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 专题十三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29讲 百家争鸣和汉代儒学课件 人民版必修3

上传人:shaoy****1971 文档编号:112397472 上传时间:2019-11-06 格式:PPT 页数:43 大小:1.7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 专题十三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29讲 百家争鸣和汉代儒学课件 人民版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高考历史 专题十三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29讲 百家争鸣和汉代儒学课件 人民版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高考历史 专题十三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29讲 百家争鸣和汉代儒学课件 人民版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高考历史 专题十三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29讲 百家争鸣和汉代儒学课件 人民版必修3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高考历史 专题十三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29讲 百家争鸣和汉代儒学课件 人民版必修3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 专题十三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29讲 百家争鸣和汉代儒学课件 人民版必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 专题十三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29讲 百家争鸣和汉代儒学课件 人民版必修3(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考 点必考内容考试试要求加试试内容考试试要 求 百家争 鸣鸣和汉汉 代儒学 儒家、道家、墨家、法 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观 点 b 百家争鸣鸣局 面形成的意义义 ;科举举制的 文化影响 c 孔子、孟子和荀子对对儒 家思想形成和发发展的重要 贡贡献 c 罢罢黜百家,倡导导儒学; 太学的创创建b 考 点必考内容考试试要 求 加试试内容 考试试 要求 宋明理 学和明 末清初 的思想 活跃跃局 面 宋明理学的代表人 物及其思想主张张 b 顾顾炎武的主要思想 主张张及其代表作; 王夫之的主要思想主 张张 b 儒学复兴兴运动动和理 学出现现的背景 b 宋明时时期儒学的发发 展;明清时时期“提 倡个性”“

2、批判专专制 ”等主张张的思想价值值 c 黄宗羲的思想主张张 及其影响 c 第29讲讲 百家争鸣鸣和汉汉代儒学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一、“百家争鸣鸣”的含义义和背景 1含义义:春秋战战国时时期知识识分子中不同阶层阶层 、不同学派的 涌现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艳的局面。“百家”:泛指数量多;“ 争鸣鸣”:指争论论和相互诘难诘难 、批驳驳。 2背景:春秋战战国时时期,社会发发生重大变变革。 (1)经济经济 上,井田制崩溃溃。 (2)政治上,周王室衰微。 (3)阶级阶级 关系上,“士”阶层阶层 崛起。 (4)思想文化上,学在民间间。 代表思想内容 孔子 哲学观观点主张张“敬鬼神而远远之”,注重政治

3、与人事 政治思想 核心思想为为“_”“_” 。提出“为为政以德”,以“德”教化百姓,反对对 苛政和刑杀杀;主张张“克己复礼”,维护维护 等级级名 分 教育思想“_”“因材施教” 仁礼 有教无类类 代表思想内容 孟子政治思想提出“_”“民贵贵君轻轻”思想 伦伦理思想“人性本善”,这这是“仁政”学说说的理论论 基础础 价值观值观 念倡导导“养吾浩然之气”,强调调先义义后利, 舍生取义义 荀子哲学观观点提出“天行有常”和“_” 的唯物论观论观 点 政治思想主张张“仁义义”“王道”,提出“君舟民水”的 思想 伦伦理思想“性恶论恶论 ” 仁政 制天命而用之 地 位道家学派的创创始人,著有_ 思想哲学思

4、想 “_”是天地万物的本原 辩证辩证 法 思想 任何事物都有矛盾对对立的两个方面 政治思 想 倡导导“无为为而治”,以“无事取天下” 评评 价 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探讨讨宇宙本原的哲学 家;老子的思想体系博大精深,对对中国文 化,包括哲学、伦伦理学以及中国人的思维维 方式、道德人格等都产产生了深远远影响 道德经经 道 代表人物措施或主张张 李悝 在魏国推行“_”,提高农业产农业产 量;主张张 用严严酷的刑罚罚确立起新的政治秩序,以加强君权权 商鞅 在秦国两次变变法。废废除_制度,根据军军 功制定尊卑爵秩的等级级,奖奖励耕战战,废废除井田制度 ,并加强中央集权权,使秦国的实实力逐渐渐强大,为为秦

5、统统一六国提供了条件 韩韩非 战战国末期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将“法、术术、势势”三者 糅合为为一,又吸收_,将法家理论论系统统化 。主张张加强_,厉厉行赏罚赏罚 ,奖奖励耕战战; 提出了“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事异则备变则备变 ”的主 张张 尽地力之教 世卿世禄 道家思想 君主集权权 三、百家争鸣鸣局面形成的意义义 1百家争鸣鸣是我国历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动,是中国学 术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发展史上的重要阶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 文化发发展的基础础。 2百家争鸣鸣局面的形成,成为为中国思想文化取得显显著进进步 的重要条件。儒家思想本身也在百家争鸣鸣局面中得以吸收和 融合其他各家之长长。 3春

6、秋战战国时时期百家争鸣鸣局面的形成,标标志着中国思想文 化的发发展进进入了第一个枝繁叶茂的时时期。 汉代儒学 来源 以公羊春秋为为基础础,融合_、黄老之学 和法家思想 主张张 提出“春秋大一统统”和“_”的主 张张,加强中央集权权 提出“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应”学说说,宣扬扬“君权权神授”, 提出为为人处处世的道德标标准,后人归纳为归纳为 “_” 特点及 实质实质 外儒内法,兼采各家思想之长长,某种程度上增强了新儒 学的生命力。实质实质 上是思想文化专专制 影响 维护维护 了封建统统治秩序,神化了专专制皇权权,使儒学成为为中 国封建社会的正统统思想 阴阳五行家 罢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术 三纲纲

7、五常 汉武帝 儒学教育 太学清议 考试成绩 治国平天下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C C D 汉代儒学 A B B 儒家法家道家 区别别 联联系 推崇“人治”,主 张实张实 行“仁政”, 强调调道德感化 主张张“法治”,强调调 用法令来统统一人们们 的思想和行为为,建 立君主专专制的中央 集权权国家 提倡顺顺乎自然,“ 无为为而治”,即不 要把自己的意志强 加给给社会,应顺应顺 应时势应时势 和民心 三者的治国思想具有很大的互补补性,经过经过 秦、西汉汉的治 国实实践,从正反两方面证证明:在动荡时动荡时 期,军阀军阀 割据, 难难以用儒家思想实现实现 全国大一统统,而法家思想却能达到 国家统

8、统一的效果;在动荡结动荡结 束之初,民生凋敝,应该实应该实 行道家的“无为为而治”思想,与民休息,以恢复发发展生产产 ;当国家稳稳定,走上正常运行轨轨道之后,则应则应 以儒家思 想为为主。三者之间间也表现现出了互相融合的趋势趋势 三、全面认识认识 董仲舒的新儒学 董仲舒对对儒家思想进进行了改造,糅合了道家、法家、阴阳五 行家等学说说,发发展了孔孟学说说。 1“春秋大一统统”“罢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术”的思想对维护对维护 国家统统一,加强中央集权权有积积极作用,但也充满满了唯心主 义义色彩,并且形成了文化专专制,钳钳制了其他思想的发发展。 2“君权权神授”“天人感应应”“天人合一”的思想为为儒学

9、披上神学的外衣,带带有封建迷信色彩,但也起到了限制君权权 的作用。 3“薄赋敛赋敛 ,省徭役,以宽宽民力”的思想,继继承了儒家“ 仁”的思想,维护维护 了封建统统治秩序,同时时也有利于中国封 建经济经济 的发发展。 4“三纲纲”充满满了封建意识识,对对其应该应该 持批判态态度。“五 常”推崇仁、义义、礼、智、信,去除其中的封建成分,就是 中华华民族传统传统 美德的重要组组成部分。 总总之,董仲舒的思想主张张,在当时时具有积积极的作用,但同 时时也有封建落后的一面。 C B C A 派 别别 儒家 (六艺艺) 道 家 阴阳家 法家 名家 墨家 纵纵横家 杂杂家 支 派 103372110761220 篇 数 3 123 99 3 3692173686107403 A C C 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