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文化”在数学学科中的教学渗透实践与研究

上传人:郭** 文档编号:112349630 上传时间:2019-11-0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73.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华传统文化”在数学学科中的教学渗透实践与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中华传统文化”在数学学科中的教学渗透实践与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中华传统文化”在数学学科中的教学渗透实践与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中华传统文化”在数学学科中的教学渗透实践与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中华传统文化”在数学学科中的教学渗透实践与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华传统文化”在数学学科中的教学渗透实践与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华传统文化”在数学学科中的教学渗透实践与研究(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华传统文化”在数学学科中的教学渗透实践与研究 数学是一门客观、精确的学科,蕴藏着极其丰富的思想性。能很好的引导学生去感受、领悟我国优良的“中华传统文化”知识,从而培养数学文化素养、数学学习心理品质素养,同时产生对我国民族文化的尊重和热爱之情。 教育部印发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将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任务,逐步落实课程标准修订和课程开发工作。据教育部社会科学司负责人透露,正在启动的高中阶段课标修订将把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列入修订内容,小学至初中阶段的课标修订工作,也会按照时间进度安排适时启动。 “在小学低年级,以培育亲切感为重点,开展启蒙教育,培养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

2、感情。在小学高年级,以提高感受力为重点,开展认知教育,引导学生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多彩。力求做到三个“全覆盖”:一是学科课程全覆盖;二是教学环节全覆盖;三是教育人群全覆盖;从小学一直到大学,整体贯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长期以来,考试分数如同一条锁链,严重束缚了教师的教,也束缚了学生的学。无论是初中还是小学都逃脱不了它的束缚和摧残。当今教育普遍存在“分数”决定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定位,决定教师绩效奖的多寡,决定教师评先选优、晋级和确定职称考核等级等诸多方面。面对如此巨大的压力,教师如履薄冰,如临深渊,不得不又回到原点-应试教育的老路上去。大部分学校不要说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就连学生一

3、些必备的基本素养(德智体美劳)都给荒废了! 例:xx年安徽省阜阳市对“小学生中华传统文化素养” 表1:您是否对传统文化感兴趣? 表2:您认为传统文化的书籍有没有学习价值? 就一项数据令人堪忧,何来实现中国远大理想-中国梦。可能我们农村学校的情况会更糟糕。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是迫在眉睫。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基层教育做起,从农村小学教育做起,让他们对“中华传统文化”根深蒂固。最终目标是“培养社会合格公民:植根于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别人着想的善良”。 当前农村小学数学课堂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存在的几点问题: 1、教师对数学课堂中涉及到的“传统文化”视而不见

4、。主要是怕影响自己的教学进度。 2、教师对“中华传统文化”本身缺乏素养,同时认识也不高。 3、教师不能创造性开展工作,不能把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形成一种教学“常规工作”来抓。 4、由于教师的诸多原因导致农村小学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知半解,所以他们也不会感兴趣。更体会不了“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 如果“中华传统文化”能从我们的学科教学入手,教师真正去宣传、开发和利用“中华传统文化”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我们的教育将会迎来另一片蓝天。 1、编写小学数学教材涉及到的“中华传统文化”知识目录。作为教师首要弘扬“文化”的教学目标。 2、查找小学生必备的“中华传统文化”知识素养,根据各年级数学

5、教材素材和农村文化的特色,引导学生感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最后筛选适合课堂渗透的“文化”进行教育教学。真正做到有机结合,一箭双雕两不误的效果。 3、在农村小学数学课堂如何有效渗透“中华传统文化”课堂实践。 4、有效推广“中华传统文化”。、在其他学科和活动中推广。如:在丰富多彩的班、团、队活动中践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传统美德;在家庭生活中。向乡、县推广。 1、子课题一:与分析小学数学教材中的“中华传统文化”教育 2、子课题二:小学生必备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小学数学课堂的嵌入 3、子课题三:在农村小学数学课堂中如何全面有效渗透“中华传统文化”课堂实践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主要任务:1、制定实践研究

6、方案。 2、和学习小学生必备的“中华传统文化”知识。 3、确定课题研究的教师队伍和实验班级。 4、作好师生问卷调查工作。 第二阶段:实施与研究阶段 主要任务:1、“中华传统文化”理论学习。 2、全面开展课题实践与研究。 3、撰写课题及教学体会。 第三阶段:总结与反思阶段 主要任务:1、分析研究资料。 2、自我反思一年多来师生的得失,弥补不足。 3、撰写实践研究报告。 第四阶段:实践推广阶段 主要任务:1、在其他学科和活动中推广。 2、向乡、县推广。 总之,我们要在一切可以提供学生道德实践的途径中,指导他们把道德认知转化为道德情感,内化成健康的道德心理品质,从而指导他们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这样才能使他们逐渐成为具有中华优秀传统美德的人。让我们共同携手,不断探索“学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施的途径”,让教育,尤其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更具生命力! erun:yes;font-family:宋体;line-height:150%;color:rgb(0,0,0);font-size:14.0000pt;mso-font-kerning: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