呐喊彷徨读后感范文

上传人:郭** 文档编号:112624719 上传时间:2019-11-06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121.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呐喊彷徨读后感范文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呐喊彷徨读后感范文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呐喊彷徨读后感范文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呐喊彷徨读后感范文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呐喊彷徨读后感范文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呐喊彷徨读后感范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呐喊彷徨读后感范文(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呐喊彷徨读后感范文 呐喊彷徨读后感 徐瑞明 鲁迅先生作为五四新文化的先驱和中国最伟大的革命家之一,他的作品虽为后世称颂,可真正继承其革命精神衣钵的人在当代却太少。我在几近成年之时才拜读他的名作彷徨,说来也是惭愧。 彷徨一词意为“来走去,犹疑不决,不知往哪个方向去”,反映了鲁迅此时在革命征途上的迷茫,作于五四新文化运动阵营分化时期。字里行间充斥着现实与理想的冲突,以及各类人违心的选择。我个人尤其对在酒楼上和伤逝感触极深。 在酒楼上讲述了主人公与朋友的一次偶遇长谈的经过。从朋友的言语中不难发现,他也曾是一个会为了国家前途命运,与他人争执不下,乃至拍案而起的爱国青年。那是那个时代,甚至当代许多青年人

2、形象的缩影。不得不说,每每想象这样的人物,仿佛看到了样板戏的宣传画,人人右手举至胸前的画面,很理想化。然而,就像大部分人一样,他不可免俗地沦为一个麻木为生计的人。结尾的环境描写“屋宇和街道都织在密雪的纯白而不定的罗网中”,前途的不定,心中的彷徨便融于环境描写之中了。 伤逝描绘了涓生和子君两个虚构人物的爱情故事。实则涓生更像是现实中的鲁迅,而子君又何尝不是许广平的化身呢?在故事中,原本与主人公同为战友的子君,最终由于长期持家,抹去了本来锋利的棱角,以致最后完全退化为一个普通的家庭主妇,对于涓生的话越来越不能理解。两人的感情最终破裂,子君的生命也或多或少因此而走向了灭亡。这是鲁迅惟一一篇写爱情的小

3、说,或许鲁迅预见了自己与许广平相似的命运,而破例为自己的爱情提前写了一篇“缅文”。 以这两篇小说为代表,再加上孤独者等,都在描述着理想与现实的冲突。革命者因为艰难的生活,忙着寻求生计而忘却了对于信仰的忠诚,变得驯化,理想与现实的天平向后者倾斜。而当时的社会现实就是许多新文化运动的支持者,看到社会有了一些进步便停滞了,全然没有马丁。路德金面对不公时“绝不满足”的呐喊。国民性中的种种劣根性,是鲁迅一生的敌人和口诛笔伐的对象。然而今天呢?我们有任何实质性的进步吗?只能慨叹一句伟人已逝! 鲁迅呐喊彷徨读后感 鲁迅,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是的,他就是揭露世人真面目的鲁迅,他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带领一批

4、批莘莘学子走上了真理与正义的道路,是当时的一位伟大的文学大师。 在恶势力面前,他决不妥协;在人民面前,他俯首甘为牛马。这就是鲁迅,本名周树人。他用他的笔写下一篇篇引人深思的小说、杂文,我就在假期读完了一本合辑呐喊彷徨。 一声铁屋的呐喊,充满了鲁迅救国救民的希望,呐喊来由与此密切相关。 狂人是呐喊中的一篇代表之作。小说里的主人公(狂人)对周围的事物十分敏感,并且不由自主地产生错觉与幻觉,感到自己时时处于被迫害的境况下,于是不断产生疑虑与恐惧,心绪不宁。鲁迅小说里的狂人正是这样的。他看透了这个“人吃人”的世界,惶惶不可终日。这篇小说不算很长,却揭露了当时社会的腐朽与封建压迫。 彷徨是鲁迅的另一篇“

5、黄金之作”。这篇小说描述了一个当时社会的黑暗、残忍,是大家看见世人真面目。鲁迅用自己的思想对当时的社会进行了幽默辛辣的讽刺,包含的是他的一颗幽愤深沉的爱国之心。祝福也算是彷徨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这篇小说讲述了一位农村的低层劳动妇女祥林嫂的悲惨遭遇。鲁迅用包含同情的笔墨写出了她的不幸,抨击了当时封建社会的黑暗与腐朽! 祥林嫂的不幸从她嫁给比自己小十岁的丈夫开始,她还有一个严厉的婆婆。丈夫死后,她便以逃跑的方式挣脱苦境。她来到鲁四爷家做女佣,这是一种受剥削的奴隶生活,然而她却很满意。祥林嫂的结局故然是很悲惨的。封建传统不仅剥夺了这个善良而又劳苦朴实的劳动妇女生前的一切,而且竟残酷到使她的终身幸福

6、不能自主,悲惨地度过了一生。 鲁迅的小说写得很深刻,很难理解,但你还是能看出当时社会的黑暗与冷酷,当你打开鲁迅的小说集,感受那内心的警示与批判,留给世人的只有深深的沉思 呐喊彷徨读后感 二十年代的中国,黑暗、混乱、动荡不安,满目疮痍,热血的青年奋起反抗,期望毁灭这个千疮百孔的旧世界。于是有了“五四”运动,鲁迅先生写下了呐喊,向腐朽的封建社会发出了沉重的宣战。“五四”运动后是新文化阵营的分化时期,原来参加过新文化运动的从,“有的退隐,有的高升,有的前进”,但鲁迅先生虽彷徨却不放弃。在鲁迅先生的作品里,表现的是他那忧国忧民的责任感,是他对中华民族的深深热爱。这又证明了鲁迅先生是十足的智者,是坚强的

7、斗士,尽管遭到失败的打击仍然在锲而不舍地抨击着封建社会,他的作品尖锐有力地抨击了不合理的封建,被誉为彻底反对封建制度的第一声春雷。他的言语犀利,像尖刀一样直刺敌人的心脏,表现了对生活在封建势力重压下的农民及知识分子“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关怀。他的人生是一个圆,有彷徨,有苦闷,但没有放弃。 呐喊彷徨中的25篇小说,大多篇幅不长,描绘的内容也往往是些俗不惊人的小事,但作家却以深邃的洞察力研究并把握某些重大社会事件的本质和一定的历史时期的时代风貌,从小事中选择和提炼出某些具有生活气息,揭示出具有历史政治意义的深刻时代主题。比如说风波描写的是一个乡村禾场上晚餐时的小小纷争,实际上却通过侧面写张勋

8、复辟事件引起的社会反响,从一个不同寻常的角度,别开生面地深刻地批判资产阶级旧民主革命的极端不彻底性。一件小事写的是一件很小的小事,却表现了极其深刻的思想内容和哲理。“我”坐在人力车上,看见一个突然横穿马路的老妇人,衣服兜上车把,轻轻地跌倒在地。事情发生后,“我”和车夫的思想行为,显示出极大的差异,一直发展到车夫在“我”的“诧异”之中,主动挽着伊的臂膊向巡警分驻所的大门走去。这时“我”突然感到车夫那“满是灰尘的后影”无比“高大”,“须仰视才见”,对自己“几乎变成一种威压”深感自我的渺小。简略的事件勾画,分外突出的行动描绘,异常细致的心理刻画,构成了一幅对照鲜明的艺术画面,歌颂了劳动人民的崇高品质

9、,批判了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劣根性。 除此之外,小说中幽默、夸张和讽刺手法的运用的十分巧妙。幽默是一种意味深长的带喜剧性的讽刺,有时以夸张的手法予以揭露,突出社会生活中敌对事物的矛盾所在与可笑之处,使其无可隐蔽,以达到贬斥、否定的效果。 总的来说,鲁迅的小说中喜剧性的兴奋,但主要是以沉郁浓重的悲剧气氛为基调的。讽刺和幽默总是不可抑制地表现出来,并且同悲剧性有机地交织在一起,使人不得不“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即使像祝福这样的悲剧,在沉郁中也蕴蓄讽刺的激情。祥林嫂的悲剧不但成为令人悲恸的渊薮,更化为对封建制度的讽刺利刃,增强了文章的战斗力。鲁迅的讽刺艺术的卓越成就即在于通过形象的描绘,反映当时社会

10、的某些重大的方面的问题。这样子使得小说在沉重的气氛中不失一种具有的号召性战斗意识。 而夸张的手法在呐喊与彷徨中也较为突出。夸张主要用在细节描写上,以达到讽刺效果和突出人物性格的目的。如:四铭对“恶毒妇”的刻骨铭心;对流氓侮辱孝女的下流话憎恶,而内心却欣赏;儿子无意中吃了他已经看准了的一棵菜心的反感等细节描写,有力地揭露了四铭的本质。 王晖曾经说过,鲁迅的小说在深刻地批判了国民性的同时,“又把否定的锋芒指向知识者自身。”我想,这便是鲁迅令人魂牵梦萦的地方吧!即使过了这么久,鲁迅仍在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们。 一.呐喊和彷徨的艺术特色 答:鲁迅的小说具有自己鲜明的风格和特征,他的创作证明了他是一位成

11、熟的艺术大师,他熟练地驾驭着独特的艺术方法和技巧,来展开生活的描写和形象的创造。1首先是关于人物的塑造。鲁迅在描绘人物时,都经过典型化的过程。他的典型塑造方法带有自己的特点。鲁迅认为,有两种典型化的方法,“一是专用一个人,言谈举动,不必说了,连微细的癖性,衣服的式样,也不加改变。?二是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我是一向取后一法的”。祥林嫂的悲剧性格的深刻性,也是经过作家的高度提炼和概括的,是鲁迅目睹了千百万劳动妇女的悲惨遭遇而“杂取”成功的完整的性格。在这里,艺术的真实比起生活的真实来,显然是“更高,更强烈,更有集中性,更典型,更理想,因此就更带普遍性”。 2鲁迅善于运用白描的手法和“画龙点睛”

12、的手法来塑造典型形象。他说:“白描却并没有秘诀。如果要说有,也不过是和障眼法反一调: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而已。”白描手法的特点就是真实、朴素、不假虚饰。鲁迅小说的形象很少冗长的描写和辞藻的堆砌;也没有曲折离奇的情节,他总是以平易近人的生活描写来展现人物的性格。例如二十多年后的闰土,作者只写了他叫“我”做“老爷”,让儿子水生给老爷磕头,要香炉、烛台和普通应对等十分平凡的日常生活,就把他的落后麻木的精神状态,十分真实地揭示出来。3鲁迅小说的结构,很少运用复合交错的手法,大都是单线发展的;在单线发展中,也不是以曲折的故事情节,而是以日常生活的断片、场景和插曲相互连接起来的。语言的精练,是鲁

13、迅小说的一个重要特征。这跟描写人物的传神手法是分不开的。由于作者对人物的性格了解得十分深刻,在描写时紧紧抓住性格特征,没有繁冗的笔墨,所以就能写得精练。4鲁迅的创作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和特点。他善于批判地继承我国古典文学和外国文学的优秀传统,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加以革新创造。鲁迅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达到了相当高度的统一,它具有难于摹拟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他的作品不仅是属于中国,而且是属于世界的最杰出的作品之列。 二:呐喊、彷徨的思想内容 答:1呐喊、彷徨是鲁迅采取现实题材创作的两部小说集。呐喊收有19181922年间创作的14篇小说,1923年8月出版;彷徨收有19241925年间创作的11

14、篇小说,1926年出版。正是这批数量并不算多的小说,却以其博大精深的思想内涵和高度成熟的艺术表现,显示了五四文学革命以来现实主义的最高成就,成为现代中国小说的奠基之作。这两部小说集伟大历史价值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于对辛亥革命前后到“五卅”前的中国社会现实,作了高度真实典型的描写,蕴蓄着丰厚凝重的思想内容。 2对旧中国不幸人生的艺术概括?对旧中国不幸人生的真实描写,是呐喊、彷徨的重要思想内容之一。从辛亥革命前后到“五卅”前的中国,是典型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病态社会。这一时期,虽有辛亥革命对封建帝制的铲除,但领导了革命的资产阶级却严重地暴露了思想的软弱和实力的不足;虽有“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5、但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才刚刚起步,革命还有待发展与壮大;而依然强大的封建势力和帝国主义势力,继续残酷地奴役中国人民,使病态社会充斥着各种不幸的人生。 3对封建主义吃人本质的彻底揭露?以一系列典型形象的创造,彻底揭露封建主义“吃人”的血腥本质,是呐喊、彷徨的又一重要思想内容。鲁迅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意在暴露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弊害”。这里的“家族制度”,实指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4对国民精神弱点的揭露批判封建社会的不幸人生和“吃人”固然可怕,而身处不幸或被“吃”人们却毫无自觉的精神状态,就更为可悲。这种不自觉的愚昧状态,就是国民们在 封建主义长期奴役下所养成的种种精神弱点。而以高度的理性批判精神,对国民精神弱点的揭露批判,则构成了呐喊、彷徨的又一重要思想内容。5对知识者悲剧命运的思考对各类知识者在时代风雨中的生活与精神风貌的描写,是呐喊、彷徨的又一重要思想内容。鲁迅笔下的知识者类型多样:丁举人、鲁四老爷、七大人和孔乙己等。 三大堰河我的保姆赏析 答:全诗不押韵,各段的句数也不尽相同,但每段首尾呼应,各段之间有着强烈的内在联系;诗歌不追求诗的韵脚和行数,但排比的恰当运用,使诸多意象繁而不乱,统一和谐。这些使得诗歌流畅浅易,并且蕴蓄着丰富的内容。诗人善于从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