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校园欺凌教育《少年的你》观后感影评5篇精选

上传人:my****ol 文档编号:112468956 上传时间:2019-11-0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9.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反校园欺凌教育《少年的你》观后感影评5篇精选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反校园欺凌教育《少年的你》观后感影评5篇精选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反校园欺凌教育《少年的你》观后感影评5篇精选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反校园欺凌教育《少年的你》观后感影评5篇精选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反校园欺凌教育《少年的你》观后感影评5篇精选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反校园欺凌教育《少年的你》观后感影评5篇精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反校园欺凌教育《少年的你》观后感影评5篇精选(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反校园欺凌教育少年的你观后感影评5篇精选2019少年的你观后感10月22日下午,电影少年的你片方突然宣布定档10月25日全国公映。这一定档消息,迅速登上微博热搜,预售票房势如破竹。此时距离影片原定的6月27日上映日期已经过去了近4个月。两年前,曾国祥的导演处女作七月与安生一鸣惊人;两年后由原班团队再度打造的少年的你,是流量巨擘易烊千玺的银幕首秀,万众瞩目。固然当时的撤档令人感到遗憾,此次的突然定档也让它拥有了极高的爆发力,映前7小时37分,预售总票房已破亿元,市场前景可观。残酷青春与现实基因少年的你是一部残酷青春题材的电影,涉及了敏感的校园欺凌议题,因此整个定档过程一波三折。我们总习惯于讴歌青

2、春,提及青春,联想到的都是美好、清纯、明丽、白衣飘飘等形容词。但青春不总是如此。米兰昆德拉就曾说,“青春是一个可怕的东西,它是由穿着高筒靴和化妆服的孩子在上面踩踏的一个舞台,他们在舞台上做作地说着他们记熟的话,说他们狂热地相信但又一知半解的话。”写过不少残酷青春小说的中国作家金仁顺也如是谈到她对青春的理解,“我看不出青春有多少美妙之处,相反,青春期就像莽林一样,埋伏着陷阱和危机,充满了暴力和死亡。一步行差踏错,一生满盘皆输。”青春的确如同莽林,它是少年与成人的过渡地带,是孩童化与社会化的交叉口,不是所有人都能够顺利穿过莽林走向大道,也有一部分人会迷失其中或坠入泥淖。这是青春残酷的一面。残酷青春

3、电影,主要是以写实的手法,表现处于青春阶段少男少女们的呐喊、彷徨、迷惘、痛苦、无措、慌乱,甚至也包括暴力、犯罪和死亡。“残酷青春”是华语青春电影一个非常重要的脉络。从台湾侯孝贤的风柜来的人(1983),杨德昌的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1991),到中国大陆姜文的阳光灿烂的日子(1994),贾樟柯的站台(2000),王小帅的扁担姑娘(1998)、十七岁的单车(2001)、青红(2005)这些大导演不约而同关注青少年的生存状态,以他们的残酷成长反映转折时代的阵痛,将社会、国家、时代紧密融入青春故事的讲述。当然,随着时代变化与社会进步,讲述青春的方式也发生了变化。2013年赵薇执导的致青春是一个重要的转

4、折点,青春依旧残酷,但青春抛开了社会、时代、历史等重大议题的负荷,将关注点聚焦于青春内部的龃龉与裂变,凸显了青春的主体性。之后的同桌的你匆匆那年左耳秘果等,都是这一路数。短时间内大量同质化的作品扎推,这一类残酷青春电影也渐渐显露其它的问题。除了套路化、狗血化(比如大多有堕胎、车祸情节)外,它的残酷更近乎“为赋新词强说愁”。残酷与社会、时代无关,也因为离奇无法投射到普通观众身上,不具有现实意义和普世意义。如今,这种架空、狗血的青春故事已不受市场欢迎。另外一种既突出青春主体性,同时也注入现实基因的残酷青春叙事,成为新的创作趋向。它们虽没有杨德昌、侯孝贤的电影有那么强烈的历史感,却也以相对轻盈的方式

5、扎根现实的土壤。比如去年上映的曹保平的狗十三悲伤逆流成河,今年3月上映的过春天,残酷青春与现实困境相互交缠、难解难分。“你们为什么不做点什么”少年的你改编自玖月晞的小说少年的你,如此美丽。陈念(周冬雨饰)性格内向,是学校里的优等生,努力复习、考上好大学是高三的她唯一的念头,却因校园欺凌而陷入漩涡。小北(易烊千玺饰)是个小混混,辍学后便开始混迹街头,日子浑浑噩噩,对生活失去信心。在一场霸凌中,陈念被迫与小北亲嘴,从而相识。因为种种机缘,小北成了陈念的保护者。只是小北保护陈念的方式,除了默默守候外,也只能选择“以暴制暴”。这并没有根绝校园欺凌。在一次他人对陈念失控的欺凌后,意外的悲剧发生,两个少年

6、的命运由此发生改变。校园欺凌是全世界所有国家和地区的显性问题,其指涉的是,“在校学生之间发生的强势一方对弱势一方进行侮辱性身心攻击,并通过重复实施或传播,使受欺凌学生受到身心伤害的事件”。侮辱性的身心攻击包括肢体欺凌、言语欺凌、关系欺凌(小团体的孤立和排挤)、网络欺凌、性欺凌等。在舆论中,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常常是混淆在一起的概念,实际上它们的指涉并不同,校园暴力是犯罪行为,校园欺凌往往只是失范行为,因此它更普遍,更隐蔽,更难以被发现,危害人群也更广泛。有数据显示,西方发达国家校园欺凌的发生率一般均在80%以上,而国内学者的调查数据显示,国内校园欺凌发生率为33.36%。下文为了论述方便,一并将

7、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统称为校园欺凌。青春电影一直不曾缺席这一主题的讲述,比如岩井俊二的关于莉莉周的一切,曾获得戛纳金棕榈奖的大象,曾获得奥斯卡最佳纪录片的科伦拜校园事件,松隆子主演的告白,韩国电影韩公主等等。相较之下,大陆电影这一题材比较罕见。少年的你的首要意义是,它较之于之前关注校园欺凌的电影悲伤逆流成河更进一步,更全面、更深入也更尖锐地聚焦了校园欺凌。虽然正片中少了不少预告片中曾出现的涉嫌欺凌的片段,但单单就正片而言,尺度已经有极大的突破。肢体上的殴打,语言上的侮辱,行为上的排挤,网络上的语言暴力等,均有很直接的呈现。少年的你更直接地呈现了校园欺凌少年们的恶从何而来?或者这么问,少年是如何

8、成为欺凌者的?一个孩子的个性发展,是家庭、学校、社会等一系列外在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家庭与学校对孩子个性有最直接影响。电影中的欺凌者魏莱(周也饰)来自一个富裕家庭,长得漂亮,成绩好,很受学生欢迎。但诸多细节也透露出,她的家庭对她要求极高,只许成功不许失败,所以她的复读让她父亲一年都不跟她讲话。正因为她在家庭中是被压抑者/被欺凌者,在父母面前过于弱势,所以到了学校,她便成了欺凌者,在欺凌他人的快感中消弭家中高压、缺爱的不安全感。这是欺凌者的一个普遍特征。有研究数据指出,50%的施暴者来自有虐待行为的家庭。他们本身来自于一个充斥着冷漠、欺凌甚至暴力的家庭,从小就缺失了亲情建构的安全感,这让他们

9、焦虑、恐慌,同时也可能对他人冷漠、敌视。如果说家庭是防范校园欺凌的第一道关口,那么学校是第二道,也是最重要的关口,因为学校是校园欺凌的发生地。少年的你对成绩压倒一切的教育体制提出隐晦的批评。电影大量桥段呈现出了高考前整个学校压抑与鸡血并存的状态,人人都是高考机器上的一个螺丝,好像只要不影响高考,其他都可以暂时放在一边。在高度功利化的教育体制下,成绩是最重要的,对学生相关的道德教育、生命教育、法制教育可能也没有落到实处。校园一旦失守,校园欺凌便会蔓延开来。那么社会呢?那些口口声声说“你为什么不告诉老师”“你为什么不报警”的人,可能也恰恰忽略了,整个社会构建的反对校园欺凌的防护网依旧存在太多漏洞,

10、有时告诉老师或报警了,并没有发挥真正的效用。像电影中的老师和警察都以“高考要到了”而轻松放过了那些欺凌者,这加剧了她们对陈念的欺凌。少年的你在这一点的控诉上,有着极大的突破。在魏莱被害后,作为犯罪嫌疑人被带到审讯室的陈念,与女警员言语对峙,她问怀孕的女警员,“你敢让你孩子出生在这样的世界吗”(大意),让女警员哑口无言。据导演曾国祥说,他拍少年的你的起因是看到一个新闻,一个女生被许多人按在地上,被扒光衣服、拳打脚踢,而站在一旁的人,却无动于衷。他不仅想知道为什么少年成为欺凌者,他也想知道为什么那么多人会是无动于衷的旁观者。因此,电影也以极大的篇幅关注了校园欺凌旁观者这一群体他们究竟在欺凌中扮演着

11、怎样的角色。他们有的协助,有的附和,更多人只是事不关己的围观。包括陈念也曾是一个围观者,在同学胡小蝶因被欺凌而跳楼自杀前,她问陈念,“她们一直欺负我,你们为什么不做点什么”。陈念沉默,胡小蝶自杀,而陈念也成了下一个被欺凌的对象。在她被欺凌后,对她有好感的男同学让她忍一忍,马上就高考了,他劝陈念“她(胡小蝶)是太懦弱,你不要被她们(欺凌者)所影响”。围观者的冷漠或许是出于自保,只是在无形中,他们也成了帮凶。海报上“总有一个人是少年的你”看上去抒情,其实它可能是在问:在校园欺凌中,你扮演怎样的角色?曾国祥是非常细腻的导演,少年的你将小北与陈念这两个置身于“阴沟中”的少年,相互庇护、相互温暖、相互拯

12、救的爱情,拍得扣人心弦、催人泪下。周冬雨爆发了超越七月与安生的演技,易烊千玺与角色高度贴合,两个人的许多对手戏都令人心疼。因为太少见了,这样的爱与守护太少见了如此纯粹,如此强烈又如此无私。他们的“攻守同盟”几乎都要骗过警察了,就像女警员说的,小北不至于为了陈念而背上杀人、强奸的罪名。是的,他们是少年。少年的核心特征,其实是散文家周枫描述的,“只有可贵的一腔蛮勇”。“没有经验,不明白后果,青春期的勇气是无知赐予的礼物。一个十几岁的孩子很容易爱你爱得要死没有经过价值衡量的话,一句抄袭的俗套修辞,轻巧得无需对此话负责他才随意出口。对死不求甚解,他没认识到人生语法上的错用。青春敢于付出代价,在于它没有

13、付出过代价,无知加盲目,化合之物与勇气非常相似所谓干净的青春,指的是因毫无经验而呈现的敞亮它还没有形成立体结构,所以没有必然的自身阴影。”什么意思呢?就是如果你被小北与陈念的爱所感动,你被少年的美丽所感动,你也得正视,少年可以有多么美丽,少年也可以有多么邪恶。这句话很煞风景,但它赤裸地真实。像白纸一样纯洁的少年,可能会有着超出大人想象的纯粹与善良,也可能会有着超出大人认知的残忍(联想到刚刚发生的13岁少年杀害10岁女童)。儿童心理学家让皮亚杰将儿童的道德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在道德观真正建立起来之前,孩子们可能被绝对的自我中心意识带偏,也可能受到一个错误的道德权威代表人物影响,换句话说,此时的孩

14、子是“无知”的。正因为“无知”,所以少年会有一腔蛮勇,为爱无所顾忌,肆意挥洒;也正因为“无知”,所以少年没有经验,不明白后果,他们的作恶也不计代价,就像小说中写道的,“他们不像成年人伪善,所以他们看不起谁,讨厌谁,就光明正大表现出来,光明正大地欺压他,嘲笑他,孤立他,打击他”。因此,当我们歌颂少年的美丽时,我们歌颂的很可能是因“无知”而呈现出的敞亮;当我们讶异于少年的残忍与血腥时,少年或许还觉得自己是“无辜”的,因为他们这张白纸恰好最先被涂抹了暴力的颜色他们邪恶得不自知。电影中的少年,也由此让观众觉得“矛盾”。高考前夕放孔明灯许愿的那一张张美好的脸,在另外一个场合,他们是校园欺凌的冷漠围观者;

15、在陈念这里,小北是默默躲在身后的守护者,但在街头上,他又可能成为信奉暴力的小混混我们明明白白地为小北与陈念的爱所打动,我们又切切实实地为那些欺凌者的恶所震惊。极善与极恶可能存乎一身,因为是少年的你啊。少年的你的意义,不仅仅是唤起公众对于校园欺凌的认知它不仅仅是一部社会问题电影,或许也在于它对“少年”的一次重新认识。小北与陈念的相互守护也许会引来许多抒情,但且慢抒情,少年的你,可能有一张明媚的脸,也可能有一张邪恶的脸。看清我们的少年,认识他们的“无知”,让爱与善先于恶抵达他们,才能引导他们走到正途上。2019少年的你观看有感一分钟也不能等,赶着最早场看完少年的你。一句话总结就是,这部片轻松把之前那些无病呻吟的国产青春片,甩出几条马路。少年的你说的是其实是少年的保护,这让我一下就想到了前两天的一条热搜,中国拟修改未成年人保护法在最新提请审议的未成年人保护法草案里,把监护不力、校园安全等问题都纳入了其中。那些曾经不被大家认为是问题的问题,总算是得到了重视。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少年的你中的这些故事,就是曾经并且正发生在许多少年身上的现实。关于这部电影的一波三折,我们不再多说,今天只聊电影本身。它选择了一个几乎每个中国学生都会印象深刻的时间点:高考前夕。陈念(周冬雨饰)是个性格内向的乖学生。小北(易烊千玺饰)则是个连学都不愿意上的问题男孩。这两个完全不一样的少年,人生本来绝对不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心得体会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