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艺术漫谈资料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12110556 上传时间:2019-11-05 格式:PPT 页数:39 大小:2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堂教学艺术漫谈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课堂教学艺术漫谈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课堂教学艺术漫谈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课堂教学艺术漫谈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课堂教学艺术漫谈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堂教学艺术漫谈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堂教学艺术漫谈资料(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堂教学艺术漫谈 达川区逸夫小学 张晓芹 达川区教师进修校教学副校长班岗位(提高)培训 什么是课堂教学艺术? 课堂教学艺术也不同于注重教学媒体等资 源开发利用的课堂教学技术,它是教师 在课堂上娴熟地运用综合的教学技能技 巧,按照美的规律而进行的独创性教学 实践活动。 讨论三个问题 n1、课堂教学艺术对教师有什么要求? n2、课堂教学艺术包括环节有哪些? n3、高效课堂的看课看什么? 一、课堂教学艺术对教师提出的 要求 (一) 教师应树立的基本理念 1、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促进者 2、善于发现和开发学生潜能的伯乐 3、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协作者 4、学生探究学习的引导者 5、与学生平等相处的知

2、己 (二)教师的教学策略 1、放弃权威思想 2、延缓判断 3、重视实践活动 4、善于运用创新思维训练方法 5、善于提问 二 、课堂教学艺术包括环节有哪些? 课堂教学艺术包括环节有哪些? 导入新课的艺术 课堂讲授的艺术 组织教学调控的艺术 课堂板书的艺术 教学总结的艺术 1、导入新课的艺术 (1)导课艺术的主要特点与功能 第一,导课要有针对性,具有针对性的 导课才能满足学生的听课需要 1.1.1针对教学内容设计导课 说谦虚 1.1.2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状态、知识 能力基础、兴趣 爱好的差异程度设计导课 第二,导课要有启发性,富有启发性的导课可 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运动与静止 第三,导课要有

3、新颖性,具有新颖性的导课能 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绿 第四,导课要有趣味性,具有趣味性的导课可 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五,导课要有简洁性,具有简洁性的导课能 够节约学生的听课时间 (2)导课艺术的基本形式与方法 第一,温故知新导课 春 马说 第二,释题导课 第三,激情导课只有一个地球 第四,设疑导课年月日死海不死 第五,故事导课出师表 第六,创设情境导课老山界 第七,演练导课相信科学不迷信 第八,灵机应变导课 第九,幽默导课 第十,气功冥想导课 (二)课堂讲授的艺术 课堂讲授的成败,主要取决于教师讲授的 优劣,而课堂讲授的优劣,又主要是通过语言 来进行,即取决于教师语言的艺术。教学实践 一再表明

4、,课堂教学的成败,在多数情况下, 并非教师知识贫乏,或者资力短浅,而是由于 缺乏语言艺术所致。因此课堂讲授的艺术,主 要是教师语言的艺术。 1、教师语言要具有准确性和精练性 2、教师语言要具有思想性和情感性 3、教师语言要具有直观性和反馈性 4、教师语言要具有幽默感 4.1运用教学幽默,要求做到: 4.1.1庄重与诙谐的统一 4.1.2科学性与思想性的统一 4.2教学幽默的表达方式 4.2.1表情幽默:如面部、眼神变化等; 4.2.2动作幽默:如手势、头势、体势等; 4.2.3书面语言幽默:如在黑板上、作业上 写批注等 4.2.4口头语言幽默:如诙谐、有趣、娓婉 的谈话等。 5、教师语言要有节

5、奏感 教学语言的节奏,是指语言速度的快慢,声调的高低、 抑扬,结构的疏密,情感的急缓,这是由教师内心情感引起 的语言快慢急缓的变化。教学语言的节奏,是以情感变化为 基础的,它与表达思想内容的节奏相一致。 教师语言的幽默性 n1.修饰姓名 n 2.故设悬念 n3.转俗为雅 n4.意大言外 n5.创设联系 n6.揭示哲理 n7.假痴不癫 n8.使用修辞 n9.巧置疑点 教师语言三境界 n第一境界:想得清楚,说得明白,使学 生听得懂,说得出; n第二境界:声情并茂,传神动听,使学 生身临其境,如闻其声; n第三境界:话语有限,其意无穷,使学 生充分想象,思也无涯。 (三)组织教学调控的艺术 1、组织

6、课堂秩序,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老王“有个哥哥,死了,有两个侄儿, “没出息”,此外就没什么亲人。”教学 2、善于利用教学反馈,组织教学进程 3、掌握教育机智,处理课堂偶发事件和课堂问题行为 3.1应付课堂偶发事件的技术 一般来说,应付课堂偶发事件的办法有三种: 3.1.1冷处理即教师面对偶发事件处之泰然,见怪不怪, 不 批评指责,以比较冷静的方式加以处理。 3.1.2温处理即教师对于因为自己疏忽、不慎所造成的不 利影响,应态度温和地及时承认失误,自然过渡到原教学活动 的程序中。 3.1.3热处理即教师对一些偶发事件趁热打铁,加以严肃 批评教育和果断制止,然后尽快转入正课。运用这种处理方式 应注意

7、: a.不要长时间中断教学; b.批评应清楚而肯定,不要有粗鲁和威胁性语言,避免出 现“顶牛”现象; c.批评应围绕一个中心,不要多方非难; d.教师应避免苛刻而大动感情的指责。 3.2处理一般问题行为的技术 一般来说,处理课堂问题行为的技术主 要有: 3.2.1暗示控制 3.2.2提问同桌 3.2.3运用幽默 3.2.4创设情境 3.2.5正面教育 (四)课堂板书的艺术 板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增强 上课效果的有力手段,是教师必备的基本功。 1、板书的基本要求 1.1内容要确切,外形要规范 1.2要合理布局,新颖别致 1.3讲解要与板书、图表相结合 2、板书的主要格式 2.1提要式

8、2.2词语式 2.3.图示式 2.4.表格式 教学板书设计应把握的八大原则 n目的性原则 概括性原则 n准确性原则 条理性原则 n直观性原则 启发性原则 n多样性原则 灵活性原则 (五)教学总结的艺术 教学结课的形式与方法很多,教师可根 据教学内容、学生情况或课堂临时出现的情 况灵活选用,机变创新。 1、教学结课的基本原则 1.1画龙点睛、突破时空 1.2首尾呼应、相对完整 1.3干净利索、适可而止 2、教学结课艺术的形式与方法 2.1自然式结课 2.2总结式结课 2.3悬念式结课临死前的严监生 2.4回味式结课 2.5激励式结课 2.6延伸式结课金钱的魔力 2.7游戏式结课 2.8震颤式结课

9、 2.9幽默式结课 2.10探索式结课 三、高效课堂的看课看什么? 上海语文特级教师高纪良的“高氏 评课法” n太湖石瘦、透、漏、皱 n瘦就是瘦而精。即,课堂上的核心 知识,要求学生人人过关。即让学生一 课有一得,得得有联系。(我的理解, 一堂课的教学内容不宜安排得太多,且 安排的核心内容要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所 得。这样的课才算好课。) n透就是通透。指教师在课堂下吃透 课标,充分了解教材确定目标,充分掌 握本学科知识,充分了解自己学生的学 习特征;在课堂上要讲得有一定的深度 ,要把该让学生掌握的知识讲得透彻了 。这样的课才是好课。 n漏就是留白。就是课堂上把空间留 给学生。一般来说,一堂课中,

10、学生活 动时间占80%,老师活动时间只能占20% 。(我的理解:只有体现学生为教学主 体的课堂,才算得上是好课堂。) n皱就是课堂上要有波澜,有起伏, 有节奏感。(我的理解:这是课堂教学 的驾驭能力,是教学艺术的具体体现。 ) 常规评价课堂做到“三看” n看目标: n老师要干什么?为什么有如此目标取向 ?目标确立的依据:来自课标;来自教 材;来自教师;来自学生。是非判断: 是否符合课标?这样教学科化、科学化 化,还是否去学科化、科学化?价值判 断。 n看过程: n关注教学策略的选择(自主、探究、激励等等 )。老师怎么做的、效果如何?方式:例如教 师讲解为主:教师说什么 教师为什么说( 不说行吗

11、?)。教师说得怎样流行判断: 学生多说,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多说,以教师 为主体(潜台词:没有以学生为主体)机 械判断。正确判断:师生都是课程主体,将课 堂还给老师和学生。 n看效果: n老师教得怎样看学生学得怎样。从认知角 度而言。从情感角度而言:关注学生的课堂表 现、关注学生的情绪状态、关注学生是否全员 、全程和全身心地参与教与学活动、关注学生 的交往状态。关注教学目标的达成。关注课程 资源的开发。过去,“教科书是学生的世界”; 现在,新课程观认为“世界是学生的教科书”。 从“五有四度”看高效课堂 n自主的程度、合作的效度、探究的深度 、生成的高度 n一次精彩的展示、一次巧妙的生成、一 次得

12、意的发现、一次真实的感动、一次 会心的微笑 好课堂评价应关注的15个细节 n一看状态 : n细节1:教学理念转型 n细节2:教学关系转型 n细节3:课堂媒体转型 n二看问题 : n细节4:问题从哪里来 n细节5:谁提的问题 n细节6:什么类型的问题 n三看模式 : n细节7:学程评价 独学、对学加群学 n细节8:流程评价 学展点练四连环 n细节9:课型化评价 自主学习课,展示 交流课,反馈拓展课等 n四看生成 : n细节10:横向生成 n细节11:纵向生成 n细节12:拓展应用 n五看效率 : n细节13:细节规范 n细节14:内化脱稿 n细节15:当堂作业 n于漪说“今天的教育就是明天的国民素质 ”、“教育,一个肩膀挑着学生的现在, 一个肩膀挑着祖国的未来”。 n带着问题上路,继续探索 ! 谢谢指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