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高考一轮复习 马克思主义在的传播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112491648 上传时间:2019-11-06 格式:PPT 页数:47 大小:2.9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高考一轮复习 马克思主义在的传播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2016高考一轮复习 马克思主义在的传播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2016高考一轮复习 马克思主义在的传播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2016高考一轮复习 马克思主义在的传播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2016高考一轮复习 马克思主义在的传播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高考一轮复习 马克思主义在的传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高考一轮复习 马克思主义在的传播(4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6届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专题三 第三节:,富川高中 :黎凤花,马克思主义在的传播,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送来了马克思主义。,1、开始传入(19世纪末20世纪初),一、马克思主义开始传入,“马克思主义产生于欧洲,开始在欧洲走路,走得比较慢。那时我们除极少数留学生以外,一般人就不知道,我也不知道世界上有马克思其人,以前有人如梁启超、朱执信, 也曾提过一下马克思主义。不过以前在并没有人真正知道马克思主义的共产主义。” 毛泽东(1945年4月),梁启超:,介绍马克思、恩格斯的生平和学说,2、代表人物:,较早介绍马克思,并称马克思是社会主义的鼻祖,朱执信:,梁启超,朱执信,19世

2、纪末至20世纪20年代产业工人人数(单位:万人),归纳马克思主义在当时没有在产生影响的原因:,第一,缺乏阶级基础。,第二,缺乏正确的指导思想。,第三,缺乏实践效果。,二、马克思主义正式传播(十月革命之后),俄国的十月革命在马克思主义的故乡欧洲和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亚洲国家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马克思主义通过社会主义的俄国开始广泛地传入。的先进分子从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事实中认识到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威力。“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齐鹏飞:毛泽东思想概论,十月革命成功的消息,三天就传入。当时真正看清十月革命真象及其伟大意义的,首先是李大钊。早在“1918年3、4月间,他就开始向朋

3、友宣传和介绍十月革命”。戴鹿鸣五四思想解放运动的先驱李大钊,李大钊(18891927 )河北人。1913年赴日本留学,开始接触社会主义思想。1914年组织神州学会,进行反袁活动。次年为反对日本的“二十一条”,号召国人以“破釜沉舟之决心”誓死反抗。1916年5月回国,在北京创办晨钟报,任总编辑。旋辞职,任甲寅日刊编辑,推动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是把马克思主义全面介绍到的第一人。,2、主要著作: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试看将来的环球,必将是赤旗的世界,1、李大钊全面介绍马克思主义,发表著作: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庶民的胜利、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简述李大钊是怎样宣传马克思主义的?,组

4、织学会: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会,通过论战:“问题与主义之争”,开设课程、讲坛宣传:在北大和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开设社会主义相关课程,第五章 新文化运动和共产党的诞生,先进知识分子成为马克思主义者,陈独秀、毛泽东、邓中夏 蔡和森、瞿秋白、周恩来,三、马克思主义在广泛传播,1、时间:,2、途径,(1)与其它各种思潮的辩难和论战,(2)工读互助团等各种空想实践的失败,(3)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继续宣传,五四运动以后,(4)各地共产主义小组进一步宣传介绍马克思主义及共产国际、俄共组织,并逐渐与工人运动相结合。,共产党早期组织分布示意图,十月革命之后,特别是五四运动之后马克思主义是怎样进一步广泛传播的? 有何重大

5、意义?,1)三次论战扩大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阵地。,2)1920年工读互助团实践的失败,很多青年开始接受科学社会主义。(P58原因、影响),3)1920年组织研究会,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李大钊、陈独秀),4)各地共产主义小组进一步宣传介绍马克思主义及共产国际、俄共组织,并逐渐与工人运动相结合。,2、广泛传播的途径,3、意义:扩大了马克思主义在的影响。,4、马克思主义在传播的途径和方式P197 (1)撰写文章 (2)创办刊物 (3)创办社团 (4)翻译著作 (5)论战 (6)中共早期组织宣传,5、马克思主义在传播的特点P195_196,(1)、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工人阶级队伍壮大。

6、 社会经济和阶级基础 (2)、新文化运动解放了人们思想,为马克思主义在的传播提供了条件;五四运动促进马克思主义和工人运动的相结合。又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的进一步传播。 思想基础,3、马克思主义在广泛传播的原因和条件,(3)、是当时世界上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最为尖锐的国家之一,民主革命需要一种先进思想的指导。 革命实践的客观需要 (4)、十月革命第一次把马克思主义从理论变为现实,为革命指明新的出路。 (5)、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队伍的出现,成为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主力。,1、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与新文化运动的发展相互促进,促进了人们思想解放和爱国运动的开展,为人民找到了救国救民的理论武器。 2、马克

7、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为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四、马克思主义对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3、与革命相结合,产生了毛泽东思想,为民主革命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指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缔造了新,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4、与社会主义建设相结合,产生了邓小平理论,为特色的现代化建设指明了方向。,探究1:为什么最终选择马克思主义?,“要想把我们的同胞从奴隶境遇中完全救出,非由生产劳动者全体结合起来,由革命手段打倒本国、外国一切资本阶级,跟着俄国的共产党一同试验新的生产方法不可。什么民主政治,什么代议政治,都是些资本家阶级为自己阶级设立的,与劳动阶级无关。” -陈独秀,(1)马克思主义本身的先

8、进性、科学性和革命 性, (2)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无产阶级 队伍壮大 (3)通过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和俄国十月 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鲜明对比,社会主义的方案 让普通劳动大众充满希望认识到只有马克思主义 才是救国的良方。,最终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原因:,探究3:举例说明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共产党是如何将马克思主义与革命实践相结合从而推动革命的实践和理论取得重大发展的?,探究2:马克思主义的原理得到传播后能直接解决好的革命问题吗?为什么?,综述 鸦片战争以前,清朝统治者极力提倡程朱理学,让人们埋头读经,不问政治,禁锢着人们的思想。从鸦片战争开始,向西方学习成为近代思想解放的潮流,从“师夷长技以

9、制夷”“师夷长技以自强”,到维新变法、追求民主共和、提倡民主和科学、接受马克思主义,从学造器物、仿行制度到提倡思想解放不断探求强国之路。,五、马克思主义化:,马克思主义从学术思想转变为社会改造指导思想,从理论到实践。 把马克思主义做为行动指南、原理、方法论等来解决问题。 马克思主义必须和实际国情相结合,走有特色的道路。,成果:革命道路-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 建设道路-有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归纳近代的思想解放的历程,抵抗派 (鸦片战争),洋务派 (第二次鸦片战争),学习西方器物,维新派 (甲午战争),学习西方制度,革命派,激进派,学习西方思想,地主阶级,资产阶级,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无

10、产阶级,传播马克思主义,单元小结,译书,向西方学习不断深入,民族危机不断加深,启迪,近代化,启蒙,民主共和深入人心,空前解放,思想解放不断深化,一、近代前期人民探索救国强国之路的主要特点: 探索具有广泛性; 探索具有普遍向西方寻求真理的特点; 探索具有一定的层次性; 探索具有继承性; 探索具有曲折性。,思维升华: 近代思想解放潮流兴起的原因:,A 经济:经济结构的变化(自然经济逐渐解体,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B 政治:民族危机、统治危机的出现与加深;新兴力量的兴起与壮大 C 思想:西方文明的传入,冲击了传统的思想观念;人们思想观念的解放,材料1:那是一个风云激荡的世纪,世纪末的那个多事之秋

11、,落日的紫禁城里突然热闹起来,几个读书人呼号,“变亦变,不变亦变”,一个苍老的声音,幽幽的,却也带点犹豫“杀!” 日落紫禁城,探究:思想的力量(探究思想发展的实践及意义),材料2:一批一批的人接受了进化论;一批一批的传统士人在洗了脑子之后转化为或多或少具有近代意识的知识分子。就其历史意义而言,这种场面,要比千军万马的厮杀更加惊心动魄。 陈旭麓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材料3:19世纪末,康有为在戊戌奏稿中要求皇帝:“皇上身先断发易服,诏天下同时断发,与民更始。” 戊戌变法期间,有人作诗:大半旗装改汉装,宫袍裁作短衣裳,脚跟形势先融化,说道莲钩六寸长。,推动社会变革,思想启蒙,促进觉醒,结合材料以19

12、世纪末历史史实为例说明思想解放的力量?,推动社会生活、风俗习俗,二、关注高考前沿 关注新史学观念 思想史的学习应注意的问题: 历史史观阶级史观、文明史观、近现代史观、全球史观等,C、人类是由传统农业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历史。,D、人类社会发展史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A、人类历史是一个整体,是从分散发展到整体发展演进的历史。,B、人类社会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阶级斗争推动,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历史,史观是观察与解读历史的基本模式,E、“眼光向下的历史”,关注社会底层人物、平常小事与日常生活。,社会史观,从现(近)代化史观看近代思想解放潮流 鸦片战争时期的林则徐、魏源等人,他们曾提出“师夷长

13、技以制夷”的新思想,开风气之先,在思想文化领域为的近代化谱写了前奏曲。 洋务运动“师夷长技以自强”迈出了经济近代化的第一步。 维新变法是近代第一场“政治近代化运动”(迈出了政治近代化的第一步),深刻影响了一百多年来的历史进程。 由民主共和思想指引的是近代化道路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表现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社会习俗方面)。 民主和科学思想指引的新文化运动推动了思想领域的革命,推动了思想的近代化进一步发展,自然科学的发展。,从文明史观的角度看近代的思想解放潮流? 从文明史观看:它是中西文明碰撞的必然趋势与选择 近代以来,西方文化在其自身内在规律的驱使下,伴随着殖民扩张,积极的向外扩展。而文化作为

14、小农经济和专制主义的产物,主要是在中华文化圈中循环与发展。于是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西学东渐成为中西文明碰撞的必然结果,传统文化被动地向现代文化转变。经过中西文明的碰撞与较量,经过痛苦的选择与艰难的取舍,我们终于逐渐融入现代化浪潮而得以新生。,材料:新航路开辟后,天主教耶稣会士来到,带来当时西方的一些哲学、科学知识和器物文明。遗憾的是,由于双方都坚持各自的宗教理念和礼仪,不能通融,清朝雍正统治时期,这次平等的对话交流无疾而终 第二次的中西文明相遇是从19世纪中叶开始的,西方器物文明、制度文明、精神文明等各层面的文明都逐步传入我国。面对强势的西方文明的冲击,这一时期的中西文明交流是不平等的,处在明

15、显的弱势的一方、带有被动性。这次的交流促进了文明发展的转型。(摘引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第四卷 P1013) 【探究3】从整体史观(即全球史观)的角度完成中西两次文明交流对比表的内容,探究:从文明史观和全球史观看思想文化现代化分析为什么中西方近代化历程顺序相反?,近代化历程: 器物变革: 开眼看世界、洋务运动 制度变革:戊戌变法、 文化变革: 新文化运动,西方近代化历程; 文化变革: 文艺复兴、 启蒙运动 制度变革:欧美资产阶级革命 资产阶级代议制建立 器物变革:工业革命,外发型vs内发型,如果认为近代思想近代化只是“欧风美雨”的产物,那是大错特错的。这个“欧风美雨”对于风烛残年的社会是“和风化雨”,注入了生机;但这个“欧风美雨”更是包含着凶暴的“腥风血雨”在这个腥风血雨中,国人自省,国人自强,是推动近代社会进化的内在动力。 陈旭麓,史学研究的不同声音,【课堂延伸】,你的思考?,一个懂得尊重思想的民族,才会诞生伟大的思想。 一个拥有伟大思想的国家,才能拥有不断前行的力量。 大国崛起,2007年5月14日,温家宝总理在同济大学建筑城规学院演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