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宜宾市2018年中考历史总复习 第二编 热点专题突破 专题6 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影响课件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112428063 上传时间:2019-11-06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14.5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宜宾市2018年中考历史总复习 第二编 热点专题突破 专题6 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影响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四川省宜宾市2018年中考历史总复习 第二编 热点专题突破 专题6 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影响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四川省宜宾市2018年中考历史总复习 第二编 热点专题突破 专题6 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影响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四川省宜宾市2018年中考历史总复习 第二编 热点专题突破 专题6 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影响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四川省宜宾市2018年中考历史总复习 第二编 热点专题突破 专题6 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影响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川省宜宾市2018年中考历史总复习 第二编 热点专题突破 专题6 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影响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宜宾市2018年中考历史总复习 第二编 热点专题突破 专题6 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影响课件(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的发展在改造自然、征服 自然,为人类提供生存条件等方面发挥了难以替代的作用, 极大地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为人类带来了巨大 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但也对人类能源、环境等方面带来 了巨大的挑战。 一、中国科学技术成就 古代 四大 发明 造纸术:西汉前期已经有了纸,东汉蔡伦用廉价原料改进造纸术。 印刷术:隋唐时期已经有了雕版印刷术,金刚经是其代表作。 北宋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指南针:战国时期,发明了指示方向的“司南”。北宋时,指南针 开始应用于航海事业。南宋时,指南针广泛应用于航海事业。 火药:唐朝中期的书籍里记载了制成火药的方法,唐末火药开始用于 军事;宋

2、元时期火药在军事上广泛使用。 医学 东汉:华佗发明“麻沸散”和“五禽戏”;“医圣”张仲景著有 伤寒杂病论,奠定了我国中医治疗学的基础。 明朝:李时珍著有本草纲目,全面总结了16世纪以前的中国医 药学。是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 数学 成书于东汉的九章算术,奠定了中国古代数学的基础。 古代 天文 东汉科学家张衡发明测定地震方位的地动仪。 农学 明朝后期杰出科学家徐光启著有总结性农业百科全书农政全书。 农学史上最早传播西方近代科学知识的书籍。 建筑 明北京城是古代城市建筑的杰作;明长城是世界奇迹之一。 其他 北宋沈括所著梦溪笔谈,是一部科技著作。 明末宋应星著天工开物总结了明代的农业、手工业生

3、产技术。 “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近代 詹天佑:主持修建京张铁路。侯德榜:发明“侯氏制碱法”。 现现代 第一颗原子弹的爆炸成功:1964年; 1966年,我国有了可用于实战的导弹;(两弹元勋:邓稼先) 1970年,我国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 1999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艘无人飞船“神舟一号”; 2003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 农业: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于1973年在世界上首次育成籼型 杂交水稻; 水利:三峡工程是当今世界第一大水利工程。 二、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以及对中国的影响 特点对对中国的影响 第一次 首先发生在英国,并以英国为主 体

4、; 开始于轻工业(棉纺织业 )部门, 以轻工业为主导; 以蒸汽动力为主要标志; 技术发明主要源于工人和技师的 实践经验。 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 魏源:海国图志系统介绍了世 界各国地理、历史和科技发展状况 。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 。 洋务运动开始引进西方先进技术 ,出现第一批近代企业。促进了中 国民族工业的产生; 19世纪初,火车、轮船的传入、 使人们的出行速度大大加快;极大 地促进了商品的流通。 特点对对中国的影响 第二次 有坚实的科学基础,科学与工业 生产紧密结合,与技术结合。 同时在几个国家发生,发展迅速 ; 有许多国家与第一次工业革命交 叉进行; 侧重于基础工业、重工业、

5、能源 工业等部门。 实业救国思想兴起,近代民族工 业初步发展; 中国人民救亡图存运动高涨(维 新运动和辛亥革命)爆发; 近代科技文化有所发展。(詹天佑 修建京张铁路、侯德榜发明了联合 制碱法)照相和电影传入中国。丰富 了人们的精神生活,也为后人留下 了许多珍贵的历史资料,方便人们 了解过去生活的方方面面; 19世纪70年代以后有线电报传 入 中国,对社会生活产生的影响:商 业:商人用来传达生意信息;新闻 :记者用来从外地发回新闻报道; 家庭联系:老百姓用来与亲友联系 。 特点对对中国的影响 第三次 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 度加快; 科学和技术密切结合,相互促进 ; 科学技术各个领域间相互

6、渗透; 科学技术成为推动经济 增长的最 活跃的因素。 建国初期:中国科学家也取得与 世界同步的重大科技成就;(1964年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6年 ,地地导弹成功实施核爆炸。1970 年,东方红1号卫星成功发射。 1973年,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第一代 籼型杂交水稻。) 改革开放以后:1999年,我国成 功发射第一艘无人飞船“神舟一号 ”、2003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艘 载人飞船“神舟五号”。 中国在多项领域取得了突破性成就 ,缩小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促进 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的强 国地位正在不断提高。 (2016宜宾中考)科技与思想的发展是社会发展重要的推动力 。我国从近代到现代

7、在科技与思想方面的发展影响着现在, 也启迪着未来。 (1)“论从史出”是研究历史的基本方法,请按此方法完成 下列空格。 史实实 结论结论 1825年,英国工程师_史蒂芬孙孙_发 明的“旅行者号”蒸汽机车在英国试 车成功。 19世纪中国的科学技 术_落后_于西方。 1876年,中国出现了第一条正式投入 运营的、由英国商人修建的铁路,称 为_淞沪铁铁路_。 (2)面对日益加深的民族危机,先进的中国人在不断追赶世 界的步伐。请结合相关史实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画 “”,错误的画“”)。 魏源以“师夷长技以制夷”为编写目的,编成了海国图 志一书。 ( ) 严复译著天演论,阐释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8、”的 进步观点。( ) 詹天佑钻研并改进制碱方法,打破了欧美国家对制碱业的 垄断。( ) (3)在研究历史问题时,需要区分“原因”“现象”“认识 ”。请根据这三个方面,对我国在建国后科技发展的相关信 息进行分类并填在空格中。 历史信息信息分类 1999年我国第一艘飞船发射成功 ( 现现象 ) 2005年初我国互联网上网人数已达1.11 亿人 我国在科技上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正 在不断缩小 ( 认识认识 ) 党和国家领导人越来越重视科技事业的 发展 制定863计划纲要( 原因 ) 提出科教兴国战略 (4)结合我国从近代到现代科技发展的历史,概括其发展的 总体趋势。 答:由落后于西方到不断追赶并缩

9、小差距;由学习西方 技术到向自主创新方向努力。 1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B ) A明朝李时珍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医药学家 B元末明初,宋应星写成其代表作天工开物 C天工开物全面总结了我国当时农业和手工业的生产 技术 D农政全书是一部集我国古代农业之大成的农学名著 2中国诗词大会嘉宾王立群教授在谈到李白与苏轼的 比较时说,宋代诗人群体的学问胜于唐代,下列各项中对这 一现象的出现影响最大的是( B ) A科举制的创立 B印刷术的发展 C经济重心的南移 D民族政权的并立 3一位中国近代著名铁路工程专家,他曾设计出“人”字 形铁轨,主持建成了中国人自行设计的第一条铁路干线。请 你判断这位专家是( D )

10、 A冯如 B徐寿 C李善兰 D詹天佑 4下列科技成就中,属于我国科技工作者在文革期间排除 错误路线干扰,坚持科学探索而取得的是( D )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第一架喷气式飞机试制成功 首次育成籼型杂交水稻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A B C D 5交通工具伴随着科技的进步而不断发展。人类社会进入 汽车时代开始于( C ) A文艺复兴时期 B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 C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D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 6第二次工业革命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最大的特点是 ( C ) A技术创新和社会需求相结合 B新的发明更多 C电力的广泛使用 D科学突破和技术创新更紧密联系 7“科技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以

11、下关于三次科技革命的 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B ) A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是蒸汽机的改良和使用 B电子计算机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要发明 C第三次科技革命使人类进入了信息社会 D三次科技革命都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图为中国、西方古代科技成果比较。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在世界科技发展史上地位的变化。 答:315世纪中国科技领先于西方,15世纪以后中国科技 逐渐落后于西方。 (2)中国古代科技文化灿烂辉煌。对下列著作的成就或历史 地位的表述,正确的有哪些( BC ) A伤寒杂病论是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 B农政全书是中国古代具有总结性的农业

12、百科全书。 C九章算术奠定了中国古代数学的基础。 D本草纲目奠定了中医学理论的基础。 (3)近代中国的大门被资本主义列强打开,我们的领土被割 占、资源被掠夺。但同时欧风美雨也把西方创造的文明带到 中国来。请看下图,结合你所学的知识,说说近代中国人的 社会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 材料二 材料三 答:交通方面:出现了火车、轮船,大大加快了人们的出 行速度。通信方面:19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开始有了有 线电报,后来有了无线电报和电话,使人们远距离的联系变 得非常的便捷。文化生活方面:人们的生活中开始有了相 片,可以看电影;看报纸等;社会习俗方面:辛亥革命后 ,人们剪掉辫子,穿新式服装,女子放足、不缠

13、足,采用新 式礼仪和称呼。 (4)材料三中的图片,反映了第三次科技革命在哪些领域取 得了重大突破?请列举中国在这次科技革命中取得的两项成 果。 答:领域:生物工程、计算机、航天技术。成果:原子弹、 导弹、人造地球卫星、神舟飞船系列、籼型杂交水稻等。 9组合题。20世纪以来的科技成就影响着世界。 (1)结合20世纪以来的科技成就,判断正误(正确打“”, 错误打“”)。 “发明大王”爱迪生研制的耐用碳丝灯泡为世界带来了光 明。( ) 莱特兄弟制成飞机并试成功,实现人类自由飞翔的梦想。 ( ) 袁隆平首次培育成的“东方魔稻”可亩产1 050千克以上 。( ) (2)仔细观察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14、 请回答,上述统计报告的数据体现出的社会变化有哪些? 答: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日益密切;信息技术革命在中国得到 迅速发展;高新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中国人的生活。 (3)有人这样认为,20世纪影响人类的十大发明有:无线 电、洗衣机、电灯、电视、磁带录音机、电子计 算机、微波炉、机器人、试管婴儿、国际互联网。 结合所学知识,请指出其中属于第三次科技革命中以信息技 术为基础的科技成就有哪些? 答:电子计算机;机器人;国际互联网。 (4)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答:特点:第三次科技革命不仅涌现了大量的科技成果,而 且大大加快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缩短了知识变 为物质财富的过程;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一 种技术的发展引起好几种技术革命;新技术成为社会生产力 中最活跃的因素,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各种因素中,科技进步 所占的比重不断上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