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梳理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1126122 上传时间:2017-05-29 格式:PDF 页数:18 大小:592.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梳理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梳理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梳理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梳理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梳理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梳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梳理(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自然界的水 知识点梳理 例 1:明明讲浑浊的湖水倒入烧杯中,先加入明矾搅拌溶解,静置一会儿,然后进行过滤,请问: ( 1)加明矾的作用是 ,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是为了 。 ( 2)操作过程中,他发现过滤速度太慢,原因可能是 ; ( 3)过滤后,观察发现,滤液仍然浑浊,可能的原因是 ; ( 4)改进后再过滤,得到了澄清透明的水,他兴奋的宣布:我终于制得了 纯水!对此你的看法是 ,理由是 ,若要制取纯水,还需要采用的净化方法是 。 分析 :本题讨论了用过滤法净化水全过程的基本操作和注意事项。( 1)明矾溶于水后生成胶状物,容易吸附杂质,可以促进水中杂质的沉降。在过滤过程中,一定要用玻璃棒来引流,

2、这样不容易流到漏斗外边,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也是同样原因。( 2)过滤速度慢,原因有很多,首先应该检查一下漏斗上的滤纸是否放好,如果有残留的气泡会影响过滤的速度。( 3)一般滤液仍然浑浊的原因主要有两条,第一,滤纸 破了;第二,滤液高过了滤纸上边缘。( 4)过滤的方法只是除去了不溶于水的杂质,要想得到纯水。,还要通过蒸馏法除去可溶性杂质。 答案:( 1)吸附杂质 防止液体飞溅 ( 2)滤纸没有紧贴漏斗壁,残留的气泡减缓了过滤的速度。 ( 3)滤纸被捅破了或液面高过了滤纸上边缘,使得液体从滤纸和漏斗间流过,没有起到过滤作用 ( 4)不是纯水 含有可溶性杂质 蒸馏 点评 :过滤是化学实验中一个重要

3、的操作,希望同学们一定要多练习几次操作的全过程,记住其要领。 例 2:下图是蒸馏红糖水的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 ( 1)指出图中编号的仪器名称: : ;: ;: ; : ;: ;: 。 ( 2)指出图中错误,并改正。说明理由。 : ; : ; : 。 ( 3)红糖水沸腾时,温度计指示的沸点温度 ,同时在仪器内收集了 色液体。 ( 4)用玻璃棒蘸蒸馏瓶残留的红糖水一滴,把它滴在滤纸上,待水渗入滤纸后,用滴管间歇滴水于红糖水斑点中心,形成多层 ,因此红糖水的有色物质属于 。 ( 5)由上述实验可知红糖水属于 。 分析 :这是一道考察基本实验操作的试题。该题中涉及到很多仪器名称,操作中的注意事项

4、。同时该题也隐性的联系与我们生活关系最密切的水。生活的每一滴水都是经过怎样的过程,一步一步被净化的呢?而这道题中就谈到了一个重要的操作蒸馏。只要我们调动每一根神经,去回忆相关的知识,再认真观察装置图,就能够正确解答。 答案:( 1)蒸馏烧瓶 温度计 冷凝管 锥形瓶 尾接管 铁架台 ( 2)没有石棉网,烧瓶不能直接加热,应添加石棉网 温度计插得太往下了,应位于支管处,测蒸汽温 度 冷凝水的流向不对,应该逆向流,冷凝效果较好 ( 3)不固定, 无 ( 4)色环 混合物 ( 5)混合物 【 知识与考点 】 本单元知识来源于生活 ,服务于生活 ,是社会关注的环境问题和能源问题,水的电解实验,氢气的性质

5、,单质、化合物的分类,分子和原子的性质,过滤的操作应用,以及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都是中考命题的热点之一。在中考命题中形式多样,主要考查学生能够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生产、生活中的问题,同是关注环境,关注开发新能源对人类的巨大作用。 【 知识点网络 】 水 物理性质 无色、无味的液体, 4时 =1/cm3, 101kPa 时,凝固点是 0,沸点是 100 电 解 氢气(负极) 无色、无味、难溶于水,密度最小气体,燃烧时产生淡蓝色的火焰 氧气(正极) 无色、无味、不易溶于水,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支持燃烧 净 化 方法 静置 沉淀、过滤、吸附、蒸馏 硬水 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软水 不

6、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分布、储量 分布:地面水,地下水,大气水,生物水,其中地球表面 71%被水覆盖,但供人类利用的淡水小于 1% ,我国水资源的状况分布不均,人均量少 爱 护 水 资 源 水污染原因 工业“三废”(废渣、废液、废气) 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 农药、化肥的不合理施用 水污染危害 人饮用中毒、致病、甚至死亡 工农业生产使用被污染的水,会降低产品的质量 消除水污染 工业三废要经处理达标排放、提倡零排放 生活污水要集中处理达标排放、提倡零排放 合理施用农药、化肥,提倡使用农家肥 物质 组成 物质(纯净物)由元素组成 构成 原子:金属、稀有气体、碳、硅等。 分子:如氯化氢由氯化

7、氢分子构成。 H2、 O2、 N2、 Cl2。 离子: NaCl 等离子化合物,如氯化钠由钠离子( Na+)氯离子( Cl-)构成 分 类 混合物 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 纯净物 单质(同种元素):金属、非金属、稀有气体 化合物(不同种元素): CuO HCl NaOH NaCl 分子 与 原子 定 义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最小的微粒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相似点 体积小、质量小,不断运动,有间隙 联系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区别 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 【 典型题例 】 例 1:下列操作或现象与分子对应的特性不一致的选项是( ) 选

8、 项 操作或现象 分子的特性 A 给篮球充气 分子间有间隙 B 100mL 酒精和 100mL 水混合在一起, 体积小于 200mL 分子是有质量的 C 在花园中可闻到花的香味 分子是运动的 D 加热氧化汞可得到金属汞和氧气 分子是可以再分的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分子的基本性质与宏观现象的联系。宏观现象或操作可以反映分子的某些性质,同时分子的某些性质又可以解释宏观现象,二者是相互对应的。“ 100mL 酒精和 100mL 水混合在一起,体积小于 200mL”对应分子的基本性质是:分子间有间隙。 答案 B 例 2:微观模拟题:通过右图反应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 1)丙物质属于纯净物中的 _(填

9、物质分类)。 ( 2)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_反应。 ( 3)用分子和原子的观点来解释化学反应的实质 _。 解析 试题通过模拟图示较为直观、形象地将有关粒子的构成情况展示出来,使本来很抽象的微观概念具体化、形象化。主要考查学生借助图示来分析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能力。甲是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纯净物,甲的分子又是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发生化学变化后,观察分子和原子的变化情况以及生成物的分子构成。 答案 ( 1)单质( 2)分解( 3)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 分,只是重新组合形成其他物质的分子。 【 巩固练习 】 1.(08 湖北黄石)下图表示物质分子的示意图。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

10、含有不同质子数的原子,则图中表示单质的是( ) 2.(08 山东潍坊 ) 航天员专用的小分子团水具有饮用量少、在人体内储留时间长、排 放量少等特点。航天员一次饮用 125mL 小分子团水,可维持人体 6h 正常需水量。下列关于小分子团水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水分子的化学性质被改变了 B小分子团水中水分子间没有间隙 C.小分子团水中水分子停止了运动 D小分子团水的部分物理性质与普通水有所不同 3.(08 江苏南通海门)在物质混合、反应等过程中,存在着“ 1+1 2”的有趣现象。通常情况下,下列各种混合或反应过程中,“ 1+1” 不等于 “ 2”的是( ) A.1 g 酒精和 1 g 水混合

11、后的总 质量 B.1 g 金属铁和 1 g 稀盐酸反应后溶液的质量 C.1 g 饱和食盐水中加入 1 g 食盐后,所得溶液的质量 D.1 g 氢氧化钠溶液和 1 g 醋酸溶液混合后溶液的质量 4.(08 湖北咸宁 )18.水是生命之源 ,保护水资源 ,防止水污染是每个公民和全社会的责任 .下列做法有利于防止水资源污染的是 ( ) 农业生产中要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 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处理达标后再排放 不用含磷洗衣粉 将海水淡化 A. B. C. D. 5.(08 重庆 )(1)向容积为 250 mL 的细颈玻璃仪器 A 中加水至虚线处,再滴 几滴红墨水,一段时间后,A 中的现象是 _,说明 _。

12、(2)继续向 A 中加酒精至凹液面最低处正好与刻度线相切。塞紧玻璃塞,将 A 中液体倒转摇匀,重复2 次。静置一段时间后, A 中的现象为 _,说明 _。仪器 A 细颈部的作用是_。 6.(08 河北省 )如 图所示的是电解水实验装置。通电一段时间后,在两个试管中分别收集到气体 a 和气体 b。请回答: (1)电解水时,将 转化为化学能; (2)气体 a 为 ; (3)实验室检验气体 b 的方法是 答案 1.A 2.D 3.BC 4.C 5.(1)整瓶水变红 分子在不断运动 (2)液面低于刻线且距离较远 分子间存在间隙 便于观察液面变化 6.(1)电能 (2)H2(或氢气 ) (3)用带火星木

13、条伸入盛有气体 b 的试管中,观察木条是否 复燃 物质构成的奥秘 知识点梳理 【 知识与考点 】 本单元知识中物质与元素、原子、分子以及离子的区别和联系,有关概念内涵的认识,客观与微观的结合均是中考的热点,特别是与之相关的高科技信息题是近几年中考的命题方向;尤其重要的是化学用语-化学式的书写、涵义和根据化学式的有关计算。 在中考命题中形式多样,主要考查元素、原子、分子及离子之间的联系;根据信息要求书写化学式和根据化学式的有关计算等综合性问题,提高学生想像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 知识点网络 】 物 质 构 成 分 子 定义: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最小的微粒 表示法 化学式 定义:用元素符号和数字的组合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读法: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一般读作某化某,有时还要读出原子个数 写法 a 单质:金属、稀有气体及大多数固态非金属通常用元素符号表示它们的化学式;而氧气、氢气、氮气、氯气等非金属气体的分子由两个原子构成,其化学式表示为 O2、 H2、 N2、 Cl2 。 b 化合物:正价在前,负价在后( NH3, CH4 除外) 化合价:原子之间相互化合的数目; 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 根据化学 式的计算 计算相对分子质量 =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和 计算物质组成元素的质量比: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 计算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该元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