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课内一材多用-作文素材运用指导

上传人:shaoy****1971 文档编号:112238842 上传时间:2019-11-05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27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注课内一材多用-作文素材运用指导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关注课内一材多用-作文素材运用指导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关注课内一材多用-作文素材运用指导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关注课内一材多用-作文素材运用指导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关注课内一材多用-作文素材运用指导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注课内一材多用-作文素材运用指导》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注课内一材多用-作文素材运用指导(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注课内 一材多用 作文素材运用指导 n材料:2个鸡蛋,一些韭菜 “两个黄鹂鸣翠柳” :韭菜叶配一对鸡蛋黄; “一行白鹭上青天”:清炒韭菜 “窗含西岭千秋雪”:清炒蛋白; “门泊东吴万里船”:在炒完菜的锅里放半 瓢水,扔几粒盐巴清煮鸡蛋壳。 赏读下面几个 高考优秀作文 片段: 【例文1】话题“意气”(2006年湖南 高考作文题)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 颜”,遭人诽谤的李白,被玄宗赐金放还 ,虽有昭昭若明星之德,日月齐辉之才, 终化为泡影,但他仍意气风发,“举杯邀 明月,对影成三人”,酒入愁肠三分酿成 月亮七分化为剑气,秀口一吐便是半个 盛唐。若无意气,他怎会有如此豁达的胸 襟?

2、n【例文2】话题“忘记与铭记”(2005 年四川高考作文题) n 人们忘记了你郁郁不得志的过往,传诵着你 的名作,铭记着你的功德。因为,一句“天生我 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曾激励了多少仁人 志士,一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 心颜”表达了对权贵之势的无限蔑视。仰望诗仙 ,一股傲然之气油然而生。人生能够这样走一回 ,也就无怨无悔了。人们佩服你,铭记你,那是 理所当然的! 话题“自己的认知和他人的期望” (2004年重庆高考作文题) 是黄沙漫天,北风吹雁中骑驴高歌的 歌者么?是以霓为线,以虹为钩的海上钓 鳌客么?是遍访青山绿水、且歌且行的游 者么?在那个烟花三月的时代,他人对你 的期望

3、是歌功颂德,取悦帝王换取高官厚 禄;而你,偏偏要独上高楼,在朝要高力 士脱靴磨墨,在野要放白鹿于青崖之间。 n思考:这一组高考作文都选 用了关于李白的材料,同时 写得各不相同。它们有什么 特点?对于我们储备写作素 材有什么启示? n小结: n取材都来源于课内。 n一个材料,变换角度 。 课堂讨论:多维审视 关于李白我们还可提炼出哪些 不同的话题? 李白至少还可以给我们这些启示: n提示: n 遭遇挫折与放大痛苦 n 乐观与悲观 n 位置与价值 n 淡泊 n小窍门: n1、关注课内,积累材料; n2、理解话题含义,选准角度 ; n3、为我所用,证明观点。 n(1)运用材料的传统主题 n(2)反其

4、意而用之 n(3)从不同角度分析或生发材 料与话题的契合点 注意: 阅读项羽的相关材料,从不同 角度分析材料,任选下面一个话题 ,找准切入点并请每组同学各针对 一个话题写一个200字左右的片段。 四、反馈练习: 项羽事略 n1学万人敌,胸怀大志 n2巨鹿奏捷,歼灭敌军 n3鸿门之宴,刘邦脱险 n4楚汉交兵,垓下之战 n5被困垓下,众叛亲离 n6人心背楚,天下归刘 n7冲出重围,乌江自刎 话题: 意气 忘记与铭记 自己的认知与他人的期望 示弱 思维的关键:通过联想和创意 ,找到素材与主题之间的契合 点。 奇文共赏 参考例文: n (1)“意气” n 在棋盘拼杀,楚河汉界分明,我会一如既往 想起楚

5、王项羽汉王刘邦。虞姬的自刎,乌骓的投 江让更多的人倒向项羽,鸿门宴上的刘邦似乎只 是小人,听听汉家小儿高唱“大风起兮云飞扬” 便热血沸腾,可历史的车轮证明了刘邦比项羽更 能成就一番大业。是他主张张骞扶着驼铃走向了 大漠,是他让卫青挥动旌旗舞向了大漠的飞沙。 n 他们都是英雄,皆有意气,是意气二字所有 义项不同,楚王的意气用事,与汉王的意气风发 。 参考例文: (2)“忘记与铭记” n 看着站在乌江边上的你,雄姿英发, 豪情万丈。相信人们忘记了的是你四面楚 歌的窘迫,铭记下来的是你的豪情、你的 大度与你的痴情。江边自尽,是你的宽怀 所致,所以人们只会记得你的宽厚,“鬼 雄”之称无愧。人们铭记着你

6、,难怪李清 照要说“至今思项羽”了。 参考例文: (3)“自己的认知和他人的期望” n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 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面对滔滔并江水,面对彼岸 的乡亲的乡亲父老,一代霸王也不由泪湿衣襟,江山已 随他人姓,美人自刎在怀,是乘船逃走,重整旗鼓,还 是投身乌江,“死亦为鬼雄”?如果你正在项王身边, 是否会劝他“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呢?正如江东 父老们也期望着项王忍辱负重,说不定历史就会为此改 写,然而项王最终选择投江而死,他认为应该死得有尊 严,他认为那才是他的英雄本色,一支菊花的生命形态 枯萎了,但花香永世留香。 参考例文: (4)“示弱” n 示弱不是

7、低头屈膝的代名词,而是迂回前进的智慧。 生命为我们留下一个绝妙的谜语,只有参透了屈服与示弱 的本质区别,才能领会到隐藏在背后的深深哲思。力能扛 鼎、悍勇善战的西楚霸王项羽便骄傲地回绝了一切示弱的 可能,当在漳河面对数倍于自己兵力的秦军时,他选择了 破釜沉舟绝不示弱,终于凭借士气与斗心侥幸获胜。但正 是这种有勇无谋注定了项羽悲剧性的结局,让他感受到兵 败垓下的悔恨,乌江自刎的悲凉。厚重的历史书页上泯去 的本已注定的辉煌,空留遗憾千古的叹息。 n 可怜曾经高呼“彼可取而代之”的一代霸者,因为参 不透示弱的本质,兀自留下“时不利兮骓不逝”的慨叹, 轰然倒下在本可绕开的荆棘小道上。 n 小结: 材不在多 会用则灵 n五、作业: n 自选材料自定二个以上的角度尝试写 几个“豆腐块”。每个片断控制在300字 左右。 n 选例参考: n归隐园田陶渊明、赋诗赤壁苏东坡 n耳聋心明贝多芬、关注细节弗兰克林 n杂交稻之父袁隆平、飞天第一人杨利伟 谢谢指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职业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