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文章写作与修改》第1节 写出自己的个性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12467740 上传时间:2019-11-06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1.6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文章写作与修改》第1节 写出自己的个性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文章写作与修改》第1节 写出自己的个性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文章写作与修改》第1节 写出自己的个性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文章写作与修改》第1节 写出自己的个性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文章写作与修改》第1节 写出自己的个性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文章写作与修改》第1节 写出自己的个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文章写作与修改》第1节 写出自己的个性(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写出自己的个性 1.了解个性化在写作中的重要意义,培养写作追求个性 化的意识。 2.认识自己,能依据真实感受,从“真实”“真情”“真感”三个 方面写出个性。 3.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敢于写出个性,展示自我。 4.注重细节,对动作、语言、肖像等描写应谨慎处理,力 求用独特的方式与语言达到体现作者自身思想感情、 表现人物个性的效果。 瞬间的光芒 林汉城 隔着玻璃,我凝视着这个天外来客。它全身漆黑,形状就是一 块不规则的石头,无怪乎人们称它为陨石。 “你从哪里来?你存在多久了?”我问。 它淡淡地说:“我是宇宙的一部分,此刻还不是在宇宙中?无所 谓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自宇宙诞生之日起,我就存在了,至于

2、有多久,我也记不清了。” “你一定在宇宙间旅行了很久,一定有过非常神奇的经历吧?” “不,宇宙里没什么特别的,只有这颗星球绕着那颗星球,初看起 来很美丽,看多了也就没什么稀奇了。我漂泊了很久,一直默 默无闻,虽然我以前的体积比现在大几十万倍,但总是黯淡无 光。我没有恒星耀眼的光芒,不能像地球一样披着蓝色的衣裳 ,甚至连最单调的星球都比我好看,因为我只是一团黑。” “所以你变成了陨石,降落到了地面上?” “是的,我忍受了与大气层磨擦产生的高温,消耗掉躯体的大部 分来燃烧,放出美丽的光芒。我现在还记得,当我在身后拉出 一条美丽的红飘带划过夜空时,有多少人在关注着我,我实现 埋藏了几万亿年的愿望。”

3、 “这样做值得吗?用身体和未来作代价,去换取那转瞬即逝的光 芒。要知道,光辉过后,你将永远沉寂在地球上。你无法再遨 游太空,不能再回到充满自由的天际,永远被束缚在这狭小的 空间。你不后悔吗?” “后悔?当我抱着最后的决心冲进大气层时,我就告诉自己,不 后悔,也无须后悔。与其在宇宙中永远漆黑,不如用这多余的 身躯,换成瞬间的美丽。美丽一次,表现一次,也就值了。即使 燃烧殆尽,灰飞烟灭,我也愿意。” 我无语,它也沉默了。 它的脸上露出满足的微笑,我也露出一种会心的微笑。 美丽一次,表现一次,就是它最大的心愿。 采用了人与陨石对话的形式,即语录体的形式展开全文。 1.本文采用了什么形式来展开全文?

4、拟人的修辞手法。陨石,是没有生命的,但是在作者笔下, 被赋予了生命,变成了一个有血有肉、有思想和理想的生 命个体。 2.本文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本文表现了陨石宁可“用身体和未来作代价”,也要“美 丽一次,表现一次”的个性化的品质,同时也表现了人类为 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宁可牺牲自己的财富、青春,甚至宝贵 生命的品质。 3.本文表现了陨石什么样的个性化品质? 【佳作一】 生于此岸,心无岸(以喻为题,形象含蓄,富有诗意) 洪荒宇宙之中,岁月长河之上,我们就降生在这一时代,不偏 不倚,不快不慢,诞生在属于我们的时代。我们生长的这片 土地,有林立高楼,灯红酒绿;我们停靠的这个海岸,有冷漠喧 嚣,名

5、利冲突(运用整句,蓄足文势) 于是我们埋怨此岸的风景,一心想跋涉到看似富饶的彼 岸。但正如狄更斯所说的:“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 代。”(引用名句,提升境界)每个时代都有其两面性,所以面 对身处的时代要积极地投入其中,纵使身处喧嚣,只要在心 中修篱种菊,也如身处净土。 还记得大唐时代的玄奘,那时只有烽火狼烟,锦书雁帛, 交通不便,但他乘危远迈,策杖孤征,穿越一百二十多个国家, 心怀“宁可西行求生,绝不东还求生”的信念,最终到达印度, 取经返回大唐。从此,有更多的人在佛经中虔诚地洗涤自我 的灵魂。玄奘没有生于这个科技发达的年代,但他凭借心中 的信念,到达了心中的圣地。因此,环境的束缚并不重

6、要,我 们所要做的就是适应时代,尽自己所能为脚下的土地植树种 花,涵养灵魂的源泉。(由事而入理,转换自然,说理明晰) 所以面对生活节奏快的今天,我们要在日常工作后为自 己冲一杯净心之茶,世间本无事,庸人自扰之;面对道德缺失, 人情冷漠的现状,更要坚守内心本真,尽自己所能为世界点 亮一丝光。(文字利落,表现力强) 生于此岸,认真走好每一步,尽管岁月的跫音落在了此岸 ,灵魂却可尽情地游荡,去感受过去的淳朴,揣摩未来的发展 。著名作家熊召政便深刻地体会到这一点。独自行走在黄 山的雨夜中,他不感到寂寞,因为黄山的每一山、每一水、 每一木都是等待了他千年的酒友,陪他把酒言欢,与他在崇 山峻岭间完成了一次

7、心灵的对话,让他领略了千年间时光留 下的箴言。(恰当事例信手拈来,体现了丰厚的文化积淀) 恰如居里夫人所说的:“我以为,人们在每一个时期都可 以过有趣而且有用的生活。”生活在这个钢筋水泥筑成的 年代,我们也依旧能寻得自我的价值,同时也能在心灵清净 中闻宫商角徵羽,行仁义礼智信。我们无法赶上李白的春桃 李夜宴,也想不到未来在土星上居住,我们需要做的是好好 爱护脚下的土地,欣赏此岸的风景,然后让心灵撷取古今有 益的思想,细描未来的美妙,且歌且行,足矣!(本段照应并深 化题目“生于此岸,心无岸”,言语有尽,意无尽,美哉!) 评点文章以“此岸”比喻当代,以“无岸”比喻放飞心灵 。全文既“感受过去”,又

8、“揣摩未来”。在思路上,作者 由时代的两面性,引出人们的“埋怨”,随即提出观点;接着 举玄奘为例加以证明;然后提出,“生于此岸”,要坚守本真 ,照应了文题的前半部分;在此基础上,作者再论述如何做到 “心无岸”,并以一位作家的体会为例进行论证,照应了文 题的后半部分;最后作者总结全文,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 。整篇文章体现了作者对于人生的个性思考。 1.什么是“个性”? 即个性心理特征,是个人带有倾向性的本质的比较稳定的心 理特征,是个人的思想、兴趣、爱好、能力、气质、性格等 主观因素的总和。 在日常的人际交往中,我们会发现,有的人行为举止、音容 笑貌令人难以忘怀;而有的人则很难给别人留下什么印象

9、。 有的人虽只见过一面,却给别人留下长久的回忆;而有的人 尽管长期与别人相处,却从未在别人的心中掀起波澜。出现 这种现象的原因就是个性在起作用。 一般来说,鲜明的、独特的个性容易给人以深刻的印象,而平淡 的个性则很难给人留下什么印象。 “作文要有自己的个性”或“写出自己的个性”,就是要展示自 己的整体精神面貌。 2.为什么强调写作要展示自己的个性? 人们常说“文如其人”“字如其人”“诗如其人”,其意思是文 章、书法和诗词等艺术作品能反映其创作者的个性。个性是一 个人最基本的特质,个性是本我的体现,是独异于人的素质。 作文是语文高考卷的“半壁江山”,它发展的总趋势是提倡开放 ,减少束缚,降低难度

10、,注重质量,强化个性,鼓励创新。有个性、 有创新的文章才能获高分,因此我们必须关注个性,培养它,丰富 它,发展它,展示它。 3.怎样写出有自己个性的文章? 写出个性化的文章的操作方法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种。 (1)个性化的思维。 思维的种类根据分类的标准不同大致有以下几类: 根据思维的凭借物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可以把思维分为直观动作 思维、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 根据思维过程是以日常经验还是以理论为指导来划分,可以把思 维分为经验思维和理论思维。 根据思维结论是否有明确的思考步骤和思维过程中意识的清晰 程度,可以把思维分为直觉思维和分析思维。 根据解决问题时的思维方向,可以把思维分为聚合思维

11、和发散思 维。 根据思维创新成分的多少,可以把思维分为常规思维和创造性思 维。 (2)个性化的拟题。 拟标题的一般要求:贴切题文相符,能涵盖内容;简明文 字简短,能突出中心;新颖别出心裁,能吸引眼球。 创造性拟题的技巧: 修辞法:可用比喻、拟人、对偶、顶真、设问等,如理性爱国, 诚信做人。 借用或化用法:借他山之石,来包装润色自己的文章,如巧妙借用 或化用名言警句、成语典故、诗词名句、俗语、歌词、广告词 、影视剧名 故作玄虚法:如为了忘却的记念 逆向拟题法:如不诚不信不为过。 并列组合法:如亲情与明理。 故事新编:如阿Q新传。 表明文章所采用的独特体裁:给妈妈的一封信。 (3)个性化的主题。

12、主题的基本要求:正确,集中,鲜明,深刻。 主题的作用:文章的主题似灯塔,写作的故事材料就是大海,笔下 的人物事件就是海上漂流的船只。 没有一个主题的指引,大海 翻腾,船只就会迷失方向。 (4)个性化的文体。 目前作文体式的创新主要有两大类: 一类是文学性的体裁,包括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童话、寓 言这一类文学性较强的文体。 另一类是各种应用性的文体,如日记、书信、自传、说明书、广 告、申请书、访谈录、辩论词等。 (5)个性化的选材。 个性化的选材的方法主要有选择自己熟悉的材料,选择真实的材 料,选择有意义的材料,选择典型的材料,选择新颖的材料,选择 生动有趣的材料,选择在平凡中出众的材料,从

13、反面选择材料。 还有个性化的构思、个性化的开头、个性化的结尾、个性化的 片段、个性化的语言、个性化的表达方式、个性化的表现手法 等。 【示例一】 角色转换之间 如果年轻人与老年人之间就某个问题的观点产生分 歧,且不论真理站在哪一方,老人总会用不屑的语气说老人 通常都会以经验驳斥:你懂什么!我吃过的盐比你吃的米 还多,我过的桥比你走的路还多! 然而在科技、文化、思想瞬息万变的现代社会,但如 今科技日新月异,文化思想广泛交流,“吃过的盐”“走过的 桥”这类“经验论”真的还能占上风吗?谁又能保证年青一代 创造的新文化不比传统文化丰富?谁能断言年青一代所创 造的文化内涵和精神不与社会发展相契,不与时代

14、洪流相 融? 文化反哺不是凶恶的暗流,而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 年长一代也不必惊慌抗拒,正如韩愈所说:“无贵无贱,无长 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因此在不同的“道”之间,施教 者与受教者之间,往往会发生角色转换。 升格批注 原文“总会”“不屑”等词过于偏激,修改后并不改 其原意,但措辞严谨,并为下文作巧妙铺垫。 原文犯了三面对一面的语法错误,修改后将作 者所列举事物的现状都一一描述,行文流畅。 原文表述不清,修改后扩充了内容 ,深化了主旨 。 很大一部分时间里,年长一代是施教者,他们作为传统 文化的传承者,向后辈讲述经久不衰的故事,描述所见所闻 和体会感悟。那么独特的习俗或是家族精神,构建

15、起打下 年青一代的文化根基,使之吸取传统文化土壤中丰厚的 营养。年轻人这才得以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看得更远。 当年青一代吸收了足够的养分破土而出时,往往又会 发现世界与长辈的描述不尽相同。年轻人凭借旺盛的生 命力勇敢迎接大千世界缤纷多彩的文化的冲击。对传 统的和现代的、民族的和世界的、阳光的和晦涩的各种 文化,年轻人总能以极快的速度接受,分析,消化。由于这些 额外的养料,年青一代或许能成长得更快,有一天,超过了年 长一代。 观察社会进程我们会发现,因为生活条件的逐渐改善, 年青一代的平均身高一般会超过前辈。同样的,因为思想 观念的开放,年青一代的学习能力意识也强于前辈。于 是,年轻人获得了前所未

16、有的反哺能力。 年轻人能从受教者转换成施教者还有一个原因:他们 在创造文化。新文化中蕴含了鲜明的时代活力,这正是年 长一代所缺乏的。 文化反哺与鸟类反哺一样是人类社会的正常现象。 角色转换期间也可能发生一些冲突。面对冲突,我想年轻 人即使变成了施教者也要给予长辈充分的尊重,一如雏鸟 长大后仍要听取老鸟的经验;即使长辈不再是施教者,也不 必认为地位受到了动摇,学无止境,见贤思齐,才能终身增长 文化内涵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创造新文化,赋予文化具有 时代气息的新内涵。 只有不断地进行角色转换,才能使文化永葆新鲜,成为 社会进步的不竭之源。 升格批注 原文“构建起”与“文化根基”搭配不当。 这几字赘余,删去。 根据上下文得知长辈缺乏的不是学习的能力, 而是学习新事物的意识。 修改后,文章层层深入,主题得到深化。 升格点评 原文由标题“角色转换之间”延伸到社会进步 与发展、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层面,描绘了新老两 代人面对变化的世界时发生的动荡,思想较为深 刻。但部分论述不到位,没有说到点上,需要加强 语言的精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