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古代史清朝时期

上传人:命****币 文档编号:112628710 上传时间:2019-11-06 格式:PPT 页数:96 大小:7.6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大学古代史清朝时期_第1页
第1页 / 共96页
北京大学古代史清朝时期_第2页
第2页 / 共96页
北京大学古代史清朝时期_第3页
第3页 / 共96页
北京大学古代史清朝时期_第4页
第4页 / 共96页
北京大学古代史清朝时期_第5页
第5页 / 共9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京大学古代史清朝时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大学古代史清朝时期(9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 秦朝的建立及其灭亡,教学要点:秦始皇统一中国的经过;秦王朝巩固统一成果的措施;秦末农民起义与秦朝的灭亡。 教学内容:秦人的早期历史;秦始皇其人;秦灭六国的经过;秦实现统一的原因;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巩固统一的措施;秦的暴政;秦末农民大起义;秦的灭亡。 考核要求:要求学生了解秦统一中国的过程和巩固统一的措施;掌握长城、灵渠、焚书坑儒、巨鹿之战和兵马俑等基本知识;弄清秦王朝实现统一和迅速灭亡的原因;认识秦王朝的历史地位;并能对秦始皇进行正确的评价。,一、法家思想与秦的立国,前期法家及商鞅学派 吕不韦调整治国方针的尝试 韩非法、术、势并重的政治思想,春秋时的管仲被不少学者认为是法家最早的代表

2、人物。他和他的后学被称为“齐法家”,以与战国时活跃的“晋法家”相区别。齐法家的许多思想与晋法家相通,但较为温和。,今本管子由后人编辑而成,内容较庞杂,主要反映齐法家的思想。,国有礼,有乐,有诗,有书,有善,有修,有孝,有弟,有廉,有辩。国有十者,上无使战,必削至亡。国无十者,上有使战,必兴至王。国以善民治奸民者,必乱至削;国以奸民治善民者,必治至强。 商君书去强 国贫而务战,毒生于敌,无六虱,必强。国富而不战,偷生于内,有六虱,必弱。六虱:曰礼、乐,曰诗、书,曰修善、孝弟,曰诚信、贞廉,曰仁、义,曰非兵、羞战。 同上靳令 禁奸止过,莫若重刑。刑重而必得,则民不敢试,故国无刑民。 同上赏刑 以战

3、去战,虽战可也。以杀去杀,虽杀可也。以刑去刑,虽刑可也。同上画策,商鞅有时与管仲并称。韩非子五蠹:“今境内之民皆言治,藏商、管之法者家有之。”,吕氏春秋在思想史上地位如何?更接近那一家?,读吕氏春秋,你可以发觉它的每一篇每一节差不多都是和秦国的政治传统相反对,尤其是和秦始皇后来的政见与作风作正面的冲突。郭沫若,非为人口吃,不能道说,而善著书。与李斯俱事荀卿,斯自以为不如非。人或传其书至秦。秦王见孤愤、五蠹之书,曰:“嗟乎!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李斯曰:“此韩非之所著书也。”秦因急攻韩。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极端性恶论 斗争哲学 国家主义 独裁理论 愚民思想,韩非不仅摒道德于政治范围之

4、外,且认私人道德与政治需要根本上互不相容。推其论之所极,则政治社会中殆无复个人生活之余地。几乎欲举一国之学术文化而摧毁扫荡之,使政治社会成为一斯巴达式之战斗团体。 萧公权中国政治思想史 今无慈惠廉爱,则民为虎狼也;无文学,则士为牛马也。有虎狼之民、牛马之士,国虽治,政虽理,其民不人。世之有人也,固先于国。且建国以为人乎?将人者为国家之虚名役也?韩非子有见于国,无见于人;有见于群,无见于孑! 章太炎国故论衡原道下,第一节 秦统一封建国家的建立,一、秦统一的背景 1、长期分裂,战乱不止。 2、东方六国逐渐衰落。 3、秦国日益强大。 4、秦王政热衷统一事业。,一、秦族的历史渊源,秦族是夏族的一支,

5、“秦之先,帝颛顼之苗裔,孙日女修,女修织,见玄鸟陨卵,女修吞之,生子大业”大业为秦之始祖 。大费被赐姓嬴氏 。西周时为孝王息马,得封土为西周附属,并邑之秦。周平王时帮助东迁有功,秦襄公封为诸侯。秦孝公任用商鞅,进行了著名的变法,跻身于争霸之列。秦王嬴政 最终统一六国。,秦始皇,二、秦始皇,秦始皇的曾祖父是秦昭王,祖父是孝文王,父亲是庄襄王。公元前259年正月,秦始皇生于赵国首都邯郸。公元前246年,秦始皇即位,年仅13岁,亲政后他诛杀后党,平定嫪毐的叛乱,罢免吕不韦的相权,重用尉缭、李斯等智能之士和王翦、蒙武等能征善战的将领,重新部署对付六国的战略和策略,为统一全国进行了充分的准备。,三、秦灭

6、六国的经过,秦始皇统一中国从公元前230年开始。这一年,秦始皇首先向韩国开刀,派内史腾灭了韩国。前229年,秦派王翦向赵国发动进攻。前228年,秦军进入赵都邯郸,赵王迁被迫献出地图降秦,公子嘉逃到代郡。前227年,秦派王翦等领兵在易水之西击溃燕军主力。次年,攻下燕都蓟,燕王喜逃往辽东。前225年,王贲率兵10万攻打魏国,水灌大梁,魏王假投降。前224年,王翦率60万大军进攻楚国,次年占领寿春,俘获楚王负刍。前222年,又平定了楚国的江南地。同年,王贲俘虏了燕王喜和代王嘉,燕赵二国彻底灭亡。前221年,秦始皇命王贲挥师南下,很快打进齐都临淄,齐王建投降,齐国灭亡。至此,实现了全国的统一。,秦,楚

7、,燕,齐,赵,魏,韩,远交近攻,各个击破,前221年定都咸阳,秦,1、挥师灭韩,韩国是最早被秦灭掉的国家。公元前234年,秦军向韩国发起攻势。韩王安惊恐万状,急忙派韩非出使秦国,结果韩非死于秦国 。韩国表示愿割地称臣,献出南阳之地给秦国,秦国仍然不肯罢兵。公元前230年,秦始皇派内史腾率军长驱直入,俘虏了韩王安,在韩国故地设置了颖川郡(郡治在今河南禹县),韩国宣告灭亡。韩国的灭亡是秦统一战争全面展开的标志。,齐,楚,燕,韩,赵,魏,秦,2、破赵逼燕,赵国与秦结怨甚深,双方大动干戈,互有胜负:长平之战,赵军惨败;邯郸之役,秦师败北。秦始皇亲政后,即多次与赵交锋:公元前236年,利用燕、赵争斗之机

8、,派王翦等进攻赵国邯郸、上党,夺取九城之地。公元前234年至前232年,又两次派兵伐赵。公元前228年,王翦大破赵军,攻克邯郸,俘获赵王迁,占领赵国本土。接着挥师北上,屯于中山(河北定县),逼近燕国。,齐,楚,燕,赵,魏,秦,3、占领魏地,公元前225年,秦始皇派王翦的儿子王贲率领10万大军去攻打魏国。王贲看到大梁城地势较为低下,又离黄河、鸿沟不远,遂令秦军开渠,将黄河、鸿沟之水引至大梁城下。三个月后,城垣崩塌,秦军攻入大梁。魏王假投降,不久被杀,魏国灭亡。,齐,楚,燕,魏,秦,4、大举伐楚,公元前225年,秦始皇派李信率军攻楚。李信轻敌冒进,先胜后败。公元前224年,秦始皇亲请老将王翦,令率

9、60万大军伐楚。王翦乘机率军追击,大破楚军于蕲南,杀楚将项燕,占领楚国大片领土。公元前223年,王翦与蒙武合攻楚都寿春,俘获楚王负刍。次年王翦又率军渡过长江,平定了楚国的江南地区,降服百越之君。楚国宣告灭亡。,齐,楚,燕,秦,5、攻破燕国,秦军逼近燕国,引起燕、代一片恐慌。燕国的太子丹曾经在秦国当过人质,秦始皇对他不好,逃回燕国后有报复之志。他见秦国大军压境,图谋灭燕,更加怀恨在心。遂收容秦国叛将樊于期,并通过燕国勇士田光结识了刺客荆轲,企图刺杀秦始皇,挽救燕国的灭顶之灾。但荆轲未能杀掉秦始皇,反而激起了秦始皇对燕国的愤怒。他下令增兵赵国故地,向燕国发动大举进攻。公元前226年,秦军攻占燕都蓟

10、城(今北京市),燕王喜和太子丹逃往辽东。秦将李信紧追不舍,燕王被迫杀太子丹以谢罪,但根本无法扭转败局,也不能阻止秦军前进。,燕赵悲歌 风潇潇兮易水寒,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齐,燕,秦,6、吞灭齐国,公元前222年,王贲攻占辽东,俘虏了燕王喜。接着攻下代城,俘虏了代王嘉。燕、赵两国彻底灭亡。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命王贲率秦军从燕国边界南下进攻齐国。王贲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在没有遇到什么抵抗的情况下,猝然攻入齐都临淄(山东淄博)。齐王建入秦投降,齐国也被纳入秦国的版图。,齐,秦,四、秦统一的原因,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战国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求统一。因此统一是经济发展的要求,同时又为统一创造

11、了物质条件。 连年的战争,人心厌战,统一已成为人心所向的历史趋势。 各民族的初步融合,形成了具有共同文化、共同经济及相近的生活习惯的华夏族,为统一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经过改革和变法,建立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和郡县制,奠定了统一的政治基础。 思想领域中,百家争鸣的各个学派都提出了统一的要求,奠定了理论基础。,1、秦具备了统一的条件,秦的变法最为彻底,最少奴隶制的残余,政治上比关东六国更为先进。 经济上注意发展农业生产和兴修水利,奖励耕战,拥有足够的财力,秦居关中,又握有四川天府之国,“关中之地于天下三分之一,然量其富什居其六。”这是秦取胜的关键。 秦善于招揽和重用人才,秦招揽了一批精干的文臣

12、武将,如韩非、李斯之流,为秦的统一立下汗马功劳。,在外交上采取了远交近攻的策略,先灭三晋,后伐燕,楚齐,集中力量各个击破,在合纵连横中居于主动。 (5)秦占据了关中有利的地理位置,拥有崤函之固,进可攻,退可守,且战场主要在关中之地,秦本土受战争的损害较少。 (6)、秦有一支勇猛善战的军队,实行奖励军功的政策,为统一奠定条件。 (7)、秦始皇个人作用不可低估,由于他的英明领导,加速了秦统一的步伐。,2、统一的意义,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五百多年以来的割据混战局面,第一次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统一的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国家,消除了封建割据和守旧势力,加强了各地区的联系,对中国以后的封建政治、经济、文化的

13、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统一使人民有一个安定的环境从事劳动生产,有利于社会的发展,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其次,它奠定了中国辽阔的版图,加强了中原和边疆以及汉族和少数民族之间的联系,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再者,它促进了中国社会的飞速发展。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进入封建社会的国家,在战国时期就已确立了封建制度。秦的统一为封建社会的飞速发展创造了条件。秦统一后,中国社会进入快速发展一途,出现了一个又一个的高峰,为人类历史做出了重大贡献。,第二节 巩固统一的各项措施,秦始皇统一全国后,摆在他面前的首要任务是如何巩固统一的成果。因为当时社会上还存在着许多不利于统一的因素。一方面,经过长期的战乱,人口锐减,土

14、地荒芜,城乡凋弊,社会经济遭到极大的破坏,到处是残破、荒凉的景象,满目疮痍,百废待兴。另一方面,东方六国遗留下来的思想、文化、制度与秦国的情况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彼此之间不易沟通,甚至相互排斥,急需进行调整改革。,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 丞相王绾等奏,1.政治上,2.经济上,3.文化上,4.军事上,5.思想上,建立中央集权的专制体制,一、确立皇权,秦始皇认为自己的功劳已经超过了三皇五帝,不更改名号,便“无以称成功,传后世”,遂令群臣议定更为神圣的名号,最后选定了“皇帝”二字作为最高统治者的称号,同时规定了皇帝专用的文字和物品,确立了至高无上的皇权。规定皇

15、帝的命令称“制”或“诏”;皇帝的大印称“玺”;只有皇帝才能称“朕”。,天子正号曰皇帝,自称曰朕,臣民称之曰陛下。其言曰制、诏,史官记事曰上。车马衣服器械百物曰乘舆,所在曰行在。所居曰禁中,后曰省中。印曰玺,所至曰幸,所进曰御。,表者,不需头,上言“臣某言”,下言“臣某诚惶诚恐顿首顿首死罪死罪”,左方下附曰“某官臣某甲上”。 蔡邕独断,秦始皇,木 火 土 金 水 木 火 土 金 水 木,比相生而间相胜,始皇推尊五德之传,以为周得火德,秦代周德,从所不胜。方今水德之始,改年始、朝贺皆自十月朔。衣服旄旌节旗皆尚黑。数以六为纪,符、法冠皆六寸,而舆六尺。六尺为步,乘六马。更名河为德水,以为水德之始。刚

16、毅戾深,事皆决于法,刻削,毋仁恩和义。然后合五德之数。 史记秦始皇本纪,2、在中央设置三公九卿,秦代中央最主要的是“三公九卿”。三公即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其职责分别是协助皇帝掌管天下政务、军务和监察。三公之下是九卿。九卿即奉常、郎中令、卫尉、太仆、廷尉、典客、宗正、治粟内史和少府。官员都是由皇帝任免,概不世袭。以三公九卿为主而组成的封建朝廷,是秦代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核心,是绝对受制于皇帝并代行皇帝政务的最高权力机关。,秦行政机构示意图,皇帝,太尉,丞相,御史大夫,郡,县,3、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度,在全国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度。郡县制在春秋战国时期已经萌芽,秦统一后把郡县制确定下来,推行到全国各地。秦初分天下为三十六郡,后来增至四十余郡。郡是地方上最高的行政机构,其长官有郡守、郡尉和监御史等。郡守掌管全郡政务,郡尉掌管郡中军事,监御史负责监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