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概论第五章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12269010 上传时间:2019-11-05 格式:PPT 页数:46 大小:17.6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遥感概论第五章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遥感概论第五章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遥感概论第五章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遥感概论第五章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遥感概论第五章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遥感概论第五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遥感概论第五章(4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五章 遥感技术系统 n遥感信息的获取 n遥感信息的传输与处理 n航空遥感技术系统 n航天遥感技术系统 n遥感技术系统:是为实现遥感目的而建立起来的技 术设备的总和。 n组成: 遥感的基本方法是对研究目标的电磁辐射进行收集 、传输、校正、转换和处理分析的全过程。 主要由传感器、遥感平台和信息的传输、处理与分 析三个部分组成。 n种类: 航空遥感系统:系统小,灵活性大,适于小区域或 局部地区。 航天遥感系统:系统大而复杂,具有大范围和全球 性探测能力,同时也可对其他星球进行遥感。 第一节 遥感信息的获取 按使用的电磁波谱可分为:可见光遥感、红外遥感、微波遥感 、 多光谱遥感等。 一、可见光遥感技

2、术: 光和色: n光:指可见光。 n色:是光的反映,有光才有色,色可使人产生色觉。 n物体的颜色:太阳光是混合光,当它照在不发光的物体上 时, 各种色光被吸收和反射的强度不同,被物体反 射出来的色光混合起来就构成了该物体所呈现 的颜色。 按物体对电磁波吸收方式的不同,一般可分为消色体和彩色体 n消色体:对入射的白光没有分解力,呈无选择吸收 。 白色:对色光吸收少,呈白色 黑色:对色光吸收多而反射少,呈黑色 灰色:中间过渡色 通常按吸收程度分为十级灰阶: =0-10% 白 =10-20% 灰白 =20-30% 淡灰 =30-40% 浅灰 =40-50% 灰 =50-60% 暗灰 =60-70%

3、深灰 =70-80% 淡黑 =80-90% 浅黑 =90-100% 黑 n彩色体:对入射的白光有分解能力,呈选择吸收。 不同的物体对不同的光波具有固定的吸收、反射、透 射的光学特性,但没有固定的颜色。 可见光遥感的方式和传感器: ()摄影各类摄影机,如手持相机、航摄仪、 全景摄影机等 ()电视摄像电视摄像机 可见光遥感的特点: ()分辨率高。 ()直观明显,可获得真彩色图像,易于判读。 缺点:不能全天时、全天候的工作。 二、红外遥感技术: 红外遥感应用的波段: 红外主要应用的是近红外、中红外和远红外。 红外遥感的方式和传感器: ()红外摄影:只对近红外感光 红外摄影像片反映了物体反射近红外的太

4、阳辐射能,其色调代 表的意义与可见光不同。 黑白红外影像上,黑色表示反射能量小,白色表示大。 红外彩色影像,也叫假彩色像片。其色彩鲜艳。 ()红外扫描: 红外遥感的特点: ()传播远 ()对热敏感 ()能揭露绿色伪装 ()可全天时遥感 缺点:不能全天候遥感,受云层、云雨天气影响。 主要反映不同物体的温度差异,对同温下不同物体分辨力 低。 红外像片的几何精度和地面分辨力不如可见光像片。 三、微波遥感技术: 微波遥感应用的波段:0.8-10cm Ka/K/Ku/X/G/C/S/Ls/L 微波遥感的方式和传感器: ()雷达主动遥感系统,是微波遥感最基本的方 式。 地面微波遥感一般侧视雷达 航空、航天

5、遥感合成孔径雷达:X/C/S/L ()微波辐射计被动微波遥感中的主要传感器。 Ka/K/Ku 微波遥感的特点: ()可全天时、全天候工作穿透云雾能力强 ()对不同物体有一定穿透力。可探测地下矿藏。 缺点:信息难判读 四、多波段遥感技术: 原理:是利用多通道传感器,多个电磁波段对同一地 区进行同步摄影、扫描,获得不同波段的影像或数据 。 多波段遥感的方式和传感器: ()多光谱摄影多镜头摄影机、光束分离型摄影 机 ()多波段扫描MSS/TM ()多光谱摄像多光谱摄像机 特点: ()提供信息多,提高了识别物体的精度。 ()为遥感信息的增强奠定了基础。 TM标准假彩色合成图像TM7(R)、4(G)、2

6、(B) TM3(R)、2(G)、1(B)TM4(R)、5(G)、3(B) 第二节 遥感信息的传输与处理 一、遥感信息:主要指由航空和航天遥感所获取的感 光 胶卷和磁带。 二、遥感信息的传输与接收: 传输的方式直接回收、视频传输 直接回收:指传感器将地物反射或发射电磁波的信 息 及传感器工作环境信息记录在胶卷或磁带 上,待运载工具返回地面时回收。 特点:保密性强、信息损失量少,但回收不及 时。 航空遥感常采用此方式 视频传输:指传感器将地物反射或发射电磁波的信 息, 经光电转换,通过无线电将信息传送到地 面接收站。 特点:回收适时,但保密性差、信息损失量大 又分实时传输与非实时传输 三、遥感信息

7、的处理: n原因:传感器性能变化;平台姿态不稳;地球曲率;大气 密 度不均和局部变化;地形差异等 n遥感信息处理包括:数据转换、数据压缩、数据校正 指提供给用户之前进行的预处理 数据转换:原始数据变换为容易使用的数据 胶片、模拟磁带、高密度数字磁带(HDDT) 正片、负片和计算机使用的数字磁带(CCT) 数据压缩:目的把不必要的数据取掉,只保留能反映特征 的 数据,可减少储存,缩短处理时间。 数据校正:辐射校正消除图像在灰度方面的失真和干 扰。 几何校正 为了在图像上准确定位,使不同波 段或不同时期、不同传感器的图像 重叠,以利于图像分析。 第三节 航空遥感技术系统 n航空遥感:是指利用安装在

8、飞机上的传感器从空中对地面进行遥 感获得地面图像的遥感系统。 n航空遥感的类型: 按摄影角度分类传感器主光轴与铅垂线之间的夹角。 垂直遥感:最大夹角 3 呈几何关系,不遮蔽,有利于量测和成图。 缺乏直观立体感 倾斜遥感: 最大夹角 3 包含面积大,立体感强。 在航测和地质成图中只作补充资料。 按遥感实施的方式: 单站遥感 带状遥感 重叠率任何相邻两张像片同一地区的摄影重叠部位 的 区域遥感 宽度与全像片宽度之比航向、横向重叠率 按传感器和成像方式: 航空摄影 航空扫描 机载雷达 n要求: 飞机尽量保持水平水平图像,要求主光轴倾斜 3 飞机必须保持所确定的航高,获得同样比例尺图像装 测定航高的仪

9、器 飞机必须保持所确定的速度像片上像点位移应在 0.1mm以内。 飞机必须按既定航向飞行用罗盘仪、太阳导航仪指示 方向 n航空遥感的传感器 航摄仪 扫描仪 侧视雷达 n航空遥感的作业步骤: 准备工作: 编遥感作业计划和领航图;确定传感器;规定图像比 例尺;横向、纵向重叠,确定航高、飞速、和航线以 及其他技术要求。 航空作业: 晴朗无云天气 飞机进入预定航高后,按预定航线飞行。飞行中要观 察传感器、航高、航向、速度及飞机水平情况,以保 证按要求完成任务。 影像处理: 软片处理包括显影、定影、冲洗、晒印,最后得正 片图像。 n航空图像质量评定 影像清晰,色调一致,反差适中,阴影、云影不能大 重叠率

10、应满足立体观察和测量,以免遗漏。 像片倾角,垂直摄影倾角不得 3 航偏角(航片边缘与像片基线的夹角)不得 6 航线弯曲,不得3% 软片压平程度:其弯曲度不得0.05-0.1mm 7 认识与地物无关的影响:如汗渍印纹、划痕、泛黄 等 西安兴庆公 园正射影像 图 济南某广场 第四节 航天遥感技术系统 n陆地卫星遥感技术系统 nSPOT卫星遥感技术系统 nCBERS卫星遥感技术系统 n气象卫星遥感系统 n海洋卫星遥感系统 一、陆地卫星遥感技术系统 陆地卫星的运行特征 中高度、近极地、近圆形与太阳同步 陆地卫星的工作系统 包括:遥感试验系统 星载系统 地面控制、接收处理系统 n试验系统 在卫星发射前、

11、后都要作大量的遥感试验工 作 发射前,遥感对象的辐射光谱特性及其变化规 律 及影响因素 各传感器的性能 数据的处理技术 判读技术及实用价值 发射后,地面同步观测和航空试验,对传感器 校 正 n星载系统 自动调节控制分系统 传感器分系统 自动调节控制分系统包括: 姿态控制装置 卫星与地面联系和星体内仪表运行程序控制装置 保证卫星轨道符合设计要求的轨道调整装置 卫星能源供应等 传感器分系统包括: RBV / MSS / TM / ETM / ETM+ / PCS /宽频磁带 机 RBV 通道号波段范围/ m波段名称空间分辨率 RBV10.475-0.575蓝绿 30m RBV20.580-0.68

12、0黄红 RBV30.690-0.830红-近红外 通道号波段范围/ m波段名称空间分辨率 MSS-40.5-0.6绿 79m MSS-50.6-0.7红 MSS-60.7-0.8红近红外 MSS-70.8-1.1近红外 MSS-810.4-12.6远红外240m MSS MSS 扫描镜与地面、与聚光系统的光轴均成45,摆幅为 2.89, 对地面景物视场为11.56,对应地面宽度为185KM。 横向扫描与卫星运行方向垂直,纵向扫描与卫星运行同时 进行 扫描时,扫描镜的摆动频率为13.62次/秒,每次扫描形成 6条扫描线,同时扫描地面景物。 在扫描仪内沿运行方向排列6个探测器,每个探测器视场 为7

13、9m,总视场为474m。 由于卫星星下经过地面的速度等于6.47KM/S,故地物也以 同样的速度相对遥感仪器运动。 因此,扫描镜每摆动一次,星下地面恰好移动474m,即下 一次扫描时,第一个探测器的扫描线恰好与前一次第六个 探测器的扫描线相邻。 TM 通道号 波段范围/ m 波段名称空间分辨率 TM-10.45-0.52蓝 30m TM-20.52-0.60绿 TM-30.63-0.69红 TM-40.76-0.90近红外 TM-51.55-1.75近红外 TM-610.4-12.6远红外120m TM-72.08-2.35近红外30m Landsat Landsat TMTM ETM 通道号

14、 波段范围/ m 波段名称空间分辨率 TM-10.45-0.52蓝 30m TM-20.52-0.60绿 TM-30.63-0.69红 TM-40.76-0.90近红外 TM-51.55-1.75近红外 TM-610.4-12.6远红外120m TM-72.08-2.35近红外30m PAN0.50-0.90全色波段15 宽频磁带机:记录七个光谱带的图像, 储存 信息。 星载数据收集装置:(PCS)接收、改变 频率以及再发射信息的作用。 n地面控制、接收处理系统 地面控制中心: 控制卫星工作的安排、对卫星下指令 控制卫星运行姿态、轨道 指挥传感器信息传输及星载仪器与地面配合 地面接收站: 接收

15、从卫星上传送回来的信息数据,记录在磁 带 上并交数据处理中心处理。 地面数据处理机构:对视频进行视频-图像转换,进 行系统误差和图像误差校正。最后完成粗制、精 制胶片及计算机用磁带。 二、SPOT卫星遥感技术系统 n与陆地卫星的不同处: 分辨力高;可拍摄立体像对。 n平台:中高度、近极地、与太阳同步 n传感器:HRV 卫星上装两台相同的高分辨力传感器,它采 用线性列阵的推帚式扫描仪 曝光时间充 足、几何精度高,灵敏度高。 波段 波长/ m 分辨 率 用途 XS10.5-0.59 绿色 20米位于植被叶绿素光谱反射曲线最大值 的波长附近,对植被识别有利,同时 位于水体最小衰减值的长波一边,能 探

16、测水的混浊度和10-20米的水深。 XS20.61-0.68 红色 20米位于叶绿素吸收带,为可见光最佳波 段,用于识别作物、裸露土壤和岩石 表面状况。 XS30.79-0.89 近红外 20米能很好地穿透大气,植被表现得特明 亮,水体表现很暗。 全色0.51-0.7310米 SPOT HRVSPOT HRV n图像处理: 图卢兹数据处理机构进行处理,一般经三级 : 一级处理:辐射校正和几何校正 二级处理:全面几何校正,采用5-6个地面控 制点 三级处理:利用20个地面控制点校正 得到24cm胶片或磁带。 三、CBERS卫星遥感技术系统 n特点: 多光谱观察,对地观察范围大,数据收集快 。 n平台:中高度、圆形、与太阳同步轨道。 n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