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网合一资料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12157395 上传时间:2019-11-05 格式:PPT 页数:71 大小:3.7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三网合一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71页
新三网合一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71页
新三网合一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71页
新三网合一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71页
新三网合一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7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三网合一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三网合一资料(7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西安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 2003 2003年年1111月月 张保会张保会 主要内容 i 电话、电脑及电力网的“三网合一”的概念 i 电话、电脑及电力信息网对信道速率的要求 i 配电线电力载波的发展及宽带通信的未来 i“三网合一”的关键技术及问题 i“三网合一”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i 初步的实验研究 i 结论 电话、电脑及电力“三网合一”的 概念(一) 1.1 人们对信息的多种需求: i 随着21世纪信息社会的到来,社会进步、经济发 展、教育普及、环境保护等都对通信提出了新的 、更高的要求。而且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提高 ,大家越来越认识到信息的重要性,人们对信息 的需求已从单一的信息形式向

2、交互式多媒体信息 发展。因而人们迫切希望获得大容量和高速率的 数据、视频、图像、语音等高质量的服务,但这是 传统的接入方式所无法实现的。所以,使用新一代 的接入网技术和建立新的接入网是当前通信领域 面临的新课题。 电话、电脑及电力 “三网合一”的 概念(二) 1.2 多种信息融合后的经济与方便性: i人们为了方便联系与交流,要安装电话,携带手 机和BP机;为了娱乐,要有电视机用于接收视频 信息;还要有计算机连接国际互连网。信息为社 会服务的实质是流通(共享),然而,由于历史 的原因,人们将信息按它的某种表现形式的不同 ,分为语音,数据和图象,并为之设计了三套不 同的传输设施,处理设备、接收和传

3、送终端,形 成了不同的行业,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并且我们需 要向几家不同的公司缴纳费用。这显然对信息的 流通和共享造成了阻碍。 电话、电脑及电力 “三网合一”的 概念(三) 1.2 多种信息融合后的经济与方便性: i而数字技术的全面采用可以使电话、数据和图 像等业务信息都可以采用统一的数码(0/1)传输 、交换和分配。在未来的网络传送平台上,业 务信息的种类不再重要,网络将“一视同仁”。 基于柔性连结技术的宽带IP,必然要成为通信 的主流网和基础网。 电话、电脑及电力 “三网合一”的 概念(四) 1.3 用电力网实现“三网合一”的合理性 i 能量和信息是人类社会生活必不可少的,在以 上三种网络中

4、,只有电力网既可以承载能量, 又可以承载信息。 i电力网络是世界上已有最广的有线网络,电力 网络比任何其他的有线通信网络更加坚固和现 代化。 i如果充分利用现成的电力网络承载电话、电脑 和电视网络的任务,无疑是最为方便和简洁的 。 电话、电脑及电力 “三网合一”的 概念(五) 1.4 利用电力网承载各种信息接入网的可能性: i 1997年以来,电力线通信(PLTPower Line Telecommunication,一种可让高速数据流在低压配电网 的导线和基础设施上传递的技术)发展迅速,速率也越来 越高。目前2-3Mbps速率的芯片已经问世,而10Mbps的 芯片将于年内推出,已经实现了AD

5、SL-1的1.536Mbps的 标准。 i 专家们预计,这种利用公共电网传送数据技术的开发成功 ,将会大范围的引入许多基于因特网的应用,如电子商务 、远程操作、网络广播、娱乐业和IP电话。 i 电力公司开展这方面业务所需投入的费用和其它宽带数据 接入系统相比要低的多。不愿实施该项业务的电力公司还 可出租资源,向准备采用其网络进行运营的公司收取费用 。 电话、电脑及电力 “三网合一”的 概念(六) 1.4 利用电力网承载各种信息接入网的可能性: i 在管理体制上,电信经营打破垄断、鼓励竞争,制订互联 法规、规范市场行为已成为国际潮流。1997年有69个国家 和地区在WTO全球电信贸易自由化协议上

6、签字,同意分期 分批地相互开放电信市场。这个协议事实上已成为WTO成 员国在电信领域内应共同遵守的国际法规。中美签署的关 于中国加入WTO的双边协议中就包含了中方要遵守的世界 电信协议的基本条款。允许外资在所有电信服务业中占有 49%的股权。 i 93年12月国务院批准由原电子工业部、电力工业部和铁道 部共同组建中国联合通信有限公司,被授予电信基本业务 的经营权。近日,由重庆电力局、重庆广电局等11个单位 组建的重庆信息港宽带网络有限公司宣告成立 电话、电脑及电力“三网合一” 的概念(七) 1.5“三网合一”的概念 i电力系统在经营和服务内容上实现“三网合一” ,在主营电能的同时兼营电信。 电

7、力系统可以利用现有的电力信息设备、通道 和杆塔、缆沟等资源,也可以改建和再建自己 经营或合作经营的信息主干网络。电力信息主 干网除满足电力行业自身需要的电话、电脑、 视频信息交换外,富裕的信息资源应该向社会 公众提供服务。 电话、电脑及电力 “三网合一” 的概念(八) 1.5 “三网合一”的概念 i在配电网络中,“三网合一”是指三种服务功能 的网络由现有的配电网络物理体系担任。 在配电网络传输能量流的同时,传输数字语音 和数据流,从而实现高速因特网的接入网即计 算机的局域网、电话网的接入网及模块局。而 因特网的主干网和电话交换主网仍由原来的主 干网络担任或由电力信息主干网担任。 电话、电脑及电

8、力 “三网合一”的 概念(九) 1.6 “三网合一 ”的框架 电话、电脑及电力信息网对信道 速率的要求(一) 2.1 电话的发展及对信道的要求 i语音使用电路交换机制(Circuit Switching),而数据 使用分组交换机制(Packet Switching)。分组交换机制 在公共网络上传输话音已经成为现实。 i 理论和实验都已证明,使用音频压缩技术的IP电话, 16kbps的速率已经能实现非常好的音频质量。 i IP技术允许多个用户共用同一带宽资源,改变了传统 电话由单个用户独占一个信道的方式,节省了用户使用 单独信道的费用 电话、电脑及电力信息网对信道 速率的要求(二) 2.2 In

9、ternet网业务对速率的要求 i 进入90年代中期以来,因特网业务量的增长已 构成数据业务的主要增长因素,到2000年用户数 将可能达到3亿5亿左右。1990年到2000年这10 年间,用户数增长了大约2个量级。 电话、电脑及电力信息网对信道 速率的要求(三) 2.2 Internet网业务对速率的要求 i除了用户数量的指数式增长外,业务带宽(传 输速率)也呈现了指数式增长态势。例如在 1990年左右,主要业务是E-mail,带宽仅 1kbps左右;到了1995年,主要业务成为Web浏 览,所用的带宽已增长到大约50kbps;到2000 年左右,活动图像将成为重要业务,所占用的 带宽可达5M

10、bps。10年间,业务带宽的增长可 达4个量级。 电话、电脑及电力信息网对信道 速率的要求(四) 2.2 Internet网业务对速率的要求 i 网络业务主要包括: 1).大量低延时数据业务应用需要高带宽。诸如Web 浏览的典型带宽可从数十kbps到数百Kbps,而LAN的 典型带宽可从10Mbps到100Mbps。 2).本身带宽窄,但通信量极大的业务应用(如电话、 Email)也需要很高的网络带宽,例如IP电话业务在继 续增长,Email的规模正变得越来越大。 3).视频点播等宽带应用更需要高带宽。 电话、电脑及电力信息网对信道 速率的要求(五) 2.3 有线电视网的速率需求 i多媒体技术

11、的出现与发展,使视频图象的网络传 输成为可能。数字视频:将模拟视频信号转化为数 字信号。例如:标准 PAL制电视信号进行采样后 的 4:2:2格式总码流率可达:165.888Mbps.经过压 缩、打包处理后的数字信号的传输,如果使用 MPEG1(国际标准11172)可产生1.2Mbps的视频 录象质量输出(NTSC352*240)。 电话、电脑及电力信息网对信道 速率的要求(六) 2.3 有线电视网的速率需求 i网络上传输视频,近年来发展迅速,现有的视 频标准有MPEG1、MPEG2和MPEG4,目前 正在制定MPEG7标准,预计2001年正式推出 。这些国际标准为传输通讯、压缩制定了标准 和

12、协议。例如:使用MPEG1可将非压缩视频 472Mbps的信号压缩为1.2Mbps的视频。 电话、电脑及电力信息网对信道 速率的要求(七) 2.3 有线电视网的速率需求 i目前,网上已经开通了部分广播和电视,实时 接收网络广播的速率为16kbps-20kbps时,收听 的效果较好。 i湖南卫视收看速率为20kbps、中央电视台-1收 视速率为55kbps时,由于速率较低,效果不理 想。凤凰卫视网上实时播放,收视速率达350 Kbps 时,有较好的效果. i从教育网内视频点播来看,如果有150kbps 220kbps的带宽,就会有较好的收看效果。 电话、电脑及电力信息网对信道 速率的要求(八)

13、2.4 电力系统本身对信息的需求越来越多 i随着智能化可通信的电气设备、电气主设备的 预知维修、互联电力系统的实时控制和电力市场 化运营的发展,都需要实时的、大量的电力信息 传递。构建面向发、输、变、配电设备及千千万 万电力用户的电力信息接入网摆在电力工程界的 面前。是重铺信道、租用电话信道,还是利用电 力线路、电力网络资源构建电力信息网络的接入 网,在技术和经济上都是值得反复权衡的重大问 题。 电话、电脑及电力信息网对信道 速率的要求(九) 2.5 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为维持功率流的安全、可靠和经济地流动和电能 商品的有效交易,电力系统需要: 大容量的实时信息 信息源自整个电网及用户 信息

14、网与电网具有大致相同的结构 电话、电脑及电力信息网对信道 速率的要求(十) 2.5 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电力系统应该: 充分利用电力网络资源,开发电力线载波新技术 ,构造电脑、电话和电力的“三网合一”网络,主 营电力兼营电信。 配电线电力载波的发展及宽带 通信的未来(一) 3.1 PLT的研究发展 i电力线载波不是新技术,于20世纪20年代就开 始应用于电力系统。 i宽带高速电力线通信(PLT)技术的研究从 1997年开始在全世界兴起,并形成高潮。在欧 洲和日本,每年举行一次ISPLC(电力线通信及 应用国际学术年会),来探讨PLT技术的发展和 应用,参加者都是一些大学的学者和从事PLT 开

15、发技术的著名公司。 配电线电力载波的发展及宽带 通信的未来(二) 3.1 PLT的研究发展 ISPLC(电力线通信及应用国际学术年会)会议 召开情况 配电线电力载波的发展及宽带 通信的未来(三) 3.1 PLT的研究发展 i在第一届ISPLC会议上英国的Norweb公司和 Lancaster大学对使用电力线高频的情况和跳频 调制在电力线上的应用做了介绍。 i第二届ISPLC会议,讨论电力线传输特性、模 型、通信系统、应用和测量几个方面的内容。 配电线电力载波的发展及宽带 通信的未来(四) 3.1 PLT的研究发展 i在第三届ISPLC会议上,比利时的学者提出使 用离散多音(DMT)调制技术,德

16、国、英国和 以色列的学者介绍了正交频分复用(OFDM) 调制技术在电力线通信中的应用。 i第四届ISPLC会议上,OFDM技术占了主要的 地位,码分多址(CDMA)技术已经占了次要 位置。大部分讨论都与OFDM技术有关。 配电线电力载波的发展及宽带 通信的未来(五) 3.1 PLT的研究发展 i1997年以来在欧洲成立了两个电力线通信论坛 IPCF(英国)和PTF(德国),并于2000年4 月合并为位于瑞士的PLCforum。目标是通过 经营信息来发展电力线通信市场:数字品质的语 音电话;速率高于1Mbps的互连网接入;家庭 自动化中的智能服务。 配电线电力载波的发展及宽带 通信的未来(六) 3.1 PLT的研究发展 i在北美,联合通信委员会 (UTC)于1998年成立 了电力线通信论坛 (PLTF)来考察电力线通信 的进展和使用。 i欧洲电信标准协会 (ETSI)于1999年成立了PLT 计划,准备制定新的PLT标准。 配电线电力载波的发展及宽带 通信的未来(七)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