一样,始终把党和人民的事业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用生命诠释了一个人民公仆的价值,用行动诠释了一个基层干部的责任,用实际行动践行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在广大党员干

3、部心中树起了一座不朽的精神丰碑,是当之无愧的基层干部楷模。 在齐庆三部长的眼里,没有卓越的岗位,只有卓越的业绩,基层宣传工作虽然是“务虚”的行当,很平凡,没有人们常说的硝烟战火,也远离了金钱、权力,平凡到让许多人几乎想不起它的存在;可是,只要能把这平凡的工作干好、干到极致,能迎着群众的方向走,准确的反映群众的所思、所需、所盼,与广大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这务虚的工作就是务实,这平凡的工作就是卓越。他没有壮烈的事迹,没有伟大的成绩,有的只是克己奉公、兢兢业业做好本职工作。如果他还活着,他就是大家身边一名普普通通的基层干部,看他的很普通,没有波澜壮阔的光辉环绕,更没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但是他敢

4、于担当的崇高品格却让我们铭记于心。 学习齐庆三同志,就要学习他心系群众、服务人民的崇高品质。齐庆三同志牢记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为民解难、为民造福当作自己神圣的职责,面对困难义无反顾做出自己无悔的选择,展现的是对人民的忠诚挚爱、对群众的大情大义。爱莫高于爱祖国、爱人民,心里装着祖国、装着人民,才能以国家和人民利益为重,以自己的付出和牺牲促进社会进步、增进人民幸福。我们向齐庆三同志学习,就要像他们那样,满怀对祖国对人民的无限热爱之情,自觉把个人价值追求与党和人民的事业紧紧联系在一起,把个人的奋斗融入到富民强省的历史进程中,为建设新青海、创造新生活,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智慧和力量。

5、 篇二:学习齐庆三事迹心得体会 齐庆三同志是在宣传思想工作第一线成长起来的优秀党员干部,他以生命诠释了一名基层宣传干部对党的无限忠诚和对新闻宣传事业的无比热爱。齐庆三同志生前系中国共产党平山县委宣传部副部长。xx年11月11日,因昼夜加班、过度疲劳,突发心脏病,经抢救无效,以身殉职,年仅44岁。他一生坚守在平凡而辛苦的新闻岗位上,无怨无悔地担当着一个基层宣传干部的责任,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在从事新闻宣传工作的17年中,他几乎没有休过一个完整的节假日,加班熬夜成为常态,亲手撰写发表新闻稿件1360多篇,多次被河北日报、石家庄日报评为优秀通迅员,17年中几乎参与了平山县所有重大新闻活动和新闻事

6、业的策划与实施,赢得了中央、省、市宣传部门和各级新闻媒体的高度。 学习齐庆三同志坚定的政治信念。齐庆三在近20年的宣传工作实践中,始终保持坚定正确的政治信念。从普通党报通讯员到宣传部新闻科长,再到主管新闻宣传的副部长,他将一腔爱国情怀转化为对家乡的无限热爱,集中体现了共产党员对党的理想、信念的坚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忠诚践行者。我们要在学习中这样思考,与齐庆三同志相比在理想信念上少什么?在为民服务上缺什么?在工作作风上差什么?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增强党性修养,提高思想境界,坚定理想信念,始终做到与党同心、与人民贴心。 学习齐庆三同志一心为民、勤勉敬业的为民情怀。了解齐庆三的人都知道,他常年扎

7、根在基层、战斗在一线,与基层群众交朋友、跟农民兄弟“攀亲戚”。他17年如一日,不叫苦、不喊累,任劳任怨,尽职尽责,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在当前的群众路线实践活动中,我们要进一步思考“为谁干事业、怎样干好事业”,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忘记肩负的使命,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和勤奋扎实的工作作风,在岗位上争先进、创一流,以实际行动推进宣传思想文化事业科学发展、快速发展。 学习齐庆三同志清正廉洁、甘于奉献的优良作风。齐庆三同志一生坚守勤俭朴素、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对骄奢淫逸高度警惕,对廉政纪律有着清晰的底线。我们每名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都要以他为榜样,进一步思考“入党是为了什么、当干

8、部应该做什么、将来身后应该留下什么”,应该立足岗位埋头苦干,做老黄牛式的干部,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抵得住诱惑,经得住考验。始终做到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把甘于奉献化为自己的信念动力和自觉行动。 学习齐庆三、王胜同志事迹心得体会 河北省委日前作出决定,追授齐庆三、王胜同志“全省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号召全省广大党员干部向齐庆三、王胜同志学习。每一名党员干部,都有一个具体工作岗位,都担负着一定的职责。学习齐庆三,就要牢记党和人民的嘱托,始终不忘自己的使命,以先进人物为镜,每日三省吾身。全身心地投入工作,而不能三心二意;认认真真地工作,而不能心猿意马。立足岗位,追求卓越。有了这样的人生态度和追求,就

9、能永葆革齤命者的锐气和蓬勃朝气,就能在自己的岗位上创造出无愧于人民和时代的优异成绩。 工作是快乐之源。庆三同志艰苦朴素,对物质生活没有多高的要求。他一生安于清贫,无力在县城买房,婚后一直借住在岳父家,家中也没有什么时髦的高档家具,上下班的工具是一辆老式28型“飞鸽”自行车。但这么多年来,在我和他的接触中,从未见他愁眉苦脸发牢骚,是个笑口常开的乐天派。那么,他的快乐之源在哪里?在工作中,在日复一日的采访、写作中。庆三同志思想敏锐,注意学习掌握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并和县里的实际结合起来,及时捕捉新闻点。他眼睛向下,关注基层关注民生,能经常发现生活中的闪光点。为了找到最佳的角度,最典型的事例,甚至写

10、出最吸引人的导语,他都用心琢磨,反复推敲。记得有几次,时值我作为石家庄日报编委值夜班,已是深夜了,为了使稿件更快地见报,取得更好的宣传效果,庆三和宣传部的同志还在与我交流商榷,一旦我们经过探讨达成了共识,双方都觉得十分惬意。而当一篇稿件见报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反响,受到领导的表扬和群众的称赞时,庆三他们的愉悦之情更是溢于言表。这种快乐真是千金难买啊! 关于王胜同志,我是在央视和人民日报等媒体的的报道中了解了他的事迹。而齐庆三则是我多年的同志和朋友。齐庆三1996年3月调入县委宣传部工作,历任宣传干事、副主任科员、外宣局副局长、主任科员、宣传部副部长。xx年11月11日,齐庆三同志因昼夜加班,过度疲

11、劳,突发心脏病,经抢救无效,以身殉职,年仅44岁。齐庆三同志从事新闻宣传工作17年,始终牢记共产党员的神圣职责,努力践行新闻宣传干部的光荣使命,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耕耘,无私奉献,把生命的最后一刻留在了工作岗位上,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示了一名共产党员和领导干部的不懈追求和为民情怀。17年来,他一心扑在工作上,几乎没有休过一个完整的节假日,每次重大新闻宣传活动都冲在最前面,亲手撰写发表新闻稿件1360多篇,多次被河北日报、石家庄日报评为优秀通讯员。 认识或熟悉齐庆三同志的人,都为他的英年早世而叹惋不已。人们说:庆三是个敬业的人,是个好共事的人,是个朴实厚道的人,是个艰苦朴素的人,是个孝老敬亲热爱家庭

12、的人。这些评价都很中肯。我在石家庄日报工作多年,因为工作的关系,这些年来经常去平山,自然和庆三同志十分熟悉。回忆起来,我们在一起策划、采访、写作、改稿,一幕幕情景历历在目,如在昨日。我想写一篇纪念他的文字,可以落笔的地方很多,但我觉得这是一个最耀眼的光点:庆三同志是一个忠诚事业的人,把事业看得重于山的人。把握住这一点,我们便可以真正地理解他,深入地认识他,并学习他的精神实质。 有担当,讲责任,践行使命。回忆起来,庆三没有什么豪言壮语,倒是经常说,干什么工作就要干好,干出点名堂。宣传工作很重要,尤其是在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新时期,对于统一人们的思想,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提升平山的美誉度,促进地方

13、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我想,这是庆三同志的不懈追求,也是他投身工作的不竭动力,一直到他生命的最后一刻。 “没有苦就没有甜。”这话说得朴实至极。宣传工作其实是一项十分艰辛劳累的工作,不能因循守旧,不能照本宣章,不能老是坐在办公室里,而要深入一线,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有时还会遇到风险。但它的乐趣在于:跟踪时代大潮,观察新鲜的世界,广泛接触基层干部群众,把最新的变化、典型的人物和事件通过媒体告诉读者、听众,进而影响社会,促进社会发展。我们常说,要干一行爱一行。当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是可以有多项选择的。但既然干上了某一行,就要认真干好这一行。从大者说,是社会分工的需要;从小者说,这是实现

14、个人价值的需要。一帆风顺,坦荡如砥,鲜花烂漫,那是诗意的存在。现实中,任何一项工作,无论是科技研发,还是军事训练;无论是悬壶济世,还是教书育人;无论是新闻记者,还是企业管理,都意味着艰辛的探索,都得洒下辛勤的汗水。“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吐清香”,确乎如此啊!马克思有句名言:“只有在崎岖小路的攀登上不畏艰险的人,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我想,快乐不仅在于“一览众山小”,更在于攀登的过程,路边的山花芬芳,百鸟鸣啭,瀑布垂帘都会给你带来独特的感受。(苑晓申) 学习张庆龙事迹的心得体会 在我们的身边,总有那么一些人在默默地帮助别人,他们用行动唤起了社会的良知,诠释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张庆龙,一

15、个平凡的国网基层员工,却带给我们一份不平凡的感动。见义勇为英雄,第二届甘肃省道德模范,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感动庆阳十佳市民,五四青年奖章提名奖.当他的见义勇为的事迹在公司网络中报道时,深深的打动了无数人的心,看了他的事迹,我的内心亦是感触良多。 材料中说张庆龙从18岁进入电力局担任一名普通的农电工,抄电表,收电费,修线路。一直坚信“笨鸟先飞,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的”的信念不断的努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工(向你推荐:)作7年以来,张庆龙以公司为家,虚心钻研业务,踏踏实实工作,出色的完成了供电所分配的各项任务,从未出现过任何的差错。他常说:当电工,就是要老百姓用好电,给老百姓供好电,为农村

16、发展做贡献。基于这种认识,张庆龙在工作中处处留心,事事琢磨,用实践得出的“经验”预防和解决了许多次配电线路的问题。在生活中,他亦是舍小顾大,乐于助人。虽然家里生活贫困,可是无怨无悔,从不延误工作,在今年春检时,当他发现有位孤寡老人因没钱交电费又重新点起了闲置已久的煤油灯时,他马上从自己为数不多的工资中为老人预交了一年的电费,使老人的家中重新亮起了电灯。正是在这种平凡琐碎的工作中,历练了他砥砺前行的风格,在一次见义勇为与歹徒搏斗身中7刀的情况下,依然抓住歹徒不放。他敬岗爱业,乐于助人,见义勇为的精神伴随着 春风,传进每一个的内心深处。 我想说,把一切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其实,张庆龙很平凡,他却用他那不平凡的行动谱写出了生命的赞歌。七年多以来,在平凡的岗位中,他每个节假日都坚持值班,从未休息过,对工作认真负责,不断进取,任劳任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