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2015级17、20班第7课第1框课件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12158368 上传时间:2019-11-05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1,0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2015级17、20班第7课第1框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高2015级17、20班第7课第1框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高2015级17、20班第7课第1框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高2015级17、20班第7课第1框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高2015级17、20班第7课第1框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2015级17、20班第7课第1框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2015级17、20班第7课第1框课件(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前预习】 1、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关系如何? 2、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是什么?核心 是什么?(是什么) 3、为什么要发扬 中华民族精神(作用)?(为 什么) 4、如何理解中华民族精神永不泯灭(中华民 族精神的特点)? 5、我们怎样发扬爱国主义?(怎么办) 文化生活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 族精神 第七课 我们的民族精神 第一框: 永恒的民族精神 阳安中学 施跃国 2016年10月30日 【学习目标】 1、识记: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及其 核心;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 2、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 当今爱 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的一致性 。 【学习重点】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和作用 【学习难点

2、】爱国主义是具体的 【教具、教法、学时】多媒体;在自主学习 的基础上,开展合作探究;1-2课时。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 ,有拚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 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 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 ,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 是中国的脊梁。 合作与探究合作与探究1 1、你认为鲁迅先生所说的你认为鲁迅先生所说的“ “ 中国的脊梁中国的脊梁” ”体现了什么精神?体现了什么精神? 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 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 基础上形成的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基础上形成的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 中华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精神中

3、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关系?关系? 分析: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有什么关系? 结结 晶晶 (一)中华民族之魂 1、中华民族精神与中华文化的关系 (1)中华文化的力量,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体现集中体现为民族精神的为民族精神的 力量;力量; (2)(2)中华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绵延数千年的优优 秀文化传统秀文化传统之中;之中; (3)(3)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和灵 魂。 中华民族中华民族 中华民族文化中华民族文化中华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精神 根 魂 深深植根于 “ “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 ,中国才

4、有真进步,中国才有真进步” ”。 请概括出中华民族精神对中华民族的作用 2、中华民族精神对中华民族的作用 (“三精神” “一魂” “一火炬”) (1)(1)始终是维系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精神纽带; (2)(2)支撑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精神支柱; (3)(3) 推动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精神动力。 (4)(4)是中华民族之是中华民族之魂;魂; (5)(5)是中华民族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永远的精神火炬(见课本见课本 P76P76)。 体现了中 华民族精 神的什么 特点? 3、中华民

5、族精神的特点 (1)(1)熔炼于辉煌的古代中华文化熔炼于辉煌的古代中华文化之中;之中; (2)(2)也玉成于近现代中国人民救亡图强,前也玉成于近现代中国人民救亡图强,前 仆后继的奋勇抗争仆后继的奋勇抗争之中之中 ; (3)(3)更彰显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更彰显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 之中之中。 中华民族精神的中华民族精神的发展历程发展历程表明表明: : 中华民族精神的特点:永不泯灭 永不泯灭 思考1、从文化传承的角度,说明中华民族 精神为什么能永不泯灭? (1)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优秀传统文化 之中,具有历史继承性、相对稳定性; (2)中华民族精神具有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 性,能

6、够做到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3)中华民族精神富有创新性,实现了民族 精神与时代精神的统一。 (二)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基本内涵: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包括团结 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 自强不息。 团结统一团结统一 爱好和平爱好和平 勤劳勇敢勤劳勇敢 自强不息自强不息 爱国爱国 主义主义 (核心)(核心) 1、团结统一 是指中华民族为了实现共同的理想和目是指中华民族为了实现共同的理想和目 标,凝聚全民族的意志、智慧和力量,标,凝聚全民族的意志、智慧和力量, 同心同德、维护统一、顾全大局的同心同德、维护统一、顾全大局的互助互助 合作合作精神。精神。 (1)(1)含义:含义: 中华

7、民族团结统一的精神,无论在国家顺利发 展、兴旺发达的时期,还是在祖国面临危难、 生死存亡的关头,都迸发出强大的力量,使任 何征服或分裂中华民族的企图都不能得逞。 (2)重要性: 同舟共济 万众一心 协力同心 土尔扈特东归 文成公主入藏昭君出塞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土尔扈特部首领渥巴锡( 阿玉奇汗之曾孙)为摆脱沙俄压迫,维护民族独立,率 领部众发动了武装起义,并冲破沙俄重重截击,历经千 辛万苦,胜利返回祖国。土尔扈特部的回归为巩固中华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写下了可歌可泣的光辉篇章。 根据清宫档案满文录副奏折的记载,离开伏尔加 草原的十七万土尔扈特人,经过一路的恶战,

8、加上疾病 和饥饿的困扰,“其至伊犁者,仅以半计”。就是说,约 有八、九万人牺牲了生命。 合作与探究2、“土尔扈特东归”所展示的是什 么精神? 希望国家统一、反对民族分裂的团结统一的 民族精神。 “如果世界上有骄傲到不肯打仗的民族,那么这 个民族就是中国。中国人天生的态度就是宽容和友 好,以礼待人并希望得到回报。假如中国人愿意的 话,他们的国家是最强大的国家。但他们希望的只 是自由而不是支配。” -英国哲学家罗素 法国思想家莱布尼兹在中国近事序言中说: “即使在战争艺术与战争科学上,他们(指中国人 )也低于我们的水准。这不是出于无知,而是他们 本意不愿如此,因为他们都鄙视人类所产生或者导 致侵略

9、的行径。” 名人名言理解: 2、爱好和平 是指中华民族在同其他民族的交往中,是指中华民族在同其他民族的交往中, 平等相待、友好相处,求同存异、团结平等相待、友好相处,求同存异、团结 合作,为了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合作,为了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 展而努力奉献的精神。展而努力奉献的精神。 (1)(1)含义:含义: (2)历史(形成): 中华民族素来以热情好客、睦邻友好、崇尚交流 著称于世,以“礼仪之邦”享誉于史。 (3)现实作用:和平外交政策,走和平发展道路, 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随堂练习1、在解决国际争端问题上,中国 政府一贯主张用和平方式解决,坚决反对诉 诸屋

10、里相威胁,这说明( ) A、中国对任何问题的解决都放弃使用武力 。 B、热爱和平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有机组成部 分。 C、世界各国都是热爱和平的。 D、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B 3、勤劳勇敢 是指中华民族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是指中华民族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 中表现出来的中表现出来的不惧艰难不惧艰难的精神。的精神。 (1)含义: (2)重要性: 是中华民族的优良品格,正是这种精神, 奠定了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的立业根基。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克勤于邦,克俭于家;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 天道酬勤; 勤能补拙,一分辛劳一分才;

11、狭路相逢勇者胜;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等; 大禹治水 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 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 列; 出自司马迁报任安书。 4、自强不息 是指中华民族所具有的独立自主、 奋发向上、不断进取、永无止境、 生生不息的精神。 (1)含义: (2)重要性: 自强不息精神逐渐积淀为中 华民族的内在气质,成为鞭 策中华儿女不断开拓进取的 永恒的精神力量。 夸父逐日、大禹治水、愚公移山、卧薪尝胆、闻鸡 起舞; 自古男儿当自强;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老骥伏枥,志

12、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抗震救灾; 灾民自救等 随堂练习2、“大禹治水”是妇孺皆知的故事,大禹 三过家门而不入的精神成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典 范。这说明( ) A、自强不息精神已积淀为中华民族的内在气质, 成为鞭策中华儿女不断开拓进取的永恒的精神力量 。 B、自强不息精神是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气质。 C、只要具有自强不息的精神,中华民族就永远立 于不败之地。 D、自强不息这一概念最早出自周易。 A (三)永远高扬爱国主义的旗帜 1 1、中华民族精神的、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核心: : 爱国主义爱国主义 中华民族精神,是一个互相联系的整体。爱国主义是 核心,

13、它渗透在中华民族精神的一切领域。团结统一 是爱国主义精神的最基本的要求,是中华民族大家庭 中各个民族成员得以繁荣昌盛的基本条件;爱好和平 是爱国主义精神内涵的扩展和延伸,能够为中华民族 的存在和发展提供必要的外部力量支撑;勤劳勇敢、 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是实践爱国主义精神的必要前 提,是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精神的根本体现,也是中华 民族精神的脊梁和精髓。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团结统一 爱好和平 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爱国主义 最基本的要求 扩展和延伸 实践它的 必要前提 根本 体现 2 2、作用:、作用: 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

14、国人民团结奋 斗的斗的一面旗帜,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 自强不息的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精神支柱。 课堂活动: 交流爱国主义的诗词格言 1、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2、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 3、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 4、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 9、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宋范仲淹 岳阳楼记 5、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明顾炎武 6、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 7、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宋李清照夏日绝句 8、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三国曹植白马篇 10、 思考思考2 2:下面的行为都是爱国主义的表现吗?下面的行为都是爱国主义的表现吗? 车

15、辆被打翻 u网民指出,没有什么比爱国情感更为珍贵,也没有什么 比理性力量更为强大。如果把爱国热情纳入理性的通道, 一定可以产生无比笃定、坚韧、持续的力量。 u “中国政府现在有忙不完的事,还要花很大精力安抚国 民情绪。”网民“如心”呼吁,请大家响应新华社的号召“把 自己的事情办好,就是最大的爱国”,用我们的责任感, 理智地真心帮助我们的国家。 u网民认为,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用正确的方式 ,正确而有效地表达爱国,才能让我们国家的利益最大化 ,才能使我们在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时,获得真正的“ 多赢”。 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是具体的 3、爱国主义的特征 (1)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有共同

16、的要 求,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共性与个性的统 一) (2)在当代中国,爱国与爱社会主义在本质上 是一致的 。 4、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 。 (1)提倡理性爱国,反对民族主义情绪 ; (2)爱国主义应该表现在实际行动中 : 建设和繁荣祖国;反对侵略,保卫祖国;反对民族分 裂,维护祖国统一;维护国家尊严,展现民族风采 。 随堂练习随堂练习3 3、邓小平谈到爱国时曾经说:邓小平谈到爱国时曾经说:“ “难道祖难道祖 国是抽象的吗国是抽象的吗? ?不爱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的新中不爱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的新中 国,爱什么呢国,爱什么呢?”?”这说明这说明( )( ) 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 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 爱国主义爱国主义 不是具体的,而是抽象的 不是具体的,而是抽象的 在当代中国,爱国与在当代中国,爱国与 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 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 爱国就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