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汪清县八年级地理下册9.2《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课后练习 (新版)新人教版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12303178 上传时间:2019-11-0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林省汪清县八年级地理下册9.2《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课后练习 (新版)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吉林省汪清县八年级地理下册9.2《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课后练习 (新版)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吉林省汪清县八年级地理下册9.2《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课后练习 (新版)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吉林省汪清县八年级地理下册9.2《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课后练习 (新版)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吉林省汪清县八年级地理下册9.2《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课后练习 (新版)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吉林省汪清县八年级地理下册9.2《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课后练习 (新版)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吉林省汪清县八年级地理下册9.2《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课后练习 (新版)新人教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9.2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课后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1.三江源地区是()A. 长江源区、黄河源区、澜沧江源区的总称B长江源区、黄河源区、雅鲁藏布江源区的总称C长江源区、黄河源区、塔里木河源区的总称D长江源区、黄河源区、珠江源区的总称2.关于三江源的说法错误的是()A. 三江源是指黄河、长江和雅鲁藏布江的源头地区B三江源被称为“中华水塔”C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已经严重恶化D三江源的生态环境关系着三江流域的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三江源地区是被誉为“中华水塔”,据图完成34题。3.黄河、长江、澜沧江指的是图中的()ABCD4.近年来,三江源地区冰川逐年萎缩的主要原因是()A. 过度放牧 B滥伐森林C全球气

2、候变暖 D湿地面积缩小5.(2013德阳)三江源地区是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的源头汇水区三江源地区曾是河湖密布、水草丰美的高原草甸区目前,三江源地区众多江河、湖泊和湿地缩小、干涸;水土流失的面积不断扩大;荒漠化和草地退化问题日益突出。为改善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必须采取的有效措施是()A.修建水库 B.修水平梯田C.跨流域调水 D.种草植树6.下列河流不是三江源地区的是( )A.长江 B.黄河C.澜沧江 D.雅鲁藏布江7.三江源地区降水并不丰富,但许多大江大河发源于这里,其原因是( )A.受夏季风的影响B.受冬季风的影响C.海拔高,湖泊沼泽广布D.地处热带8.根据“河流唯远,流量唯大”确定河流源头的

3、原则,你认为缓和的正源( )A.扎曲 B.约古宗列曲C.卡日曲 D.无法确定9.目前我国最大的保护区是( )A.三江源自然保护区B.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C.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D.四川卧龙自然保护区10.不属于三江源地区珍稀动物的是( )A.藏野驴 B.野牦牛C.藏羚羊 D.细毛羊二、综合题11.(2014东营)神奇的雪域高原,独特的民族风情,令人神往。读图1回答下列问题。 (1)青藏地区最显著的自然特征是 _ 。 (2)图中河流A是 ,该河流谷地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是 _ 。(3)甲图中的动物是本地区代表畜种 ,善于爬山负重,被誉为“高原之舟”乙图中的景观是本地区著名的宗教建筑 。 (4)小玲在青

4、藏旅游时拍摄了藏族同胞在一天中不同时间的三张照片(如图2),仔细观察这三张照片中藏袍穿戴方式的不同,简要分析原因 。12.(2012南充)读“三江源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玉树的纬度是 图中三江源头所在省区地处我国地理区域单元中的 地区,主要自然地理特征是 。 (2)根据世界人口的垂直分布规律,判断该地区的人口密度: 。(大或小) (3)珠穆朗玛峰海拔高达8844.43米,当地岩石中有鱼和海藻等海洋生物化石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碰撞抬升。诱思探究提高能力(2012乐陵市)长江、黄河是中华民族母亲河,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长江、黄河发源地所在的A地形区是 高原。长江、黄河都流经的

5、省区是 和 。 (2)图中两条河流,水能丰富、航运价值大,有“水能宝库”“黄金水道”之称的是 。(3)图中C是在长江干流上我国最大水利枢纽- 水利枢纽。(4)三江源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源头地区,素有“中华水塔”美誉建立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对于保护我们的母亲河有何意义? 。拓展延伸趣味阅读美丽的三江源三江源地处青藏高原的青海省,因属长江、黄河、澜沧江(湄公河)三大水系发源地而得名。其行政区域涉及包括玉树、果洛、海南、黄南四个藏族自治州的16个县和格尔木市的唐古拉乡,总面积为30.25万平方公里,约占青海省总面积的43%,占16县1乡总面积的97%。现有人口55.6万人,其中藏族人口占90%以上,其

6、他还有汉,回,撒拉,蒙古等民族。2000年5月青海省成立“三江源自然保护区”,2003年1月国务院批准其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答案:课时训练基础达标1. A 【解析】“三江源”中的“三江”是指长江、黄河、澜沧江地区,位于青海省。2.A 【解析】青藏地区主要包括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和四川省的西部,面积约占全国面积的25%,人口仅占全国总数的1%左右青藏地区的主体是有“世界屋脊”之称的青藏高原。本区是亚洲不少大江大河的源头,有“中华水塔”的之称,长江、黄河、澜沧江都发源在这里,建立了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本区拥有大量的珍稀动物,像藏羚羊、雪豹、野驴等。保护本区的自然环境,防止和控制生态破坏、草场退化,具有十

7、分重要的意义。3.A 【解析】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 000米以上,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高原上峰峦绵延,山势雄浑,山脉间多起伏平缓的盆地和谷地高山终年积雪,冰川纵横冰雪消融后,成为长江、黄河、澜沧江、怒江和雅鲁藏布江等大江大河的重要水源。4.C 【解析】三江源位于青海省南部,是世界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自然保护区,近年来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冰川逐年萎缩。5.D 【解析】目前,三江源地区众多江河、湖泊和湿地缩小、干涸,水土流失的面积不断扩大,荒漠化和草地退化问题日益突出为改善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必须采取的有效措施是种草植树,防止和控制生态破坏、草场退化。6.D 【解析】三江源地区的三江是澜沧江、

8、长江、黄河.7.C 【解析】许多大江大河发源于三江源地区是该地区海拔高,雪山连绵,冰川广布.8.C 【解析】卡日曲比其他河流长度长,流量大,流域面积广,由此判断其是黄河的正源.9.A 【解析】目前我国最大的保护区是三江源自然保护区.10. D【解析】三江源地区珍稀动物有藏野驴、野牦牛、藏羚羊等,细毛羊是新疆的优良畜种.11. (1)高寒;(2)雅鲁藏布江;河谷地带地势较低,气温较高,土质较肥沃;(3)牦牛;布达拉宫;(4)由于高原上日照强烈、气温日较差大。【解析】(1)青藏地区的主体是有“世界屋脊”之称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海拔高、气温低,最大自然特征是高寒。(2)青藏高原由于海

9、拔高,农业区主要分布在海拔较低、气温较高,土地肥沃,有丰富水源的河谷地带,西藏自治区农业区集中在A雅鲁藏布江谷地、青海省农业区集中在湟水谷地,由于光照充足,单位面积产量较高,主要的农作物是青稞、豌豆、小麦、油菜等。(3)牦牛是青藏地区代表性的畜种,它的毛厚而长,耐寒力强,体矮身健,善于爬山负重,被称为“高原之舟”。牦牛肉质好,是本区居民的重要肉食来源。乙图雄伟壮丽的布达拉宫,高117米,长400余米,宫殿依山垒筑,楼群鳞次栉比,殿堂内供奉着众多佛像和灵塔。相传为公元7世纪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而建,至今仍是藏族人民崇佛礼佛的圣地和拉萨市的象征。(4)藏族人穿藏袍只穿一只袖,而且是穿左袖,右袖空着

10、,从后面拉到前面搭在右肩上。天热时,左袖也不穿,将两袖褪下来拉到前面,围系在腰间这样穿法既有悠久历史,又有独特的原因藏族人民居住在青藏高原,海拔高,昼夜温差大。就在一天里,也经常有风雨雪晴的变化藏区人民常用“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来形容气候变化。12. (1)33.1N;青藏;高寒;(2)小;(3)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解析】(1)图中玉树的纬度是33.1N。图中三江源头所在省区地处我国地理区域单元中的青藏地区,主要自然地理特征是高寒;(2)根据世界人口的垂直分布规律可判断该地区的人口密度小;(3)珠穆朗玛峰海拔高达8844.43米,当地岩石中有鱼和海藻等海洋生物化石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

11、是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抬升形成的。诱思探究提高能力(1)青藏;青海省;四川省;(2)长江;(3)三峡;(4)保持水土、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解析】(1)长江、黄河都发源于青藏高原,都流经青海省和四川省。(2)长江黄河水量丰富,在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蕴藏了丰富的水能,其中的长江水能蕴藏量占全国的1/3,通航里程达7万多千米,货运量占全国内河运输的60%,被誉为“水能宝库”和“黄金水道”。(3)在长江干流C处,恰好是地势二三阶梯的交界处,落差大,水能丰富,修建了我国最大的三峡水利枢纽工程。(4)三江源是我国多条大河的发源地,建立三江源自然保护区,能够保持水土、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对保护我国水资源起到关键性的作用。洗手,那还不简单。但是,并非每个人都知道正确的洗手方法。我们在数名家长中调查时发现,大多数家长都会叮嘱孩子常洗手,但对于正确的洗手方法和洗手时间的长短,并不太了解。很多家长这样理解洗手:饭前便后要洗手、每次用流动水冲洗等。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