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原理期末考试复习题及答案

上传人:xins****2008 文档编号:112224176 上传时间:2019-11-0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学原理期末考试复习题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教育学原理期末考试复习题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教育学原理期末考试复习题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教育学原理期末考试复习题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教育学原理期末考试复习题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学原理期末考试复习题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学原理期末考试复习题及答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育学原理一日常生活中的“教育”概念1.日常生活中的“教育”用法:作为一种“影响”;作为一种社会事业或工作领域2.日常生活中“教育”概念的内涵:(1)“教育”意味着一种影响,但它常意味着好的影响,即“教育”的目的具有“正当性”、“向善性”。(2)“教育”的对象是人,实施教育的主体通常也是人,通常具有明确的教育意识。但在更宽泛的意义上,施教方则不仅限于人,也未必具有教育意识。(3)虽然“教育”常指是“想对人实施好的影响”,但“教育”的方式是多样的,结果也是多样的。(4)“教育”的意义有广有狭。3.不同外延下的“教育”内涵: 广义的“教育”:对人的知识、技能与态度的形成与改变施加影响的活动;狭义的

2、“教育”:根据积极的价值取向,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人施加影响的活动。又称“学校教育”;最狭义的“教育”:在我国,根据积极的价值取向,对人的政治、宗教、民族等方面的思想和道德品质施加影响的活动,又称“思想道德教育”。二“教育”的词源1. 中文“教育”的词源(1)在我国,“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中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一句。(2)说文解字中解释为“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3)但这两个字没有构成一个有着确定含义的词,在后来的一二千年时间里,没有成为思想家们论述教育问题的专门语汇。(4)从大量的历史文献来看,在20世纪之前,思想家论述教育问题时,大都使用的是“教”

3、与“学”这两个词。20世纪初,从日文转译过来的“教育”一词取代传统的“教”与“学”成为我国教育学的一个基本概念。(5)“教”左上部读为“yao”,辞海解释其意思是“卦词”,表明“教”是让人学习以占卜算卦为内容的知识。 “教”左下部为“子”,意为“教”的对象。“教”的右侧是手执物,是一个动词记号。(6)“学”的含义,礼记王制中解释为:“学者,觉也,以反其质” 。“反”同“返”。即是领悟与觉醒,以回归人的本质。2. 西文“教育”的词源(1) 英文的education起源于拉丁文educare,动词形式为e ducre。(2) 在拉丁语中,“e”表示“出”,“ducre”表示“引”,“educre”

4、表示“引出”。(3) 可以看出,其意为把某种本来就潜藏于人身上的东西引导出来。(4)苏格拉底(Socrates,469399B.C.)的教育思想 哲学基础:灵魂不灭与轮回。灵魂是单一的本原,它不朽、不可分解、永恒不灭、无形无影,为自动、自由者、运动的本始。“一切无灵魂的物体由外力而动,但有灵魂者则自己动,因为这是灵魂的本性。”(色诺芬回忆苏格拉底)。 教育目的:“认识你自己”;“培养专家” 教育方法:“产婆术”。三“教育”内涵的现代阐述 教育是人与人之间的精神交流和对话; 教育是通过知识使人获得解放,知识不是核心,解放才是灵魂; 教育是人格的陶冶和人生境界的提升; 教育通过关注人的生命而为人的

5、自我实现以及国家社会的发展、人类的和平事业提供基础。四教育起源诸说1.教育神话起源说:这种观点认为,教育与其它万事万物一样,都是由人格化的神所创造的,教育的目的就是体现神的意志,使人皈依于神或顺从于天。2.教育生物起源说:主要观点是: 教育活动不仅存在于人类社会之中,而且存在于人类社会之外,甚至存在于动物界。 人类社会教育的产生是一个生物学的过程,人类社会的教育是对动物界教育的继承、改善和发展。 教育的产生完全来自动物的本能,是种族发展的本能需要。教育生物起源说是教育学史上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也是较早地把教育起源问题作为一个学术问题提出来的。他们的解释是以达尔文生物进化论为指导

6、的。它标志着在教育起源问题上开始从神话解释转向科学解释。其根本错误在于没有把握人类教育的目的性和社会性,从而没能区分出人类教育行为与动物类教育行为之间的差别。3.教育心理起源说主要观点:原始教育形式和方法主要是日常生活中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的模仿。表面上来看,这种观点不同于生物起源说,但是仔细考虑,却也离生物起源学说不远。因为如果教育起源于原始社会中儿童对成人行为的“无意识的模仿”的话,那么这种“无意识的模仿”就肯定不是获得性的,而是遗传性的,是先天的而不是后天的,也就是说,是本能的,而不是文化的和社会的。只不过,这种本能是人类的类本能,而不是动物的类本能,这是孟禄比勒图尔诺和能进步的地方。4.

7、教育劳动起源说主要观点 人类教育起源于其劳动中所产生的需要; 以制造和利用工具为标志的人类劳动不同于动物的本能活动,它是社会性的,因而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社会活动; 教育产生于劳动以人类语言意识的发展为条件; 教育的职能是传递劳动过程中形成与积淀的社会生产和生活经验; 教育范畴是历史性与阶级性的统一。五教育学的概念与状况1.概念:教育学是对教育现象的理性认识活动,构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知识领域,目前已经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学科群。从内容上看,“教育学” 要揭示教育的基本原理是什么,即回答教育是什么、为什么、谁来教、教给谁、怎么教这些教育的基本问题。2.教育学的地位:作为一名教师,首先需要对教育的基本

8、问题加以了解。因此,在培养教师的师范院校,“教育学”是入门课、基础课、必修课。3.“教育学”的价值:理论价值是学习其他教育学科的基础熟悉一些重要的教育思想流派掌握教育知识发展的最新动态,实践价值是深刻地解释和解决教育问题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4.“教育学”的内容教育的“本体论”:教育的本质,教育的功能,教育的形态,教育制度教育的“价值论”:教育的目的教育的“实践论”/“方法论”:课程与教学,德育,师生关系 5.教育学的明显特征: 教育学研究的问题领域日益扩大 教育学研究基础和研究模式的多样化 教育学日益分化,形成了初步的教育学科体系 对教育学自身的反思形成了教育学的元研究教育学形成发展的历程大致分

9、为四个阶段,即前教育学阶段、教育学孕育成型阶段、教育学规范和发展阶段、当代教育学新发展阶段。六“人的发展”概念1.“人的发展”有两种意义:(1)个体的发展:指一个人各方面结构与功能的不断优化和增强。在这一过程中,个体人所具有的潜能不断地转变为显能,适应和改造环境的能力不断增强。(2)总体人的发展:指人类在地球上出现和进化的过程,与社会的发展意义相近。总体人的发展既是个体人发展的结果,也是个体人发展的条件和资源。2.一般认为人的发展包括生理与心理两个层面:生理层面的发展是指个体生理构造(形式)的完善和机能的增强;心理层面的发展是指态度、认知、情感、意志、需要等心理品质以及个性心理方面的和谐发展。

10、3.也有人将社会性突出地强调出来:社会层面上的发展主要是指个体社会认知、适应、交往、沟通、创造等方面能力的发展。4.“人的发展”的基本特征: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个体差异性;价值性;终身性七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1.遗传素质及其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遗传素质是指个体从祖先那里继承下来的外在的和内隐的解剖生理特征,如机体的构造、形态、神经类型、感受性等等。作用: 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生理基础与可能性; 遗传素质的成熟过程制约着人的发展进程; 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差异性。对遗传素质的教育策略 :优生优育;素质补偿;潜能开发;缺陷校正。2.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环境因素是指那

11、些对人的发展产生影响的外部世界,包括自然世界和社会世界两个相互联系的部分。作用: 环境是人的发展的现实基础; 环境为人的发展提供对象、手段、资源和机遇等。 人是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得到发展的。对环境因素的教育策略: 认真研究环境对人的发展提出的要求; 重视成长环境的建设,包括家庭环境、社会环境、学校环境和班级环境的建设,做到“环境育人”; 利用环境中的积极因素,转化环境中的消极因素,创造出有利于人的成长的环境因素。3.主观能动性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主观能动性是指人的主观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和能动作用。主要表现为人的需要、动机、目的等主观积极性,以及人作用于客观事物的自觉活动。 作用:主观能动性是

12、人的发展的直接动力,是人的发展的内因,环境是人的发展的外因。4.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学校是按照一定的目的和制度组织起来的促进学生发展的特殊环境。学校因素是指那些影响学生发展的目的、制度、内容、人员、环境、手段等因素。因此,学校是人的发展的主渠道。具体作用:加速人的发展;发掘人的潜力;提升人的价值;健全人的个性八人的片面发展及其教育救治1.什么是人的片面发展“人的片面发展”是与“人的全面发展”相对而言的。人的全面发展是指在人的发展的各个方面(生理方面、心理方面、社会方面)以及每一方面的各个侧面都得到充分的、和谐的发展。人的片面发展就是指严重牺牲了上述某些方面或某些方面的某些侧面的发展,以至

13、于造成了严重的心理和人格问题。2,。当代社会人的片面发展的根源(1)现代社会的分工日益细密,社会生活和生产的专业化程度越来越强,客观上要求一个人掌握某一门或有限的几门学科知识和技能;(2)现代社会是一个由科学技术架构的社会,科学技术在生产和生活中取代情感、道德和人格成为主要的塑造力量,情感力、道德力和人格力作用下降;(3)现代社会是一个建立在权利和义务基础上的法制社会,外在的约束成为塑造人们行为的主要动力,内在的自律和责任越来越不作为社会公共生活的基础;(4)现代社会生活质量的衡量标准越来越陷入到物质主义的泥坑,获取物质财富的欲望过高、压力过大,人成为生活的工具。3.人的片面发展的教育救治 提醒全人类警惕片面发展的危害,重视全面和谐发展的价值; 教育的目的要真正地促进学习者的全面和谐发展; 要高度地重视人文课程和社会课程的价值,克服只重视科学课程的弊端; 改革教育的评价手段,使评价手段更加完善和人性化。九教育与经济发展1.经济对教育的影响:(1)经济水平影响教育的需求水平;(2)经济水平影响教育供给的水平和方式;(3)经济结构影响教育结构;(4)经济体制影响教育体制2.教育对经济的影响:(1)教育为经济发展提供劳动力;(2)高等教育通过提升科学技术水平促进经济的发展;(3)教育通过直接提供社会服务促进经济发展;(4)有偿的教育供给本身也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