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乌兰察布分校2017-2018学年八年级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12267139 上传时间:2019-11-0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蒙古乌兰察布分校2017-2018学年八年级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内蒙古乌兰察布分校2017-2018学年八年级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内蒙古乌兰察布分校2017-2018学年八年级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内蒙古乌兰察布分校2017-2018学年八年级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内蒙古乌兰察布分校2017-2018学年八年级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内蒙古乌兰察布分校2017-2018学年八年级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蒙古乌兰察布分校2017-2018学年八年级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质量检测八年级化学说明:1答卷前,请将答卷纸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2.本试卷全部为笔答,请用蓝、黑色钢笔或圆珠笔按要求答在试卷上。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Cl35.5 Mg-24 Fe-56年级 班级 姓名 学号 密 封 线一、 选择题(每小题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1、下列调味剂加到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A. 蔗糖 B.白醋 C.花椒粉 D.食盐2、下列各组气体中均能用固体氢氧化钠干燥的一组是( )A、O2、CO、C02 BH2、O2、COCH2、SO2、CO D H2、O2、HCl 3、浩瀚无际的海洋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2、由海水制备金属镁,主要有以下步骤:电解熔融的氯化镁;加熟石灰;加盐酸;过滤;浓缩结晶。其先后顺序正确的是()A BC D4、如右图所示装置,将X滴加到Y中,U形管中的液面变得左高右低,则X、Y对应的试组可能是 ()ABCDXH2OH2OH2O稀HClYNaClNH4NO3NaOHCaCO35、滴有酚酞的Ca(OH)2溶液分别与下列各物质恰好完全反应后,溶液仍显红色的是( )AK2CO3溶液 BH2SO4溶液 C稀盐酸DCO26、自来水生产中通常使用少量的氯气进行消毒,氯气与水反应的产物之一是盐酸,市场上有些不法分子为牟取暴利,用自来水冒充纯净水出售,为辨别真伪,可用来鉴别的( )A酚酞 BBa

3、Cl2 CNaOH DAgNO37、氢硫酸是H2S气体的水溶液,常温下久置于空气中会产生淡黄色浑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SO22H2O2S,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常温下硫的溶解度很小B由于有沉淀生成,所以符合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C该反应中硫元素化合价升高 D氢硫酸久置于空气中pH会增大8、煮鱼时加些酒,能使甲胺溶于乙醇并随加热后挥发逸去,经过这样烹饪的鱼就不再有腥味了。下列过程与上面所述原理不相似的是( ) A用洗涤剂洗碗 B用水除去衣服上的汗渍 C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 D用酒精将试管壁上的碘洗掉9在Ca(OH)2的饱和溶液中,加入下列物质并保持原来温度,溶液的pH没有改变的

4、是 ()ACO2BCaOCNa2CO3DHCl10、下列图象关系合理的是()二、填空与简答11、(11分)请根据下表回答有关问题【除第(1)、(5)外,其余各小题均用序号填空】 (1)写出下列或其有效成分的化学式火碱 ;生石灰 熟石灰 (2)表中物质属于氧化物的是: ;属于盐的是: ; 序号物质醋酸生石灰熟石灰碳酸钠化学式CH3COOH (3)上述四种物质放入相等的水中,所得的溶液中pH最小的是 ;(4)你认为CH3COOH(其性质类似于盐酸)可以与表中 物质发生化学反应;(5)利用表中作反应物(可以加水或与在水中进行),写出符合下列要求的化学方程式 生石灰转化为熟石灰: ; 制取氢氧化钠:

5、。12、(7分)“微观与宏观相联系”是化学独特的思维方式,请结合图示完成下列问题: (1)物质性质反映其组成和结构。从宏观进入微观,探索物质变化规律。 不同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但性质也存在差异。图1中能体现酸的通性的是_ _ (填字母序号,下同);稀盐酸不能与氯化钡溶液反应,而稀硫酸则能与之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据图从微粒的角度分析写出该反应的实质是_ ; 一杯水中氢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和1个水分子中氢原子与氧原子的质量比_ (填“相等”或“不相等”)(2)物质组成和结构决定其性质。从微观进入宏观,探索物质变化规律。 图2圆圈中表示这杯氯化钠溶液的构成,则该氯化钠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是_ ;

6、 通过分析组成和结构,可以预测物质的某些性质。根据图3硫酸氢钠溶液的微观图示,分析推测NaHSO4,的性质, 其中合理的是_ 。A. 其水溶液能与氢氧化钾钾发生反应B. 其水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C. 其水溶液能与金属梓反应生成氢气D. 其水溶液能与硝酸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13、(9分)下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a与c的溶解度曲线相交于P点。据图回答:(1)如果t1代表20时,那么a物质的溶解性为 (2)欲将t2时C物质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是 、 ;(3) t2时将30g 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 。(4)t2时,将a、b两

7、物质的饱和溶液各100g,分别降温到t1,所得a物质溶液的质量 b物质溶液的质量(选填“”或“”或 “”) (5)t1时,a物质进行以下实验: 加1.5g a 再加1.5ga 升温至t210ml水 溶液X 溶液Y 溶液Z 搅拌 搅拌 搅拌 则所得溶液x、y、z中,为饱和溶液的是 。(6)除去a固体中混有的少量固体b,提纯的步骤是:加水溶解、 、 ,然后过滤、洗涤、干燥。三、实验探究题14(8分)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们以“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能否发生反应”为课题进行了科学探究。 同学们在烧杯中加入10mL稀硫酸。滴入几滴酚酞试液,接着分两次向烧杯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第一次滴加几滴氢氧化钠溶液后,不断

8、搅拌,第二次继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至过量。则第一次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时,溶液中溶质(不考虑酚酞)的变化情况是_:第二次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时观察到的现象是_。由上述实验同学们得出了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能发生反应的结论。提出问题是否可以用其他试剂证明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能发生反应呢?甲组实验实验过程如图所示:现象:向a试管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时无明显现象,再滴加几滴硫酸铜溶液时出现蓝色沉淀。结论:用硫酸铜溶液可以证明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能发生反应。乙组实验实验过程如图所示: 现象:向b试管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时无明显现象,再滴加几滴氯化钡溶液时出现白色沉淀。 结论:用氯化钡溶液可以证明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能

9、发生反应。 交流评价请你评价甲、乙两组同学由实验现象获得的结论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正确或错误 理 由甲组乙组15、(8分)实验设计是化学实验的重要环节。请根据下列实验要求回答相关问题:【活动与探究一】用对比实验方法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1) 实验一中振荡3个矿泉本塑料瓶,观察到塑料瓶变瘪的程度为A B C,其中变浑浊的瓶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 ;对比A瓶与_ (填“B”或“C”)瓶的实验现象,可证明C02能与NaOH发生反应。(2) 实验二观察到C装置中发生的现象是_ 结论是_ _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活动与探究二】用变量控制方法探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3)实验三目的是探究 _

10、对硝酸钾溶解性的影响;实验四是探究溶剂种类对物质溶解性的影响,该实验中需要控制的变量是温度和_. 四、分析与计算题(本题包括1小题,共7分)16、 为测定某纯碱(Na2CO3)样品中(含有少量的氯化钠杂质)碳酸钠的质量分数,现称取6g试样放在烧杯中并滴入稀盐酸,当稀盐酸滴加至36.5g时,烧杯内溶液的总质量为40.3g(产生的气体全部逸出)。产生气体的质量与滴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试计算:A点产生气体的质量为 ;试样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结果精确到0.1%)?B点时,烧杯内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质量检测答案一、选择题:1、C 2、B 3、D 4、B 5、A 6

11、、D 7、B 8、A 9、C 10、B二、填空(方程式每个2分)11.(11分)(1)NaOH、 CaO Ca(OH)2 (2) (3)(4) (5) CaO+H2OCa(OH)2 Na2CO3 + Ca(OH)2CaCO3 + 2NaOH 12、(共7分)ABD(2分),Ba2+ SO42-= BaSO4 相等,58.5:180,ABCD(2分)13、(9分)(1)易溶(2)加水、降温(3)33.3%(2分) (4)(5)Y(6)蒸发浓缩、降温结晶三、(实验)14、(8分,理由每个2分)硫酸减少,硫酸钠增多 溶液由无色变成红色正确或错误理 由甲组正确a试管中出现蓝色的Cu(OH) 2沉淀,可知溶液中无稀硫酸,说明H2SO4与NaOH反应已被耗尽,所以甲正确。乙组错误H2SO4和Na2SO4与BaCl2反应均能产生白色沉淀,不能说明H2SO4与NaOH反应,所以乙组不正确。15、(8分)答案:Ca(OH)2+CO2=CaCO3+H2O , C 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不变色、湿润的变红,CO2+H2O= H2CO3; 温度,溶剂的体积四、计算(7分)16、(1)2.2g(2)88.3%(3)NaCl、HCl洗手,那还不简单。但是,并非每个人都知道正确的洗手方法。我们在数名家长中调查时发现,大多数家长都会叮嘱孩子常洗手,但对于正确的洗手方法和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