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_专题01 古代中国政治(测)-2017学年高考二轮复习历史(附解析).doc

上传人:ha****o 文档编号:112325184 上传时间:2020-03-01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84.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new_专题01 古代中国政治(测)-2017学年高考二轮复习历史(附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new_专题01 古代中国政治(测)-2017学年高考二轮复习历史(附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new_专题01 古代中国政治(测)-2017学年高考二轮复习历史(附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new_专题01 古代中国政治(测)-2017学年高考二轮复习历史(附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new_专题01 古代中国政治(测)-2017学年高考二轮复习历史(附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new_专题01 古代中国政治(测)-2017学年高考二轮复习历史(附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new_专题01 古代中国政治(测)-2017学年高考二轮复习历史(附解析).doc(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01 古代中国政治(测)-2017年高考二轮复习历史一、选择题(15*4=60分)1据左传记载:“春秋时期晋平公之母为杞国女子,晋国(周成王弟弟叔虞的封国)因此帮助杞国(夏禹后代东楼公的封国)修筑城墙。郑国批评说:晋国不恤周宗之阙,而夏肄是屏,其弃诸姬,亦可知也已。诸姬是弃,其谁归之?是谓离德。”对以上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A周王室对各诸侯国不分亲疏 B宗法制度影响西周封国间的关系C当时强调同宗族的国家相互帮助 D周王和诸侯是宗法制的核心所在【答案】C【解析】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西周的政治制度宗法制2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指出:“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

2、但宋之于唐,却不能说有什么大变动,一切因循承袭”材料中两次“大变动”分别指的是A分封制、宗法制B三公九卿制、三省六部制C郡县制、行省制D三省六部制、明朝内阁制【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理解。根据所学知识,秦朝时期建立了三公九卿制,西汉时期继承了这一制度,因此题干中说“是一个大变动”,唐朝时期建立了三省六部制也是一个大变动。分封制度、宗法制度是西周时期建立的;郡县制在秦朝时期实行,行省制度在元朝时期出现,内阁制在明朝时期确立。所以答案选B。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三公九卿制、三省六部制3有学者在对中国古代制造总结时说,在中国古代的政治

3、制度建设中,古人为我们留下了诸多的治国智慧和法则,但也留下了许多无奈。最大的局限性在于它是一个统治性政权,不是一个发展性政权,更不是一个为国民共享的服务性政权。可见中国古代所有制度设计都围绕的一个核心是A扩大地方伪独立性B维护百姓的利益C维护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D维护以“家天下”为核心的王权【答案】D【解析】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古代制度的本质4台湾学者许倬云在描述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时说:“帝国时代延续两千年的奥秘即在于,君主专制的刚性与官僚高度流动的柔性相结合。”“官僚高度流动的柔性”主要是指A官员的职责经常变动并要受制于中央政府B官员的任职地域经常变动C官吏来源有一定社会

4、性且由中央任免调遣D所有官员完全听命于皇帝【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可知,君主专制的刚性是指君主实行王位世袭制,除此之外,没有其它可选择的方法,是严格限制在君主一家的,没有流动性,官僚高度流动的柔性是指政府所任官僚是不固定的,不是世袭制,即官职没有掌握在一家手中,联系史实,实现这种结果的中国古代制度是科举制,它实现了官僚队伍的整体流动,所以答案为C。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科举制5元代行省的设置,无视历来与划界密切相关的几条最重要的山川边界的存在。如陕西行省越过秦岭而有汉中盆地,江西行省跨过南岭而有广东。统治者这么划界的主要意图是A便于中央直接管理地方B实行民族分化

5、政策C推行汉蒙二元统治D防止出现地方割据【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朝行省疆界有意打破按山川边界划分地方行政区域的传统,不顾区域经济联系,人为地造成犬牙交错的局面。从而使各行省失去了扼险而守、割据称雄的地理条件,以利于中央的控制,故选择D。A属于表面现象;B中民族分化材料中没有体现;中不是主要目的。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元代行省制度6宋代形成了一个惯例:“国朝以来,凡政事有大更革,必集百官议之,不然犹使各条具利害,所以尽人谋而通下情也。”这一惯例A. 有效防止了君主乾纲独断 B. 降低了中央政府行政效率C. 表明君主权力有下移趋势 D

6、. 彰显了政府决策的开明性【答案】D 【解析】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进宋代的政治制度 7曹魏时期,曹丕命陈群选拔“德充才盛”、“有识鉴”之人担任中正,按照“家世、道德和才能”三条标准,选拔“俊秀之士”,一时间“儒雅并进”。由此可知当时( )A古代选官制度的标准不断变化 B古代选官制度有利于中央集权C九品中正制被世家大族所操控 D九品中正制选拔官员德才并举【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材料所述选官制度只是曹魏一个时代的,没有其他时期的制度作比较,看不出选官的标准变化,故A项错误;九品中正制下,选拔官吏的权力掌握在地方的中正官手里,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故B项错误;九品中正制被

7、世家大族所操控的局面的出现,是在魏晋南北朝后期,故C项错误;由材料“按照家世、道德和才能三条标准,选拔俊秀之士,一时间儒雅并进”得知,九品中正制选拔官员是德才并举,故D项正确。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九品中正制8美国史学家霍夫斯塔德认为,在西方古代,有为知识而知识者,有为真理而献身者,有为理想、信念而奋斗不息者,中国没有。在中国,知识分子之出路与归宿似乎只有一条,就是投身政治,就是逐于仕途。产生以上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海洋文明与大河文明的不同B商品经济与自然经济的区别C民主政治与君主专制的差异D人文主义与儒家思想的对立【答案】C【解析】9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一书中说:

8、“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下列选项与这一观点相符的是A郡举贤良,擢为百官 B“分王子弟,以为屏藩”C不再重用三省长官 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答案】A【解析】解决本题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秦汉”。A项表述反映了郡县制和举贤良对策,符合题意,正确;“分王子弟,以为屏藩”反映的是分封制,秦国商鞅变法时已废除,B项排除;三省六部制是隋唐时期的政治制度,“不再重用三省长官”是宋朝及以后的朝代,C项排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汉朝的思想方面的措施而不是政治制度,D项排除。故选A。10随着秦王朝的统一,过去由宗室姻亲组成的国家机构,为大批官僚和军功显贵所取代一种新型的国家管理体制由此建立起

9、来。材料中的“新型的国家管理体制”A是秦朝实现统一的根本保障B体现了以民为本的治国理念C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制度D强化了官僚阶层的政治特权【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材料“由宗室姻亲组成的国家机构,为大批官僚和军功显贵所取代”指的是郡县制取代分封制,官僚制取代贵族制,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制度,故C项正确;郡县制是巩固统一的措施,不是实现统一的保障,故A项错误;材料未体现以民为本的治国理念,故B项错误;官僚制取代贵族制,官员由皇帝直接任命,废除了贵族特权,并未强化官僚阶层的政治特权,故D项错误。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加强了中央集权制度11

10、明世宗实录载:“先是都察院差御史巡盐,(皇帝)批答稍误,以未下阁臣票拟也。刑科给事中黄臣谏曰:我朝设立内阁,凡百章奏,先行票拟。今使内阁虚代言之职,中贵肆专擅之奸,关系匪轻,渐不可长。容臣封还原本,以重命令。疏入,即改批如制。”下列材料解读正确的是:A阁臣票拟严重制约了皇权B内阁地位较明初大为下降C内阁成为法定的决策机构D皇帝批答须先经内阁票拟【答案】D【解析】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明朝内阁制12据唐律疏议记载,唐代政府规定了办公和批转公文的时限,凡内外百司所受的上奏文书皆印发其日,为之程限“一日受,二日报”,否则会按“稽程”罪受到刑事处分。此规定A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

11、B加强了对官员监份C强化了中央集权休侧 D俐弱了宰相的权力【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材料中的“一日受,二日报”表明政府对政事要求快速解决。唐代的三省六部制分工明确,三省互相配合,提高了政府的办事效率,因此A项正确。材料主要强调行政效率,而不是监察,故B项错误。题干没有涉及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故排除C项。D项不是题干的主旨,故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唐朝的三省六部制13在分析刘邦与项羽胜负的原因时,刘邦的重要将领都武侯高起、安国侯王陵认为,“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项羽“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这反映出A分封制符合秦汉历史发展趋势

12、B分封制平衡了中央与地方关系C分封仍是当时重要的政治观念D稳固统治须依靠满足部将利益【答案】C【解析】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西汉地方行政制度郡国并行制14西汉后期大臣王嘉称赞汉文帝时,“吏居官者或长子孙,以官为氏,仓氏、库氏则仓库吏之后也。其二千石长吏亦安官乐职,然后上下相望,莫有苟且之意。”东汉初年大臣朱浮也赞叹其时的做法“吏皆积久,养老于官,至名子孙,因为氏姓。”这主要体现了汉文帝时期A宗法与皇权结合促进了国力强盛B官僚队伍的稳定增强了中央权威C官吏任用制度化形成良好的吏治D官员久任其职推动国家长治久安【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宗法体现的是血缘,宗

13、法与皇权结合,应该指封国制,材料没有体现,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以官为氏”“安官乐职”“吏皆积久,养老于官,至名子孙,因为氏姓”等信息,可知官员队伍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以官为氏”,“仓氏、库氏”“养老于官,至名子孙,因为氏姓”体现了一种荣耀与感恩,故B项正确;“吏治”指官吏的作风和政绩,材料没有充分体现,故C项错误;“推动国家长治久安”,材料没有体现,故D项错误。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加强中央集权15大清律例明确规定,儿子殴打父母,不论有伤无伤,处斩刑。如果是父母殴打儿子,情形就大不相同,不负任何法律责任。殴打儿子致死,最重也只处杖六十、徒一年的刑罚。上述规定反映出清代法

14、律的特点是( )A皇权至上,法自君出 B强调等级尊卑,主张同罪异罚C法分贵贱,因人而异D强调以礼入法,忽视个人权利【答案】D【解析】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清代法律16据明史记载:朱元璋所设殿阁之职,对国家事务“鲜所参决”;“自正统后,始专命内阁条旨”;而“终天顺之世,李贤为首辅,吕原、彭时佐之”。以上变化表明( )A内阁首辅专权现象严重 B内阁已成为法定中央行政机构C内阁取代六部掌管行政 D内阁拥有参与国事决策的权力【答案】 D【解析】试题分析:材料没有体现内阁侵夺权力,排除A;结合所学,内阁已不是法定中央行政机构的任何一级,排除B;内阁不能取代和指挥六部,内阁没有法律赋予的实权,排除C;由材料表明,内阁逐渐拥有参与国事决策的权力,故选D。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的强化内阁制二、非选择题(3题=40分)16(10分)中国的政治制度随着时代发展,历经变化。材料一华夏国家是依靠封建制(封邦建国,下同)而形成的国家形态。但是,随着封建制赖以存在的宗法制日渐败坏的时候,再依靠封建制重建国家的企图,就难以实现了。随着世代的交替,亲族间维持忠诚的纽带日益松弛,诸侯与周室之间的距离越拉越大,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中国必须再一次重新寻找制度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