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业葡萄产业园申报书范本

上传人:xmg****18 文档编号:112236257 上传时间:2019-11-05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农业葡萄产业园申报书范本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现代农业葡萄产业园申报书范本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现代农业葡萄产业园申报书范本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现代农业葡萄产业园申报书范本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现代农业葡萄产业园申报书范本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现代农业葡萄产业园申报书范本》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农业葡萄产业园申报书范本(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 . .*现代农业葡萄产业园创建申报书一、现代农业园基本情况(一)名称:*现代农业葡萄产业园(二)现代农业园发展情况*现代农业葡萄产业园是以葡萄为主导产业,优质稻、优质蚕豆为附属产业的现代种植示范园区,位于*的*、*、*3个乡(镇),涉及15个村委会,国土面积1217.5平方公里。农业园耕地面积5.045万亩,辐射带动面积10.4万亩。1.农业园主导产业农业园主导产业为葡萄,规划以*乡个村为主线,区域化、规模化建设葡萄种植基地25000亩,实现葡萄年产量3.75万吨,年产值2.25亿元。2.农业园辅助产业农业园辅助产业为优质水稻和优质蚕豆,优质稻豆规划以*等10个村为主线,区域化、规模化

2、建设优质稻豆生产基地25000亩,实现优质粮豆年产量10250吨,年产值达3450万元以上。(三)农业园经济发展情况农业园2010年总产值71923万元,农业总产值5576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517元,比上年3267元增加250元,增长7%。二、农业园优势与特色(一)区域优势农业园地处我省滇中优质亚热带水果生产示范区,是*州确定的葡萄产业重点发展区域。园区平均海拔1800米,年平均气温15.6,绝对最高气温34,最低气温1.5,全年无霜区309天。年日照时数2534小时,排列全省第三位;年降雨量796,年蒸发量2749,相对湿度65%,水利条件好,土壤质地优,适合水稻、小麦、油菜、蚕桑、蔬

3、菜、水果等多种粮经作物生长。11月至次年5月为旱季,葡萄生长期主要处于旱季,蒸发量大,空气湿度低,病虫害较少。土壤PH值6-7,比较适合葡萄种植。由于园区春天气温回升快,日照时数长,热量高,果品成熟比外省早4060天,园区早熟葡萄在5月底6月初成熟,可丰富淡季果品市场,获得较高的利润,还可以避免与其它产区在价格、品质、成本等方面的竞争,进而实现“人无我有”,独占鳌头。园区是我县优质粮豆主产区,*大白豆、*优质米在县内乃至省内都享有一定声益。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快速推进和一批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现代农业发展项目的实施以及一批农业先进实用技术的武装配套,园区农业基础条件明显改善

4、,农业发展基础明显增强,农业科技含量不断增加,农业生产水平显著提高,综合生产能力明显增强,具备较强的比较优势和较好的建园基础。(二)规划情况根据*葡萄产业发展规划(2006-2010年)目标要求,园区积极开展鲜食葡萄基地建设工作。去年以来,通过招商引资引进浙江客商到我县投资建设鲜食葡萄基地,成立*核桃苗木绿化有限责任公司。截止目前,公司已累计投资2950多万元,流转土地1300亩,农户自发种植700多亩,使整个园区葡萄示范种植面积达2000亩,*红山片区已完成1.5万亩的葡萄基地土地开发整理工作。我县在*镇成立有“*镇科恒葡萄专业合作社”,同时,核桃苗木绿化有限责任公司也在*乡组建成立了*云大

5、绿色专业合作社,为促进我县种植业结构调整,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建立新的农业支柱产业,提高产业发展组织化程度,加快我县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步伐打下了坚实基础。园区内的*镇、*乡为我县优质粮豆主产区和优质米基地,区内气候条件好,土壤肥沃,农田基础设施配套完善,水利化程度和农业机械化水平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较高,科技意识强,农业生产水平高,主要农作物水稻(常年种植4.4万亩)单产达600公斤以上,蚕豆(常年种植4万亩)单产达250公斤以上。园区认真贯彻落实*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十一五”规划中有关粮食生产的要求,认真抓实粮食生产,为我县粮食安全做作了积极贡献。(三)规模化生产情况园区现有葡萄基地2000亩,

6、2010年鲜果产量1800吨,实现农业产值1080万元。县内水果市场的鲜食葡萄均由园区供应,约占园区葡萄产量的1/3,其余2/3外销。园区2010年优质水稻种植面积4.37万亩,产量23235吨,产值6970万元;种植优质蚕豆3.9万亩,产量5282吨,产值2113万元。2010年在*实施省级水稻高产创建22200亩,在*乡实施农业部超级稻“百、千、万”示范11110亩,百亩连片核心区平均单产817公斤,千亩展示区平均单产754公斤,万亩示范区平均单产725公斤,处于全省领先水平。(四)农业基础设施状况*现代农业葡萄产业园属我县坝区和半山区,园区农业基础设施配套,农田达到高产稳产农田建设标准,

7、土地平整,土壤肥沃,为粮经作物主产区,区内溪流小河密布,有中型水库1座,小型水库9座,小型水库31座,大小坝塘380个,引水工程46件,水池(水窖)6520件,总蓄水能力3966万立方米,园区水利化程度达85%。(1)2005年以来,投入资金6500多万元,在园区相继实施了高稳农田地建设、基本烟田建设、土地开发整理、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优质粮食基地建设、村间道路硬化建设项目、农业信息化建设等一系列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化开发建设项目,使园区农业生产条件实现了跨越式发展。(2)农业园农田水利设施、田间道路配套齐全、村间道路通畅,有效灌溉面积达8.8万亩,灌溉水利用率达到85%以上。(3)根据葡萄生

8、长特性要求,园区所有葡萄均采取规范化单篱架设施种植。建有机井16眼。现配套滴灌设施2000亩。建有保鲜储藏冷库一座500平方米。(五)科技推广情况农业园围绕现代农业建设和农民增收,大力推广普及农业科技,取得明显成效:1.*葡萄现代农业园区内种植的葡萄均为品质好、产量高的大红提品系中的“红玛瑙”、“晚红”品种,良种覆盖率100%。单产900公斤,预计到盛果期可达2000公斤/亩。园区聘请有技术专家1名,同时以县农业局经作站为技术依托,以*专业合作社、*专业合作社为支撑,积极开展葡萄种植科技培训。到2010年末,共培训6期5300人,印发技术资料7600余份,使园区农户普遍掌握葡萄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9、。2.农业园内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9%以上,水稻、玉米、小麦、油菜、蚕豆良种覆盖率均达100%,处于全省领先水平。3.农业园内种植、养殖、农机等技术推广体系机构健全,科技推广队伍精干,推广手段先进。4.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结合省级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等项目的实施,大力开展农业科技培训和科技入户工程,采取面对面、手把手的技术指导和跟踪配套服务,广泛组织开展了农业实用新技术培训,大力推广精量播种、地膜覆盖、蚕豆“三盖”、立体间套种栽培、追施除草剂、加强病虫害预测预报及防治、测土配方施肥等良种、良法、良肥配套技术。2010年,共组织开展集中

10、培训8场次,进村办班40场次,培训农户25000人次,培养了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为加快园区产业化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六)农业机械化情况近年来,园区通过中央财政农机购机补贴项目的实施、农机技术推广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和农机化新技术推广的示范带动,使园区农机化发展初具规模。2010年,园区农机总动力达8618万瓦特,有大中型拖拉机526台,小型拖拉机541台,微耕机1524台,农用排灌机械达4875台,太阳能杀虫灯58台,机动喷雾(粉)器16台,保鲜贮藏设备一座。园区内高性能的水田耕整地机械得到推广和普及,在主要粮经作物生产耕耙环节,园区农机化率已达70

11、%,稻麦机械化收割率达55%。2010年在示范园区开展了机械整地、机插秧、机电排灌、中耕植保和机收等服务项目,年完成机械作业量9.6万亩。现有2000亩葡萄全部实现自动化滴灌。所产鲜果可就地保鲜冷藏。(七)产业发展情况园区葡萄全面推行订单生产,现订单面积2000亩;园区2010年葡萄产量1800吨,占全县鲜食葡萄总产量的87.3%,实现产值1080万元。*核桃苗木绿化有限责任公司为园区建设主体,公司现有常住人员8人,为股份合作制企业。为提高园区葡萄产业发展组织化水平,公司于2010年1月组建成立了*专业合作社,现有入社社员755人。*专业合作社于2008年成立,现有入社社员556人。两个合作社

12、平均农户入社率为89%。园区2010年优质水稻播种面积43779亩,产量23235吨,产值6970.5万元。订单面积10000亩,订单产量7000吨。园区2010年优质蚕豆播种面积39553亩,产量5282吨,产值2112.8万元。订单面积15000亩(其中5000亩为菜用早青蚕豆),订单产量4750吨。(八)质量安全情况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发展总体要求,农业园内葡萄产业、优质稻、优质蚕豆产业实行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开发、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园区内森林履盖率达78%,无工业污染。园区在葡萄、水稻、蚕豆生产各环节都尽量使用农家肥、有机肥、生物制剂或低毒低残留农药,减少

13、化肥施用量,保证了各生产环节无污染,生产过程实行全程质量监控,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定期开展检测;县农业行政综合执法大队强化农资市场监管,在园区建立了农资销售台账,实行农资销售登记制度和农资质量追溯制度,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在园区建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完成了园区县级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确保了园区生产的农产品完全符合质量安全标准。(九)体制机制创新情况1.园区已在*流转土地1300亩,已流转出土地的农户可到葡萄基地打工,分工种核发工资。*乡已投资4900万元完成红山片区葡萄基地土地开发整理(占补平衡)15000亩,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土地规模集约利用程度和促进农民增收。2.*核桃苗木绿化

14、有限责任公司发起组建的*绿色专业合作社及*镇成立的*专业合作社建立健全了各项管理制度,入社社员可以资金、土地入股,年终按股份分红,提高了农户参与园区建设和发展的积极性。园区建设逐步步入“公司+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轨道。3.园区基地建设投资主要由政府、企业和农民三部分投资组成,政府投资2/3,企业和农民自筹1/3,项目列项后由县农业局负责组织实施建设,管理使用权归合作社或企业,由合作社或企业自主经营管理,县农业局下属技术部门负责技术指导。(十)农民教育培训深入开展农业园区各村委会都成立了农民技术培训学校,有条件的村小组都建有会议室或文化活动室,具备一定的培训场所,每年都组织开展各种培训

15、。培训工作以县农业局和合作社为依托,结合不同生产时期实际组织开展。现已建立葡萄种植科技示范户150户,优质粮豆生产科技示范户300户,示范带动5000户。每年培训300场次、10000人次以上。园区开展葡萄种植技术培训5300人次以上,发放了无公害葡萄栽培技术培训手册7600册和无公害水稻、蚕豆生产栽培技术资料2万余份,种植户培训率达到100%,科技普及达到90%以上。(十一)生产效益情况到2010年,园区实现农业增加值3920万元,劳动生产率为8273元/人;土地综合产出率为2822元/亩,较2008年相比提高了2.5倍;农民人均纯收入3517元,较上年增长7%。特别是现代葡萄示范园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2010年实现葡萄总产量1800吨,产值1080万元,综合产值达1132万元,折合亩产值5660元,每亩土地的纯收入从流转前的1300元提高到流转后的4200元,亩净增纯收入2900元。三、规划情况(一)总体思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市场为导向,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为目标,围绕农业园优势产业发展,遵循“规划先行、政府推动、政策扶持、企业主体、市场运作、效益优先”的思路和“建基地、培龙头、兴产业、活流通、增效益”的方针,以加快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