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本体聚合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1125581 上传时间:2017-05-29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378.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本体聚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本体聚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本体聚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本体聚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本体聚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本体聚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本体聚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分子化学实验 本体聚合 化工系 毕啸天 2010011811 1 实验一 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本体聚合 化工系 毕啸天 2010011811 一 、 实验目的 1.加深理解自由基本体聚合的原理和影响因素。 2.掌握有机玻璃制造的工艺特点。 二、 实验原理 本体聚合是指不用溶剂和介质,仅由单体和少量引发剂(也可采用热、光照、辐射等引发条件)进行的聚合反应。本体聚合杂质少,纯度高,设备简单,可直接成型,生产成本低,特别适合制备透明度高的产品。另外,该方法也适合于实验室研究,如单体聚合能力的判断、聚合动力学研究、竞聚率测定等。 本体聚合是最简单的一种聚合方法,但反应放出的热量难以控制。 在反应初期粘度

2、不大时散热并无问题。但是当转化率超过 20%30%后,体系粘度增大,使散热困难,此阶段的自动加速过程往往造成温度的急速上升,引起局部过热和产物分子质量分布变宽,严重的甚至引起爆聚,所得聚合物产品的均匀性较差。 为便于散热,通常采用两 段 聚合法 : 第一阶段保持较低转化率,这一阶段体系粘度较低,散热尚无困难,可在较大的反应器中进行;第二阶段转化率和粘度较大,可进行薄层聚合或在特殊设计的反应器内聚合。 本实验 以 甲基丙烯酯甲酯( MMA)进行本体聚合 ,实验同样采用两段聚合法。 首先在一 锥形瓶内加入单体、引发剂,在加热条件下预聚。体系粘度增大到一定程度后,将预聚物倒入事先准 备的方形模具中进

3、行 恒温 聚合。 反应式如下: OOA I B N * *OO 三 、实验药品 表 1. 实验药品物性数据 物质 英文 名 分子式 分子量 外观性状 密度 甲基丙烯酸甲酯 MMA C5H8O2 100.11 无色易挥发液体,并具有 辣味 0.94 折光率 沸点 溶解性 毒性 用量 1.4142 100.1 溶于乙醇、乙醚、丙酮等多种有机溶剂,微溶于乙二醇和水 本品有麻醉作用,有刺激性 54.576g 高分子化学实验 本体聚合 化工系 毕啸天 2010011811 2 物质 英文 名 分子式 分子量 外观性状 密度 偶氮二异丁腈 AIBN C8H12N4 164.21 白色透明结晶 1.1 折光

4、率 熔点 溶解性 毒性 用量 无 102-104 不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甲苯和苯胺等 在体内可释放氰离子引起中毒 0.044g 注: 1、表中数据均来自 MSDS数据库; 2、表中密度均指相对密度,以水为基准 1; 3、表中熔点、沸点单位均为摄氏度。 四 、实验仪器 玻璃 模具, 150mL锥形瓶,毛细管,温度计,加热器,搅拌器。 装置见下图 五 、实验步骤 及现象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现象解释 1、 平板模具的制备 取两片同样大小( 8cm10cm)已洗净烘干的平板玻璃,在两片之间的四角放上同样厚度的包有铝箔的小橡胶垫块,四边对齐,在压紧的情况下,先用玻璃纸将三个边封严(注意:玻璃纸一定

5、要贴平,且注意在拐角处一定不要弄破)。然后在玻璃纸的外面再贴一层牛皮纸以加固,未封的一边留作灌料口。此即为制备有机玻璃板的模具。将糊好的模具晾干,备用。计算出模具的内容积。 这一步骤没什么现象,主要是将玻璃固定成一个方形的模具。 发现一个现象即玻璃纸上涂胶水很难粘住牛皮纸。 这一过程很耗时间,主要是因为胶水粘在手上后很恶心。 玻璃纸的主要成分其实是 纤维 ,它由天然纤维经过 NaOH碱化, 加入 CS2 形成黄原酸酯,再用 NaOH溶解形成胶,注入硫酸槽中固化 形 成 薄膜,后处理得到玻璃纸 。 牛皮纸 主要成分 是木浆, 其实还是植物纤维。 我们使用的胶水似乎是淀粉 ,而玻璃的主要成分是硅氧

6、化物。 高分子化学实验 本体聚合 化工系 毕啸天 2010011811 3 2、 甲基丙烯酸甲酯的预聚 量取所需单体量(模具内容积 5ml),倒入一充分洗净并烘干的 150ml 的锥形瓶中,加入 0.08%单体重量的偶氮二异丁腈,用装有毛细管和温度计的橡皮塞盖上瓶口(橡皮塞必须用铝箔包严),混匀后,用电热套加热进行预聚合,控制反应瓶内温度为 85 90,聚合过程要不断摇动,观察体系粘度变化,当聚合液的粘度稍大于甘油时,预聚合反应结束。 实际量取 MMA 54.576 g,AIBN 0.044 g。 反应开始后,温度持续上升,直至 85-90后开始控制 使示数 稳定。 此后较多同学的液体颜色变黄

7、,不过我的没有。 随着反应进行,约一小时后观察到液体粘度变大。 约一小时二十分钟时,停止加热。 梅豪、刘政阳用的是第一瓶MMA,我把第一瓶用完后开了第二瓶,在我之后的人都用第二瓶。凡是在我之后的人都出现反应液变黄的现象。初步判断应当是 第二瓶 MMA 不纯的缘故。 之前我在做 SRT时 , 用的 AIBN都是 乙醇重结晶 提纯 过的。 所以反应液变黄还有一种可能就是 AIBN 后来被引入了杂质。 此外我查到 AIBN分解出丁腈自由基,含腈的物质较易变黄。 另外 还有一个细节现象, 有某同学 给我看反应后的瓶子, 说聚合后体系里好像掉进去了白色的渣 ,不知道哪里飘来的。但是我觉得可能是加热温度没

8、控制好,温度高时局部发生了爆聚 ,就会形成白色的物质。 3、 灌模 将所制得的预聚物趁热缓慢倒入模中,灌满后,将上口用玻璃纸及牛皮纸封好后,直立放于一模具架上。 将锥形瓶中的液体小心倾倒,但仍有部分 洒出。沿玻璃流下时可明显观察到粘性 。 灌模时对面 一阵风吹过, 眼睛有刺痛感 。 反应停止时液体已经明显能感觉到有粘性。 MMA 在 MSDS手册上就说了有刺激 性 、辣味。 4、 聚合 将灌完预聚物的模具连同模具架放入已恒温 50 2的烘箱中,保持此温度约 30小时,此间必须严格控制烘箱温度,不能超过 55。当聚合物呈硬橡胶状时,再升温至 100 105,反应约两小时,停止加热,自然降温冷却。

9、 国庆 放 假 此时将预聚物在恒温条件下进一步聚合。 高分子化学实验 本体聚合 化工系 毕啸天 2010011811 4 5、 脱模: 将冷却至室温的模具取出,放入冷水中浸泡,刮去封纸,取下玻璃片,即得到有机玻璃产品。 从水中捞出,取下封纸和玻璃,已经形成成型产品。最终体积收缩较大,其中一角的有机玻璃为黄色,质软。 但是回寝后第三天发现变黄的部分黄色变浅, 而且 硬度变大。 聚合本身伴随体积收缩。 变黄部分 应该是局部过热。 质软的原因 是塞子中的硫起了阻聚作用。 至于为什么 黄 又变浅 还变硬了 想不出来 残留的单体又聚进去了? 六、实验注意事项 1.选取玻璃片时应尽量保证二者大小相同,此外

10、还要保证橡胶垫在包好铝箔后高度大致相同。 这样得到的有机玻璃片形状会较为规整 美观 。 2.玻璃片要充分洗干净,杂质有可能对自由基聚合起阻聚效果,影响聚合速度。 3.制模时要把 四角封死,否则预聚物可能流出。 4.橡皮塞中含硫, 它是此聚合 反应 的 阻聚剂 。( 查得 44 下硫 磺 对 MMA 聚合的阻聚常数 Cz=0.075, 从数值上看似乎 并不大 啊 。 ) 但是 如果直接暴露在反应体系中,硫的渗入会减慢聚合速度。因此 反应时用的锥形瓶上的橡皮塞也要用铝箔包严。 5.反应过程中 应当时刻注意温度计示数,控制在 8590度。 6.预聚完成,将预聚物倒入模具时不要紧张漫 出来又烫又粘 七

11、 、 参考文献 1.高分子化学,唐黎明、庹新林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 2.高分子化学实验与技术, 杜奕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 八、结果计算 我的有机玻璃产品形状是梯形。测得其上底 5.2cm,下底 6.5cm,高 10cm,厚 0.6cm。扣除一个橡胶垫体积约为 0.5cm3。 故得到的产品体积 mLV 1.342*5.06.010)5.62.5(21 原始模具体积 mLV 4886.0100 体积收缩率为: %96.28%10048 1.3448%1000 V VV这个数据有些大, 可能有没倒满或者是 后来单体 流出 来 的因素。九 、思考题 8.1 简述本体聚合的特点 优点:杂质少,纯度高,设

12、备简单,可直接成型,生产成本低,特别适合制备透明度高的产品。适合于实验室研究,如单体聚合能力的判断、少量聚合物的制备、聚合动力学研究、竞聚率测定等。 缺点: 转化率提高后体系粘度增大,散热困难,此阶段的自动加速过程往往造成温度 的急速上升,引起局部过热和产物分子量分布变宽,严重甚至引起爆聚,所得聚合物产品的均高分子化学实验 本体聚合 化工系 毕啸天 2010011811 5 匀性较差。 对观察到的两个细节的猜想: 此外在比对寝室四人产品时,发现某室友的产品边上有一排气泡。这应当也是本体的缺点之一。由于本体聚合的体系粘度较大,气泡产生后时不易排出 ,最后就嵌在了产品中 。 观察发现他的气泡排列挺

13、整齐,都 集中 在玻璃的其中一个 短边 上。 姑且对气源的来源 提出我的几个猜想吧: 1、 气泡集中出现,可能是后期聚合时局部过热了, MMA汽化生成气泡; 2、局部温度升高,可能使引发剂半衰期变短,分解加快, AIBN分解会产生氮气 ; 3、 AIBN分解加速又会让体系局部反应加速,从而进一步增加局部的粘度, 气泡更出不去了 另外还注意到一点细节,当我把玻璃 板装在书包里带回寝室后,一打开书包就闻到满书包的 MMA单体 的 味。 这么冷的天 肯定不是板子在解聚吧,那肯定就是聚合物内部还有未反应完的 MMA 单体 散发出来了 。 本体聚合 不像溶液聚合,可以 反应完后将液体倒入沉淀剂 ,让聚合

14、物形成一层膜, 同时 单体溶解在沉淀剂中 除去 。 所以 这应该也是 本体聚合 粘度大的一个 体现 ,即未反应的单体 会分散在聚合物中,而且聚合物成型后单体就 很难除尽。 总结一下, 其实 各种缺点归结起来基本都是 粘度大、散热困难。 8.2 在制备有机玻璃的过程中,为什么要进行预聚合? 预聚完成后体系粘度还不高,自动加速现象不严重,在粘度增大前充分 减轻 了聚合热、体积收缩。而且预聚物灌模较容易 , 适当的粘度 可以减少灌模渗漏。 8.3 在本体聚合的过程中,为什么在各阶段控制的反应温度不同?各阶段的具体反应温度是怎样确定的?在第二阶段的反应聚合过程中,如果不严格控制反应温度,会导致什么结果

15、?为什么? 预聚阶段温度为 85-90 。这一阶段体系粘度较低,自动加速不严重,散热良好。即使在较高的温度下反应,只要注意不要局部过热,一般没有问题。 此外这个温度还考虑到引发剂该温度下的半衰期与反应时间相 适应 。 中期聚合温度为 502 。采用低温聚合的目的是为了使聚合热产生速率与散热速率平衡。如聚合过快,来不及散热,将影响到分子质量和强度。 MMA沸点 100.1 ,如温度过高,也易产生气泡。 后处理时活性链浓度低,增长速度已经 降低。此时需要升温 以提高反应速率,使单体充分聚合。而且此时温度应在 PMMA玻璃化转变温度( 105 )以上。 第二阶段如不严格 控制反应温度,使得聚合过快,来不及散热,将影响到分子质量和强度,使分布变宽。 而且过热会使产品变黄、产生气泡。如果温度不均匀,可能造成体积收缩不均匀,从而造成产品的光折射率不均匀或者是局部皱纹。 8.4 结合实验分析,如果要制备 厚 度不同的有机玻璃板,或是形状不同的模具,是否可采用同样的工艺条件(如引发剂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为什么? 其主要思想是相同的。一般单体与引发剂用量之比大致相同。 厚度改变,散热条件会相应改变。 越厚散热越困难,此时应当调节反应条 件,如适当降低反应温度 以达到产热散热平衡 , 但是此时引发剂分解会变慢,应当适当 延长反应时间。 散热效率主要决定于模具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