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培养小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

上传人:101****457 文档编号:112304613 上传时间:2019-11-0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培养小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浅谈培养小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浅谈培养小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浅谈培养小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浅谈培养小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培养小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培养小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培养小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入,要在教学中真正做到学生愿意主动地学习知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自此变得更加的重要。数学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最重要的一环,从教学心理角度上讲,如果抓住了学生的某些心理特征,对教育将有一个巨大的 推动作用。兴趣的培养就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兴趣能激发大脑组织加工,有利于发现事物的新线索,并进行探索创造,兴趣是学习的最佳营养剂和催化剂,学生对学习有兴趣,对学习材料的反应也就是最清晰,思维活动最积极最有效,学习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数学课,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途径是多种多样的,除了和谐、融洽师生关系外,更重要的是选择适当的

2、教学方法,作为数学老师应努力使学生热爱数学,才能对数学有兴趣,只有有兴趣,才能学好数学。因为兴趣是学生在学习中渴求获取知识、探究事物或参与某种活动的积极倾向,是学习活动最直接、最活跃的推动力,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前提。小学生已经逐步形成独立的思考能力,学生数学的学习对其成长十分重要,如何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一、联系生活,唤起学生的兴趣。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之一是活泼好动,让学生用多种感官参与认知活动,不仅可以丰富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感性认识,还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为学生创造操作的条件,并要求学生在动手操作时,做到边看边想、边动手时还要口述操作过程,这样做

3、既符合小学生“好动”的心理需求,也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例如:教学“2的乘法口诀”时,我充分利用学生最熟悉的筷子这一资源来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一开课,我采用谈话的方式引入课题,紧接着就创设了一个客人入席之前摆筷子的生活情境让学生进行表演,把学生带入做家务的真实情境中,使学生感到亲切、自然,让学生感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这样做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气氛热烈、活泼,大大加深了对“2的乘法口诀”的理解和掌握,又使学生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热情。 学生的思维能力要在思维活动中才能得到发展,如果学生动脑筋想问题了,那么他们的积极性就会被调动起来。因此,在教学中教

4、师要善于揭示矛盾、提出问题,启发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维,同时还要给学生思考的空间,知道他们怎样想。只有紧紧围绕教学目的,要求在关键处设问,在思考的转折点设问,在探求规律的情况下设问,才会激发学生思考和探求新知。如:学习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第三册5的乘法口诀后我给学生出了这样一个思考提:“同学们站成方队做操,小华的前后左右都有2人,请同学们算一算参加做操的一共有多少人?这时课堂上立刻活跃起来,只见同学们都在认真思考,有的托着下巴凝思,有的在画图,不一会大家都纷纷举手抢着回答:有的说参加做操的有9人,有的说有25人,这时我并没有把答案急着告诉大家,而是给学生一个展示自己的空间,让提出不同答案的同学选出

5、代表说出理由,并画图展示给大家。结果算出得数是25人的同学用充分的理由征服了其他同学:他们的理由是:因为小华的前后左右都有2人,说明每行和每列都有5人,参加做操的同学站的又是一个“方队”,所以应该是55=25(人),这时大家不约而同的为这些同学鼓起掌来。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定会产生愉快的学习情绪和浓厚的学习兴趣。二、验证假设,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在解题是有时会提出一些大胆的假设。此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分析方法时假设进行验证。使学生从中寻求规律,活跃思维:如我在高年级的练习课中设计了这样一个练习题:用一根铁丝做成长11厘米,宽8厘米,高5厘米的长方体铁架,如果将这根铁丝改制成一个正方体框架,它的棱

6、长应是多少厘米?一个学生大胆地提出了自己的假设:(11+5)2=8(厘米)其理由是以宽为标准,把长方形的长11厘米与高5厘米合起来除以2,正好与宽相等,所以得数是8厘米,对于这个结果我没有当即加以肯定或否定,而是引导学生进行验证。若长改为13厘米、高改为6厘米,而用上述方法计算(13+6)2=9.5(厘米)显然是错误的。经过反复推理验证,最后找到解答这类问题的规律是:(长+宽+高)/3;像这样精心设计的练习,使学生产生解决问题的欲望,并大胆地提出自己的假设进行验证。既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又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三、合理并用多种方法,让学生乐学数学知识是生活经验的抽象总结。学生难以理解接受

7、。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过程应该是从学生的生活经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其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维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注意力不能持久,要引导他们在生动的情境中学习数学。诸如设计并模拟表象活动,故事导课、数学游戏、直观演示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针对低年纪学生爱动口敢于发言,他们对老师提出的问题一旦想好了就迫不及待地举手希望通过发言来获得老师和同学们的赞扬。根据低年级学生比其它年级的学生有更强烈的自我表露的心理特点,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发言,并通过老师和同学们的赞许使他们感到思考的乐趣。如第三册数学教材学习除法时,我要求学

8、生在算式36( )=9中的括号填上适当的数,并提出要求不但能写出答案,而且能相互之间说出解题方法。学生在独立思考后争着与别的同学交流自己的思考过程。当老师说现在谁愿意把自己的想法讲出来?学生踊跃发言,一个学生说:“因为三十六除以9等与四,所以括号里应填上四。这时老师及时对他表扬、赞扬他说得好,很容易看出这个学生心里美滋滋的,脸上漾着笑意。接着有一个学生说:因为四乘9等于三十六,所以括号里应填四时,这时教师又对这个学生及时表扬,赞扬他肯动脑筋,想的好,做除法能从乘法的角度去想,真是聪明的孩子,这样想的学生们顿时眉飞色舞、乐不可支,因此学生体会到了思考的乐趣。四、创设问题情境,开阔学生思路通过新颖

9、活泼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成功的教学所依靠的不是强迫性的灌输,而是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新课程标准给老师的教学建议中指出:要“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教学”,“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理解数学”,显然创设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望,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认识数学知识,体验和理解数学,感受数学是力量。因此,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趣味因素,设计能吸引学生的问题,创设直观情象、生动有趣、学生能接受、爱观看、喜参与的学习情境。在富有开放性的问题情境中很容易调动学生探索该情境中存在的数学问题,并积极地从各个角度去思考问题、发现问题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如小学数学元、角

10、、分的简单计算,可以设计这样一题:小强有2张5角,3张2角,4张1角,4张5分,6张2分的人民币,他要买一个7角6分的铅笔盒。请你帮助小强付钱。这个问题情境的创设符合教材的要求,又立足于学生的实际生活贴近儿童的知识背景,形象直观而有蕴含一定的数学知识。通过了解,学生明确三点:1、直接用小强的钱凑齐付清。2、可通过找钱付清。3、付款的方法很多,这样的教学既注重了教学思想有注重了数学方法的教学,真正开阔了学生的思路。总之,为了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方法和途径,何止百样千条?但都必须简单易操作,既自然适合。只要我们在备课时精心设计,在课后用心总结修改,就一定发现创造出许多精巧的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学生在兴趣的驱使下逐渐养成勤于思考既动脑又动手的良好习惯。服务于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这对于学生来说终身受益。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