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文言文课外阅读(有译文)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1214709 上传时间:2017-10-12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7.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文言文课外阅读(有译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中考文言文课外阅读(有译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中考文言文课外阅读(有译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中考文言文课外阅读(有译文)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中考文言文课外阅读(有译文)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文言文课外阅读(有译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文言文课外阅读(有译文)(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考文言文阅读1、献珥齐王夫人死,有七孺子皆近。薛公 欲知王所立,乃献七珥,美其一。明日视美珥所在,劝王立为夫人。(选自战国策齐策三)翻译齐王的夫人死了,有七位贵妾都是齐王所喜欢的。薛公想知道齐王要立(七个贵妾中的) 哪一个做新夫人,于是献给齐王七对(副) 珠玉耳饰,并且有意使其中的一对特别漂亮。第二天看最美的耳环给了哪位贵妾,便劝齐王立她为新夫人【注释】珥:珠玉制耳饰。 孺子:贵妾。 薛公:齐相田婴。【练习】1.文中加点的“近” 意思是(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3.薛公为何凭“美珥所在” 就可以劝齐王立其为夫人?他劝齐王立所立的目的是什么?【参考答案】一、1. 亲近。 2.薛

2、公想知道齐王要立(七个孺子中的)哪一个做新夫人,于是献给齐王七对(副)珠玉耳饰,并且有意使其中的一对特别漂亮。3.因为薛公从齐王把最漂亮的耳饰赐给她的细节上面,看出她是七人中齐王最喜欢的,所以可以顺水推舟劝齐王立她为夫人。博取国君赏识和新立夫人的感激。二、鼠作人语王恽杨劝农春卿夜读书,有鼠出跃书几上,忽投膏罐中。杨子取一方木覆之,随突以出,环书册走不辍,作人语曰:“油着!油着!”杨笑起曰:“ 吾避汝。 ”燕城阁前晌午市合,更忙猝不能过,即擎虚器云:“油着!油着!”人即开避。故鼠亦云云。闻者为笑。 (选自玉堂嘉话卷七)意思:大致说的是姓杨的的这个人晚上读书,有个老鼠跳到书案上,忽然间跳进了油罐里

3、了,他就用个木版盖在上面,结果老鼠突然又跳出来了,绕着书不停地走,并学人说话:蹭油!蹭油!他笑着躲开了说:我给你让路.(我躲着你)第二天中午集市上人很多他过不去就拿个空坛子什么的东西喊:蹭油!蹭油!人们就躲开了【练习】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几? ?覆? ?突? ?辍?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句子。3.文章结尾说“闻者为笑” ,他们笑什么?【参考答案】二、1. 桌子。盖。 冒起,把顶起来。 停。2.杨劝农春卿晚上读书。燕城楼前上午是集市,使得人们更加无法在那里快速通过,就手里举着空的罐子,嘴里喊着“油着!油着!”行人听见立即避开让出道来。3.笑老鼠竟然也会学人话来夺路出逃。三、儋耳夜书苏轼

4、己卯上元,余在儋耳。有老书生数人来过,曰:“良月佳夜,先生能一出乎? ”予欣然从之。步城西,入僧舍,历小巷,民夷杂揉,屠酤 纷然,归舍已三鼓 矣。舍中掩关熟寝,已再鼾 矣。放杖而笑,孰为得失?问先生何笑,盖自笑也;然亦笑韩退之,钓鱼无得,更欲远去,不知钓者未必得大鱼也。(选自东坡志林 卷一记游 )翻译己卯年(古人用天干地支纪年)元宵节,我当时在儋耳(海南一地名) ,有几个老书生来拜访我,说:“这么好的月夜,先生能不能出去游玩一趟?”我高兴地答应了。走出城西门,进入和尚寺庙,走过小巷,汉人、少数民族混杂,各种店铺商贩很多,回到住处已经半夜了。仆人关门熟睡,已经一觉醒来又睡去了。我放下拐杖大笑,谁

5、有所得谁有所失?问我为什么笑,大概是自己笑自己吧;但是也笑韩退之(韩愈)钓不上鱼来,打算到更远的地方去。其实不知道凡是钓鱼的人,未必都能钓得上来大鱼。【注释】儋耳 :今海南省儋县,苏轼于1097年被贬至此。文章写于己卯(1099) 年,是他谪居儋耳第三年。 民夷 :民,汉族;夷,当地土著,少数民族。屠酤: 屠,屠户;酤,卖酒者;这里泛指各种店铺商贩。三鼓:三更,即半夜,今23点至1 点。再鼾:一觉醒来又睡去,形容睡过一段时间。韩退之:韩愈曾写诗述其钓鱼钓不着大鱼,埋怨水太浅,要另觅垂钓佳处,暗指自己境遇不好,不得志。【练习】1.文中的“上元” 是农历一年当中的哪一天?是中国什么传统节日?2.用

6、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句。3.作者 “自笑”与 “亦笑韩退之”的笑意蕴相同吗?为什么?【参考答案】三、1. 正 (元或一) 月十五日。元宵节。2.有几个年长的书生来看望我。在城西散步,还到寺庙里看看,走过小街小巷。3.不同。作者的“自笑”有自得其乐的超然意蕴。而“亦笑韩退之”,是对韩愈在仕途际遇得失上不够超脱表示不以为然。四、书放鹿画钟惺家畜一鹿,医云可用合药。或曰:“此山麋也,无益。 ”予亦不忍,誓不杀。刍粟之者数月,肥且驯矣。将之都,虑其失养也。命童子放之野,又惧其复为人所得,择山中去家三十里者放焉。始驱之去,不肯去。途中眠而起,起而眠者无数。至山中,命惊趋之,令疾走,度不及者,久之乃已。其

7、夕,童子止宿村舍。明旦将反命,则向者所放之鹿,在其前焉。尾童子之后也以归。钟子曰:“予于放鹿事,惕然悟感应之几焉。盖鹿之还也,生于放也。夫其畜于家也,食其食,安其处,可以不求放。可以不求放而必欲放焉者,知其将杀己也。人之能为放己者,必不能为杀己者也。如知其必不己杀,而又食其食,安其处,无自养之劳,无索群之苦,则亦何必求放焉。集颡之鸥,狎而复惊之,生而之杀也。入山之鹿,去而复还之,杀而之生也。生杀之念转于中,而去还之变应于物。感应之几,岂不微乎,显乎?”然予入都,终虑其失养也。将必求一必不杀者而与之,是予所以放之之意也。(选自隐秀轩文)译文家中饲养了一头鹿,从医的人说可以用它来配制成药。有人说:

8、“这是山间的麋鹿,没有好的用处。 ”我也不忍心,发誓不杀它。用粟喂养了它几个月,鹿变得肥壮并且非常听话。我将到都城任职,考虑到它将无人喂养。我就命令童子把它放生到野外,又害怕它再一次被人们所抓到,挑选山中间距离家三十里的地方放了它。童子刚开始驱赶它离开,它不肯走。中途一会睡,一会儿起,反复了几次。到了山里,童子按我的命令使它受惊吓来赶走它,又按照我的指令快速跑开,直到估计它赶不及了,过了很久才罢了。这天傍晚,童子在村舍里停留住宿。第二天一早将要返回复命时, (发现)先前所放走的鹿,正在他面前里。尾随童子身后也一同归来。钟子说:“我对于放鹿这件事有些想法。大概鹿回来了,比放生野外更舒适。它先前饲

9、养在你家,使它有食物吃,使它有地方安顿,因此不要求放生。可以不要求放生而一定要放生的鹿,是知道它不久将被杀了。人能成为放生自己的人,一定不会成为杀死自己的人。如果知道主人肯定不会杀自己,而且又给自己吃粮草,让自己安然地住在他家里,没有为了养活自己的辛劳,也没有离开同类的孤苦。集颡的鸥,安静后又惊叫,是因为人们为了伤害而让它活着。入山的鹿,离开后又回来,是因为人们为了让它活而伤害它。生杀的想法在它脑中旋转,而离开后回来是想法的应征。些许的感谢回应,难道不细微又明显吗?”之后我到了都城,一直担心它无人照养。将来一定找一个一定不杀它的人,把鹿给它,这是我所以放生它的用意。【注解】合:配制。 几:事情

10、的迹象、先兆。 颡(sn ):头。【练习】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之( ) 去( )度( ) 已( )反命 ( )2.下列句中的“焉” 用法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 )A.则向者所放之鹿,在其前焉。(本文)B.可以不求放而必欲放焉者(本文)C.眡眡焉,余固笑而不信。(石钟山记)D.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劝学)E.不入虎穴,焉得虎子。F.盘盘焉,? 焉。(阿房宫赋)G.或师焉,或不焉。(师说)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4.作者从放鹿的事情当中警觉省悟到了什么?(用自己的话回答 )【参考答案】四、1. 到,前往。离开,跑掉。估计(读 du)。停下来,止步。交差,回复差使。2.(C)(F)。

11、 3.选择离开家有三十里的山中把这鹿放了。 那鹿跟在童子身后而又回到家里。 如果知道主人肯定不会杀自己,而且又给自己吃粮草,让自己安然地住在他家里,没有为了养活自己的辛劳,也没有离开同类的孤苦。4.动物其实能够感知人对待它们的动机是爱护还是加害,而且这种感知往往是敏锐的、微妙的。五、记与欧公言苏轼欧阳文忠公尝言:“有患疾 者,医问其得疾之由,曰: 乘船遇风,惊而得之。 医取多年柂牙为柂工手汗所渍处,刮末,杂丹砂、茯神之流,饮之而愈。今本草注别药性论云:止汗,用麻黄根节及故竹扇为末服之。 ”文忠因言:“ 医以意用药多此比,初似儿戏,然或有验,殆未易致诘也。 ”予因谓公:“以笔墨烧灰饮学者,当治昬

12、 惰耶?推此而广之,则饮伯夷之盥水,可以疗贪;食比干之馂馀,可以已佞 ;舐樊哙之盾,可以治怯;嗅西子之珥,可以疗恶疾矣。 ”公遂大笑。元祐六年闰八月十七日,舟行入颖州界,坐念二十年前见文忠公于此,偶记一时谈笑之语,聊复识之。(选自东坡志林 卷三技术 )译文:欧阳修曾经说过:“有一个患有出冷汗毛病的人,医生问他患病的原因,他说 :乘船时遇到风浪,偶然而患上此病。 医把多年的船舵把手放在柂工手出冷汗的地方,刮成末,搀合丹砂、茯神这一类东西,柂工喝了这药就痊愈了。如今本草注别药性论云:止汗,用麻黄根节及故竹扇为末服之。 ”文忠于是说:“医生凭想当然来用药的都跟这是一样的,乍看好像儿戏,但是偶尔有点疗

13、效,几乎不容易对他质疑了。 ”我于是对他说 : 把毛笔和墨烧成灰和上水让学生喝下去,就能够治好他的糊涂和懒惰了吗?由此推广开来,那么和伯夷的洗澡水,就能够治好贪婪;吃比干的剩菜剩饭,就能够治好奸伪;舔樊哙的盾牌,就能够治好胆怯;闻西施的耳环,就能够治好容貌丑恶。 ”欧阳修听后就大笑。元佑六年闰八月十七日,乘船到了颖州界,正好想起二十年前在此地见到欧阳修,偶尔想起一时谈笑的话语,就如同在一次认识他。【注释】疾:病,这里指盗汗(出冷汗)。粂牙:粂同“舵”,船舵的把手处。昬:同“ 昏”。?(j n)馀:吃剩食物。佞:用巧言奉承人,奸伪。 恶:丑,指容貌丑。坐:正好,恰。【练习】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4、由( ) 末( )杂( ) 流( )已( ) 舟行( )记( ) 识(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3.从文中所记的“一时谈笑之语”中,可以看出欧、苏两人的什么特征?【参考答案】五、1. 原因。粉末。搀合、搀杂。 一类。治愈。乘船行动。回忆,想起。纪录。 2.文忠于是说:“ 医生凭想当然来用药的都跟这是一样的,乍看好像儿戏,但是偶尔有点疗效,几乎不容易对他质疑了。 ”把毛笔和墨烧成灰和上水?让学生喝下去?就能够治好他的糊涂和懒惰了吗?3.欧阳修长于分析,指出人们之所以对这种如儿戏的治病方法不予“致诘”,是因为这种方法“ 然或有验 ”,于是人们把偶然当必然,相信了。苏轼则用归谬法,即故意

15、顺着这种方法进一步推理,结果使其荒唐之处得以放大,让人看出其谬误,反映出苏轼机智、幽默的特征。六、树怨刘基郁离子曰:“树天下之怨者,唯其重己而轻人也。所重在此,所轻在彼,故常自处其利而遗人以不利,高其智以下人之能,而不顾夫重己轻人,人情之所同也。我欲然,彼亦欲然,求其欲弗得,则争。故争之弗能,而甘心以让人者,势有所不至,力有所不足也,非夫人之本心也。势至力足而有所不为,然后为盛德之人,虽不求重于人,而天下之人莫得而轻之。是谓不求而自至。今人有悻悻自任者,矜其能以骄,有不自己出,则不问是非皆以为未当,发言盈庭,则畏之者唯唯,外之者默默焉。然后扬扬乎自以为得,而不知以其身为怨海,亦奚益哉?昔者智伯

16、之亡也,唯其以五贤陵人也。人知笑智伯而不知检其身,使亡国败家接踵相继,亦独何哉?”(选自郁离子 卷下)译文郁离子说:“树立天下怨敌的人,是因为他只看重自己而轻视别人。所看重的在这里,所轻视的在那里,所以常常把自己放在有利的位置,而把不利留给别人;用贬低别人的能力的办法来提高自己的智慧,而无所顾忌地重已轻人,这是人情相同的地方。我要这样,他也要这样,寻求他们的欲望不能得到,就争夺。因此不能争到的,就心甘情愿地把它让给别人的原因,是威势有达不到的地方,力量有不足的地方,并非出自本心。威势能达到并且力量也充足却有所不为,就成为道德高尚的人了,虽然不求被人看重,但天下的人也没有轻视他的,叫做不求自来。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