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尽快学习、掌握ISO14001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112619526 上传时间:2019-11-06 格式:PPT 页数:61 大小:4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尽快学习、掌握ISO14001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如何尽快学习、掌握ISO14001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如何尽快学习、掌握ISO14001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如何尽快学习、掌握ISO14001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如何尽快学习、掌握ISO14001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如何尽快学习、掌握ISO1400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尽快学习、掌握ISO14001(6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如何尽快学习、掌握ISO1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运行模式图,ISO14001:2004 遵循PDCA原则,有17个条款,通常称17个要素,4.3规划(策划) 4.3.1环境因素 4.3.2法律与要求 4.3.3目标、指标和方案,4.4实施与运行 4.4.1机构与职责 4.4.2培训 4.4.3信息交流 4.4.4文件编制,4.2环境方针,4.5检查与纠正措施 4.5.1监测 4.5.2合规性评价 4.5.3不符合、纠正预防 4.5.4记录 4.5.5内审,4.6管理评审,4.4.5文件控制 4.4.6实施与运行 4.4.7应急准备与响应,P,D,C/A,ISO14001:2004环境

2、管理体系 要求及使用指南,引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环境管理体系要求 附录A 使用指南 附录B GB/T24001和GB/T19001之间的关系 文献,引 言,可确保组织持续满足法律与方针的要求; 不是用来设置非关税贸易壁垒; 不增加或改变组织的法律责任; 总目的是支持环境保护、污染预防和可持续发展; 未提出对环境绩效的绝对要求; 不保证取得最优的环境结果强调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1、 范 围,1.本标准适用于那些确定为能够控制,或有可能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 2.本标准适用于任何有下列愿望的组织: a.建立、实施、保持并改进环境管理体系; b.使自己确信能符合所声

3、明的环境方针; c.通过下列方式展示对本标准的符合: 1)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声明; 2)请感兴趣的一方(如顾客)予以确认; 3)寻求外部组织对他自我声明予以确认; 4)寻求外部组织对其环境管理体系进行认证/注册。 3.本标准中所规定的所有要求,都拟能纳入任何一个环境管理体系。,2、规范性引用文件,目前尚无引用标准,3、定 义 (第一组),环境 组织运行的外部存在,包括空气、水、土地、自然资源、植物、动物、人,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注:在这一意义上,外部存在从组织内延伸到全球系统。 环境因素 一个组织的活动、产品或服务中能与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的要素。 注:重要环境因素是指具有或能够产生重大环境

4、影响的环境因素。 环境影响 全部或部分地由组织的环境因素给环境造成的任何有害或有益的变化。,环境环境因素环境影响,环境:范围很广(水、大气、自然、生态及相互间关系) 环境因素:环境相互作用、即环境变化的原因 环境影响:环境变化的结果(包括有益的和有害的) 说明:发生在组织的活动、产品和服务中(例如),3、定 义(第二组),环境方针 由最高管理者就组织的环境绩效所正式表述的总体意图和方向。 注:环境方针为采取措施,以及建立环境目标和指标提供了一个框架。 环境目标 与组织所要实现的环境方针相一致的总体环境目的。 环境指标 直接来自环境目标,或为实现环境目标所需规定并满足的具体的绩效要求,它们可适用

5、于整个组织或其局部。,3、定 义(第三组),环境管理体系 组织管理体系的一部分,用来制定和实施其环境方针,并管理其环境因素。 注1:管理体系是用来建立方针和目标,并进而实现这些目标的一系列相互关联的要素的集合。 注2:管理体系包括组织结构、策划活动、职责、惯例、程序、过程和资源。 环境绩效 组织对其环境因素进行管理所取得的可测量的结果。 注:在环境管理体系条件下,可对照组织的环境方针、环境目标、环境指标及其他环境表现要求对结果进行测量。 内部审核 客观地获取证据并予以评价,以判定组织对其设定的环境管理体系满足程度的系统的、独立的、形成文件的过程。 注:在许多情况下,特别是对于小型组织,独立性可

6、通过与审核活动无责任关系来体现。,环境管理体系-环境绩效-内部审核,环境管理体系: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管理要素和相关活动所组成的有机整体。(包括组织机构、策划、职责、操作、程序、过程和资源等) 内部审核:对象用审核准则对环境管理体系的符合性满足程度进行验证。 环境绩效:环境管理体系运行的结果(可测量、可评价),3、定 义(第四组),组织 具有自身职能和行政管理的公司、集团公司、商行、企事业单位、政府机构或社团,或是上述单位的部分或结合体,不论其是否法人团体、公营或私营。 注:对于拥有一个以上运行单位的组织,可以把一个运行单位视为一个组织。 相关方 关注组织的环境绩效或受其环境绩效影响的个人或团

7、体。 审核员 有能力实施审核的人员。,组织相关方审核员,组织:适用的对象,范围很广,任何类型与规模的组织,各种地理、文化和社会条件;(企业、事业、社会团体、服务机构) 相关方:包括供应方、合同方、顾客、居民、执法当局、新闻媒体等 审核员:审核实施的人员,具备审核能力,3、定 义(第五组),污染预防 为了降低有害的环境影响而采用(或综合采用)过程、惯例、技术、材料、产品、服务或能源以避免、减少或控制任何类型的污染物或废物的产生、排放或废弃。 注:污染预防可包括源的削减或消除,过程、产品或服务的更改,资源的有效利用,材料或能源替代,再利用、回收、再循环、恢复和处理。 持续改进 不断对环境管理体系进

8、行强化的过程,目的是根据组织的环境方针,实现对环境绩效的总体改进。 注:该过程不必同时发生于活动的所有方面。,污染预防持续改进,污染预防: 基本要求和特点之一 不产生或仅可能少产生污染,提高效益和降低成本。 持续改进: 基本要求和特点之一 不仅强调组织的最终环境行为,同时强调体系的自身改进完善,整体环境绩效 不必同时发生在组织活动的所有方面,3、定 义(第六组),不符合 未满足要求。 纠正措施 为消除已发现的不符合的原因所采取的措施。 预防措施 为消除潜在不符合原因所采取的措施。,3、定 义(第七组),文件 信息及其承载媒介。 注:媒介可以是纸张,计算机磁盘、光盘或其他电子媒体,照片或标准样品

9、,或它们的组合。 程序 为进行某项活动或过程所规定的途径。 注:程序可以形成文件,也可以不形成文件。 记录 阐明已取得的结果或提供已从事活动的证据的文件。,4、环境管理体系要求 (五大要素、17个条款),4.1 总要求 4.2 环境方针(一条) 4.3 规划(三条) 4.4 实施与运行(七条) 4.5 检查 (五条) 4.6 管理评审(一条),4.1 总要求,组织应根据本标准的要求建立、实施、保持并持续改进环境管理体系,形成文件,并确定它将怎样满足这些要求。 组织应确定环境管理体系覆盖的范围。,4.2 环境方针,最高管理者应制定本组织的环境方针并确保它在环境管理体系的覆盖范围内: a) 适合于

10、组织活动、产品和服务的性质、规模与环境影响; b) 包括对持续改进和污染预防的承诺; c)包括对遵守适用的、与组织所确定的环境因素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承诺; d) 提供建立和评审环境目标和指标的框架; e) 形成文件,付诸实施,并予以保持; f) 传达到所有为组织工作或代表它工作的员工; g) 可为公众所获取。,4.2.环境方针(文件),理解要点: 确定者:最高管理者 内容:1、符合组织特点(活动、产品、服务的性质、规模与影响) 2、(二个承诺,一个框架) 持续改进和污染预防的承诺 遵守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承诺 提供建立目标和指标的框架 要求:付诸实施;传达(所有为组织工作或代表它工作

11、的员工);可为公众获取,4.3 策划,4.3.1环境因素 4.3.2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 4.3.3目标、指标和方案,4.3 .1环境因素,组织应建立、实施并保持一个或多个程序,用来 a)确定其环境管理体系覆盖范围内的活动、产品和服务中它能够控制或可能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此时还应考虑到已纳入计划的或新的开发、新的或修改的活动、产品和服务等因素 ; b)判别出那些对环境具有,或可能具有重大影响的因素(即重要环境因素)。 组织应将这些信息形成文件并及时更新。 组织应确保在建立、实施和保持环境管理体系时,对重要环境因素加以考虑。,4.3.1环境因素(程序),建立、实施并保持一个(或多个)程序 作用:确

12、定环境因素、判别重大环境因素、形成文件并及时更新,确保在建立、实施、保持EMS中考虑 考虑范围:(1)可控制(组织内部)、可施加影响(相关方/外部) (2)三种状态:正常、异常、紧急 三个时态:时态:过去、现在、将来 七种类型:水、气、声、固废、土壤、 能资源消耗、其他(社区、生态、辐射等),环境因素/影响的八个方面,1、大气; 2、水体; 3、噪声; 4、固体废弃物污染; 5、土地污染; 6、能源资源的耗用; 7、生态保护; 8、其他(如振动、电磁辐射、放射性污染、光热辐射、有毒有害化学品使用、相关方关注、区域性影响、自然灾害等)。,环境因素应考虑的三种时态,现在:现在存在的环境问题; 过去

13、:历史上曾发生的环境问题,至今仍有影响; 将来:将来有可能发生的环境问题,环境因素应考虑的三种状态,正常状态:日常的生产条件下产生的环境问题; 异常状态:非正常生产、检修、非常规性经营等时的环境问题; 紧急状态:社会性的环境污染、事故性污染排放、自然灾害等,4.3.2法律与其他要求,组织应建立、实施并保持一个或多个程序,用来 a.识别适用于其活动、产品和服务中环境因素的法律法规要求和其他要求,并建立获取这些要求的渠道; b. 确定这些要求与环境因素之间的关联。 组织应确保在建立、实施和保持环境管理体系时,对它应遵守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加以考虑。,4.3.2法律与其他要求(程序),理解要点: 建

14、立、实施并保持程序 范围:适合组织的法律和其他要求(国际、国家、地方、行业等) 适用性:活动、产品或服务中环境因素 建立获取的渠道(要及时、定期检查、定员) 确保考虑,4.3.3目标、指标和方案,组织应针对其内部各有关职能和层次,建立、实施并保持环境目标和指标。环境目标和指标应形成文件。 如可能,目标和指标应可测量。目标和指标应符合环境方针,并包括对污染预防、持续改进和遵守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承诺。 组织在建立与评审环境目标时,应考虑法律与其他环境要求,它自身的重要环境因素,也应考虑其可选技术方案、财务、运行和经营要求,以及各相关方的观点。 组织应制定、实施并保持一个或多个旨在实现环境目标和指

15、标的方案,其中应包括: a) 规定组织内各有关职能和层次实现环境目标和指标的职责; b) 实现目标和指标的方法和时间表。,4.3.3目标、指标和方案(文件),目标是对环境方针的具体体现 指标是环境控制指标,是目标的具体量化 方案是具体实现目标、指标的,包括职责、资源配置、技术、实施方法和时间 考虑内容: 1、遵守法律、法规; 2、重要环境因素; 3、可选技术方案、财务、运行和经营要求; 4、相关方要求; 5、符合环境方针、满足污染预防。 要求:有层次、有职责、可行性和可操作性,4.3.3目标、指标 (案例),1、全市范围大气环境达到功能区要求-市区环境空气指数二级和好于二级天数达到80%以上

16、2、保护饮用水源-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超过97% 3、开展生态环境建设-建成2个生态示范镇,4.4 实施与运行(七条),4.4.1 资源、作用、职责和权限 4.4.2能力、培训和意识 4.4.3 信息交流 4.4.4 文件 4.4.5 文件控制 4.4.6 运行控制 4.4.7 应急准备和响应,4.4.1资源、作用、职责和权限,管理者应确保为环境管理体系的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提供必要的资源。资源包括人力资源和专项技能、组织的基础设施、以及技术和财力资源。 为便于环境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应当对作用、职责和权限做出明确规定,形成文件,并予以传达。 组织的最高管理者应指定专门的管理者代表,无论他(们)是否还负有其他方面的责任,应明确规定其作用、职责和权限,以便: a) 确保按照本标准的要求建立、实施与保持环境管理体系; b) 向最高管理者汇报环境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以供评审,并提出改进建议。,4.4.1资源、作用、职责和权限(文件),理解要点: 最高管理者任命环境管理者代表,并明确作用、职责和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