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当代中学生孝文化现状的研究

上传人:xins****2008 文档编号:112193796 上传时间:2019-11-05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当代中学生孝文化现状的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关于当代中学生孝文化现状的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关于当代中学生孝文化现状的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关于当代中学生孝文化现状的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关于当代中学生孝文化现状的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当代中学生孝文化现状的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当代中学生孝文化现状的研究(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当代中学生孝文化现状的研究高一(6)班 指导老师:宋爱平组长;马进 组员:张伟强、宁洋、涂晓婧、黄捷内容摘要 每一个中学生都决定着一家之内是温馨欢乐还是忧愁苦闷,每一个中学生都即将担负四海之内是和谐安康或是衰败离乱的重担。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然而当代中学生孝文化的现状却不容乐观。那么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社会、学校与家庭的教育是否到位?应该怎样改变这种现状呢?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孝文化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当代社会又有什么特殊意义呢?A family that is happy and warm or boring and unhapiness is partially

2、decided by its child.Whether a country is harmonious and powerful or failed and disruption surely depends on its next generation.Filial duty is the traditional virtue and the main content of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But the recognition of the high students to the filial culture is being weake

3、ned.Why this phenomenon is appearing currently? Only the education gotten in the society , the school and family is efficient? And can this situation be improved? What is the special significant of inheriting and developing this Chinese traditional filial culture in the present society ,especially w

4、ith rapid growth of economy?关键词 中学生 孝文化 经济建设 社会稳定 建议前言:我组同学从孝文化涵义与历史沿革及当代中学生孝文化缺失的现状入手,通过对200名中学生的调查问卷和对本校刘若嘉校长的采访,以及与中国古代社会、邻国的对比中,探究了当代孝文化缺失现状的成因和改变现状的做法,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建议。通过本课题研究,能使我们更加全面的认识孝文化建设对于我国经济繁荣和社会稳定的深远意义,对于如何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孝文化有借鉴意义。一、孝文化的涵义与历史沿革孝文化是孝意识的内容及其表征和过程之和,是人类最基本、最为活跃而又最易融合贯通的文化。我国古代殷商、西周是传

5、统文化的开端和创造时期,殷人对祖先的祭祀是孝文化的起源。到了西周,人们依然对祖先进行虔诚而隆重的祭祀,但己含浓厚的敬仰、追念等血缘亲情的伦理行为,并增添了奉养父母的新意义,祭祀祖先是贵族的特权,奉养父母作为平民的义务,成为后世孝道德主要内容。春秋战国时期,孔孟对孝的论述,已经涉及到后世孝道的方方面面,从而确立了传统孝道的基本面貌。汉代是中国帝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全面定型的时期,也是孝道发展历程中极为重要的一个阶段,它建立了以孝为核心的社会统治秩序,它把孝作为自己治国安民的主要精神基础。魏晋至隋唐五代七百余年,孝道观念虽然时而淡薄时而强化,但各朝统治者都坚持汉代孝道的基本精神,清代的“孝廉方正

6、”仍是进宫入仕的重要途径。其间最值得强调的就是孝道向法律领域的全面渗透,凭借法律力量推行孝道,进而实现对整个社会的控制。到了“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受到严厉批判的传统孝文化开始洗去尘封多年的封建专制性,转而向新型孝文化发展。并引导人们的时代意识、社会意识逐渐增强,许多人冲破家庭的牢笼和羁绊,站在时代前列,以天下和社会为己任,为民族尽其大孝。从历史的不断发展中我们可以看到,传统孝文化在促进国家和谐、人际关系和谐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国历史上流传着许多孝敬父母,尊君爱国的动人事迹,在今天仍为人们津津乐道、传颂不休,成为培育中华传统美德的母本。二、当代中学生孝文化现状及成因分析百行“孝”为先

7、,孝为德之本。“孝”曾经是龙的传人重要标志之一,并且是中华民族可以引以为豪的美德。可是在今天,不孝在未成年人的身上时有体现,各种有悖孝道现象比比皆是,如有公开用言语顶撞父母的、有对父母不满甩门很重的、有不关心父母亲的现象时有发生,而那种未成年人离家出走,自残、自杀的,其至杀死自己亲人的也屡见不鲜,这不仅是对自己生命的漠视,更是对含辛茹苦养育自己的父母的不孝。我们就曾经在媒体报道中看到过浙江中学生徐力残杀母亲事件,还有昌江黎族自治县不孝儿子尹宁不满母亲唠叨竟用钢管将其打死等事件。湖南省有位13岁的中学生用菜刀砍死了正在沉睡的父亲,据报道说,他在接受审讯时说:“他(父亲)为什么批评我,骂我?”。新

8、民晚报载,日本某青少年研究所进行过一项问卷调查,其对象是日本15所中学130名高中生、美国13所中学的1052名高中生、中国大陆21所中学的1220名高中生。问卷中问到:“你最尊敬的人物是谁?”结果日本学生认为第一是父亲,第二是母亲;美国学生认为第一是父亲,第二是球星,第三是母亲;而中国学生的前十位最尊敬的人中竟没有养育他们的父母双亲。1994年中考,江西省作文题为“我想有个-的家”。命题者本意想引发学生的心声,但没料到事与愿违,学生们面对现实中并不富裕又不安宁的家大发牢骚。以上种种现象的出现,表明目前中学生孝文化现状不容乐观,令人担忧。正因为他们心中无“孝”,或不知道什么是“孝”,什么言行是

9、“不孝”,所以,才做出了害己、害人、害家庭、害社会的事情。可见作为祖国花朵的中学生,如果对孝道的意识无法有效增强,那必将会严重影响社会的稳定,制约我国经济的发展。本课题组也通过问卷,调查了中学生对孝的认识。组员向三明市区的中学生发放200份问卷,回收率达100%,随后进行统计。序号问题选项选择人数所占比例1您对孝的了解主要来源于A家庭教育7336.50%B社会影响3618.00%C学校教育7638.00%D其他157.50%2您多久和父母发生争吵A几乎每天105.00%B一周2914.50%C一个月3718.50%D几乎没有12462.00%3 您认为现在孝是否已过时A完全不需要提倡63.00

10、%B有些可取之处4020.00%C大部分可取9045.00%D完全可取6432.00%4您对不孝敬父母的人的态度是A不愿与之交往4623.00%B愿意与之交往178.50%C无所谓3919.50%D厌恶这种人9840.00%5您对父母的健康状况了解程度A非常了解6633.00%B不是很了解11859.00%C完全不知道168.00%6您平时跟父母沟通主要是为了A与父母谈心4623.00%B寻求帮助3015.00%C随意聊天9346.50%D其他3118.50%7您记得父母中谁的生日A只记得父亲的生日157.50%B只记得母亲的生日84.00%C父母生日都记得12361.50%D完全不记得父母的

11、生日5427.00%8父母所做的事不正确时,你会A婉言规劝11557.50%B支持73.50%C保持沉默2311.50%D强烈反对5527.50%9当父母询问学习成绩时,如果可以选择,你会A报喜不报忧3015.00%B 报忧不报喜157.50%C喜忧皆报14673.00%D喜忧皆不报94.50%从第1题的调查结果显示,社会影响的力量太薄弱,说明了目前社会“重孝”风气还未养成。第2、8题表明,中学生在正确对待父母的态度上有所偏差,不能正确处理与父母冲突的尚在多数。第5、7题显示部分中学生存在不关心父母或是不知如何关心父母的现象。第3、4题表明当代中学生能意识到孝的重要性的占大多数,但依然存在着要

12、完全摒弃孝道,对孝道持漠视态度的错误思想。结合问卷我们分析认为导致目前部分中学生孝文化缺失有如下几点原因:1、经济开放带来的负面影响三十多年前改革开放的大潮深刻冲击了整个中国,国人忙于借鉴欧美的先进经验和技术的同时也不免良莠不分,将一些糟粕与不符合国情的方法也吸收了。中华传统的孝文化与欧美家庭教育就有很大的冲突。欧美家庭教育特别注重独立个性与民主开放,这是由欧美的历史背景、经济形态、社会条件、价值取向与思维方式等共同决定的。我国在学习其教育理念时,往往有极端片面的误区,盲目运用,怀疑甚至完全抛弃我国传统文化,一味追求所谓“平等”与个性,造成不少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盛气凌人,行为顽劣。 2、认识上

13、的偏差 建国后尤其是文革时期,孝曾经因其为儒家文化重要的一部分而遭到误解与全盘否定,认为孝文化是封建余毒,其留下的负面影响是极其严重的。 3、素质教育的缺失 在现行的教育制度、人事制度及社会观念的影响下,升学被看作是唯一成才之路,而升学又取决于分数的高低,这就使得大多数教师和家长在教育问题上体现出“三重三轻”,即重智育,轻德育;重功利,轻素质;重理工,轻人文。因此,无论是课本或是实践活动等学校教育都未把孝文化的教育作为重点来建设。这种功利性需求似乎是顺应了“知识经济”“技术时代”的潮流。但随之而来的是产生了一大批的缺乏人情味的“学习机器”。更为严重的是这种背景下产生的所谓“人才”不仅不知回报社

14、会,还有可能做出危害社会的事。 4、家庭关系的错位目前我国中学生的家庭结构,大部分是一个孩子有6位直系长辈,即父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即所谓“倒金字塔制”或“四二一”制。在特殊生活环境下,中学生得到长辈太多关爱,导致其自幼养成以自我为中心的价值观念和处事态度。作为父母长辈,将孩子奉为“小皇帝”、“小公主”,含在口中怕化了,且独生子女没有亲生手足,在家中习惯于养尊处优,颐指气使。这是家庭关系的错位与颠倒。作为中学生,平时在学校中压力很大,学习任务重,父母长辈期望大,有时一味将孩子作为“学习机器”不重视家庭成员之间存在着自然的血亲关系这一重要的教育资源,缺少了必要的孝道德教育。这不能不说是家庭

15、教育的缺憾。那么如何发扬传统孝文化,解决当代部分中学生孝文化缺失的问题呢?三、当代中学生中华传统孝文化的重建首先,从社会方面来看,我们不妨借鉴一下我国古代的做法与当今邻国的一些可取之处。比如汉武帝在用人制度上坚持“举孝廉”;不断完善有关“孝亲”问题的立法;由“孝亲”推及“敬老”,并将“敬老”也法制化。这些政策都为汉武帝时期国家的大一统、经济的大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说明大力建设孝文化是符合国情的,而且有利于国家经济发展的。 试看亚洲四小龙之一的新加坡,新加坡内阁资政李光耀说:“如果孝道不受重视,生存体现就会变得薄弱,而文明的生活方式,也会因此变得粗野。”在新加坡,弘扬孝道不仅被作为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同时,国家领导人还把弘扬孝道作为解决国家人口问题和老龄化问题的重要策略。注重从孩子抓起。1982年,在当时的李光耀总理的建议下,新加坡政府在中学三四年级的道德教育必修科目中,增设了儒家伦理课程。通过课堂教育的形式,把忠孝、节义、廉耻等传统儒家伦理思想灌输给孩子。其中孝的内涵就是“孝敬父母,尊重长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