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量迈向未来的中国道路和战略

上传人:xins****2008 文档编号:112235430 上传时间:2019-11-05 格式:DOC 页数:134 大小:5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力量迈向未来的中国道路和战略_第1页
第1页 / 共134页
力量迈向未来的中国道路和战略_第2页
第2页 / 共134页
力量迈向未来的中国道路和战略_第3页
第3页 / 共134页
力量迈向未来的中国道路和战略_第4页
第4页 / 共134页
力量迈向未来的中国道路和战略_第5页
第5页 / 共1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力量迈向未来的中国道路和战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力量迈向未来的中国道路和战略(1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目录第一篇 改革到了攻坚阶段一、当前改革的重大议题不改革只有死路一条,这有足够的社会认同。但问题的积聚和社会的关切引发了 对改革方向和制度创新的重新审视,中国改革又一次处于新的历史节点。 一方面,中 国改革发展经受着前所未有的诸多风险挑战。既有经济发展内生动力不足、传统增长 模式难以为继的问题,又有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社会公平问题日益突出的焦虑,也有 社会矛盾明显增多、社会管理还不到位的忧患,呈现出新旧矛盾、两难问题相互交织 叠加的情形。另一方面,我们已经进入了改革的深水区和攻坚期。围绕着改革的方向 选择和内容设定,既有既得利益者固化集团利益的竭力挣扎,也有亦步亦趋西方模式 的鼓噪和谋求推动体制

2、复归的呼喊。二、中国成长的障碍:科学发展绕不开的重大命题破解中国成长障碍,是当前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绕不开的重大命题。在瞩目 成绩的同时,同样不容忽视科学发展障碍。这些障碍既有认识、思想观念上的,也有 体制机制上的。哪些障碍最紧迫、最突出?调查显示,GDP 崇拜、公权力滥用、既得 利益群体、人治式领导、官本位回潮、政绩考核模式弊端、社会参与不足、理论支撑不够、政令不畅、速度型思维惯性位居科学发展前十大障碍。这些障碍的有效突破将催生中国成长新的奇迹。虽然排除障碍的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但我们充满信心。第二篇 大国经济结构与优化一、超越美国的追问大国兴衰交替,此消彼长。中国经济总量国际排名不断刷新

3、(2007 年超过德国,2010 年超过日本),重返一流强国的目标越来越近。公众对未来持续高增长的信心指 数有多高?动力在哪里?赶超美国可能输在哪里?该如何看待超越美国?围绕以上问 题,专家们进行了独到分析。二、李荣融困局当前,社会上、尤其是互联网上,有一种思潮,把炮轰国企当成一种时尚,即使 国企在获得突出业绩的时候,赢得的鲜有喝彩和掌声,更多的是不屑、嘲讽甚至骂声。 前国资委主任李荣融曾无奈感叹,“我想不明白,为什么国企搞不好的时候你们骂我们, 现在国企搞好了你们还是骂呢?” 我们把国企这种没搞好挨骂、搞好了也挨骂的现象 称之为“李荣融困局”。相信李荣融的困惑,正是很多国企人的困惑,也是普通

4、公众 想深入探究的问题。三、财政支出结构调整与优化近几年来,我国财政收入持续快速增长,财政支出结构也在逐步优化。但也要看 到,与构建和谐社会、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要求相比, 与广大公众的热切期盼相比,目前的财政支出结构还存在诸多问题,还需要进一步调 整和优化。在全球经济增长趋于缓慢的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如何在不增加宏观税负 的前提下,更好地满足公共需求,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实现对宏观经济的有效 调控?如何对其规模、结构、方向进行科学规划?第三篇 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一、公共政策民主与民意表达关系公众切身利益的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必然要求也依赖于有效的公众参与。 公共

5、政策中的有效参与贯穿于公共政策的制定、公共政策的执行和公共政策的评价与 反馈的全过程。保障公众的有效参与需要拓宽参与渠道,保障信息公开,营造公众参 与的良好社会氛围,并且不断提高公民的参与能力。二、微博问政与中国政治随着网民数量的不断增长,我国的公共舆论格局,也随之进入“大众麦克风时 代”。个体网民话语权进一步得到加强,问政信息通过实时化、碎片化、关系链式 的传播产生巨大社会影响,微博也因此成为当下最为主流的问政渠道。在这样的大 背景下,从中央到地方,越来越多的党政部门开始借“网”问政,政府机构、政府 公务人员开微博蔚然成风。如何借微博之力,达沟通之能效?微博问政能否成为促 进中国民主化进程的

6、新渠道?如何使微博在透明化问政、帮助党政部门提升社会管 理水平方面发挥作用?三、大党的纯洁性综观世界政党的兴衰沉浮,纯洁性问题实际上是大国政党面临的共同挑战。一个 政党上台后,如果能坚守党的理想目标和价值追求,更好更多地服务于社会民众,它 就能连续执政和多次执政;而如果上台后不断地被权力所腐蚀,消极守旧,不思进取, 任由各种消极腐败现象蔓延,就必然使党的声誉和形象一落千丈,最终被人民所抛弃。 这方面的正反案例比比皆是,其经验教训值得我们好好吸取。第四篇 改善民生和加强社会建设一、还富于民从哪着手目前我国百姓的收入增长率远远低于 GDP 的增长率,首要原因是政府收入增长 率过大,抑制了百姓收入的

7、增长。要让百姓收入增速赶上 GDP 的增长,就需要大规 模减税,包括减少个人所得税、企业缴纳的各种税收,把政府收入的增长率降下来。二、中国变革的杠杆站在新的历史端口,从历史、现实多重视角再次审视土地问题,对于我们厘清现 状、凝聚共识,推进下一步土地制度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价值。若我们不能真正 深入地分析和理解中国土地制度的内在逻辑,不能厘清当前土地制度上的种种想当然, 我们就可能丧失自己在土地制度上的优势,而选择一条错误的道路。当前,完善而非改变当前的中国土地制度,才是我们需要使力的方向。三、社会管理创新破题之法:改革和创新社会管理体制当前我国既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又处于社会矛盾凸显期

8、,社会管理领域存在的 问题亟需解决。如何形成“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 应该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更是管理者要深刻思考的问题。四、诚信社会:危机与重构良好的社会信用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前提,是每个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成员立足于 社会的必要条件。诚信缺失,不仅危害经济社会发展,破坏市场和社会秩序,而且损害社会公正, 损害群众利益,妨碍民族和社会文明进步。当前我国社会存在的诚信缺失、道德失范问题, 受到各界广泛关注。正确和理性认识当前我国诚信社会建设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深入分析导 致诚信缺失的现实原因,探讨构建诚信社会的有利条件和可行道路,是亟待思考与解决的问题。第

9、一篇改革到了攻坚阶段一、当前改革的重大议题不改革只有死路一条,这有足够的社会认同。但问题的积聚和社会的关切引发了对改革方向和制度 创新的重新审视,中国改革又一次处于新的历史节点。一 方面,中国改革发展经受着前所未有的诸多风险挑战。既 有经济发展内生动力不足、传统增长模式难以为继的问题, 又有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社会公平问题日益突出的焦虑, 也有社会矛盾明显增多、社会管理还不到位的忧患,呈现 出新旧矛盾、两难问题相互交织叠加的情形。另一方面, 我们已经进入了改革的深水区和攻坚期。围绕着改革的方 向选择和内容设定,既有既得利益者固化集团利益的竭力 挣扎,也有亦步亦趋西方模式的鼓噪和谋求推动体制复归

10、的呼喊。 改革已经到了攻坚阶段 高尚全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仍存在着诸多不均衡现象:经济结构的不均衡、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发展不均衡、富有阶层与贫困人群的不均衡这些问题的破 解必须依赖于改革的继续深化,改革已经进入了远比“深水区”更为复杂的时期,深化 改革的时间窗口已经打开了。如果我们抓住了,做对了,就会取得更大的改革成就;抓 不住,错过了,就可能会错过发展机遇期。那么,在当前的改革阶段,我们应如何抓住 当前的改革时机呢?中国改革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在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绩的同时,许多更深层次的问题 逐渐暴露,改革过程当中一些瑕疵和疏漏以及部分改革不到位造成的扭曲经过长期的

11、积 累也出现爆发的迹象,亟待解决。具体而言,中国的改革迫切需要解决包括并不限于以 下的这些问题:市场仍然受到过度的行政干预,政府和市场界限不清,行政垄断仍然广泛存在。行 政权力过度参与市场扭曲了资源配置,并助长了权力寻租造成的腐败现象。贫富差距扩大,两极分化势头需要得到遏制,与此相关的收入分配制度、税收制度 改革进度缓慢,社会保障体系尚不健全,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关怀不够,并逐渐产生阶层 固化的现象。法治不彰,政府转型乏力。依法治国的方略虽然早已确立,但是公权力“普遍性违法、 选择性执法”现象严重,公民权利得不到有效落实和保障。政府职能缺位、错位、越位并存, 距离法治型政府、服务型政府还有较大的差

12、距。世界经济动荡不安导致出口受限,人口红利逐渐消失,粗放型发展带来的环境压力 巨大,长期以来的高投入、高污染、以出口为导向的传统发展模式不可持续。而启动内 需拉动经济又面临收入分配不均、贫富差距过大等问题的制约,经济发展有滑入中等收 入陷阱的危险。教育体制、科技研发体制、人才培养机制难以满足以创新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要求。 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脱节,造成一方面技术工人、高端研发人员短缺,另一方面大学生 就业压力巨大。 总而言之,改革已经到了攻坚阶段。但是如何改、朝哪个方向改甚至还要不要改正处于激烈的争论当中,极“左”夹杂民粹的声音、既得利益者挂羊头卖狗肉的声音往往比改革的声音还要强烈,中国的改革开

13、放又走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关头,这就是我 们今天的改革所面临的严峻形势。只有坚持以市场经济为导向的改革开放不动摇,坚持 维护公平正义的基本价值取向,才能攻坚克难,杀出一条血路来。改革的难点缘何屡突不破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们的市场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经济总量仅次于美国, 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外汇储备规模居世界第一位。虽然成绩彪炳史册,但我们还需要戒骄戒躁,改革开放仍面临来自各方面的严峻挑战, 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仍面临“左”的思想的牵制。一而再、再而三地强 调,不要纠缠于姓“资”还是姓“社”,而是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 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

14、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春雷 阵阵、言犹在耳!然而这些年来,改革的一些重点难点,屡突不破。例如对于非公经济, 中央已经出台了两个“三十六条”,但就是执行不下去,不仅禁锢重重,而且国进民退。 出现这些问题的根源就是没有坚持解放思想,仍然执着于姓“资”还是姓“社”之分, 把国有经济比重当作是衡量判定是否是社会主义的主要标准,而不是坚持四个有利于的 标准。改革开放目前已经到了攻坚阶段,其关键是政府转型,而政府转型的关键和重点就 是控制、约束公权力,解决政府职能缺位、越位、错位的问题。我们要破除行政垄断、 要减少行政对市场的过度干预、要消除腐败、要解决公共产品短缺的问题等都依赖于对 权力进行有效的约束

15、,让权力分权制衡,用公民权利制约公权力。这样的改革,没有一 点勇气和胆量是搞不成的。而且推动法治,约束公权,往往会招来“左”的势力的攻击, 被扣上各种反党、反社会主义的大帽子,没有一点勇气和胆量是顶不住的。指出,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 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解放思想的当下意义即在于此:我们在吸收和借鉴了市 场经济之后,针对面临的问题,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敢于吸收借鉴人类政治、社会文明 的成果,敢于用普世价值弥补我们过去改革的不足。为何一些人摸石头上了瘾,不愿意过河清华大学发布报告指出,“中国一些人摸石头上了瘾,不愿意过河”。清华大学报告里 的这个说法,实际上是指既得利益集团满足于现状,不愿意真正推进改革的问题。摸着石头 过河这个比喻,本来是说在无经验可循的情况下,要敢闯敢试,是解放思想、敢于推进改革 的象征。但是既得利益集团满足于已经取得的利益,甚至唯恐自己在摸石头的改革探索过程中因机制尚不健全获得的一些利益在下一步的改革过河后被取消掉,从而沦落为阻碍改革、摸石头上瘾的既得利益阶层,并急于将现在这种不平衡、不可持续的发展模式固定下来,不 愿意过河。当既得利益集团的影响力左右了改革的进程,打着改革的名义不改革,使改革难 以推动时,有识之士自然会反思、揭露这种假改革现象。曾经强调,社会主义要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