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位公差(U型公差解释在63页)

上传人:xmg****18 文档编号:112495251 上传时间:2019-11-06 格式:PPT 页数:221 大小:2.7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形位公差(U型公差解释在63页)_第1页
第1页 / 共221页
形位公差(U型公差解释在63页)_第2页
第2页 / 共221页
形位公差(U型公差解释在63页)_第3页
第3页 / 共221页
形位公差(U型公差解释在63页)_第4页
第4页 / 共221页
形位公差(U型公差解释在63页)_第5页
第5页 / 共2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形位公差(U型公差解释在63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形位公差(U型公差解释在63页)(2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熟记14个形位公差特征项目的名称和符号。 理解掌握14个项目公差带的特点。 掌握公差原则中独立原则、包容要求及最大实体要求的基本 内容,会标注、理解含义、明确主要应用场合。 掌握评定形位误差时“最小条件”的概念,会应用“最小条 件”评定形位误差的大小。 初步掌握形位公差的选用方法。 了解标准中有关形位公差的公差等级及未注公差的规定。, 目的要求, 3.1 概 述,3.1.1 零件的几何要素及分类 3.1.2 形位公差的特征项目和符号 3.1.3 形位公差的标注 3.1.4 形位公差带,零件在加工过程中,形状和位置误差(简称形位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工件在机床上的定位误差、切削力、夹紧力等因素都会

2、造成各种形位误差。如车削时由三爪卡盘夹紧的环形工件,会因夹紧力使工件变形成为棱圆形,见图3-1;钻孔时钻头移动方向与工作台面不垂直,会造成孔的轴线对定位基面的垂直度误差,见图3-2。, 3.1 概 述,图 3-1 车削形成的形状误差,图 3-2 钻削形成的位置误差, 3.1 概 述,形位误差不仅会影响机械产品的质量(如工作精度、联结强度、运动平稳性、密封性、耐磨性、噪声和使用寿命等),还会影响零件的互换性。例如,圆柱表面的形状误差,在间隙配合中会使间隙大小分布不均,造成局部磨损加快,从而降低零件的使用寿命;平面的形状误差,会减少配合零件的实际接触面积,增大单位面积压力,从而增加变形。再如,轴承

3、盖上螺钉孔的位置不正确(属位置误差),会使螺钉装配不上;在齿轮传动中,两轴承孔的轴线平行度误差(也属位置误差)过大,会降低轮齿的接触精度, 影响使用寿命。, 3.1 概 述,要制造完全没有形位误差的零件,既不可能也无必要。因此,为了满足零件的使用要求,保证零件的互换性和制造的经济性,设计时不仅要控制尺寸误差和表面粗糙度,还必须合理控制零件的形位误差,即对零件规定形状和位置公差。 为了适应国际技术交流和经济发展的需要,我国根据 ISO 1101制定了有关形位公差的新国家标准, 分别为:GBT 11821996形状和位置公差通则、 定义、 符号和图样表示法;GBT 11841996形状和位置公差未

4、注公差值;GBT42491996公差原则;GBT 166711996形状和位置公差最大实体要求、最小实体要求和可逆要求及GB195880形状和位置公差检测规定。, 3.1 概 述,形位公差的研究对象就是构成零件几何特征的点、线、面,统称为几何要素,简称要素。如图3-3所示的零件,可以分解成球面、球心、中心线、圆锥面、端平面、圆柱面、圆锥顶点(锥顶)、素线、轴线等要素。, 3.1.1 零件的几何要素及分类,图 3-3 几何要素, 3.1.1 零件的几何要素及分类,1.按几何结构特征分类,(1)轮廓要素 构成零件轮廓的可直接触及的点、线、面。如图3-3所示的圆锥顶点、素线、圆柱面、圆锥面、端平面、

5、球面等。,(2)中心要素 不可触及的,轮廓要素对称中心所示的点、线、面。如图3-3所示的球心、轴线等。,中心要素和轮廓要素均有理想与实际两种情况。,2.按存在状态分类,(1)理想要素 具有几何学意义,没有任何误差的要素,设计 时在图样上表示的要素均为理想要素。,(2)实际要素 零件在加工后实际存在,有误差的要素。它通常由测得要素来代替。由于测量误差的存在,测得要素并非该要素的真实情况。,理想要素和实际要素都可分为轮廓要素和中心要素,3.按检测关系/在形位公差中所处的地位分类,(1) 被测要素 零件图中给出了形状或(和)位置公差要求,即需要检测的要素。 (2) 基准要素 用以确定被测要素的方向或

6、位置的要素,简称基准。 被测要素和基准要素可以是中心要素,也可以是轮廓要素,它们均有理想和实际两种情况。,3.按检测关系/在形位公差中所处的地位分类,(1)单一要素 仅对其本身给出形状公差要求的要素。 (2)关联要素 对其他要素有功能关系的要素, 即规定位置公差的要素。,4.按功能关系分类,为控制机器零件的形位误差,提高机器的精度和延长使用寿命,保证互换性生产,国家标准GB/T1182-1996规定了14项形位公差项目。其项目的名称和符号见表 3-1。, 3.1.2 形位公差的特征项目和符号,表3-1 形位公差特征项目和符号,按形位公差国家标准的规定,在图样上标注形位公差时,应采用代号标注。无

7、法采用代号标注时,允许在技术条件中用文字加以说明。形位公差项目的符号、框格、指引线、公差数值、基准符号以及其他有关符号构成了形位公差的代号。, 3.1.3 形位公差的标注,注出形位公差在图样上的用形位公差框格、框格指引线和基准符号表示:, 3.1.3 形位公差的标注,1)形位公差框格,规则:水平放置 从左到右 项目符号 公差值 基准符号 其他附加符号,规则:竖直放置 从下到上项目符号 公差值 基准符号 其他附加符号 形状公差框-两格, 位置公差框-三五格,第一格填写公差特征项目符号,第二格填写用以毫米为单位表示的公差值和有关符号,第三格填写被测要素的基准所使用的字母和有关符号。,三格的位置公差

8、框格中的内容填写示例,0.05,M,A,M,与基准要素有关的符号,基准符号字母,与被测要素有关的符号,公差值,公差项目,指引线,位置公差框格中的内容填写示例(五格),必须指出,从公差框格第三格起填写基准字母时,基准的顺序在该框格中是固定的。,总是第三格填写第一基准,第四格和第五格填写第二基准和第三基准,,而与字母在字母表中的顺序无关,规则3:当公差带的形状是圆时,形位公差值的数字前则加注“”。,当公差带的形状是圆球时,形位公差值的数字前则加注“S”。,2)带箭头的形位公差框格指引线,规则:指引线从形位公差框格两端垂直引出,指向被测要素,规则2:指引线引向被测要素时允许弯折,但不得多于两次.,规

9、则3:当被测要素是轮廓要素时,指引线箭头指在轮廓要素或 其延长线上,箭头必须明显地与尺寸线错开。,例2:,规则4:当被测要素是中心要素时,指引线箭头指向该要素的 尺寸线,并与尺寸线的延长线重合.,规则5:指引线箭头指向被测要素公差带的宽度或直径方向,规则1: 基准符号由带圆圈的英文大写字母用细实线与粗的短横线相连而组成。基准符号引向基准要素时,无论基准符号在图面上的方向如何,其小圆圈中的字母应水平书写。,3)基准符号,方框为ISO标准的基准代号,(a)靠近轮廓线,(b)靠近轮廓线的延长线,规则2:表示基准的字母也要标注在相应被测要素的位置公差框格内,规则3:为了避免混淆和误解,基准所使用的字母

10、不得采用E,F,I, J,L,M,O,P,R等九个字母,规则4:当基准要素为轮廓要素时,应把基准符号的粗短横线靠近于该要素的轮 廓线上(或延长线上),并且粗短横线置放处必须与尺寸线明显错开,(a)靠近轮廓线,(b)靠近轮廓线的延长线,规则5:当基准要素为中心要素时,应把基准符号的粗短横线靠近置放于 基准轴线或基准平面中心所对应的轮廓要素的尺寸线的一个箭 头,并且基准符号的细实线应与该尺寸线对齐.,规则6:公共基准的表示是在组成公共基准的两个或 两个以上同类基准代号的字母之间加短横线。,规则7: 对于有两个同类要素构成而作为一个基准使用的公共 基准轴线,应对这两个同类要素分别标注基准符号,规则8

11、:当被测要素与基准要素允许对调而标注任选基准时, 只要将原来的基准符号的粗短横线改为箭头即可。,规则9:若基准要素(或被测要素)为视图上的局部表面时,可将基准符号(公差 框格)标注在带圆点的参考线上,圆点标于基准面(被测面)上。,4)形位公差标注的简化 (1) 当结构相同的几个要素有相同的形位公差要求时,可 只对其中的一个要素标注出,并在框格上方标明。如 4个要素,则注明“4”或“4槽”等。,4)形位公差标注的简化 (2)当同一要素有多个公差要求时,只要被测部位和标注表达方法相同,可 将框格重叠。 ,4)形位公差标注的简化 (3)当多个要素有同一公差要求时,可用一个公差框,自框格一端引出多根指

12、引线指向被测要素,如图(a)所示;若要求各被测要素具有共同的公差带,应在公差框格上方注明“共面”或“共线”,如图(b)所示。 ,5)其它标注 (1) 如果对被测要素任意局部范围内提出公差要求, 则应将该局部范围的尺 寸(长度、边长或直径)标注在形位公差值的后面,用斜线相隔。 ,5)其它标注 (2)如果仅对要素的某一部分提出公差要求,则用粗点画线表示其范 围,并加注尺寸,如图(a)所示。同理,如果要求要素的某一部分作为基准,该部分也应用粗点画线表示并加注尺寸。 (3)当被测要素为视图上的整个外轮廓线(面)时,应采用全周符号,如图(b)所示。 ,(4)如果要求在公差带内进一步限定被测要素的形状,则

13、应在公差值后面加注 附加符号,见表3-2。,表 3-2 形位公差值的附加符号,形位公差带是限制实际被测要素变动的区域,其大小是由形位公差值确定的。只要被测实际要素被包含在公差带内,则被测要素合格。形位公差带体现了被测要素的设计要求,也是加工和检验的根据。 尺寸公差带是由代表上、下偏差的两条直线所限定的区域,这个“带”的长度可任意绘出。形位公差带控制的不是两点之间的距离,而是点(平面、空间)、 线(素线、轴线、曲线)、面(平面、曲面)、圆(平面、空间、整体圆柱)等区域,所以它不仅有大小, 而且还具有形状、方向、位置共4个要素。 , 3.1.4 形位公差带,形状, 3.1.4 形位公差带,形位公差

14、带的形状随实际被测要素的结构特征、 所处的空间以及要求控制方向的差异而有所不同,形位公差带的常见形状有9种,如右图所示。,2. 大小 形位公差带的大小有两种情况,即公差带区域的宽度(距离)t 或直径t /St ,它表示了形位精度要求的高低。 3. 方向 形位公差带的方向理论上应与图样上形位公差框格指引线箭头所指的方向垂直。 , 3.1.4 形位公差带,4. 位置 形位公差带的位置分为浮动和固定。形状公差带只具有大小和形状,而其方向和位置是浮动的;定向公差带只具有大小、形状和方向,而其位置是浮动的;定位和跳动公差带则除了具有大小、形状、方向外,其位置是固定的。, 3.1.4 形位公差带, 3.2

15、 形状公差,3.2.1 形状误差的评定 3.2.2 形状公差各项目,3.2 形状公差,形状误差是指实际被测要素相对于理想要素的变动量( f )。国家标准规定,必须遵循最小条件。 1. 最小条件 最小条件是指实际被测要素相对于理想要素的最大变动量为最小。此时,对实际被测要素评定的误差值为最小。由于符合最小条件的理想要素是惟一的, 因此按此评定的形状误差值也将是惟一的。 , 3.2.1 形状误差的评定,对于轮廓要素,符合最小条件的理想要素处于实体之外并与被测实际要素相接触,使被测实际要素对它的最大变动量为最小。如图(a)所示,h1、h2、h3分别是理想要素处于不同位置时实际要素的最大变动量。由于h

16、1h2h3, h1为最小,因此符合最小条件的理想要素为A1-B1,最小宽度为 f = h1。 , 3.2.1 形状误差的评定,对于中心要素,符合最小条件的理想要素穿过实际中心要素,使实际要素对它的最大变动量为最小。如图(b)所示,符合最小条件的理想轴线为L1,最小直径为f=d1。, 3.2.1 形状误差的评定,2. 形状误差与公差 形状误差与形状公差项目相对应,共有4种形状误差,即直线度误差、平面度误差、圆度误差和圆柱度误差。判断零件形状误差的合格条件均为形状误差值小于或等于其相应的形状公差值,即 f t 或f t 。 形状误差是指单一实际被测要素对其理想要素的变动量。形状公差是指单一实际被测要素的形状所允许的变动全量,是为限制形状误差而设置的。, 3.2.1 形状误差的评定,1. 直线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