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社会福利概述

上传人:命****币 文档编号:112504553 上传时间:2019-11-06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247.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章社会福利概述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第一章社会福利概述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第一章社会福利概述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第一章社会福利概述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第一章社会福利概述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章社会福利概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章社会福利概述(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社会福利的分类,三、西方社会福利思想的发展阶段,二.世界社会福利的简要发展历程,附:广义的社会福利,非正式的社会 福利制度: 个人、家庭、邻 里、社区为增进 社会福利、履行 文化和道德责任 所承担的各项活 动,正式的社会福 利制度: 宗教慈善、非宗 教慈善活动(第 三部门),国家的社会福 利制度: 五大服务:社会 保障、医疗服务、 教育、住房、社 会工作和对个人 的社会服务。有 的还包括就业。 此外,税收减免,1958 年,威伦斯基(Wilensky) 和勒博(Lebeaux) 在其出版的工业社会与社会福利一书中首次提出了著名的社会福利两分法,即“补缺型”社会福利和“制度型”社会福利。,

2、“补缺型”社会福利重视家庭和市场的作用,强调依靠家庭和市场来提供个人所需的福利待遇,即只有当家庭和市场的作用失灵而难以提供个人所需的福利待遇时,国家和政府才会承担相应的责任,“制度型”社会福利则重视国家和政府的作用,认为国家对于个人的福利需求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主张依靠国家和政府通过一整套完善的法规制度体系,提供个人所需的社会福利。,附:英国从补缺型福利到制度型福利,普遍型福利制度是指福利服务是为全体公民提供的,每个公民都可以平等地获取这些服务。 选择性福利是以特殊的个体和群体为目标的福利服务,服务的群体并不能全部人口,而是根据一定的标准选择出来的 。,2009年7月20日,民政部和深圳市人民

3、政府签订推进民政事业综合配套改革协议。在社会工作制度建设方面,民政部支持深圳率先建立普惠型的社会福利制度。,教育保障:免费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扫盲)、高中及中等职业教育(国家助学金、半工半读、奖学金),发展型社会福利:指的是它强调福利体系的渐进发展过程,突出以人为本,把教育扩展、健康促进、就业援助等“上游干预性”领域纳入社会福利体系,把公共财政更多地用于人力资本投资,把传统的补偿型福利模式转变为一种与经济发展相互促进的福利模式。,就业保障:就业服务(人力资源市场、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中介机构)、就业培训(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农民工培训、就业前培训)、就业援助(政府公益岗位、零就业家庭、社会保险免

4、费补贴、贴息贷款)、失业保险。,基本生活保障:九大类,养老保险:基本养老保险、补充养老保险、个人储蓄性养老。,医疗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城镇职工、居民、农村居民医疗保险)、补充医疗保险(企业职工补充医疗保险、公务员医疗补助)、医疗救助(贫困家庭医疗救助、急诊突发事件医疗救助)、公共卫生(重点疾病预防控制、社区医疗服务、农村三级卫生服务体系),住房保障:住房公积金补贴、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困难农户建房补助,其他保障项目:工伤保险、生育保险、残疾人保险、军人社会保险、优抚安置、社会互助、慈善事业,1.1.3 社会福利的特征,追求社会平等和公正。 保障和服务对象的全民性。 权利和义务的不对称性。 非功

5、利性和服务性。 保障待遇的公平性和高层次性。,慈善施舍,同业行会,非制度性、偶然性、临时性的制度安排,图示:中世纪的社会福利制度,济贫法的颁布(1601年): 背景:14世纪两大历史事件:黑死病、农奴制解体。 制度安排:强调亲属责任、教区责任、院内救济 新济贫法的颁布(1834年) 背景:新自由主义思潮 制度安排:(1)以院内救济为原则,废除院内救济; (2)缩小救济范围; (3)扩大救济范围,实行中央督导制。,早期私人保险制度,如协和保险社等,死亡表、精算技术,德国的国家干预,现代社会保险制度的诞生: 俾斯麦模式,、普鲁士有序高效的行政管理机构 2、工人运动的发展 3、俾斯麦的“大棒加胡萝卜

6、”政策,以镇压和安抚工人 4、新历史学派的影响 5、德国的商业保险较为发达,早期社会 保护制度,行会、友谊社等,互助共济、权利与义务对等,概念:参见教材第21页 内涵:(1)保证个人或家庭的最低收入。 (2)使个人和家庭能应对“社会突发事件”。 (3)扩大公民权利,重视社会服务。 分类:(1)自由主义福利国家。 (2)保守/团体型福利国家。 (3)社会民主型福利国家。,1.3,资本主义 形成时期 (15-17世 纪),奠定福利制 度的基础: 文艺复兴 启蒙运动 宗教改革,自由资本 主义时期 (17-19世纪),垄断资本 主义时期 (19-20世纪 初),20世纪前 期,20世纪后 期,古典政治

7、 经济学和功 利主义为代 表:还包括 空想社会主 义福利思想 马克思主义 福利思想,新历史学派 激进自由社会 主义福利思想 费边社会主义 福利思想 社会民主主义 福利思想,国家干预福利 思想占主导: 凯恩斯主义 瑞典学派,新自由主义 福利思想 第三条道路,自由资本 主义时期 (17-19世纪),垄断资本 主义时期 (19-20世纪 初),20世纪前 期,20世纪后 期,强调个人 责任为核 心内容的 自由主义 福利思想 占主流,以国家干预 为核心内容 的激进自由 主义与新历 史学派的社 会福利思想 占主流,以强调充分 的国家责任 全面的国家 福利为核心 内容的社会 民主主义福 利思想占主 流,新

8、自由主义 福利思想占 主流,历史性: 多元性: 流派性:主要分为国家干预理论与自由市场两大流派。 强烈的意识形态性,在社会福利领域里,思想观念上的冲突与对立,以利己主义和利他主义、功利主义和人道主义、市场经济的自由放任论和福利国家论、自由主义和社群主义,以及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等多种思想冲突的形式展现在面前。社会福利思想因此成为一个充满意识态斗争的领域。,1.6 我国社会福利事业的发展历程,1.6.1 计划经济时期我国的社会福利制度及特点,(1)以计划经济时期为基础的城市社会福利体制。 (2)以集体经济为基础的农村社会保障体制。 (3)改革开放前我国社会福利体系特点分析: 以公有制和计划经济时为

9、保障的基本制度基础。 以城镇职工为主要对象的非“全民化”社会福利。 以政府和单位为主体的“国家企业”运行模式 福利内容和实施手段的单一性。,1.6 我国社会福利事业的发展历程,1.6.2 社会转型时期我国社会福利体系改革,“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适用于城镇各类企业职工和个体劳动者,资金来源多元化,保障方式的多层次,社会责任与个人责任相对应,管理和服务社会化的社会保障体系。” 中国共产党十四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1.6 我国社会福利事业的发展历程,1.6.3 现行社会福利制度的缺陷,社会福利体系的城乡二元性。 社会福利体系的不完全性。 社会福利水平的低层次性。 社会工作、社会服务的滞后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