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ct质量控制与扫描技术

上传人:101****457 文档编号:112236720 上传时间:2019-11-05 格式:PPT 页数:110 大小:2.9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章ct质量控制与扫描技术_第1页
第1页 / 共110页
第三章ct质量控制与扫描技术_第2页
第2页 / 共110页
第三章ct质量控制与扫描技术_第3页
第3页 / 共110页
第三章ct质量控制与扫描技术_第4页
第4页 / 共110页
第三章ct质量控制与扫描技术_第5页
第5页 / 共1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三章ct质量控制与扫描技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章ct质量控制与扫描技术(1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章 CT质量控制与扫描技术 陈庆森 第一节 CT影像的质量控制 CT成像为数字成像技术,影响CT图像质量的 因素较多而且复杂,包括各种图像质量参数、 扫描技术参数、机器的安装调试与校准,窗技 术的选择及暗室技术或洗片机的性能等。各个 参数间有密切关系或相互制约。 第一节 CT影像的质量控制 一、图像质量参数 (一)CT分辨率:分辨率包括空间分辨率和密度分辨率,是判断CT机器性能和图 像质量的重要指标。 1、空间分辨率:(高对比分辨率) p 空间分辨率是指在高对比情况下,对物体空间大小(几何尺寸)的鉴别能力 ,有两种表示方法,即线对数/厘米(LP/cm)和线径/毫米(mm/mm)。 p 空间

2、分辨率是指鉴别结构大小的能力,在影像中所能显示的最小细节。 p 空间分辨率与检测器孔径的宽度,检测器之间的距离,图像重建中采用的卷 积滤波(二维傅里叶变换重建法、空间滤波反投影法、褶积反投影法)函数 的形式,像素大小,被捡物吸收系数的差异,以及CT装置的噪音等因素有 关。 第一节 CT影像的质量控制 p 影响空间分辨率的主要因素有: (1)探测器的种类、效率、数目(或排数):小的探测器孔径可提高空间分 辨率,高档多层螺旋CT大多采用稀土陶瓷探测器,Z轴方向上有多排,空 间分辨率也明显提高。 (2)原始数据量的多少:采样率越高,原始数据量越多,空间分辨率越高。 (3)重建算法 (4)象素、矩阵的

3、大小:扫描/重建矩阵越大、象素越小,空间分辨率越 高。 (5)设备噪声和被测物体间的密度差异 第一节 CT影像的质量控制 p 中档CT机的空间分辨率约为15LP/cm,高档约为30LP/cm,而X线平 片由于采用的是屏片组合,其空间分辨率可达10LP/mm,因此, CT图像的空间分辨率远不及X线平片。 p 空间分辨率常用的表示方法:能分辨最小圆孔的直径(MM),越小 越好。或可分辨每厘米的线对数(LP/cm)越多越好。 p 由于CT的空间分辨率受诸多因素影响,而且检测器的孔径不可能像X 线胶片的颗粒那样细小,所以CT的空间分辨率一般不会超过X线成 像。 p 空间分辨率与像素大小有密切关系,一般

4、为像素宽度的1.5倍。 p 矩阵大(数目越多),像素小、,空间分辨率高,图像清楚。 第一节 CT影像的质量控制 2、密度分辨率 p 密度分辨率又称对比度分辨率,表示能够区分最小密度差异的能力。 p 密度分辨率与被捡物大小、X线剂量、噪音等因素有关。 p 密度分辨率以%表示。如果密度分辨率为0.5%时,则表示两种物质的密度差别 等于或大于0.5%时CT可将它们分辨出来,而小于0.5%,受噪音的干扰无法区 别。 p 影响密度分辨率的主要因素有: (1)噪声和信噪比:噪声和信噪比是由探测器的效率和X线剂量决定的,效率越 高、剂量越大,则信噪比越高,相对降低噪声,密度分辨率将提高。 (2)物体的几何尺

5、寸较大时,则密度分辨率也会相对高一些。 第一节 CT影像的质量控制 p 如果提高其密度分辨率就需要加大X线剂量,即增加检测器吸收的光 子数,提高其信噪比,相对降低其噪音。 p 空间分辨率与密度分辨率之间密切相关并且互相制约。 p 密度分辨率受噪音和显示物大小制约,噪音越小和显示物越大,密度 分辨率越佳。 3时间分辨率 是指系统在足够短的时间间隔内快速重复扫描的能力,它主要受X线 管性能的影响。 第一节 CT影像的质量控制 (二)噪声 p 噪声是扫描均匀物质时,其CT值的标准偏差。 p 噪声使图像呈颗粒性,直接影响密度分辨率,尤其表现在低密度组织的可见 度上。 p 噪声分为扫描噪声(光子噪音)和

6、组织噪声两种。 u 扫描噪声是当X线剂量不足时,穿透人体被探测器接收的光子数受限,矩阵内 各象素上的分布不均造成的。扫描噪音造成均质的组织或水在各个像素点上 的CT值不相等。如欲减少扫描噪音(或光子噪音)必须增加X线剂量,二者的 关系是噪声减半,需要增加约4倍的X线量。 u 组织噪音:各种组织平均CT值的差异造成组织噪声,同一组织的CT值常在一 定范围内变化,不同组织也可以具有同一CT值。 第一节 CT影像的质量控制 p 影响噪声的因素有: (1)X线剂量。 (2)探测器的性能。 (3)重建算法。 (4)层厚。 (5)物体的线性衰减系数。 p克服噪音的方法是减薄扫描层面的厚度,提高CT值的测量

7、精 度。 第一节 CT影像的质量控制 (三)伪影 (artifact) p 伪影是指扫描或信息处理过程中,由于某一种或几种原因而出现人体本身不 存在,致使图像质量下降的阴影。 p 产生伪影的原因有: (1)扫描条件:患者移动(被检者自主或不自主的运动所致)、被检者部位有 高密度结构或异物、装置震动、电压波动、室内温度及湿度、曝光条件过低 或扫描部位较小却选择了过大的扫描视野、显示视野时,在图像的周边可能 出现高密度的伪影。 (2)设备因素:设备性能、设备出现故障或参数偏差、信息收集、图像重建 第一节 CT影像的质量控制 (四)部分容积效应 p 部分容积效应是在CT扫描过程中产生的。图像中的像素

8、代表 的是一个体积,即像素面积x体积。此体积内可能含有各种 组织,因此每一像素的CT值实际代表的是单位体积各种组织 CT值的平均数。 p 图像上各象素的数值代表相应体素各组织CT值的平均数,有 时它不能如实反映出真实的CT值,如在高密度组织中的低密 度小病灶,其CT值偏高,而在低密度组织中的高密度小病灶 ,其CT值偏低。 第一节 CT影像的质量控制 p 由于CT值的准确性受部分容积效应影响很大,所以在选择扫描 层厚或病变较小而又骑跨于扫描切面之间时,所测得的CT值代 表的组织密度可能实际上并不存在。 p 克服部分容积效应,首先摆位要准确。对较小的病变要薄层扫 描扫描层厚越薄,部分容积效应越小。

9、 (五)周围间隙现象 (peripheral space phenomenon) p 两种相邻但密度不同的组织,由于相互重叠造成的CT值不准确 ,这种现象称为周围间隙现象。 p 高密度者其边缘CT值偏低,低密度者其边缘CT值偏高。 第一节 CT影像的质量控制 二、扫描技术参数 p 正确选择扫描技术参数 mA、s的选择 kV的选择 FOV的选择 层厚的选择:较小的病灶宜用薄层扫描 滤波函数的选择 p 合理使用窗口技术 第一节 CT影像的质量控制 1、剂量: pX线剂量的大小是CT图像质量的保证。通常CT扫描机为 大功率X线管。扫描时视不同部位选择不同的剂量。 p大部分CT机改变剂量常常通过改变毫

10、安(mA)量(高、 低)和扫描时间(长、短)来实现。 p选择剂量参数的原则:尽量减少病人接受X线剂量,必 须保证病人图像质量。 第一节 CT影像的质量控制 p剂量的高低影响噪音的大小,而噪音的大小对图像质量有很大 的影响。如果剂量太低,则噪音加大,图像质量下降。而增加X 线剂量,则增加图像的信息量,降低了图像的噪音,从而提高 图像质量(噪声减半,需要增加约4倍的X线量)。 p对于检查部位较厚或较精细的器官,为了提高图像质量,要适 当选择高剂量扫描参数,或在该机器允许范围内长时间扫描, 以提高图像的空间分辨率和密度分辨率。 第一节 CT影像的质量控制 2、层厚 p 层面厚度也是影响图像分辨率的一

11、个重要因素。扫描层厚通常 按需要观察病变的大小而定。为了看清病变细节,必须切层减 薄,提高对小病变的检出率。减少因部分容积效应而引起对病 变的不良显示。 p 对于观察软组织且病变范围较大时,应选择层面较厚较为合 适。 p 对病变范围过大患者,则采用加大层厚和层间距的方法,对病 变层面进行薄层扫描2-3层,帮助诊断定性 第一节 CT影像的质量控制 3、观察野(FOV): p 影像的观察野就是扫描时按部位大小选用的扫描野(SFOV)和显示野(DFPV)。通常 两者大小接近,但有时可选用显示野(DFPV)大于扫描野(SFOV),这样可以使图像 更清晰,突出检查病变的精细度,可用下列公式说明: p 当

12、显示野大小不变时,矩阵越大,像素值越小,图像越清晰,图像的分辨率越高,但图 像重建时间越长。 p 在获得相同图像质量的前提下,矩阵大小不变,而改变显示野的范围,即减少显示野的 范围大小也能获得小的像素值,提高影像的空间分辨率,且大大缩短影像的重建时间。 第一节 CT影像的质量控制 4、过滤函数 pCT系统包括大量的数字软件过滤器,它可以在图像重建 过程中使图像得到最佳显示,改变图像的空间分辨率和 密度分辨率。 p根据观察不同组织的对比和诊断需要,选择不同的数字 软件过滤器。 p其数学演算方法包括:标准数学演算、软组织数学演 算、骨细节演算。 第一节 CT影像的质量控制 三、影像放大技术 p 扫

13、描中常用的四种放大技术,均能显著改善成像效果,提高图像分辨 率。 p 四种放大技术包括:几何放大技术、变域图像放大技术、宏观图像放 大技术、内插图像放大技术。 p 几何放大技术:应用于采集数据阶段,即缩短X线管球/检测器组件与 被捡物之间的距离。使得较小的被捡物在X线束的曝光下产生的信号, 由相对较多的检测器收集。 第一节 CT影像的质量控制 p变域图像放大技术:应用于图像重建阶段,可将一个剖面 的数据,通过变域放大仅对感兴趣区域部分重建放大,便 于观察,使得较小区域的图像最大可用整个图像显示矩阵 来表示。 p宏观图像放大技术:常用于扫描后对细微结构图像的再重 建。 p内插图像放大技术:多用在

14、感兴趣区域尺寸测量及CT值测 定比较准确,对从定位片上决定扫描角度等方面有帮助。 第一节 CT影像的质量控制 四、校准 p 为了保证图像质量,提供正确的诊断信息,当图像出现伪影或发 现水的CT值不等于0时,必须进行校准工作。 p 校准方式: 测量校准(CM) 扫描校准(CS) 扫描剖面校准(CP) 第一节 CT影像的质量控制 p测量校准(CM):可以认为是一种简单的“工厂校准”, 校准时必须盖上机盖,病人床置于末端,此项校准只扫描 空气,主要用于消除伪影和校准CT值。 p扫描校准(CS):主要用于校准CT值。用充满蒸馏水的水模 扫描,使成像中各处的CT值等于0。每一组扫描参数都要 做扫描校准(

15、CS),使空气的CT值等于-1000。(水CT值为0 ,空气CT值为-1000) 第一节 CT影像的质量控制 p 扫描剖面校准(CP)主要用于消除环状伪影。如果伪影的产生于X线管球温度有 关,应在下列温度范围上下作不同的CP校准: CP1:450k CP2:750k CP3:1000k CP4:1200k CP5:热过载后直接做 第一节 CT影像的质量控制 p扫描校准(CS)和扫描剖面校准(CP)需要根 据参数不同选择不同大小的水模及是否需要 加PVC(主要用于模拟颅骨)环扫描。全部 参数校准需要作测量验证,保证水模成像中 各处的CT值误差在限定范围之内。 第一节 CT影像的质量控制 五、窗技

16、术的运用 p 窗技术包括窗宽、窗位的调节,它是调节显示图像的最重要的功能。 p 为了提高窗口范围内组织密度的分辨率,必须正确运用窗宽窗位。 p 将图像显示在一个肉眼所能分辨的灰度梯度的幅度以内,这个幅度的 上限和下限称为窗宽,其平均值即窗口的中心称为窗位。 p 窗宽主要影响图像的对比度。窗宽大,图像层次多,但对比度差;窗宽 小,图像层次少,但对比度好。 p 如要提高两种密度差别不大的组织的分辨率,则需要采用小窗宽扫描。 第一节 CT影像的质量控制 p 在荧光屏上从黑到白,人的肉眼只能分辨16个灰阶,窗宽越小,则每个 灰阶中代表CT值的幅度小。如窗宽为80Hu,则每个灰阶含CT值范围为 80Hu/16=5Hu,这意味着两种组织密度差异大于或等于5Hu值时,人肉眼 就能分辨出来。 p 窗位主要影响图像的亮度。窗位升高、图像变黑;窗位降低,图像变 白。窗位的设置一般将所需要观察的组织器官的CT值作为窗位或窗中心 (WL)。 p 不同型号的CT机器,各部位的窗宽窗位设置虽然不完全一样,但在一定 的范围内调节。 第一节 CT影像的质量控制 u窗宽决定对比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