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第二章-光》单元测试题

上传人:101****457 文档编号:112132668 上传时间:2019-11-0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6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二物理《第二章-光》单元测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初二物理《第二章-光》单元测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初二物理《第二章-光》单元测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初二物理《第二章-光》单元测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二物理《第二章-光》单元测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二物理《第二章-光》单元测试题(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物理学科光学单元测验班级_姓名_学号_一、填空题(135)1光在_中的传播路线是直的。光在空气和水两种介质中传播,在_中的传播速度大,近似为_千米秒。2.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是25,则反射角是_,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是_。图20-13.入射光线跟镜面成90,当镜面转过30,反射光线转了_。4. 图20-l是一束光线射到空气和玻璃的界面上发生方向改变的光路图。图中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分别表示界面和过0点的法线,可以判断:Ll是_光线,L2是_光线,反射角是_,折射角是_。光的传播方向是从_射到_(均选填“玻璃”或“空气”)中,并在图中标出光的传播方向。5.一高1.6米的同学站在平

2、面镜前3米处,则像与人的距离为_米,像高_米。人向镜走近时,镜中像的大小_,像和镜之间的距离_均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图16-16一束与平面镜成35角的光线射到平面镜上,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是_,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传播方向改变了_。7图16-l所示的一组透镜中,属于凸透镜的有_,属于凹透镜的有_。8凸透镜成像是利用光的_作用;平面镜成像是利用光的_作用;小孔成像是利用光的_作用。9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是3倍焦距时,在透镜另一侧光屏上能找到一个_、的_像,如果物体逐渐靠近凸透镜2倍焦距时,物体像的大小逐渐_,像距逐渐_。10.凸透镜做放大镜使用时,物距u和焦距f之间必须满足_

3、的关系;作幻灯机镜头时,物距u和焦距f之间必须满足_的关系;而做照相机镜头时,物距u和焦距f之间必须满足_的关系。11白光透过红玻璃,照在白纸上,白纸呈_色。白光照在红纸上,红纸呈_色。红光照在绿纸上,绿纸呈_色。12.图20一2中,(a)、(6)两图分别表示小红站在岸上和水中的情况,请你对比两图,提出一个物理问题,并加以回答。 问题:_。 回答:_。二、选择题(210)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光速比声速大,但比先进的超音速飞机的速度要小一些 (B)光年是时间的单位 (C)入射角为O的入射光线没有反射光线 (D)能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则一定有反射光线进入人的眼睛2一束光线从空气射

4、向水面,入射角是30。在界面上同时发生了反射和折射现象,则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之间的夹角( )。 (A)等于120 (B)等于150 (C)在60和120之间 (D)在120和150之间3.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 (A)通过潜望镜观察海面上的船只 (B)人站在河边看水中鱼的游动 (C)阳光下人的影子 (D)平静的水面映出岸上的景物4.图20一3表示一物体及它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则正确的是图( )。5一个凸透镜的焦距为10厘米,当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大于2倍焦距时,像离凸透镜的距 离可能是( )。 (A)5厘米 (B) 10厘米 (C) 15厘米 (D) 20厘米6用照相机给人拍照时

5、,照相底片的位置离镜头的距离 ( )。 (A)小于焦距 (B)在1倍焦距与2倍焦距之间 (C)等于焦距 (D)大于2倍焦距7一滴小水珠,滴在水平放置的贺卡的字上,人看到的水滴下面的字是( )。 (A)倒立、放大的实像 (B)正立、放大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虚像 (D)正立、等大的实像8.用放大镜看自己手的指纹,当手指与放大镜的距离为5厘米时,能看到清晰、放大的指 纹,这个放大镜的焦距( )。 (A)大于5厘米 (B)小于5厘米 (C)等于5厘米 (D)以上都有可能9.物体离凸透镜10厘米时,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放大的像。如果将物体与透镜的距离减 小为4厘米,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将( )。 (A

6、)得到一个放大的像 (B)得到一个缩小的像 (C)得不到像 (D)以上情况都有可能10利用幻灯机将幻灯片上的字母“F”放映在银幕上,则幻灯片的放置应是图18-l中的图 ( )。三、作图题(14)1在图20-6中作出入射光线AO的反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2画出AB在平面镜中的成像。3根据图16-6中给出的人射光线或折射光线,画出相应的折射光线或入射光线。四、实验探究题(31)1现有一个盛有水的烧杯和一根筷子,请设计一个能产生光现象的实验。实验步骤 _ 。观察到的现象 。反映的物理规律 。 2在研究“平面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在桌面上竖立一块_作为平面镜。实验时要使镜后的蜡烛与镜前相同的蜡烛完全重

7、合,这是为了 _。图17-33图173是专门用来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1)图中各元件的名称为:A是_,B是_,C是_,D是_(2)实验前应首先观察并记下凸透镜的_。(3)在组装和调试实验装置时,应使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跟烛焰的中心大致在 _,目的是_。(4)在调整好凸透镜的位置,移动光屏找像的过程中,眼睛要注意观察_。在归纳实验结果时,要将从光具座上读出的物距和像距的值分别跟凸透镜的_、_相比较。4某小组同学在做“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下所用凸透镜的焦距,按正确的方法安装和调节好实验装置。他们在光具座上先固定焦距为fl=0.1米的凸透镜,按表一中的物距u依次进行实验,每次

8、都使光屏上烛焰的像最清晰,他们用物体的高和光屏上像的高分别代表物体和像的大小,并将相应的像距v、成像情况记录在表一中。然后他们换用焦距为f2=0.12米的凸透镜,重复上述实验,并将数据记录在表二中。表一(凸透镜的焦距为f1=0.1米)表二(凸透镜的焦距为f2=0.12米)实验序号U(米)V(米)物体高度(米)光屏上像的高度(米)实验序号U(米)V(米)物体高度(米)光屏上像的高度(米)10.050.05光屏上不成像50.060.05光屏上不成像20.150.30.050.160.150.60.050.230.20.20.050.0570. 240.240.050.0540.30.150.050

9、.02580.30.20.050.033(1)分别比较实验序号1或5中的物距u与各自凸透镜焦距的大小关系,及成像情况,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2与3与4(或6与7与8)数据中的物距u与像距v及所成像的变化关系,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3)分析比较实验序号_数据中的物距u与像距v的关系及成像情况,可得出的初步结沦是:不同的凸透镜,当它们成实像时,物距相同,像距和所成的像随焦距的增大而增大。(4)甲、乙两位同学进一步综合分析了表一、表二中的数据及成像情况,甲同学得出的结论是:当物距等于凸透镜两倍焦距时,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同,当物距小于凸透镜两倍焦距时,像比物体大;当物距大于凸透镜两倍焦距时,像比物体小。乙同学得出的结论是:当它们成实像时,像距和物距的倒数之和等于凸透镜焦距的倒数。请判断,甲同学的分析_,乙同学的分析_。(均选填“错误”、“合理但结论不完整”或“合理且结论完整”)(5) 请你将不是“合理且完整”的结论改成“合理且完整”的结论:_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