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的兰亭序帖卷汇编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12616296 上传时间:2019-11-06 格式:PPT 页数:54 大小:2.6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王羲之的兰亭序帖卷汇编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王羲之的兰亭序帖卷汇编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王羲之的兰亭序帖卷汇编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王羲之的兰亭序帖卷汇编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王羲之的兰亭序帖卷汇编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王羲之的兰亭序帖卷汇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王羲之的兰亭序帖卷汇编(5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王羲之的兰亭序帖卷 飘若浮云 矫若惊龙,天下第一行书,1.王羲之 2.书法的历史 3.东晋时期 4.玄学 5.修禊 6.关于序,三国 钟繇 小楷 东晋 王羲之 行书 王献之 兼精各体 隋唐 欧阳询 楷书 张旭 草书 颜真卿 楷书 柳公权 魏碑 北宋 苏、黄、米、蔡 元代 赵孟頫 楷书 明代 文徵明 小楷,玄学,玄学是对老子、庄子和周易的研究和解说。产生于魏晋。是魏晋时期的主要哲学思潮,是道家和儒家融合而出现的一种哲学、文化思潮。 逃避现实、纵情山水,“序言”简称“序”,也叫前言,属实用文体,同“跋”是一类 书中位置 :序(卷首)、跋(卷末) 书序:说明编写的情况、目的、介绍内容 赠序:临别赠言

2、,勉励、推崇、赞许 作 者 :自序、他序(评价的内容),有关“序跋”,分类,内容,千古同悲,人生苦短 命运难测,良 辰 美 景 赏 心 悦 事,乐,痛,悲,时间: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 地点:会稽山阴之兰亭 事由:修禊事也。 人物: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环境: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又有 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活动: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一觞一咏 亦足以畅叙幽情。 天气: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 感慨: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时间: 地点: 事由: 人物: 环境: 活动: 天气: 感慨:,集序,兰亭集序,王羲之,魏晋时期在中国书法

3、艺术发展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就在这一时期,诞生了一位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书法家,被后世誉为“书圣”,他写的乐毅论黄庭经等楷书被称为“书之圣”,他的行草书被尊为“草之圣”,他写的行草 兰亭集序被后世书法家誉 为“行书第一”,他就是王羲之。,王羲之,东晋书法家、文学家,字逸少。为官至右军参军,世称王右军。因与扬州刺史不和称病离郡,放情山水,以寿终,后人辑有王右军集2卷。 相传王羲之7岁学书,12岁经父亲传授笔法论笔论。少时从当时著名的女书法家卫夫人学习书法,自以为学得不差。后渡江北游名山,见李斯、锺繇等名家书法,又在洛阳看到蔡邕写的石经及张昶华岳碑,开始意识到自己不及。于是遍学众碑,从此书艺

4、大进。创造了新风格,把草书推向全新的境界。他的行草书最能体现雄逸流动的艺术美。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后世誉之为书圣。,兰亭书法拓本之 揽胜,感 受 游 龙 惊 鸿,五十一岁的王羲之,用蚕茧纸、鼠须笔,兴乐而书,完成一篇“兴于诗叙”的妙文。手稿凡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写得既遒媚,又飘逸,各个字势纵横变化,如花乱飞,但转左侧右,无一处相抵触,好比以线穿珠,大小参差而不失其重心,特别是之字写了二十多个不同的样子,达到艺术的多样与统一。,兰亭集序的书法艺术,过鹅池边的三折石桥,绕过土阜,便到了 小兰亭。亭内有石碑一块,上刻“兰亭”二 字,为清康熙帝的手书。此碑字经无数游览者 抚摸而稍

5、平,因此这碑被称为“君民碑”。,君民碑,相传王羲之当年在会稽做官,一天正当他兴致勃勃在书 写“鹅池”两字时,刚写完“鹅”字,皇帝圣 旨送到,他只好搁笔去跪接圣旨,他儿子王献 之顺手提笔一挥,续写了一个“池”字。这两 字“鹅”瘦“池”肥,这块碑成为书法史上著 名的“父子碑”。,父子碑,写尽八缸水,砚染涝池黑 博取百家长,始得龙凤飞,教兒子獻之練字,御碑的正面是康熙皇帝手书的兰亭 集序,碑的背面是乾隆皇帝游兰亭时写的一 首七律兰亭即事。祖孙两位皇帝的作品刻 于同一石碑,人称“祖孙碑”,这在国内绝无 仅有,说它是国宝并不为过。,祖孙碑,“君民碑” “父子碑” “祖孙碑” 人称“兰亭三绝”。,晋穆帝永

6、和九年三月三日(上巳节),“初渡浙还有终焉之志”的王羲之,曾在会稽山阴的兰亭修禊之礼,举行过一次盛大的风雅集会,参加的名士,有“东山再起”的司徒谢安、“掷地作金石声”的辞赋家孙绰,潜心物外的高僧支遁等四十一人。名士们分坐在溪水两旁,饮酒赋诗。当时要求每人作四言、五言诗各一首。之后王羲之将诸名爵及诗作记录集结成集,是为兰亭集,并为此集作序一篇,这就是兰亭集序。,兰亭幽会,有关“序跋”,序也写着“叙”或称“引”,犹如今日的“引言”、“前言”。是说明书籍著述或出版意旨、编次体例和作者情况的文章。也有对作者作品的评论和对有关问题的研究阐发。“序”一般写在文章前面,列于书后称为“跋”或“后序”。这类文章

7、,按内容分别书属于说明文或议论文;以叙事为主,夹叙夹议的,不多见;抒情成分较多的序,多半是为诗歌唱和的集子而作,例如本文。,兰亭集序,王羲之,赏读,第一段,结合课下注释疏通文意,并掌握下面词语。,修、盛、信、虽 以为、所以,第一段,概括内容要点。,兰亭盛况,作者的内心感受是怎样的?,信可乐也。,第一段,作者是如何记叙这次兰亭聚会的盛况的?,时间 地点 目的 人物 环境 活动 天气 感受,“山水”是我们这个民族长期以来精心塑造的人格精神或人格理想的标尺。当我们在现实中受到尘世生活缰绳枷锁束缚之时,“山水”便成为我们心灵世界的最后皈依。在这个意义上本文之“乐”,固然在于良辰、美景、赏心、乐事,更在

8、于兰亭雅集这样一种简洁、宁静的诗意人生的逼真呈现这才是作者“乐”之根源。,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崇山峻岭 清流急湍,暮春之初 天朗气清,第二段,结合课下注释疏通文意,并掌握下面词语。,诸 因 曾 虽 向 修 期 兴,概括内容要点。,第二段,人生感慨,作者所抒发的人生感慨是什么?,死生亦大矣。,作者的内心感受是怎样的?,岂不痛哉!,静躁不同,往来周旋, 悲喜各殊,情趣各异。,作者是如何由“乐”而“痛”的?,第二段,承接上文 不同的生活方式 相同的内心感受 思考生死 发出感慨,乐,痛,乐,或或,虽但 欣于所遇,快然自足 所之既倦,感慨系之 向之所欣,已为陈迹 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当,及,况,死 生

9、 亦 大 矣,论 死 生,痛哉,忧,问题:作者抒写宴集后的感触,他的抒 情基调由乐转悲,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提示:以“悲”为抒情基调,上文兰亭聚饮,赋诗,是乐事,但有聚就有散,聚会难而短,分散易而长。这种欢聚难常的感触已经使人情绪低落,由此,进而想到人生短促,所以聚散生死始终笼罩文学家的心,故作者有乐转悲。,王羲之所处的时代政治极为严酷,社会极剧动荡,因此有人谈玄悟道,“悟言一室之内”,有人归隐山林,“放浪形骸”之外。他们陶醉于一时的快乐,追求暂时的满足。但时光飘忽,人生短促,即使明了“修短随化,终期于尽”,也无法摆脱“死”给内心带来的煎熬。此处之“痛”,痛在人生无常,欢乐短暂。,第三段,

10、结合课下注释疏通文意,并掌握下面词语。,喻 一 齐 为 虽 所以,概括内容要点。,作序目的,第三段,作者是如何表明写作目的的?,与昔人共鸣 对今人批判 于后人有感,昔人兴感 若和一契,后之视今 犹今视昔,成书经过 成书意义,感 古 今,一死生为虚诞 齐彭觞为妄作,悲夫,今,古,后,作者将心中所思所感推及人类:昔人兴感,已契我心,“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对生命的思考是人类永无止境的话题,也是人类永远无法克服的矛盾,而玄学家的所谓“一死生”、“齐彭殇”,不过是些虚妄无稽之谈。,怎样看待作者的思想感情?,作者不为玄学家们的论凋所蔽,阐明他的生死观,是他性格旷达的表现;但他毕竟生活在国势日衰的东晋

11、时期,士大夫们大多意志消沉,不求进取,对他也不能说没有影响,因此文中出现了低沉的调子,例如以“修短随化,终期于尽”说死,这是难以苛求的。,作者对时光飞逝、人生短促大发感慨,但深沉的慨叹之中,暗含着对人生的眷恋和热爱之情。既然“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就应该追求真正的人生之乐。那么,人生的真正之乐在哪里?文章开头所写的会稽雅集,实际上就形象地回答了这一问题。正因为如此,作者才对这次集会的“成果”倍加珍惜,“列叙时人,录其所述”,以期在暗淡的人世间留下会稽山的一叶苍翠,在混浊的人事长河中溅进兰亭曲水的一脉清波。,同游孙绰也有同感,在兰亭后叙中说: “乐与时去,悲亦系之。往复推移,新故相换。今日之迹,明复陈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