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21 小石潭记导学案 语文版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12250104 上传时间:2019-11-0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1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上册21 小石潭记导学案 语文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21 小石潭记导学案 语文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21 小石潭记导学案 语文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21 小石潭记导学案 语文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21 小石潭记导学案 语文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上册21 小石潭记导学案 语文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上册21 小石潭记导学案 语文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石潭记单元絮语: 本单元有五课。前四篇为游记,均为名家所作。柳宗元、苏轼为唐宋八大家,徐霞客是著名的地理学家,袁宏道是明公安派的代表人物。诗词五首分别出自唐宋的五位作家之手,风格多样,有古风、格律诗、词,展示了 我国古典诗歌的多样性。21、小石潭记一、整体感知本文是柳宗元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保持了永州八记一贯的行文风格,观察入微,描摹细致。肖其貌,传其神。文章先写所见景物,然后以特写镜头描绘游鱼和潭水,再写潭上景物和自己的感受,写出了小石潭及其周围幽深冷寂的景色和气氛。此外,作者还在写景中传达出他贬居生活中孤凄悲凉的心境,是一篇情景交融的佳作。全文寂寞清幽,郁郁落落,形似写景,实则写心。文章

2、对潭中游鱼的刻画虽只寥寥几句,却极其准确地写出潭水的空明澄澈和游鱼的形神姿态。此外,文中写潭中游鱼的笔法极妙,无一笔涉及水,只说鱼则“空游无所依”,则水的澄澈透明,鱼的生动传神,都各尽其妙,意境之深,令人拍案叫绝。二、字词积累1、生字篁(hung) 佁(y)然 为坻(ch) 为堪(kn) 俶(ch) 翕(x) 悄怆(chung)幽邃犬牙差(c)互 参差(cnc) 清2、一词多义水尤清洌(清澈,形容词)从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由,介词) 以其境过清(清静,冷清,形容词)隶而从者(跟随,随从,动词)可参差披拂(长短不一,形容词)差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副词)其岸势犬牙差互(交错,动词)明灭可见(能够

3、,可以) 1、 古今异义词(1)乃记之而去(去:离开。今常用意为“往”。)(2)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小生:青年,后生。今指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三、篇章透视: 1、层次结构:全文共有五段。第一段,作者采用的是“移步换形”的手法,写潭、写树,具有极强的动态的画面感。第二段,作者描写的是潭水和游鱼。第三段探究小石潭的水源及潭上景物。第四段写出了作者对小石潭总的印象和感受。最后一段,记下与作者同游小石潭的人。 2、中心思想:小石潭记是永州八记中的一篇。这篇散文生动地描写出了小石潭环境景物的幽美和静穆,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孤凄之情。 3、写作特色:描绘景物细致入微的手法和巧妙、形象的比喻,都值得

4、我们很好地借鉴。四、句段赏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坐在小石潭上,四周环抱着密密的竹子和树木,非常寂静,见不到人,令人神色凄凉,骨彻心寒,精神上也不免悲怆幽凉。因为它的境况太幽清了,不适宜让人长久地呆下去,便题了字后离去。在这一段中,作者突出地写了一个“静”字,并把环境中的静深入到心神中去,情景相融,写出了一种凄苦孤寂的心境。这无疑是作者被贬后心情的曲折反映。五、难点突破第二段,作者描写的是潭水和游鱼。这一段,作者采用了与第一段不同的手法,变“移步换形”为“定点特写”。这是全篇中极为精彩的一段。特别是对水中游鱼的描写,更是栩栩如生。

5、“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然不动;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这是一幅极美的画面。在水中游动的鱼儿,不像是在水里,而是像在空中游动。太阳光照下来,鱼儿的影子落在了潭底的石头上。从字面上看,作者是在写鱼,但透过字面,却令我们不能不对那清澈的潭水留下极深的印象。这种游鱼和潭水相互映衬的写法,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下面,作者进一步对鱼儿进行描述。先是鱼儿呆呆地一动不动,忽然,有的鱼飞快地窜向远处,一会儿游到这儿,一会儿又游到那儿,好像是在与游人一同享受着快乐。读到这里,我们又不能不从游鱼联想到作者的欢悦心情。这种由情入景,由景及情的写法正是这篇散文的一个突出特色。自

6、主学习检测 课堂随练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1、填空 柳宗元,字子厚,_代著名文学家,他曾官贬_,写下了连续性的山水游记多篇,合称 _,课文出自_。 2、选出不是比喻句的一项( ) A、闻水声,如鸣佩环 B、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C、似与游者相乐 D、其岸势犬牙差互 3、选出“以”字用法不同的一项( ) A、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B、全石以为底 C、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 D、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4、选出加线词文言现象不同的一项( ) A、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 B、其岸势犬牙差互 C、其一犬坐于前 D、坐潭上,四面绿树环合5、解释下列加横线的字。青树翠蔓。( ) 潭中鱼可百许头

7、( )( ) 以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 ) 明灭可见。( ) 乃记之而去。( )( ) 二、阅读题。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付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1、选出朗读停顿错误的一项( ) A、卷石底/以出 B、

8、潭中鱼可/百许头 C、似/与游者相乐 D、水/尤清洌 2、翻译下列句子 近岸,卷石底以出。_。 似与游者相乐。_。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_。 参差披拂。_。 3、用文段原文作答。 说明小石潭人迹罕至的句子是_。 与“皆若空游无所依”相照应的句子是_。 4、“佁然不动”后面的分号不能改为句号的理由是_。5结合全文内容,说说作者观鱼时的心情是怎样的?游览到最后的心情又是怎样的?6试找出文中你认为描写最精彩的句子,说说它的精彩所在。能力拓展延伸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过湘扛,缘染溪,斫榛莽,焚茅筏,穷山之高而止。攀捷而登,箕踞而邀,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

9、下。其高下之势,蚜然洼然,若垤若穴,尽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 为类。悠悠乎与灏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1)望西山,始指异之。 (2)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并从学过的其它文言文中找出一个含有这个字且意义、用法相同的句子,写在下面。然后知是山之特立。 句子: 。3、阅读选文,你

10、有什么启发或感悟?请结合你的生活体验,谈一谈自己的看法。答: 。中考链接阅读三峡和小石潭记的选段,回答问题。(1)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2)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11、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付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1、三峡的作者 ,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小石潭记的作者柳宗元是 代文学家。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1)不见曦月( ) (2)素湍绿潭( )(3)蒙络摇缀( ) (4)斗折蛇行( )3、分别从三峡和小石潭记中找出描写江水或潭水十分清澈的句子。4、选文运用骈散结合的语句描绘出优美的意境,令人回味无穷,选出你最喜欢一句,并做简单的分析,语言表达力求简洁。21、小石潭记自主学习检测 课堂随练一、

12、1、唐: 永州; 永州八记;柳河东全集 2、C 3、A 4、D 5、翠绿的茎蔓大约表示数量的向西步行因为 停留 忽明忽暗 于是、就离开二、1、B 2、靠近岸边,有一圈从潭底周围突出水面的石头; 好像和游人一同嬉闹; 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路,下面看见一个小潭,潭水特别清凉; 参差不齐,随风飘动 3、伐竹取道,水尤清洌 4、静景与动景并列。5开头的心情是快乐的,这从作者对游鱼的那种“似与游者相乐”的描写可知最后的心情又是凄凉忧伤的,这从“寂寥无人,凄神寒骨”的描写可知6本题为开放性题目,只要言之成理即可能力拓展延伸1(1)感到惊奇 (2)从前 2是:这 例示:是亦不可以已乎?/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3启发或感悟可从以下角度回答:(1)只有志存高远,胸襟开阔,才能有所作为。(2)人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甚至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3)只有躬身实践,善于探索发现,才能正确认识事物。中考链接1、郦道元 唐 2、(1)阳光或日光 (2)激流的水 (3)连结 (4)像北斗星一样曲折 3、三峡:“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小石潭记:“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