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上传人:xins****2008 文档编号:112193901 上传时间:2019-11-0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试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试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试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试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试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试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试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试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摘 要:目的 探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法 通过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意义,原则、形式等方面阐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结果 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使其更好地适应当前和发展的社会环境。 结论 为了帮助更多的大学生成长,促进心理健康,普及心理健康知识的任务就显得非常重要。关键词:大学生 心理健康 心理教育 一、健康健康仍被定义为:“人体各器官发育良好、功能正常、体质健康、精力充沛且具有良好的劳动力效能状态。”从这个定义上我们可以看出,该定义着重强调了人的生理健康。随着时间的推移,时代的变迁,各种疾病接踵而至,人们开始意识到疾病不仅仅有生物因素引起,与人的心理因素也密切相

2、关联。现代医学研究表明:生物、心理、社会等要素在疾病的成因生彼此影响,相互作用。于是人们对健康的认识和理解也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1946年,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在世界卫生组织宣言中表明:“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的现象,而且是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的完美状态。”接着,1978年,国际初级保障大会所发表的阿拉木图宣言再次重申:“健康不仅是疾病与体弱的匿迹而且是身心健康、社会幸福的完美状态。”可见,人们对健康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刻和科学化,心理健康也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二、心理健康关于什么是心理健康的问题,应从下面三个角度考虑:首先,心理健康是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内心

3、世界丰富,精神生活充实,潜能得以充分发挥,人生价值能够体现。其次,心理健康标准具有相对性。心理不像躯体健康那样有明显的指标,它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健康与不健康之间没有明确的界限,它受到文化、时代、年龄和社会等各因素的影响。心理健康状况不是非此即彼的,没有绝对的健康与不健康之分。再次,从动态的角度来讲,心理健康的个性能够主动、积极的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在这个过程中自身的人格不断得到完善和发展。三、大学生心理健康 在当今这个多元文化冲击的社会中,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将面临着一系列特殊的问题,比如就业竞争、人际关系处理、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恋爱时的矛盾、新环境的适应等问题。当他们在面对这些问

4、题时,有绝大多数大学生会出现困惑、苦闷、焦虑、抑郁、悲观、空虚的心态。大学阶段是人生第二个“心理断乳期”,是一个非常关注自我、注重个性表达、情感体验丰富、情绪波动起伏、易于争强好胜的关键时期。那么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呢?1、与学习有关的心理困扰 表现在考试焦虑,成绩波动大,学习缺乏动力,对专业的不满或不了解,学习负担过重等方面。一项关于学习的调查发现,由于专业学习和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因此而引发的心理障碍越来越多。学生中认为“时时刻刻感到一种压力和竞争”的占72%,“常常为自己的学习成绩而担心不安的”占60.3%。如过度的紧张、不安,导致注意力无法集中、情绪烦恼、思维钝化,进而

5、导致头痛、失眠、胸闷等症状,使学习效率低下,成绩下降,继而更加紧张惶惑,心里不适的情感更加恶化,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因而使一些大学生陷入消极被动、迷茫、无奈的状态。2、与人际关系有关的困扰主要表现为沟通不良、交往恐怖、人际关系失调、孤独无援、沉默寡言、孤僻、缺乏社交的基本态度级技能等。如在交往方面,有幸跨入大学校门的“天之骄子”往往会在一片赞扬声与羡慕的目光下,油然而产生一种优趣越感、自豪感和出类拔萃感。但进入大学后,面对一个个强劲的“对手”,昔日优越的光环已不复存在,在老师和同学的眼中已不再是一个佼佼者,强大的压力给不少青年学子带来沉重的包袱和心理负担。导致他们在学习、生活中遇到一点小挫折自产

6、生自卑的心理,甚至消极、悲观、自暴自弃。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可以看到,良好的交往愿望和人际关系不协调的矛盾常常导致大学生内心的冲突而心理失调。3、与恋爱有关的心理困扰 表现为与异性交往有困难、陷入多边关系不能自拔、因单相思而苦恼、失恋的痛苦等。如有的女大学生则入学就接二连三的受到高年级男生的邀请约会,因不知道该如何应付而陷入深深的烦恼之中;有的学生因看到周围人的纷纷交往结伴而自惭形秽;有的大学生失恋而长期精神萎靡不振,甚至轻生。特别是女大学生,当她们处于恋爱期时,都会深深地沉浸在她认为所谓的爱情里面,把自己的所有一切都投入到这份所谓真挚的感情中。当有一天她们的感情破裂的时候,她们的心灵受到最大的

7、创伤,无法走出心理的阴影,从而产生轻生的念头。有的大学生因单相思整天茶饭不思,身体状况日益低下,变得郁郁寡欢,从而间接影响到人际交往。以上种种情况对大学生这颗尚未成熟的心造成极大的心理困扰。4、与择业求职有关的心理困扰 表现为缺乏选择的主动性,不了解与自己个性相匹配的职业领域,所选职业的发展前景,对面试缺乏自信,过于追求功利,缺乏走在社会上的心理准备及不适应工作的环境等等。随着高校毕业制度的改革,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毕业分配已由市场经济体制下的自主择业所替代。不少的大学毕业生对这种新的就业环境不适应,因而出现就业择业时的困惑、迷茫以及苦恼,如有的大学生毕业后在面对人才市场五花八门的就业选择是

8、不知所措,难以抉择;又有的大学生面对社会就业各种现实的问题时,不能正确的分析这些现实,从而产生逃避心理或过分的担忧心理。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从目前情况看,我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总体水平较低,大学生发病率较高的主要原因是心理问题,心理疾病已成为危害大学生健康的主要疾病。1988年,天津市高校体育卫生验收资料统计,全市5万名大学生中有16%以上的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主要表现为恐惧、焦虑、疑病、强迫、神经性抑郁和情感危机等。1989年,杭州市通过鉴定“大中学生心理问题和对策研究”的软件科学项目的研究成果。该课题对城乡不同类型的2901名大、中学生的心理卫生测查发现,16.79%的学生存在较严重的

9、心理卫生问题,其中大学生高达25.39%,远远高于高中生。2000年北京市高校心理素质研究会运用“卡特尔十六种人格因素(16PF)”“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CL-90)”作为测量工具,抽样选取北京23所高校的60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心理素质及 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中有16.51%的学生存在中度以上的心理问题,且具有显著性差异。上述研究充分说明,当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堪忧,理应引起学校、社会、家庭的高度重视。近年来,大学生因心理压抑、心里异常、心理变态、心理危机、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等原因不惜伤害自己和他人的恶性案件屡有发生,且有上升趋势。2004年2月,云南大学大四学生马家爵残忍的杀

10、害了自己的四名同学,在全国引起了强烈的震撼。残酷的事实再次警告:高校必须高度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五、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1、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前面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素质教育代表着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潮流,素质包括: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思想道德素质、专业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五大方面。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要针对新形势下青少年成长的特点,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在素质教育中心理素质的培养具有核心的意义。因此,心理素质是人才素质的基础,没有良好的的心理素质,大学生便无法顺利

11、完成学业,更无力承担建设祖国的重任。就此而言,心理素质直接影响着大学综合素质的提高,关系到高校能否圆满完成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根本任务。2、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基本需要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研究表明,现代社会人的特点之一,就是适应社会的相对平衡期缩短,动态调查期延长。这一现象的根源在于社会经济和文化环境的变革速度太快,研究发现,个体再高应激状态下如果缺乏支持和良好的应付方式,则心理损害的危显度可达43.3%,为普通人群险度的两倍。近年来,大学生自杀事件时有发生,2006年3月1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公布的教育蓝皮书

12、显示,大学生中有10%左右的调查对象认为目前大学生存在“自杀倾向”,26%的大学生曾经有过自杀念头,究其内在原因:主要是这部分学生的心里太脆弱,承受挫折的能力太低。3因此,为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必须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3、心理健康教育是大学生成长必备的物质基础 心理学家研究证明:人的成功70%取决于非智力因素,人的潜能巨大,但在通往成功的路途中,许多大学生不能充分挖掘自己的潜能而取得成就,心理问题往往是其最大的阻碍。中国普通高等学校(试行)中强调指出:“要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高校德育和学生成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应具备优良品德和较强的心理调适能力,具有自尊、自爱、自主、自强的优良品德和

13、做人修养。”缺少健康心理的大学在新的世纪里必将难有作为。1六、心理健康教育关注的问题1、智力发展的教育使学生了解智力发展的规律、分布特点及自身智力发展的水平与特点,通过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等挖掘并开发学生的智力潜能,培养多种能力,使大学生掌握有效的、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习惯提高学习效率。20世纪初,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曾说:“我们只是半觉醒的,我们只是在利用自己体脑资源的一小部分,大胆点说,每个人的生活范围都远远没能超过自己的限度,人具有各种力量,然而却习惯的未加以利用。”我赞同他的观点,每个人都有无限的潜能,但它必须是确立人生发展的目标规划下进行的。有些人为了追求

14、更高层次的成功需要开发自己欠缺的才能,如:语言才能、人际交往才能,创新才能以及特殊才能(音乐、绘画、体育等)。所以,高校必须注重大学生的潜能发展,以提升大学生的心理素质。2、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非智力因素是指动机、兴趣、情绪、意志等心理因素,培养非智力因素主要在于激发学生的成才动机,培养学习兴趣、锻炼意志品质,形成健康的情绪。重点在于使学生了解人的情绪化成熟的标准及情绪变化特点,掌握调节情绪的方法,保持乐观的情绪和良好的心境。3、环境适应教育使学生了解社会变化发展的特点及趋势,通过社会实践,模拟训练等方法使学生正视现实,改变不切实际的幻想,提高心理承受能力,以充分的心理准备和较强的适应能力,去迎接急剧变化的时代。4、人际关系和谐教育 是学生了解人际交往以及人际关系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学习与他人交往并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悦纳他人,尊重他人,学会合作,和睦相处,处理好与同学、异性、家长、教师各方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