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周易和人生智慧东方俊贺先生献血之作

上传人:ap****ve 文档编号:112167784 上传时间:2019-11-05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7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学周易和人生智慧东方俊贺先生献血之作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国学周易和人生智慧东方俊贺先生献血之作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国学周易和人生智慧东方俊贺先生献血之作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国学周易和人生智慧东方俊贺先生献血之作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国学周易和人生智慧东方俊贺先生献血之作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学周易和人生智慧东方俊贺先生献血之作》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学周易和人生智慧东方俊贺先生献血之作(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国学周易与人生智慧 讲授:东方俊贺 时间:2011年6月26日 中国传统文化系列中国传统文化系列 目 录 Report Contents 一、中国传统文化(国学)实义概述一、中国传统文化(国学)实义概述 二、易学实义概述二、易学实义概述 三、易学的人生智慧三、易学的人生智慧 一、中国传统文化(国学)实义概述一、中国传统文化(国学)实义概述 国学文化,由起源于一个国家,进入国民生活、精 神,团结国民心意,使人们爱国、知家庭、知亲友、明 道义、明公明私、有理性、完善人格。国学,是国家的 精神,国民之精神支撑,民族之灵魂。 “国学”文化应分为二大层面,即“基础层”与“高精妙 层”。基础层主要是国学走

2、进普通社会,已成为人民精神 与生活之支柱,成为国家团结国民之核心,成为人格之 主宰,直接从语言、思维方式影响到人在行为与一切事 物中之精神要素。 1 1、中国传统文化(国学)的层次、中国传统文化(国学)的层次 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世界上的文化只有两种:一种 是顺从人性的,一种顺从人心的。 顺从人性的文化,是以 升化人性之良知、善意,使 人知仁爱、正气、奉公、守 道德、知客观、对人友善, 使人具就人格,具就品行等 为主导。 顺从人心的文化,是哗 众起宠、引发人之贪心欲望 、以欺诈为智慧、以嬉戏为 乐、蛊惑人心、自私夺利等 为基本。 2 2、中国传统文化(国学)内容组成、中国传统文化(国学)内容组

3、成 易学易学 易学,溯源于远古的伏羲氏时代,其实义为精妙高 深的理学公式和独到的数学法则,实演世间万物循环变异 之机宜与规律,是人类认识客观宇宙和大自然之唯一至宝 之学。 易经又称周易,则 是一部用卦象明通万事万 物之运化的内在规律和机宜的经典。她先于佛学和道学, 列为“三玄学”之首。 易学的内容涵盖了宇宙中的一切事物,在时空上也从宇宙 的起源一直延续到现代和未来。她的内义分为两个层次: 1、基础层,包含一切通过文字可知的易理、易象、易数的 基本层面和哲学层面,昭示的是一般层面的万事万物之运化的 规律和机宜。 2、玄义层,非文字可载的“易理、易象、易数”高精妙层, 只能通过实修参悟。通常为佛、

4、道实体修行者次第获得,是深 层次的明通万事万物之运化的内在规律和机宜。如六祖慧能大 师,从没有读过易经,但通悟佛法后自然就通晓玄妙的易理、 易象,就会选择绝佳的风水宝地创建曹溪道场,弘化苍生。 道学道学 道家文化从概念来说,应该是汉文化之核心文化。 道学,源于周易,是易学的子文化。她起源于上古。 炎黄时期,我国就有了道学文化。“道学”正式宗纳名归是 在周朝中叶,起缘于鼻祖老子道君。距今已有数千年,老 子提倡:“清静无为,恬淡虚无,顺应客观,尊重自然, 无为而治”。 在修行上,道学利用易经的法则进行实体修化,元归 无极之境。 儒学儒学 儒学起源于中国周朝之中叶,与道学并时,所以有孔 子问道于老子

5、之美谈。儒学教人以“仁爱”,重义轻利,诚 信,朴实,勤奋好学。儒学之师祖孔夫子先生,历代都称 之为“至圣孔子先师”,并尊之为“万世师表”。 儒学,是一种关于社会人性的学问,是调理人心,诱发 人性良知,平衡心性关系,和谐社会关系之社会学。她以世 间做人为主。讲究“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教 人尊重客观、顺应自然,教人以诚信、友爱、仁厚,教人做 一个完善的人、一个有品质的人、一个有人格的人,即孔子 所言“君子”是也! 岐黄学岐黄学 岐黄学,是渊远流长、济苦扶危之东方中医药学。 以“阴阳五形、生克制化”的法则阐述人类之生化原理, 如中医之 “经络学”、“辨症施治”等的法则,都是独具见 解的

6、学问。 岐黄学的内义,是讲究“未病先养”,认为人的生命来 源于宇宙大自然,所以应尊重宇宙,顺应自然。如上古 天真论说,人应“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 居有常”,可以颐养天年。值得一提的是,岐黄学认 识到了人类与植物的依赖依存关系,如神农本草经, 就是一部最早的植物宝典。 佛学与喇嘛学是同出一源之二支。佛学起源于印度 ,流入中国已有两千多年历史,他与汉地的道学在对宇 宙、对大自然、对人类之认识有着殊途同归的内义,只 是所愿境地有着差别。 值得一提的是汉文字,在佛学流入中土之前,汉文 字的创造圣人,就与佛学之流入作好了文字的铺垫,从 文字之实义中造就了佛学东来的基础。也就是说,佛学 和中国

7、文字有着天然的缘和。 佛学佛学 佛学,十分讲究心性(有直指人心之谈),讲究慈悲 、实行、实修,讲究善知识、真知识。讲究正见、正知、 正解,讲究般若智慧,讲究悟证,明澈佛学与世无争,度 人度己。 讲究以现有之人身为基础,虔诚投入超脱俗尘, 明白本性和宇宙直至完全证悟。 佛学重视心、体实修之感应觉化。两千多年来,深得 人类的尊重和爱拥。佛学与道学在国学中侧重于出世,即 借人类之来源于宇宙大自然的根蒂关系而返本归真,明白 宇宙大自然之内义。 3 3、中国传统文化(国学)的归属与渊源、中国传统文化(国学)的归属与渊源 二、易学实义概述二、易学实义概述 易经别名周易。 “周”是“易道周普无所不备 ”的意

8、思。因为易以六十四卦 、三百八十四爻笼括宇宙的万 事万物,所以卦爻的含义,自 然是周延普遍的意思。 上日下月为易。 “易之为字,从月从日阴阳具 矣。” “易者,日月也。” “日月为易,刚柔相当。” 易名易名 阐述阐述 “易”历来有一名含三义的说法: 1、简易,即“易”虽包罗万象,但有一个最简化的公式或 “定理”,一切事物和现象都可以装进这个“定理”里,都 可以用这个“定理”来释解。即“大道至简是也”。 2、变易,即“易”是讲变化之道的,也就是讲“辨证法”的 。 3、不易,即“易”虽讲变化,但这变化之“道”却是永恒不 变的,也就是可以“以不变应万变”。 唐孔颖达周易正义 易经,是一 部诠释宇宙、

9、天地运 化规律变易的经典与 学问 易经被世人誉为 群经之首,是中国文 化之母! 易经包括经和传两 大部分,易传由大成至圣先师孔 夫子撰写,由十篇解释经文大义,犹 如经之羽翼,故又名十翼,包括 的内容有:, 十翼: 彖辞上、彖辞下, 象辞上、象辞下, 系辞上、系辞下, 文言、序卦、说卦、杂卦 易经的易经的 内容内容 易经,包括卦辞与爻辞,分上下两篇 。古人观物取象,把宇宙间变化万端的事物分为阴阳 两大类,用两种符号表示:阴为,阳为 。在 此基础上,以阴阳符号为“爻”(yo),每三爻叠为 一卦,出现了“八卦”,即乾、坤、震、巽(xn)、 坎、离、艮(gn)、兑。 八卦 六十四卦 易象 古人把东、南

10、、西、北四方每一方的七 宿想象为四种动物形象,叫做“四象”。 【东方七宿】如同飞舞在春天初夏夜空的巨龙 ,故而称为“东宫苍龙”; 【北方七宿】似蛇、龟出现在夏天秋初的夜空 ,故而称为“北宫玄武”; 【西方七宿】犹猛虎跃出深秋初冬的夜空,故 而称为“西宫白虎” 【南方七宿】像一只展翅飞翔的朱雀,出现在 寒冬早春的夜空,故而称为“南宫朱雀”。 北居,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北居,天一生水,地六成之; 东居,天三生木,地八成之;东居,天三生木,地八成之; 南居,地二生火,天七成之;南居,地二生火,天七成之; 中居,天五生土,地十成之;中居,天五生土,地十成之; 西居,地四生金,天九成之。西居,地四生金,

11、天九成之。 易数 易学预测中常有五种情 况是不能应验的,即“易学预 测五不灵”: 一、大恶人家不灵; 二、大善人家不灵(相对而言); 三、触犯神煞人家不灵; 四、德性衰败者家族不灵; 五、易学之理学而不精者不灵。 易学中的易学中的 不传之秘不传之秘 易学十不测十不看 1、不孝不忠者不测/看; 2、不仁不义者不测/看; 3、造恶杀生者不测/看; 4、心术不测者不测/看; 5、粗鄙无礼者不测/看; 6、贪婪无度者不测/看; 7、来历不明者不测/看; 8、信任不专者不测/看; 9、损人利己者不测/看; 10、不修善积德者不测/看。 古人云:“欲求滕公之佳城,须积叔敖之阴德”。佛 学三世因果经里揭示的

12、人类生存“因果”的规律,也 在风水地理的实际运用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儒家宗师朱熹先生有说:“未葬山头地,先看屋下人 。屋下人无福,山头地不灵。山川有灵而无主,尸骨有 主而不灵。不是地师眼不开,大地原待福人来!”。 举头三尺有神明,积善人家有余庆。这是天地运化 的客观规律。 小运依于大运之中,大运含于宇宙运小运依于大运之中,大运含于宇宙运 化之内化之内 三、易学的人生智慧三、易学的人生智慧 静心集神 集神生智 互互 动动 时时 间间 世界因你而美丽世界因你而美丽! The world is beautiful The world is beautiful because of you !because of you ! 东方俊贺的博客: QQ群名:国学雅苑 个人版权所有,严禁复制泄密个人版权所有,严禁复制泄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