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历史人教版大一轮复习必修三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39讲

上传人:ji****en 文档编号:112216740 上传时间:2019-11-05 格式:PPT 页数:47 大小:2.9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高考历史人教版大一轮复习必修三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39讲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2018年高考历史人教版大一轮复习必修三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39讲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2018年高考历史人教版大一轮复习必修三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39讲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2018年高考历史人教版大一轮复习必修三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39讲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2018年高考历史人教版大一轮复习必修三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39讲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年高考历史人教版大一轮复习必修三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39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高考历史人教版大一轮复习必修三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39讲(4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历 史 人 教 版 精精 准准 高高 考考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必 修 三 返回导航 必修三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 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历历史 人教版 时时 空 坐 标标 返回导航 必修三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 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历历史 人教版 精 要 综综 述 春秋战战国时时期西汉时汉时 期宋明时时期明末清初 内容 春秋时时期孔子创创立 了儒家学说说,思想 核心是“仁”。战战国 时时期,孟子提出“仁 政”,荀子提出“仁 义义”和“王道”,丰富 发发展了儒家学说说 董仲舒的新儒学宣 扬扬“春秋大一统统”“君 权权神授”,汉汉武帝接 受了董仲舒“罢罢黜百 家,独尊儒术术”的建 议

2、议,儒家思想逐渐渐 成为为封建社会的正 统统思想 宋明理学,包 括程朱理学和 陆陆王心学,理 学的产产生,标标 志着儒家思想 已进进入了哲理 化、思辨化阶阶 段 出现现了反封 建的民主思 想,思想家 反教条,重 实实用,对传对传 统统儒学批判 继继承 主旨 儒家思想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统思想,是我国传统传统 文化的主流 返回导航 必修三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 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历历史 人教版 第39讲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1 目标标定位 2 主干梳理 3 史论论要旨 4 考点探究 5 真题题研析 6 复习练习练 案 返回导航 必修三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 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历历史 人

3、教版 目 标标 定 位 返回导航 必修三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 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历历史 人教版 明确考向把握主线线 课课程标标准 知道诸诸子百家,认识认识 春秋战战 国时时期百家争鸣鸣局面形成的重 要意义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 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 成 本讲讲主要讲讲述了儒家思想的 兴兴起和发发展。春秋时时期孔子 创创立儒家思想,战战国时时期孟 子、荀子继继承发发展了儒家思想 ,并成为显为显 学,与其他学派共 同形成了“百家争鸣鸣”的局面考纲纲要求 春秋战战国时时期的百家争鸣鸣 返回导航 必修三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 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历历史 人教版 主 干 梳 理 返回导航 必修三

4、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 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历历史 人教版 一、“百家争鸣鸣”局面的出现现 1原因 (1)经济经济 上,井田制崩溃溃,封建经济经济 迅速发发展。 (2)政治上,周王室衰微。 (3)阶级阶级 关系上,“士”阶层阶层 的活跃跃和受重用。 (4)思想文化上,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间”。 返回导航 必修三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 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历历史 人教版 2概念 (1)诸诸子百家:社会上形成以传传播文化、发发展学术为术为 宗旨的思想流派。 (2)百家争鸣鸣:各学派相互批驳驳,又彼此吸收、融合。 3影响 (1)逐步形成了中国的传统传统 文化体系。 (2)是中国历历史上第一次_运动动

5、。 (3)是中国学术术文化、_发发展史上的重要阶阶段。 (4)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发展的基础础。 思想解放 思想道德 返回导航 必修三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 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历历史 人教版 二、诸诸子百家思想 1早期儒学 人物主张张贡贡献和地位 孔子核心思想是“仁”;强调统调统 治者要 “_”;主张张“克己复礼”;提出 “有教无类类”的教育思想 创创立儒家学派;首创创私人讲讲 学,打破贵贵族垄垄断文化教育 的局面;被尊称为为“至圣” 孟子发发展孔子“仁”的思想为为“仁政”;提出 “_”的民本思想;主张张“性本 善” 是儒家学派的两位重要代表 ,使儒学体系更完善,更适 应应社会的需要;战战国后

6、期发发 展成为诸为诸 子百家中的蔚然大 宗 荀子 主张张施政用“_”和“王道”;提出“ 君舟民水”的论论断;提出“人之性恶恶”,强 调调用_来规规范人的行为为 以德治民 民贵贵君轻轻 仁义义 礼乐乐 返回导航 必修三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 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历历史 人教版 2其他学派 主张张影响 道 家 老子 认为认为 万物的本原是“道”,强调调要顺应顺应 自然;提出“_”的政治主张张 ;认为认为 一切事物都有对对立面,对对立的 双方可以互相转转化 老子是中国哲学史上第 一个探讨讨宇宙本原的哲 学家;道家思想对对中国 文化,包括哲学、伦伦理 学以及中国人的道德人 格产产生深远远的影响 庄子 把

7、世间间万物看作是相对对的;认为认为 放弃 一切大小、生死、贵贱贵贱 、荣辱等 _观观念,就能获获得精神上的自 由 法 家 韩韩非子 主张张君主要_;提出了系统统 的法治理论论 迎合了建立大一统专统专 制 国家的历历史发发展趋势趋势 墨 家 墨子“兼爱爱”“非攻”“尚贤贤”“节节用” 反映了广大小生产产者要 求和平、稳稳定的愿望 无为为而治 差别别 以法治国 返回导航 必修三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 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历历史 人教版 【概念阐释阐释 】 百家争鸣鸣 所谓谓“百家”,是泛指,意为为数量多,而不是特指一百家。他们们是春秋战战国 时时期,在社会上形成的一些以传传播文化、发发展学术为术为

8、宗旨的学者和思想流派。 所谓谓“争鸣鸣”,是指“诸诸子百家”之间间互相诘难诘难 、批驳驳而形成的局面。 返回导航 必修三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 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历历史 人教版 【思维维深化】 1儒家的“民本”思想与现现代民主思想有没有本质质区别别? 提示:有。儒家“民本”思想劝劝告统统治者重视视人民,以“民”为为本,维护维护 君主 的专专制统统治,而现现代的民主思想是反对对君主专专制的,二者有着本质质的区别别。 2孟子提倡的“仁政”就是孔子提倡的“仁”吗吗? 提示:否。孔子的“仁”是一种含义义极广的伦伦理道德观观念,其最基本的精神 是“爱爱人”。孟子从孔子“仁”的精神出发发,把它扩扩充发发展

9、成包括思想、政治、经经 济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施政纲领纲领 ,即“仁政”。 返回导航 必修三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 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历历史 人教版 3孔子在卫卫国和弟子冉有论论政,提出“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 君孰与足”的思想。你如何理解这这一思想? 提示:孔子认为认为 民富国才富,倡导统导统 治者实实施“富民”思想,这这一思想体现现 了“仁”。 返回导航 必修三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 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历历史 人教版 4战战国时时期,学派众多,百家争鸣鸣。如果你生活在战战国时时期,你会接受 诸诸子百家中哪一学派的思想主张张?理由何在? 提示:观观点一:接受法家思想。法家主张变张变

10、革,提倡法治,主张张建立君 主专专制中央集权权的封建国家,符合历历史发发展潮流,符合新兴兴地主阶级夺阶级夺 取政 权权的需要。观观点二:接受儒家思想。儒家主张张“仁”和“礼”,主张张“仁政”,这这 有利于防止暴政,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发谐发 展。观观点三:接受道家思想。道家主 张顺应张顺应 自然,对对于增强环环保意识识、促进进社会的可持续发续发 展具有现实现实 价值值。 返回导航 必修三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 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历历史 人教版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一个时时代特征:大变变革、大动荡动荡 、大发发展。 两大历历史趋势趋势 :国家由分裂走向统统一,社会由奴隶制度向封建制度过过渡。 三

11、种治国思想:儒家推崇“人治”,实实行“仁政”,是一种民本思想;法家主 张张“法治”,建立君主专专制的中央集权权国家;道家主张张“无为为而治”,顺应时势顺应时势 和民心。 五个思想派别别: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兵家。 轻轻巧记忆记忆 : 返回导航 必修三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 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历历史 人教版 【通史链链接】 春秋战战国时时期的政治、经济经济 和文化 政治上:奴隶制瓦解,开始向封建社会过过渡,中央集权权制开始出现现。 经济经济 上:铁铁犁牛耕的推广,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确立,促进进小农经济农经济 的产产生,个体家庭经营经营 取代集体劳劳作。 文化上:私人讲讲学开始出现现,思想

12、上出现现百家争鸣鸣。 返回导航 必修三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 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历历史 人教版 史 论论 要 旨 返回导航 必修三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 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历历史 人教版 (1)春秋战战国时时期的_,是“百家争鸣鸣”局面出现现的根本原因 。 (2)百家争鸣鸣反映了当时时社会激烈和复杂杂的政治斗争,主要是新兴兴 _和没落奴隶主之间间的阶级阶级 斗争。 (3)孔子提出“_”的学说说,创创立儒家学派,战战国时时期的孟子、荀子继继 承发发展了儒家思想,儒家思想逐渐渐形成。 (4)先秦儒家主张张尊王贱贱霸,实实行王道之治,有一定的进进步性;但在战战乱 纷纷争的年代,其主张张离激烈的社会变

13、变革太遥远远,必然遭到统统治者的冷落。 (5)道家以“虚无”的“_”为为世界的根本,法家呼吁改革,墨家讲讲求实实 用。 (6)“百家争鸣鸣”促进进了我国思想文化的繁荣,奠定了我国思想文化发发展的基 础础,是中国_的源头头。 社会大变变革 地主阶级阶级 仁 道 传统传统 文化 返回导航 必修三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 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历历史 人教版 考 点 探 究 返回导航 必修三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 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历历史 人教版 史料一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 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为也。为为无为为,则则无不治。 老子 史料二 省刑罚罚,薄赋敛赋敛 ,深

14、耕易耨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父兄 ,出以事其长长。 孟子梁惠王上 探究一 诸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张 返回导航 必修三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 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历历史 人教版 史料三 “时时移事易,变变法宜矣”“废废先王之教”,而实实行变变革,“以法为为教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执要,四方来效”“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所以制 天下而征诸诸侯者,以其威势势也”。 韩韩非子 问题问题 :史料一反映了道家怎样样的治国主张张?史料二反映出孟子的什么主张张 ?史料三反映了法家是怎样样看待历历史发发展趋势趋势 和治理国家的?有何重要影响? 返回导航 必修三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 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历历史

15、人教版 史料导读导读 (1)史料一体现现了道家“无为为而治”的治国主张张。这这种主张张在约约束统统治者的 暴政、恢复社会秩序方面起了重要作用,但在春秋战战国诸诸侯争霸的社会环环境下 ,难难以实现实现 ,是一种消极应对应对 社会变变革的治国思想。 (2)史料二反映了儒家的“仁政”,带带有民本思想。 (3)史料三反映了韩韩非子主张历张历 史向前发发展和主张张社会变变革的思想,表明 了韩韩非子主张张“法治”和建立君主专专制中央集权权的思想;这这种主张张不仅为仅为 当时时 地主阶级阶级 的改革提供了理论论基础础,也为为后来秦始皇统统一后建立君主专专制中央集 权权制度提供了理论论借鉴鉴。 返回导航 必修

16、三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 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历历史 人教版 儒、法、道、墨诸诸家思想主张张及特点 史论总结论总结 学派代表主张张特点 道家 (老子) “道”、无为为、小国寡民 没落奴隶主贵贵族消极情绪绪与应应世的 态态度 儒家 (孔子) “仁”、克己复礼 缓缓和社会矛盾,维护维护 奴隶主贵贵族的 统统治 儒家(孟 子、荀子) “仁政”“仁义义” 新兴兴地主阶级调阶级调 和阶级阶级 矛盾、改造 社会的愿望 墨家 (墨子) “兼爱爱”“非攻”“尚贤贤” 小生产产者要求分享利益、渴望社会 安定 法家(韩韩 非子) 主张张改革、“君主专专制” 、中央集权权、法治 新兴兴地主阶级阶级 主张张改革和加强中央 集权权的愿望 返回导航 必修三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 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历历史 人教版 史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