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星月语文教学计划

上传人:xins****2008 文档编号:112166661 上传时间:2019-11-05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张星月语文教学计划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张星月语文教学计划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张星月语文教学计划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张星月语文教学计划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张星月语文教学计划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张星月语文教学计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张星月语文教学计划(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金 凤 区 第 十 一 小 学教学工作手册基 本 信 息 登 记姓 名:张星月性 别:女职 称:年 级:一年级学 科:语文人 数:54教师的工作业绩:期末书写学生的学习成绩:期末书写备注:教 学 进 度 表周 次时 间教学内容课时数12.17 2.21开学常规教育 识字1 1柳树醒了 2春雨的色彩822.24 2.283邓小平爷爷植树 4古诗两首语文园地一 识字二 833.3 3.7单元复习检测5看电视 6胖乎乎的手 7棉鞋里的阳光 843.10 3.148月亮的心愿 语文园地二 识字3单元复习检测853.17 3.219两只鸡蛋 10松鼠和松树11美丽的小路 663.24 3.2812失物招

2、领语文园地三 识字4单元复习检测873.31 4.44.5(周六)清明节3天假期4.54.784.8 4.1113古诗两首 14荷叶圆圆15夏夜多美6 94.14 4.1815夏夜多美16要下雨了 17小壁虎借尾巴 语文园地四 8104.21 4.25单元复习检测识字5 18四个太阳 19乌鸦喝水 8114.28 4.30期中考试及评讲125.4 5.9 20司马光 21称象 语文园地五 单元复习检测 5.4(周日)调休9 135.12 5.16 识字6 22吃水不忘挖井人 23王二小 24画家乡 8145.19 5.2325快乐的节日语文园地六 识字7 26小白兔和小灰兔 8155.265.

3、30 27两只小狮子28小伙伴 29手捧空花盆的孩子6.1(周日)儿童节6166.3 6.6语文园地七 识字8 30棉花姑娘 6.2(周一)端午节3天假期5.316.26176.9 6.1332兰兰过桥 33火车的故事 34小蝌蚪找妈妈 6186.166.2031地球爷爷的手 语文园地八 复习 7196.23 6.27总复习206.30 7.4总复习217.77.11期末考试本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以专题组织单元,以整合的方式组织教材内容。8个单元8个专题,分为8组:多彩的春天、家庭生活、保护环境、快乐的夏天、动脑筋想办法、我们的生活多么幸福、我们都有好品质、我们身边的科学。8个专题贴近儿童生活,

4、体现时代特点,蕴涵教育价值,把知识、能力、方法、情感融为一体。每个专题内涵都必将宽泛,避免了教材内容的局限性。每组包括1课“识字”、45篇课文和1个“语文园地”,各部分相互联系,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识字课包括词语、三字经、对对子、谜语、谚语、诗歌等多种形式。课文共34篇,内容丰富多彩。“语文园地”包括4个栏目:我的发现鼓励学生探究发现,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主要是识字的方法;日积月累引导学生积累好词佳句、优秀段篇;口语交际与专题联系,在双向互动中培养口语交际能力;展示台给学生提供展示学习所得的舞台。8组之后有5篇选读课文,最后是两个生字表。本册识字的编排,继续实行认写分开、多认少写的原则。全

5、册要求认识550个常用字,会写250个认识的字。要求认识的字和要求会写的字,分别在练习里有标明。此外,在语文园地里也安排了少量要认识的字。书后生字表(一),列出了全册要认识的字,生字表(二),列出了全册要求会写的字。二、教学总目标(听说读写能力的安排):(一)识字与写字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2、认识常用汉字550个,其中250个会写。3、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4、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5、初步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6、能用音序法查字典,学习独立识字。(二)阅读

6、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4、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5、阅读浅近的童话、语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系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6、诵读儿歌、童谣、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7、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在阅读中,体会句号、文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8、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或格言警句。背诵优秀诗词文15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万字。(三)写话 对写话有兴趣,能简单写自己想说的话(四)口语交际1、

7、学讲普通话,逐步养成用普通话的习惯。2、能认真同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3、听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复述大意和精彩情节。4、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能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5、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6、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讨论,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自己的意见。(五)综合性学习1、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能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结合课内外阅读,共同讨论。2、观察大自然,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3、热心参加校园、社区活动。结合活动,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想法。三、教学重难点:重点:如何巩固认识的550字,会写的250字。难点:如何正确的阅读。四、教学

8、措施:(一)识字与写字:1、相信学生能够用已经形成的初步的识字能力来学习本册生字,鼓励他们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识字。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加强同学间的交流与合作,如,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当小老师等。2、采用多种形式,注意加强生字的复习和巩固,防止回生。3、加强写字指导,不但要写对,更要写好。最好每节课上都让学生写几个字,切实保证写字质量。(二)阅读教学:1、重视朗读的指导。2、避免单调枯燥的技术性朗读指导,采用多种方式,如给画面配音,分角色朗读等,引导学生朗读。3、 重视学生个人的阅读感受,除了讨论书中的思考题外,给学生质疑问难的机会,给学生充分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4、 重视课外阅读的指导。引导学生选择好

9、的读物。(三)口语交际教学:1、重视创设情境,使学生入情入景地进行口语交际。2、重视日常教学中的口语交际活动。3、努力开发语文课程资源,充分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时间活动,增强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教 学 工 作 计 划教 学 工 作 计 划本班学生学情分析学生情况分析:从任教班级学风、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学习能力和学习态度等方面分析。三、学情分析本班共有学生54人。一一类生字掌握较牢固。看拼音写词语一题,错误率较低,孩子们也很重视,书写比较规范。形近字组词一题,学生也完成得不错。从这里可以看出老师们平时教学及训练的力度,说明只要我们严格要求,经常巩固,学生就能给你

10、满意的答复。二学过的诗文记得较熟。从词语泡泡龙和根据课文内容填空这两题来看,我们认为因平时注重了以读带讲,鼓励学生多读多背,所以孩子们答题时比较轻松,当然书写时受拼音和二类字的影响,答案出现偏差,但总的来说必须肯定孩子们读书的效果。三学生对句子的概念认识比较充分。试卷中出现了照例子写句子和整词成句的题目,大多数孩子能较清楚完整的表达。这也与我们平时的训练分不开。本学期我们所有的班级都开始了写话训练,一来培养孩子们写作的兴趣和习惯,二来规范孩子们的书面语言。从这次测试看,写话训练初见成效。测查也反映出学生身上几个明显的共性的问题:一拼音的掌握不够牢固。大小写字母的辨识,音节的正确运用及书写成了部

11、分孩子的难题,因为此而失的分较多,也比较可惜。二二类生字成了考试的拦路虎。因为试卷的汉字未注音,有些填空的题目涉及书写二类字,在答题时,学生的思维受到了限制和影响。如字音连线的题目,写反义词的题目,词语搭配的题目都因不太认识生字或要求书写二类字而出现张冠李戴等各种各样错误。这一现象给我们今后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多的思考。作为要求会认的字学生应该掌握到怎样的程度,怎样扩大学生的识字量,都应该成为教学研究的范围。三学生书写答题态度不认真,卷面不整洁。从客观上分析,由于时间紧,题量大,试题密,孩子们书写时,卷面很不美观。但是从平时的情况看,学生也存在忽视卷面的问题。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12、应成为平时训练的重点。 针对上述分析,我们力求在今后的教学中做到以下几点:一继续落实字词的教学,全面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从考试的情况看,只要老师重视,学生就一定能有所收获有所发展。现在对学生的考核越来越全面,会读书的孩子,书面表达能力一定不差。会听话的孩子,与人交往的能力与习惯也很棒。在课堂上重视全面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既是从学生的长期发展出发,也为期末的测查省点余力。二重视二类字的教学,鼓励学生多识字。二类字属于要求会认的字,但在运用和书写时不可能完全和一类字割裂开来。遵循学生生活中认字的规律,从学生用字的实际情况来看,有些常用的二类字应鼓励学生去写。并且在课余要求学生多读书,多识字,扩大识字量,为阅读扫清障碍。三继续巩固拼音教学,使拼音真正成为学习语文的工具。四及时端正学生的书写态度,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教 学 工 作 计 划教学措施教学措施: 1加强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主要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