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32讲 现代中国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课件 新人教版

上传人:fe****16 文档编号:112688583 上传时间:2019-11-06 格式:PPT 页数:45 大小:2.8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32讲 现代中国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课件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32讲 现代中国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课件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32讲 现代中国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课件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32讲 现代中国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课件 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32讲 现代中国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课件 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32讲 现代中国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课件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32讲 现代中国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课件 新人教版(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六单元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和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第32讲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多元思维 1陈毅元帅说:“中国人就是没有裤子穿,也要造出原子弹。”分析此话的背景。 提示:(1)国防需要。 (2)历史的教训。 (3)民族凝聚力与自尊的需要。 (4)冷战环境的客观要求。,1背景 (1)新中国成立后,_、生活方式、社交方式发生变化。 (2)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大规模经济建设开始。 (3)党中央提出让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 2提出:1956年春, 正式提出。 3含义:艺术问题上“_”,学术问题上“_”。,“百花齐放”“百家争

2、鸣”,社会制度,毛泽东,百花齐放,百家争鸣,4初期成就 (1)戏剧:老舍的话剧_,郭沫若的历史剧蔡文姬等。 (2)小说:杨沫的青春之歌等。 (3)文艺期刊数量增加。 5遭受挫折 (1)原因:政治运动扩大化和“_”的到来,把学术问题当成政治问题。 (2)表现:一些优秀作品被错误批判;自然科学和_的研究受到影响。,茶馆,文化大革命,社会科学,6新时期成就 (1)原因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清算“左”倾错误路线。 邓小平强调坚持贯彻“_”方针。 中共中央提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2)成就 文艺领域再次呈现繁荣景象,出现“_”“伤痕文学”以及以改革实践为主题的文学作品和反映社会生活的戏剧、电影

3、。 空前热烈。 进入21世纪,中国文化正走向世界。,双百,反思文学,学术讨论,多元思维 2有人把“双百”方针曲解为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谁也不能批评或干涉。这种说法你是否赞同,该如何理解? 提示:这种说法是错误的。(1)“双百”方针的前提是坚持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方向。(2)在宪法允许的范围内,鼓励各种形式的文学艺术作品自由发展,提倡不同学派、不同观点互相争鸣。(3)“双百”方针并不意味着一切文学艺术都可以不受限制地自由发展,也不是指各种各样的作品都能自由出版。,1开基创业 (1)制定方针政策 教育方向:新中国成立初,确立教育要为国家建设服务,建立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的新中国的 事

4、业。 教育方针:全面建设时期,确定 的教育方针。 教育制度:发展全日制学校教育的同时,建立起半工半读的学校教育制度。 (2)成就 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 体系。 培养了大批素质较高的劳动力后备军和德才兼备的建设人才。,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人民教育,全面发展,国民教育,2遭到破坏 (1)表现 各地大中小学一度停课,教育战线一片混乱。 1966年夏, 被废止,推荐制导致大学教育水平下降。 (2)危害:整个民族文化素质大大下降,与发达国家差距拉大。,高考制度,3复兴发展 (1)教育改革,(2)教育投资:在实行国家拨款的同时,倡导社会力量办学,启动“_”。 (3)边远和落后地区教育:国家加大 教育发展力度

5、,推动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的发展。,希望工程,西部地区,网络构建,史料一 我们要不要搞原子弹啊,我的意见是中国也要搞,但是我们不先进攻别人。别人要欺负我们,进攻我们,我们要防御,我们要反击。 毛泽东 史料二 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邓小平,现代中国科技发展的历程及原因,主题一 现代中国的科技和文学艺术,史料三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把我国首位航天员成功送入浩瀚的太空并安全返回,这一举世瞩目的重大科技活动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载

6、人航天技术的国家。这一伟大胜利,全体中华儿女都为我们伟大祖国取得的这一辉煌成就感到荣耀和自豪。 胡锦涛在庆祝载人航天飞行成功大会上的讲话 问题 史料一反映的新中国成立初期作出自主研制“两弹一星”的战略决策的背景及目的是什么?据史料二归纳邓小平论述的“两弹一星”的研制有何重大意义?据史料三概括指出“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有何重大意义?,读史支招 (1)史料一表明面对美苏两极对峙格局,中国为了保卫国家安全,果断地作出了独立自主研制“两弹一星”的战略决策,也表明了中国研制“两弹一星”的根本目的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和平的环境。 (2)史料二说明了“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打破了美、苏两国对核技术

7、和空间技术的垄断,扩大了国际影响;同时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了安定的环境;促进了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是我国繁荣昌盛的重要标志。 (3)史料三表明“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的发射成功是中国进入太空新时代的里程碑,显示出中国日益强大的科技实力,展示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雄厚综合国力,彰显了中华民族大跨越中的自强、自信与自豪。,史论拓展 现代中国科技发展的历程及原因 1中国科技发展的历程,2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原因 (1)新中国成立及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科技事业发展创造了前提。 (2)党和政府对科技发展的重视和正确决策,为科技事业发展提供了保证。 (3)积极借鉴世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 (4)杰

8、出科学家和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开拓创新和献身于科技事业的高尚情操。,史料一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我看这应该成为我们的方针。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推陈出新”。讲学术,这种学术也可以讲,那种学术也可以讲,不要拿一种学术压倒一切。 共和国走过的路 史料二 中央现在着重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政策,就是要我们在文艺工作和科学工作方面,也把一切积极因素都调动起来,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为繁荣我国的文学艺术而努力,为使我国的科学工作赶上世界先进水平而努力。 陆定一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正确认识“双百”方针,史料三 我们要继续坚持毛泽东同志提出的文艺为最广大的人民群众、首先为工

9、农兵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推陈出新、洋为中用、古为今用的方针,在艺术创作上提倡不同形式和风格的自由发展,在艺术理论上提倡不同观点和学派的自由讨论。 邓小平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 代表大会上的祝辞 问题 根据以上史料指出我们应该如何认识“双百”方针?,读史支招 (1)史料一说明“双百”方针是党中央确定的关于科学和文化工作的重要方针。 (2)史料二中“更好的为人民服务”“为繁荣我国的文学艺术而努力”主要阐明“双百”方针的目的。 (3)史料三邓小平的讲话“我们要继续坚持”表明新时期重新恢复实施“双百”方针。,史论拓展 正确认识“双百”方针 (1)从“双百”方针的内涵看,“百花齐放”是指文学艺

10、术的不同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百家争鸣”是指科学研究上不同学派可以自由争论;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文学艺术和科学研究工作的重要方针。 (2)“双百”方针是在承认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各种矛盾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在国家迫切需要迅速发展经济和文化的时代背景下提出来的。 (3)“双百”方针的基本精神是要在艺术和科学领域实行政治民主和艺术、学术民主,其实质目的是为人民服务。 (4)“双百”方针在贯彻过程中遇到了挫折,不是“双百”方针本身的问题,而是受到了“左”倾错误干扰造成的。 (5)从历史经验教训上看,学术问题、文艺问题的政治化无法实现“百家争鸣”;政治生活不民主,学术界、文艺界就无法实现“百花齐放”。

11、“双百”方针能顺利贯彻执行,社会文化就能兴旺发达。,史料一 共同纲领第一条指明了我们反对什么,主张什么。因此,我们在教育上就要肃清封建的、买办的、法西斯主义的思想。这项任务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在具体步骤上则必须一步一步地求其实现。 周恩来在全国高等教育会议上的讲话 (1950年6月8日) 史料二 废除推荐制度,恢复文化考试,实行德、智、体全面考核、择优录取;规定考生必须高中毕业或具有同等学历,恢复从应届毕业生中招生;修改政审标准,贯彻“重在表现”的原则;严格考试制度,抵制和反对营私舞弊、“走后门”等不正之风。 关于1977年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意见,新中国不同时期的教育方针,主题二 现代中国

12、教育的发展,史料研读 两则史料主要论述了新中国教育的发展历程,具体解读如下: (1)史料信息主要表明新中国成立初期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建立人民教育事业,将半殖民地半封建教育变为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的人民教育。 (2)史料信息主要表明新时期恢复了“文革”时期破坏的高考制度,实行德、智、体全面考核、择优录取,体现了社会的公平、公正。,要点精讲 新中国不同时期的教育方针及成就,例 (2014年高考北京卷)1977年10月21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登了“高等学校招生进行重大改革”的报道。这一“重大改革”是( ) A教育领域拨乱反正的重要措施 B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步骤 C贯彻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要

13、举措 D贯彻“三个面向”教育方针的具体体现,新中国科技和文化教育发展的主要成就,解题思路 抓住时间信息“1977年”和历史事件信息“高等学校招生进行重大改革”,可分析得出A项正确。“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是在1995年,B项错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是在1978年,C项错误。“三个面向”的教育方针是邓小平在1983年提出的,D项错误。答案为A项。 答案 A,视角透析,新题预测 我国从19571966年高等学校培养毕业生近140万人,为19501956年7年间的4.9倍。与这一成就相关的是( ) A国民教育体系逐渐形成 B“科教兴国”战略初步实施 C拨乱反正整顿教学秩序 D“三个面向”方针的落实

14、解析:新中国成立十七年来,教育事业的重大成就是形成国民教育体系。“科教兴国”战略是20世纪90年代初步实施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后初期,“三个面向”是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B、C、D三项时间与材料不符合。 答案:A,11970年4月26日共同社东京电:“这件事对中国周围的国家所产生的政治上、军事上和心理上的影响,比一九六四年十月中国进行第一次核试验时更为重大。”其中“这件事”是指( ) A中国自行设计中近程导弹试射成功 B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C袁隆平成功培育“南优2号”水稻 D中国“神舟5号”载人飞船试验成功,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解析:结合“1970年”“这件事对中国周

15、围的国家所产生的政治上、军事上和心理上的影响,比一九六四年十月中国进行第一次核试验时更为重大”等,可知是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其他选项可结合时间信息排除。 答案:B,2(2015年乌鲁木齐一模)从地面迈向天空,继而迈向深空,迈向另外一个天体,我们可以离开自己栖息的摇篮,奔向原本陌生的宇宙空间,这是科学的力量、进步的阶梯、文明的标尺。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的标志是( ) A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 B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 C“东方红一号”的发射成功 D“神舟五号”载人航天成功 解析:人造卫星是属于太空航天方面的成果,故C项正确。A、B两项与题意明显不相符,D项时间较晚。 答案:C,3(2015年天津十二区县一模)下列科技、教育方面的成就,不属于我国改革开放时期的是( ) A颁布义务教育法 B培育“南优2号”杂交水稻 C“银河号”计算机研制成功 D建成秦山、大亚湾核电站 解析:“南优2号”杂交水稻培育成功是在1973年,当时正处于“文革”时期而非改革开放时期,故B项符合题意。义务教育法颁布于1986年,“银河号”计算机研制成功是在1983年,秦山核电站和大亚湾核电站分别于1991年和1994年建成投产,A、C、D三项都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