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_山东省泰安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doc

上传人:ha****o 文档编号:112349787 上传时间:2020-03-01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4.0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new_山东省泰安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new_山东省泰安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new_山东省泰安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new_山东省泰安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new_山东省泰安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new_山东省泰安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new_山东省泰安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doc(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三年级考试语文试题2018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共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双11”临近,人们不免担心,即将产生的巨量包裹会带来新一轮的资源浪费和环保压力。对此,快递业纷纷推出“绿色包装”,一种可以循环使用的“共享快递盒”也应运而生,

2、和传统纸箱相比,使用寿命可达1000次以上。同时,共享快递盒不需要使用塑料袋、胶带等材料,将降低对环境的影响。十九大报告指出:“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快递行业推出“绿色包装”,是秉承绿色发展理念、践行绿色发展方式的重要体现。据国家邮政局发布的中国快递领域绿色包装发展现状及趋势报告,我国2016年快递业务量突破312亿件,背后所用的瓦楞纸箱原纸多达4600万吨,占全球消费总量的13。过去一段时间,由于快递包装过度、循环利用率低等现象普遍存在,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威胁到生态环境。“共享快递盒”可以“打包”解决上述问题:一个快递盒循环使用2000次,可节约1棵

3、10年树龄的树木;如果被电商行业全部使用,就更加蔚为大观了。“绿色包装”是发展“绿色物流”的首要前提:电商业也有一些尝试,如有企业把重心放在流程上,以期实现“包装回收”,但因影响派收件效率,很多都不了了之;有企业探索可生物降解的包装袋,但没办法形成量产规模,短时间内无法降低成本。综合看,派收件效率、包装成本等影响着快递包装的使用形式。即便是“共享快递盒”也需考虑这两大因素;从成本看,单个制作成本25元,如果循环使用1000次以上,单次使用成本仅0.025元;但从效率上讲,“共享快递盒”目前只支持当面签收,倘若要普及开来,还需要各方协调配合。推广绿色包装不仅是快递公司、电商平台和一个行业的责任,

4、更应发动全社会广泛参与。主管部门应该一手抓技术研发,支持绿色物料辅料、可回收利用等项目的试点;一手抓标准制定,推动形成绿色物流、绿色快递行业规范。各级政府要深入落实垃圾分类与回收,通过和快递企业制定合作协议,大力推广使用“绿色快递”并开辟回收通道。消费者要深入学习绿色发展理念,改变快递包装随手扔的习惯,积极配合地方政府、电商平台、快递公司推出的绿色计划。据中国快递协会预测,2017年“双11”期间,全行业快递处理量预计超过10亿件。“双11”应是以“绿色”为基调的购物狂欢,绿色、环保、智能也是大势所趋。通过“绿色包装”的集中行动,推动“绿色物流”的日臻完善,助推快递行业完成转型升级,就能为保护

5、生态环境出一分力。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共享快递盒”可以循环使用且寿命长,不需使用塑料袋、胶带等材料,故不会对环境产生影响。B“共享快递盒”可以一并解决包装过度和包装材料循环利用率低的问题。C派收件效率、包装成本会影响快递包装的使用形式,而“共享快递盒”则不需要考虑这些因素。D推广绿色包装不仅需要政府和消费者的参与,更需要快递行业承担责任。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文章第一段提出了“绿色包装”、“共享快递盒”等概念,并简述了“共享快递盒”的绿色特质。B第二段通过列举一系列数据,论证了快递行业推出“绿色包装”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6、。C第三段通过论述“绿色包装”是发展“绿色物流”的首要前提,进一步论证了“绿色包装”的重要性。D在前面论证的基础上,文章最后一段归纳了全文的论证中心:绿色、环保、智能是大势所趋。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快递行业如不推出“绿色包装”,那么购物狂欢所产生的巨量包裹将会带来新一轮资源浪费和环保压力。B如果“共享快递盒”被电商行业全部使用,那么节约的资源就更加可观,生态环境也会得到极大改善。C“共享快递盒”尽管降低了使用成本,但由于只支持当面签收,从发展趋势来看,效率显然难以提高。D“绿色包装”的集中行动,可以推动“绿色物流”的日益完善,并助推快递行业完成自身的转型升级。

7、(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后 院王安忆无论你走到哪一座城市,你只要来到后院,便会发现,所有的风景都有着极其相似的内心,这种相似令我们怦然心动。所有的陌生与新奇退去了,随之而来的是一股知己知彼的亲近。这里的一切都是我们所理解的,几乎是贴肤贴肉的,无须翻译和解释,是一猜就能猜到的。这是所有风景中最为性感的一种,它是裸着的。当我们对一座城市感到畏惧与胆怯的时候,那么就到后院去,那里有我们所熟识的、有情有义的东西。有一次,在德国旅行。一个月之后,身心都已经疲乏,好奇心退去后是深深的隔膜,我好像是从一帧帧明信片前踱过,教堂、音乐厅、森林、莱茵河,它们美不胜收

8、,却与我两不相干。我想,旅行其实是深深的寂寞,只是新鲜掩盖了这些。这一日我来到海德堡的一所公寓,从厕所里看见了公寓的后院,我看见后院和后院连成一排,连绵的屋顶上有电视天线,还有老虎天窗。我甚至觉得鸽哨马上就会响起有一群鸽子要从邻居的鸽房里腾空而起。这是最日常的情景,这是我们平时生活中日日夜夜都有的情景,这是钻心钻肺的情景,真教人又苦又甜。再继续我的旅行,那些风景之中便有了一点肺腑之言,有了一点两心相知,许多不懂的我都懂了。又有一次,我来到河道纵横的阿姆斯特丹,一个人躺在旅馆房间里,好像被这个世界遗忘了。旅行总是孤寂无靠的,有举目无亲之感。来到一个陌生地方就像遇到一个陌生人,无从攀谈。你越是想急

9、切地融入这地方,与它打成一片,却越是进入不得,仿佛受到无形的排斥。阿姆斯特丹的水网有一种神秘的气氛,你好像走入了一个迷宫,水网还带有古老的气息,把你带到遥远的运河时代,古风淳淳,阴森之感便油然而起。当晨曦透进窗户,我起床拉开窗幔,后窗外面是一个小院。一个男人正从木梯上走下来,手里拿着一件什么工具,要去干一件早晨的家务活儿。这情景似曾相识,这样的早晨和所有的早晨并无二致,渗进我们的身心。它能够引导我们进入许多陌生的异地,它也是我们孤身旅行时的后方。柏林的后院也有着亲切的面目。前边是著名的库登大街,灯火彻夜通明,当足球赛结束,喇叭声和欢呼声会阵阵传来,真是奇光异色。灯光与市声笼罩在城市的上空,就像

10、一片海市蜃楼。而后院里的嘈杂却是真切到你心里去的。楼下是一个咖啡馆,厨房里的气味从后院飘进我的房间,还有厨娘和男招待的说话声。我听不懂他们在说什么,但我知道他们是在打情骂俏。打情骂俏是国际性的语言,走到哪里都一样。它将柏林的浮华像面纱一样揭去,裸露出它家常的表情。这是我们最诚恳的表情之一,含着朝起暮归的希望。这也是联系着我们的心的东西,是心里那一点沉底的东西,我们走到哪就带到哪。在旧金山我曾经在露台上看见邻人的露台。露台也是具有后院性质的地方,也是生活的里层。正是傍晚,太阳在西边落下,露台上坐着一些青年。当青年们站在街头或者地铁车站,他们无一例外都带有莫测的神情,而在露台上,他们都变得好懂了。

11、这里露台连着露台,翻过一排屋脊,就又是露台连着露台。这里有受挫的生活,抱着轻轻的伤痛。而香港那地方更是寸土寸金,后院被楼房吞没,后窗挤着后窗。夜半醒来,邻人家的排风扇还在呼呼地运转。这是一个静谧的时刻,这静谧不是万籁俱寂的静谧,而是有声的静谧,是从嘈杂、纷繁中辟出的一种静寂之声,也带有一些蚀骨的伤痛。这些后院使你明白,无论这世界多么大,多么面目各异,可内心却只有一个。这是旅行中最见真情的一刻。(选自人民文学出版社王安忆散文)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文章第一段,写出了作者对后院的真切感受,既起到点题的作用,也起到总领全文的作用。B在作者看来,在未触

12、及到后院之前,虽然旅行能带来美不胜收的新景象,但旅行总是孤寂的,有举目无亲之感。C通过柏林奇光异色的城市风景与后院“厨娘和男招待的说话声”这一情景的对比,表达出作者对后院的喜爱。D旧金山能“在露台上能看见邻人的露台”,而寸金寸土的香港则不然,总是因无后院带给作者一种蚀骨之痛。5作者在文章开头使用“你”的人称,在其他文段使用“我”的人称,请结合文本说说这两个人称在文中各自的作用。(5分)6联系全文,理解“后院”的含意。(6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材料一:近日,在2017年国家水稻新品种与新技术展示现场观摩会上,袁隆平宣布了一项重大成果:“近期我

13、们在水稻育种上有了一个突破性技术,可以把亲本中的含镉或者吸镉的基因敲掉,亲本干净了,种子自然就干净了。”近年来,伴随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绿色种业提出的新要求,农作物的纯净度越发受到关注,特别是在许多土壤污染较重的地区,如何避免污染元素在作物中的代际传播,是育种专家必须考虑的问题。此项镉元素剔除技术将扭转我国部分农作物重金属含量超标的趋势。(湖南日报9月25日)材料二:记者日前从世界粮食日和全国爱粮节粮宣传周主会场活动上获悉,财政部和国家粮食局决定自2017年起实施“优质粮食工程”,并在2017年安排部分中央财政资金予以支持。国家粮食局有关负责人指出,我国粮食连年丰收,库存高企,但粮食供给结

14、构性矛盾凸显。一是农户粮食产后服务能力较弱,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二是粮食质检体系不完善,从田间到餐桌的粮食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尚需进一步健全。三是优质绿色粮油产品供给不足,难以满足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针对上述问题,国家粮食局在总结“粮安工程”建设经验、取得成效的基础上,结合“吉林大米”模式、四川粮食产后服务模式等典型成功经验,经反复调研论证,决定通过实施“优质粮食工程”,解决供给结构性矛盾等突出问题。据记者了解“优质粮食工程”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建立专业化社会化的粮食产后服务体系;二是完善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体系建设;三是开展“中国好粮油”行动。按照规划,“优质粮食工程”在2020年

15、将实现以下目标:完善“优粮优价”的市场化粮食流通机制,引导粮食种植结构调整;全国产粮大县的粮食优质品率提高30左右。(工人日报2017年10月19日)材料三:材料四:本报纽约电 记者朱旌报道:联合国粮农组织近日发布的作物前景与粮食形势报告指出,虽然全球粮食产量增势强劲,但在遭受内部冲突影响的地区获得粮食的机会显著减少,东非各地面临的干旱导致粮食安全状况不断恶化。报告指出,全球约37个国家需要外部粮食援助,其中28个为非洲国家,这主要是因为去年厄尔尼诺现象引发的干旱影响了收成。粮农组织负责经济及社会发展部的助理总干事斯塔莫里斯表示,过去从未发生过多国同时遭受饥荒威胁的情况。国际社会需要迅速行动,包括立即提供粮食援助以及生计支持。不过,报告指出,2016年全球谷物产量总体上取得了较大增长,中美洲的产量恢复到了创纪录水平,亚洲、欧洲和北美洲谷类作物亦实现增产。展望未来,粮农组织2017年首次发布的全球小麦产量预测比去年的创纪录水平下降1.8。巴西和阿根廷2017年玉米作物产量前景看好,南半球粗粮产量前景总体乐观。(经济日报2017年03月08日)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袁隆平所宣布的研究成果镉元素剔除技术是一项重大的突破性技术,扭转了我国农作物重金属含量超标的趋势。B针对我国粮食供给结构性矛盾凸显的现实,国家粮食局决定实施“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