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宜宾市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上学期第13周古代诗歌鉴赏-语言及风格专题教学设计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12319641 上传时间:2019-11-0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2.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宜宾市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上学期第13周古代诗歌鉴赏-语言及风格专题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四川省宜宾市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上学期第13周古代诗歌鉴赏-语言及风格专题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四川省宜宾市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上学期第13周古代诗歌鉴赏-语言及风格专题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四川省宜宾市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上学期第13周古代诗歌鉴赏-语言及风格专题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四川省宜宾市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上学期第13周古代诗歌鉴赏-语言及风格专题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川省宜宾市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上学期第13周古代诗歌鉴赏-语言及风格专题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宜宾市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上学期第13周古代诗歌鉴赏-语言及风格专题教学设计(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古代诗歌鉴赏复习教案语言及风格专题高考要求的语言鉴赏主要着眼于一个“懂”字,即理解语言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表达作用,并能体会语言美,作一定程度的评述,这里着重阐述如何理解诗歌的语言并作一定程度的评析。考查方向:1、对关键词语的品味(含义及表达效果)即炼字;2、对诗句中某个字眼艺术效果的赏析,即赏析诗眼;3.对关键诗句的理解(含义、色彩、情味、效果等);4、对语言风格的概括(格调、色彩、境界、情味等);5、对特殊词的赏析。(考查不多)专题讲解一、炼字型优秀的古代诗歌遣词用语准确精练,许多看似寻常的字词到了诗人笔下便有了丰富的内涵。能体会寻常词语的内涵,便是一种鉴赏能力。(一)炼动词。例1:陶潜“悠

2、然见南山”。“见”字用起来更能达意。“望”是 有意识的,而见是无意识地,自然地映入眼帘。用一个“望”字,人与自然之间是欣赏与被欣赏的关系,人仿佛在自然之外,自然成了人观照的对象。而用一个“见”字,人与自然不是欣赏与被欣赏的关系,人在自然之中,与自然一体,我见南山悠然,料南山见我亦如此。与自然一体也就与天地一体,与宇宙一体,是天地境界或者近于天地境界。如果是望,就成了有意所为,而见字正写出了人与自然,乃至于宇宙之间的一种和谐。而且陶潜说:“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这种 返,觉解程度是很高的已经不是自然境界,而是一种很高的境界。例2:分析“云破月来花弄影“的艺术描写特色。答:由于“云破月来花弄影

3、”而使满篇生辉。这句词词少意多,一语三折。云、月、花、影四字写了三物四景,中间又用破、来、弄三字写出三种连续的动态:云破 而有月来,月来而有花影,花影引出弄字,有弄而有花枝随风摇动、抚弄花影的幽雅姿态。仅仅七个字,从天上写到地下,云横皓月、风弄花影,构成了一幅幽美朦胧的画面。把云、月、花都拟人化了,赋予了它们丰富的情感和生命,同时使宁静的画面有了飞动之势。在鉴赏诗歌时,我们要重点关照动词,特别是具有“多重含义”的动词。例1: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怨”字明显用了拟人手法,既是曲中之情,又是吹笛人之心。例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溅”、“惊”二字,不仅用字新鲜,而且增添了诗人感时恨

4、别的内心痛苦。例3: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蒸”、“撼”具有夸张色彩。例4:雨去花光湿,风归叶影疏。(郊兴王勃) 这句诗,“湿”言“光”,“疏”言“影”,本身就不寻常,王勃写春雨,雨下的时间短,雨后日出,花上已没有雨水,在日光照耀下更见滋润,所以说“花光 湿”,这个“湿”字极为确切。这个“光”字显得花有精神,所以说“光”字有情。风停了,在日光照耀下,夜影清疏,一个“疏”字,显得日光从叶影透出。完全 按照生活的样子写出,又显得有诗情,用字尽妙于此。(二)炼形容词。例1:“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蝴蝶飞来过墙去,应疑春色在邻家”,这是王驾写的晴景,王安石改后两句为“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

5、色在邻家”,除了易“蝴”为“蜂”,易“应”为“却”之外,炼字的关键就在于去“飞来”而改为“纷纷”,因为只有蜂忙蝶乱的侧写妙笔,才能令人动情地表现出晚春雨后特有的美景。例2:周密的梦魂欲度苍茫去,怕梦轻还被愁遮(高阳台寄越中诸友),以轻字描状梦魂,化无形为有形,而且通之于表重量的触觉,更是形容词锤炼中通感的妙用。修饰语大部分为形容词,也有副词,它在诗词鉴赏中也是关注的重点对象。例3: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一个“孤”字,写尽环境之孤苦,由此可达人心。(三)炼数量词。例1:“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把僧齐己的早梅诗 中的“数枝开”,改为“一枝开”,齐己因此而拜郑谷为“一字师”,这故事

6、是人们耳熟能详的了,不必赘述。据元代盛如梓庶斋老学丛谈记载,张桔轩有诗云“半篙流水夜来雨,一树早梅何处春”,元遗山认为既指明了“一树”,就不能又说表疑问的“何处”,同时,一树梅花也绝非早梅,于是他就把“一树”改为“几 点”,“几点”本身并没有什么奇特之处,但用在这里描绘逐水而流的梅花,却符合生活的真实,也使全诗气机流畅,韵味平添。炼字型可参见金版教程94页(教师版172页)。【提问方式】这一联(句)中最生动传神的是哪个字?为什么?【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有什么作用?或与其它某字比较提出优劣问题。【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

7、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答题步骤】释含义(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或使用的修辞手法)+描景象(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点情境(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答题步骤可结合金版教程95页(教师版173页)。答题示例:南浦 别白居易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问: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答:同意。看,在诗中指回望(释含义)。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

8、描景象)。只一“看”字,就淋漓尽其所有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点情境)。暮 江 吟白居易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问:残阳照射在江面上,诗人不说“照”而说“铺”,有什么表达效果?答:这是因为太阳已经接近地平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射过来的,的确像“铺”在江面上,体现出诗人用词的准确、形象(释含义、描景象);同时,用“铺”字还写出了秋天夕阳的柔和和江面的平静,给人安闲、舒适的感觉(点情境)。诗歌总领课第二首诗天津卷骤雨中“卷”“吼”两词的表达效果也是炼字型。例题还可参见金版教程95页(教师版173页)2010年重庆卷菩萨蛮北固题壁。牛刀小试: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

9、然后回答问题。(8分)(2007年全国I I卷)新晴野望王维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注:尘垢:尘埃。(1)第三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炼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请简要分析。答_答:分别是“明”和“出”,充分显示出雨后的“新晴”,诗人极目“野望”所见的景色:田野外河水上涨,在阳光照射下“白水”波光鄰鄰,比平时更加明亮夺目;雨水冲洗后的群山,在太阳照耀下“碧峰”秀出,更加富有层次(释含义、描景象)。写出了雨后新晴美丽清新的景色(点情境)。2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春风王安石一马春风北首燕,却疑身得旧山川。阳浮树外沧江水,尘涨原头

10、野火烟。日借嫩黄初着柳,雨催新绿稍归田。回头不见辛夷发,始觉看花是去年。【注】北首:向北。燕,今北京市,时为辽国都城。原:原野。辛夷:木笔花,又叫迎春花。问:颔联“阳浮树外沧江水”中的“浮”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简要赏析。答_答案:春风吹拂,江面水波荡漾;阳光普照,江水波光粼粼。远眺水天相接处,阳光随着波涛的涌动仿佛在漂浮、游弋、升腾(释含义、描景象)。“浮”字写出了春风、江水、阳光的融合,赋予静态的景象以动态的美感(点情境)。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晚望清郑珍向晚古原上,悠然太古春。碧云收去鸟,翠稻出行人。水色秋前静,山容雨后新。独怜溪左右,十室九家贫。问:这首诗字面平易,却实有刻炼之

11、功。颔联“收”“出”两字以浅为深,用得很特别。请说说这两个字的妙处。答_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两个动词,答题时要考虑两字本身在诗歌中的含义,其次要考虑两字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和作用。答案:鸟儿隐没于碧空之中,却说被蓝天白云收了进去;农人田间穿行劳作,却说被翠绿的稻秧送了出来(释含义、描景象)。一“收”一“出”,运用拟人手法,赋予事物以人的情感,描绘出一幅清新明丽的春景图(点情境)。4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碧湘门陶弼城中烟树绿波漫,几万楼台树影间。天阔鸟行疑没草,地卑江势欲沉山。【注】碧湘门,即长沙(今属湖南)城门。行(hn):行列。问:这首诗最后一句哪一个字锤炼得最好?请简要分析。答_答案:(

12、1)“沉”字好。城门地势低,放眼望去浩茫的江水仿佛要把远处的山峦淹没似的(释含义、描景象)。“沉”字写出了水势之大,既传达了远水浩茫给诗人的强烈主观感受,又恰当地把握住了描写的分寸(点情境)。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听筝唐柳中庸抽弦促柱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谁家独夜愁灯影?何处空楼思月明?更入几重离别恨,江南歧路洛阳城。问:有人说,颈联中“独”与“空”堪称诗人炼字的典范,请对这两个字作简要赏析。答_答案:“独”突出了孑然枯坐、愁对孤灯的形象,“空”表现离人远行、无所依人的情景(释含义、描景象);这两个字渲染了一种孤寂、凄清的气愤,淋漓尽致地写出了人

13、物内心的忧郁和思念(点情境)。6、金版教程97页13题,14题第2问(教师版176页13题、14题第2问)二:赏析诗眼型诗有“诗眼”,词有“词眼”。 这里的“诗眼”、“词眼”,就是指诗歌中提挈全篇、精练传神的字词。诗眼,一般是动词或形容词。析诗眼就是抓诗句中最精练传神的动词或形容词品味,看其在拓深诗的意境、传达诗人情感上起的作用。如李清照醉花阴写主人公多愁善感、怜花怜己的性格情态,结尾写道:“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一个“瘦”字便是全篇的词眼。它形象地概括了全篇的词意,画龙点睛,使人物形象与环境显得十分协调。又如杜甫的春夜喜雨中的“喜”便是题眼。八句诗中虽然未用一个“喜”字,但字

14、里行间处处透露着“喜”意。在阅读中,发现并评析“题眼”,可以帮助体会诗歌丰富的内涵。例:从军 行李 白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突营射杀呼延将,独领残兵千骑归。 “从军行”是乐府旧题,与诗歌内容无必然联系。这首诗描写了一位英勇无比的将军形象。首句写他过去的戎马生涯,“碎铁衣”,可见征战时间之长,战斗之酷 烈;次句写眼前的境遇,“数重围”,可见危险之极;最后两句写其突破重围、奇路而归。一个“独”字,便是本诗的诗眼,这一个“独”字似有千钧之力,压倒了敌人的千军万马,给人以顶天立地之感。对这位老将军的英雄气概,竭尽了赞颂之能事。【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提问变体】这首诗的诗眼是什么?或某词统领全诗的理由是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