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数学第十册第四单元长方体(二)集体备课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112374911 上传时间:2019-11-0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数学第十册第四单元长方体(二)集体备课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北师大数学第十册第四单元长方体(二)集体备课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北师大数学第十册第四单元长方体(二)集体备课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北师大数学第十册第四单元长方体(二)集体备课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北师大数学第十册第四单元长方体(二)集体备课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师大数学第十册第四单元长方体(二)集体备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数学第十册第四单元长方体(二)集体备课(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北师大版第十册第四单元长方体(二)集体备课初稿单元教学目标:1 通过操作活动理解体积、容积的含义。2 认识体积、容积的计量单位(米3、分米3、厘米3、升、毫升),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1米3、1分米3、1厘米3以及1升、1毫升的实际意义。3 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4 探索某一些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5 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发展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单元结构图: 体积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容积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长方体(二) 长(正)方体的体积 = 底面积×高正方体的体积=棱长×

2、棱长×棱长 体积单位:米3、分米3、厘米3 容积单位:升、毫升 体积单位的换算第一课时:体积与容积一 教学目标。1 通过具体的实验活动了解体积和容积的实际含义,初步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概念。2 在操作、交流中,感受物体体积的大小,发展空间观念。二 教学重点剖析。1 教学重点:了解体积和容积的实际含义,建立体积和容积的概念。2 要素分析:让学生理解“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作物体的体积。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叫作容器的容积。”3 与其他教学重点的联系:体积与容积的学习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以及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基础上进行的。这一内容是进一步学习体积的计算方法等知识的基础,

3、也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重要载体。4突出重点的策略:先让学生通过“说一说”的活动,交流物体的大小和容器盛放东西的多少,感受“物体有大有小,容器放的物体有多有少”。然后,采用直观实验的方法,引导学生解决“土豆和红薯哪一个大”的问题。用两个相同的量杯倒入相同的水,再放入土豆和红薯,让学生观察水面的变化情况。通过观察,发现两个物体放入水中后水面上升了,说明它们都占了一定的空间;还发现水面上升的高度不一样,说明这两个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不一样。在学生有了比较充分的感性体验的基础上,再揭示体积的概念。接着,又提出“哪个杯子装水多”的问题,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来解决,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容器容纳物体的体

4、积的大小,再揭示容积的概念。三 教学难点剖析。1 教学难点:体积与容积的意义、区别。2 具体表现:学生对体积和容积的含义一知半解,只是一个模糊的表象,且不理解体积与容积有什么区别,不知道什么情况下是表示物体的体积,什么情况下是表示容器的容积。3原因分析:五年级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不是很强,立体图形在大部分学生的脑子里,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在大脑中,始终无法形成一个具体的模型,所以对它的理解以及具体的区分更是难中之难。4解决策略:通过让学生说一说、比一比、想一想,采用直观实验的方法,揭示体积和容积的概念。对体积和容积进行比较与区分,针对一个容器,让学生说说体积和容积分别指什么,理解它们的区别和大小,

5、为实际应用打下基础。四基于课型的教学策略。先让学生通过“说一说”的活动,交流物体的大小和容器盛放东西的多少,感受“物体有大有小,容器放的物体有多有小”。然后,采用直观实验的方法,引导学生解决“土豆和红薯哪一个大”的问题。用两个相同的量杯倒入相同的水,再放入土豆和红薯,让学生观察水面的变化情况。通过观察,发现两个物体放入水中后水面上升了,说明它们都占了一定的空间;还发现水面上升的高度不一样,说明这两个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不一样。在学生有了比较充分的感性体验的基础上,再揭示体积的概念。接着,又提出“哪个杯子装水多”的问题,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来解决,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容器容纳物体的体积的大小

6、,再揭示容积的概念。教学时,可以先组织学生交流,说说大小不同的物体。然后组织开展实验活动,利用土豆和红薯,让学生猜测谁大谁小,再进行实验。通过实验,使学生获得充分的感性认识,然后揭示体积的概念。通过组织学生设计实验解决“两个杯子哪一个装水多”,从而揭示容积的概念。五错例的估计与采集以及练习题的分析。1P42第1题,很多学生会错以为像皮泥的形状变了,体积也会变,然后挖空心思想到底是长方体的体积大,还是球的体积大。这一道题,关键是让学生体会到,同一块像皮泥,无论形状发生怎样的变化,体积都是不变的。2P42第2题,让学生在观察和操作中进一步体验物体体积的大小。同样是10枚硬币,第一堆与第二堆比,因为

7、一枚1元硬币比一枚1角硬币大,所以10枚一元硬币的体积大。而第一堆和第三堆都是10枚一元硬币,只是堆的方式不同,所以体积相等。第二课时:体积单位一教学目标。1 认识体积、容积单位(米3、分米3、厘米3、升、毫升)。2 在操作交流中,感受1米3、1分米3、1厘米3以及1升、1毫升的实际意义,发展空间观念。二、教学重点剖析。1教学重点:认识体积和容积单位,并感受这些单位的意义。2要素分析: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米3、分米3、厘米3,常用的容积单位:升和毫升。3与其他教学重点的联系: 长度单位 面积单位 体积单位 厘米 厘米2 厘米3 分米 分米2 分米3 米 米2 米3 4突出重点的策略:先呈现长度

8、单位1厘米、面积单位1厘米2和体积单位1厘米3,并指出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米3、分米3、厘米3,再介绍什么是1米3、1分米3、1厘米3。然后,安排“做一做”的活动,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活动,体会1厘米3、1分米3、1米3的实际大小。再让学生通过“说一说”,把体积单位与生活中熟悉的事物联系起来,感受1厘米3、1分米3、1米3的实际意义。在认识米3、分米3、厘米3的基础上,又介绍了升和毫升两个单位。升和毫升是生活中常见的计量单位,首先指出容器内盛放液体的多少一般用升、毫升为单位,接着结合多个实物引出升、毫升,并结合直观图示揭示升和毫升的含义。三教学难点剖析。1教学难点:体积和容积的计量单位的实际意义。2

9、具体表现:学生对体积和容积的概念已感觉非常抽象,体积为1厘米3、1分米3、1米3到底有多大呢,学生会感觉很空洞,无法感受它所占的空间有多大。3原因分析:小学生的空间观念不强,对抽象的立体图形以及体积和容积的概念较难理解,对体积和容积的计量单位的实际意义较难把握。4解决策略:通过直观教学,结合1厘米3、1分米3等直观模型,介绍常用的体积单位厘米3、分米3、米3,并初步了解与长度单位、面积单位的区别与联系。在初步认识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开展操作活动,感受1厘米3、1分米3的大小。1米3的直观感受主要是让学生用米尺搭出一个1米3的空间,引导学生观察、比较。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加深学生对体积单位的实际感受

10、,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在揭示升和毫升的含义时,介绍升、毫升与分米3、厘米3之间的关系,并利用操作活动和估测活动帮助学生体会升和毫升的实际意义。四基于课型的教学策略。认识体积、容积单位(米3、分米3、厘米3、升、毫升)。先呈现长度单位1厘米、面积单位1厘米2和体积单位1厘米3,并指出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米3、分米3、厘米3,再介绍什么是1米3、1分米3、1厘米3。然后,安排“做一做”的活动,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活动,体会1厘米3、1分米3、1米3的实际大小。再让学生通过“说一说”,把体积单位与生活中熟悉的事物联系起来,感受1厘米3、1分米3、1米3的实际意义。在认识米3、分米首先指出3、厘米3的基础上

11、,又介绍了升和毫升两个单位。升和毫升是生活中常见的计量单位,容器内盛放液体的多少一般用升、毫升为单位,接着结合多个实物引出升、毫升,并结合直观图示揭示升和毫升的含义。然后介绍升、毫升与分米3、厘米3之间的关系,并利用操作活动和估测活动帮助学生体会升和毫升的实际意义。五错例的估计与采集以及练习题的分析。1P45第2题,学生会经常出错,不知道用哪个单位,学生无法把物体和数字以及单位结合起来,混淆不清。通过这种题型,可以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物体的体积,增强学生对体积、容积单位实际意义的理解。2P45第4题,大部分学生无法通过目测估计出杯中饮料占杯子容积的几分之几或是杯子容积的几倍,这种题目可以

12、发展学生的估测能力。 第三课时:长方体的体积一、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的情景和活动,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2、在观察、操作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二、教学重点剖析:1、教学重点:经历探索长方体体积计算方法的推导过程,能正确计算长方体的体积。2、要素分析:长方体的体积与它的长、宽、高有关,探索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归纳得出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3、与其他教学重点的联系:以前学过的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与表面积的含义及其计算方法。4、突出重点的策略:(1)通过设问:“长方形的面积与长和宽有关,长方

13、体的体积可能与什么有关?“引发思考。经过三次比较活动,让学生分别体会“长、宽相等的时候,越高,体积越大”“长、高相等的时候,越宽,体积越大”“宽、高相等的时候,越长,体积越大”。通过比较,学生感知长方体的体积与它的长、宽、高有关系。(2)动手“做一做”,通过用小正方体摆4个不同的长方体的活动,探索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记录有关数据,观察、分析,发现长方体体积与长、宽、高的关系,归纳出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三、教学难点剖析:1、教学难点:发现并总结出长方体体积和长、宽、高之间的关系。2、具体表现:(1)有些同学能动手用几个相同的正方体摆出4个不同的长方体,但不能体会长方体的体积与小正方体的个数有

14、什么联系? (2)猜测:长方体所含体积单位的个数与它的长、宽、高有什么关系?3、原因分析:学生没发现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沿着长、宽、高所摆的小正方体的个数。长方体所含小正方体的个数和长方体的体积数相等。4、解决策略:提问学生长方体所含体积单位的个数与它的长、宽、高有什么联系?让学生动手摆并注意观察发现长方体体积与它的长、宽、高的联系。四、基于课型的教学策略:1、安排长方体体积与长方形面积的类比,启发学生猜测长方体的体积可能与长、宽、高有关。2、变化长方体的长、宽、高中的一个量,比较体积的变化,让学生分别体会到“长、宽相等时,越高,体积越大”“长、高相等时,越宽,体积越大”“宽、高相等时,越

15、长,体积越大”。3、动手操作,用小正方体摆4个不同的长方体,记录有关数据,经观察、分析,发现长方体体积与长、宽、高的关系,逐步归纳得出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五、错例的估计与采集以及练习题的分析: 课本P48“练一练”第1题第(3)幅图形的的体积,估计学生不会通过移动小正方体,使其变成长方体后计算体积。第4题,学生对题意可能不理解,不知道先求出纸箱的体积和每个牙膏盒的体积,再用纸箱的体积除以每个牙膏盒的体积,写错单位名称。第5题,学生理解可能有一定困难,指导用画图的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从图中发现,由于长方体的高是3厘米,正方体的棱长最多是3厘米,体积就是333=27(厘米³)。第7题,学生不知道“需要多少升水”实际上就是求2分米高的水的体积。第8题,已知长方体体积和底面积,求长方体的高,引导根据公式用方程解,设这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