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戈多》读书笔记1000字

上传人:郭** 文档编号:112377353 上传时间:2019-11-06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49.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等待戈多》读书笔记1000字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等待戈多》读书笔记1000字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等待戈多》读书笔记1000字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等待戈多》读书笔记1000字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等待戈多》读书笔记1000字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等待戈多》读书笔记1000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等待戈多》读书笔记1000字(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等待戈多读书笔记1000字 读完了贝克特的作品等待戈多,突然觉得人生好像就像一场漫无目的的等待,我们到底在等待着什么?感觉很茫然 剧中的情景在脑海中不断重复,两个衣衫褴褛的流浪汉坐在树下苦苦等待,虽然等待是令人烦躁和苦恼的,但他们依然执着的等待着,守着那份希望,今天等不到就等到明天,直到等到戈多为止。同时,小男孩带来的消息,也坚定了他们等待的信心,因为他们坚信明天还有希望会等来戈多。我不明白两个流浪汉为什么要一直等待戈多,而且只要一直等待就真的会等到吗?我有很多的不解和疑问,觉得那只不过是他们自我安慰的方式,现实往往是令人难以接受的,戈多只不过是一个象征,也许根本就不存在,然而他们还是在等待着

2、,等待着那若有若无、似曾相识而又不见其面的希望。 有人说,等待也是一种幸福,我认为这句话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能去等待,至少说明还存在着希望,如果连等待的机会都没有了,那是连仅仅一点点的希望都没有了。所以,等待也会给我们带来美好的希望,无论结果怎样,至少我们曾经幸福过,幸福真的很美好。 还记得小时候,我在学校等待父母来接我的情景,看着同学们一张张天真的脸庞,一双双期盼的眼睛,也许那时的我不懂得这就是等待,只是在见到他们的那一刻,幸福的奔跑到他们的怀抱,这就是等待的甜蜜。渐渐的我长大了,明白了原来父母也一样是在等待,他们等待我回家的心情也是幸福的,这是一种很自然的生活现象,自然中渗透着等待的幸福。

3、这不禁让我想到两个流浪汉等待戈多的情景,虽然他们不知道结果会怎样,但是他们依然坚定的去等待着不愿放弃。我不知道他们等待的意义是什么,也许他们也不明白自己等待的意义,他们把生命寄托在等待中,他们活着的唯一意义就是等待戈多,也许只有等待才是他们的希望所在吧! 人生也如同一场等待,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丰富多彩的,我们不能预见明天会怎样,但我们依然都抱有幸福的希望。等待就像幸福的花开,我们一天天期盼它成长,等到花开烂漫时,那一定是最美丽缤纷的时刻。我们每个人都在等待,就像流浪汉等待戈多一样没有答案。也许每个人都经历过等待,有的等待是甜蜜的;有的等待是痛苦的;有的等待是漫长的;有的等待是短暂的;有的等待是幸

4、福的,而有的等待只是一种等待。 等待戈多读完了,然而我还是没有弄清楚戈多到底时谁,这个人真的存在吗?虽然他没有出现,但他却像一根线一样牵引着整个故事情节的发展,也许这就是荒诞意义的所在吧!而流浪汉的苦苦等待,只是更加升华了文章的悲剧意义,现实世界的丑恶、混乱和可怕,使他们的希望难以实现,他们的处境是悲哀的,只能等待,因为生活本身就是荒诞的。 如果从另一个角度去思考,我觉得他们与其这样毫无结果的去等待戈多,为什么不去主动寻找戈多呢?也许人们对自己的命运和自己所生存的世界是不可知的,认为只有选择等待才是必然的,但是,如果一直这样盲目的被动等待下去,真的可以等到幸福或者一直幸福下去吗?至少我觉得不会

5、,我认为命运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而不是去等待命运的宣判,或许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样幸福,但至少我们是快乐的,在快乐中去等待,无论结果怎样,但至少过程是值得让人回味的。 等待戈多是幸福的,同时又是荒诞的,两个流浪汉的坚持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但他们的思考方式和做事方式是不可行的。生活虽比较喜欢捉弄人,但你不被它的磕碰打击,又如何增强生命的坚韧和生活的意义呢?所以,我们要勇往直前的向目标奋斗,不能坐以待毙,麻木不仁。 等待戈多读书笔记 等待戈多以文本和舞台表演的方式延长了读者和观者对“等待”这一抽象事物的感觉,这种“等待”更像是生活本身,它真实地存在于每个人的人生经历中,却往往不能引起人们的注意,因而也

6、很少引起人们的思考,思考自身与生活本身。 “没什么事发生,没有人来,没有人去,真可怕”,整个剧情用剧中的这句台词来概括再恰当不过。就是这样一部看似重复和无聊至极的戏剧,却是贝克特荒诞派戏剧的经典之作。大凡经典,必有其典经之处。也只有经典才能被人反复剖析并不断解读却始终不会过期。某种程度上看,经典之为经典更在乎其中蕴含着某种普遍而恒久的价值批判或人文反思,贯穿于人类文明的整个进程。那么,回到等待戈多,它的价值批判和人文反思体现在哪里呢?换句话说,它凭借什么而立于经典之林呢? 时间无法减淡这部作品的价值,相反,时间增加了它的价值重量和批判力度。等待,当人们说出这个词并用它指代一个具体事件的时候,好

7、像并不能达到完全意义上的出离时间。而等待戈多中的“等待”在这一点上对传统的“等待”给与了批判并提出了挑战。在这里,我想对“等待”做一个个人的理解和区分。有一种“等待”在时间之内,正是时间让我们感觉到我们在等待;也有一种“等待”在时间之外,这种出离并非绝对超脱我们所在的时空之纬,它依然在我们所在的时空之内发生,却早已抵达另一个终极意义。 当下,人们已不再追问“等待”谁,为何而“等待”之类形而上的问题,但这一点都不影响“等待”的存在,是的,它仍然是一个不会离开任何人的问题。因而,等待戈多在当下依然有着它的存在价值。我们需要重新解读它,因为解读它的同时也是在解读我们的生活状态,这种解读在我看来依然十

8、分的必须,因为它靠近一种本质。我甚至觉得,各家试图找出“戈多”的真实身份是一件比“等待”本身更加荒诞的事情,所以我不很赞同许多研究者的做法,但我并不需要也不能否定他们的工作,因为劳动本身是美的,是应当被尊重的。我这样说并 不能完全支撑我的观点,如果说有一种“等待”是终极意义上,是出离时间的,那么我却要在时间之内去解读它,去靠近它。我并未出离时间,这又让我觉到等待戈多之所以成为荒诞派戏剧经典之作的厉害之处,它让我的解读也变得荒诞。它已经可以做到不在一个时空之纬度里讨论“等待”。 至于上帝是死是活,至于“戈多”是否隐喻上帝,在我看来都只会阻碍我们靠近等待戈多,靠近贝克特,靠近“戈多”,也靠近“等待

9、”。我始终觉得贝克特在通过他的方式向人们呈现人们自己亲身经历着的生活状态本身,只是他将它荒诞化了,只是他将这荒诞的感觉拉长了也缩短了,他把它捏扁打碎复又粘贴起来,为得就是让人们看清楚它到底是个什么样子。若非如此,我们所能感觉到的“等待”永远是疲软无力的,我们所能看到的“等待”也是模糊不清的,它永远不能引起我们的注意,更不可能引发我们去思考。善于思考的人就是这样,他好像走在一条在旁人看来很远的路上,可他自己却乐此不疲。因为在靠近本质的过程中是没有捷径可取的,也因为只有他感觉得到他在靠近一些本质的东西,这是旁人感觉不到的(旁人更重视的是道路的远近,但他更看重的是本质的东西)。 文将就末,我突然想起

10、了很久以前读过的另一部作品西西弗斯的神话,以及其中写到的那个永不停歇地推着石头上山的西西弗斯。“不来的戈多”和“永远推不到山顶的石头”,以及一刻都不停歇流动的时间和瞬息万变的空间,在人类文明的整个进程中,人与自我,人与他人,人与“上帝”(我所指的不是宗教中的上帝,这里的“上帝”代表一种至高的存在)之间的关系永远都是剪不断理还乱的,是没有开始与终结的,是无限的。大概人们在这条路上还要走很久,因为这是一条极其古老的道路。 无望的是结果,希望的是过程,正如鲁迅所说“绝望之为虚妄,正与希望相同”。而我们所能做的和正在做的便是在无望与希望之间继续等待,但我坚信这种等待可以不是消极的等待,这个等待的过程也

11、可以无比丰富。在文章的结尾,我想说,我们更需要考虑的是如何等待。我想这是等待戈多给我的最大启发,我欣然接受。 读书报告 等待戈多 等待戈多这篇文章其实在高中时就看过其中一些章节,后来觉得看不懂写的什么东西也就没有继续看下去。来到大学里,无聊中发现了这篇文章,于是又重新开始看了两遍。查了些资料了解了些当时的社会现状再结合作者的自身写作背景以及当时大社会背景就发现原来这篇文章写得相当有深意的!首先这篇文章的作者是塞缪尔贝克特,爱尔兰小说家、戏剧家,长居法国,二战期间参加抵抗德国纳粹运动,战后返回巴黎,成为职业作家。他描绘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社会人类的生存状况。他笔下的人物大多是无家可归的流浪汉、

12、坐以待毙的残废者、浑浑噩噩的糊涂虫。他们生活在凄惨冷寂的环境中,在孤独、绝望的折磨下走向死亡。正因为如此,贝克特“因为他那具有新奇形式的小说和戏剧作品,使现代人(敬请期待好文网更好文章)从贫困境地中得到振奋”而荣获1969年诺贝尔文学奖。大师级的手笔是需要用心去体会的,它不像传统武侠小说之类的有很精彩的片段,有很吸引人的地方,反之如果不结合当时背景是看不懂,你会觉得等待戈多是一篇毫无亮点全篇充斥着口水话的文章。的确,贝克特的小说大多采用一种环形封闭的结构,情节不断繁衍而又不断消解。主要情节被不断打结和扯断,直至被叙事彻底解构。而在内容上,故事和情节已经被彻底淡化,主人公被限定在极小的空间内,甚

13、至形体本人也已经非人化,如同是一些在寻找替身的符号系统。从他们身上你根本读不出人性化的东西!我想这就是作者笔下最大的亮点! 因为贝克特的小说如此,所以我们必须结合背景以及用心阅读才会有所发现,在当时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世界一片残垣断壁,整个社会正处于重建的过程中,但是,战前和战争时期遗留下来的许多问题却得不到解决,人民生活困难,经济凋敝,道德沦丧,一大批知识分子对于当时的社会感到不满,但苦于找不到出路,他们只好用一种悲观,失望的态度去看待整个世界。贝克特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了等待戈多,借此折射出西方世界深刻的精神危机。 文章共分两幕,只有一个场景:一棵树,一条路,土堆旁,十分简单而狭小的空间

14、;五个人物:两个流浪汉爱斯特拉冈和弗拉季米尔,波卓和他的奴隶幸运儿,还有一个男孩。故事发生两个黄昏。具体内容就是爱斯特拉冈和弗拉季米尔在乡间小道的一棵枯树下焦急地等待戈多,作者描写了他们在等戈多的时间里怎样无聊的打发时间。从爱斯特拉冈和弗拉季米尔他们之间的对话以及所做的动作我们不难发现他们是多么的无聊:乡间一条路。一棵树。 黄昏。 爱斯特拉冈坐在一个低低的土墩上,想脱掉靴子。他用两手使劲拉着,直喘气。他停止拉靴子,显出精疲力竭的样子,歇了会儿,又开始拉靴子。如前。 弗拉季米尔上。 爱:(又一次泄了气)毫无办法。 弗:(叉开两脚,迈着僵硬的、小小的步子前进)我开始拿定主意。我这一辈子老是拿不定主

15、意,老是说,弗拉季米尔,要理智些,你还不曾什么都试过哩。于是我又继续奋斗。(他沉思起来,咀嚼着奋斗两字。向爱斯特拉冈)哦,你又来啦。爱:是吗? 弗:看见你回来我很高兴,我还以为你一去再也不回来啦。 爱:我也一样。 弗:终于又在一块儿啦!我们应该好好庆祝一番。可是怎样庆祝呢?(他思索着) 起来,让我拥抱你一下。 爱:(没好气地)不,这会儿不成。 弗:(伤了自尊心,冷冷地)允不允许我问一下,大人阁下昨天晚上是在哪儿过夜 的? 爱:在一条沟里。 弗:(羡慕地)一条沟里!哪儿? 爱:(未作手势)那边。 弗:他们没揍你? 爱:揍我?他们当然揍了我。 弗:还是同一帮人? 爱:同一帮人?我不知道。 这是文章的开始部分,开场简单,对话简洁,从他们所说的内容以及所做的动作就会觉 得他们说得无重点,先是爱斯特拉冈想脱靴子而不得,到他们无缘无故的拥抱庆贺,直至扯 到弗拉季米尔问爱斯特拉冈昨晚在哪里过夜的。故事在一个情节刚开始又被打断到另一个故 事,如此反复。你根本就抓不到什么,除了两个字:无聊!确实这也是作者努力想给我们传 达的,他们就是无聊!那么文章名为等待戈多,那戈多到底是谁呢? 孩:(冲口而出)戈多先生要我告诉你们,他今天晚上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