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工程控制基础_课件概要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12107697 上传时间:2019-11-05 格式:PPT 页数:90 大小:7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机械工程控制基础_课件概要_第1页
第1页 / 共90页
机械工程控制基础_课件概要_第2页
第2页 / 共90页
机械工程控制基础_课件概要_第3页
第3页 / 共90页
机械工程控制基础_课件概要_第4页
第4页 / 共90页
机械工程控制基础_课件概要_第5页
第5页 / 共9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机械工程控制基础_课件概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械工程控制基础_课件概要(9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机械工程控制基础 张建华 第1章 绪论 本章考点: 1 控制论与机械工程控制的关系; 2机械工程控制的研究对象; 3 系统信息、信息传递、反馈及反馈控制 的概念; 4 系统的含义及控制系统的分类。 1-1 机械工程控制论的基本含义 1 控制论 (1)20世纪上半叶三项科学革命 (2)控制论 中心思想 (3)工程控制论 2 机械工程控制论 研究任务 1-2信息传递、反馈及反馈控制的概念 1 信息及信息传递 (1)信息:所有能表达一定含义的信号 、密码和消息。 (2)信息传递 2 反馈和反馈控制 (1)反馈 (2)反馈控制 (3)开环系统、闭环系统 3 系统及控制系统 (1)系统:指实现一定目标,

2、完成一定 任务的一些部件的组合。洗衣机、电脑等 (2)控制系统:指系统的输出能按照要 求的参考输入或控制输入进行调节的系统 。 例如室温调节器、自动开关门等。 1-3 机械控制的应用实例 电子液压控制系统 本章小结 一。控制的基本含义 1 控制论(1)中心思想(2)是一门边缘学科(3)是 一门技术科学。 2 机械工程控制论(1)产生过程(2)研究对象(3) 研究任务、内容。 二 信息传递、反馈、反馈控制 1 信息传递(1)信息定义(2)信息传递 2 反馈与反馈控制(1)何谓反馈(2)反馈控制(3)实 例 3 系统与控制系统(1)系统(2)控制系统(3)开环与 闭环 第2章 拉氏变换的数学方法

3、本章考点: 1 复数的4种表示法及复变函数、零点、 极点的概念。 2 拉氏变换及逆变换的定义。 3 7种典型时间函数的拉氏变换。 4 拉氏变换的10个性质。 5 求拉氏逆变换的3种方法,特别是查表 法、部分分式法。 6 用拉氏变换解常微分方程。 2-1 复数和复变函数 1 复数的概念 2 复数的表示方法 (1)点表示; (2)向量表示; (3) 三角表示法 指数表示法 3 复变函数,极点、零点 (1)复变函数 例 2-1 (2)零点、极点 2-2 拉氏变换与逆变换 1 拉氏变换 定义式 2 拉氏逆变换 定义式 2-3 典型时间函数的拉氏变换 1 单位阶跃函数 2 单位脉冲函数 3 单位斜坡函数

4、 4 指数函数 5 正弦函数 6 余弦函数 7 幂函数 2-4 拉氏变换的性质 1 线性性质 2 实数域位移定理 3 周期函数的拉氏变换 4 复数域的位移定理 5 相似定理 6 微分定理 7积分定理 8初值定理 9终值定理 10 卷积定理 2-5 拉氏逆变换 1 拉氏逆变换的三种方法 (1)查表法 由拉氏变换表直接查出与像函 数F(s)对应的原函数f(t). (2)留数定理法 利用留数定理计算像函数 的原函数。 (3) 部分分式法 先把像函数分解为部分分式, 再对各个分式进行逆变换。 部分分式法 分两种情况 (1)F(s)无重极点 例题2-6 p22 (2)F(s)有重极点 例题2-8,p23

5、-24 2-6 用拉氏变换解常微分方程 步骤: 1 建立系统的微分方程,并给出初始条件 。 2 利用微分定理对方程中的每一项进行拉 氏变换。 3 求出系统的传递函数Y(s). 4 对传递函数Y(s)进行拉氏逆变换,得到 原函数f(t),便是系统的解。 本章小结 1复数和复变函数 (1)复变的表示方法:点表示法、向量表示法、三角 表示法、指数表示法。 (2)复变函数,极点、零点的概念。 2 拉氏变换与逆变换的定义。 3 典型时间函数的拉氏变换,掌握7种。、 4 拉氏变换的性质及应用,掌握10个。 5 拉氏逆变换的3种方法,重点是查表法和部分分式法。 6 用拉氏变换解常微分方程。 第3章 系统的数

6、学模型 本章考点: 1 系统数学模型的概念;线性系统的含义、特点、叠加原 理;非线性系统的定义及线性化方法。 2 系统微分方程的建立:机械系统、电气系统、液压系统 。 3 传递函数的定义、主要特点、零点与极点。 4 方块图及系统的构成。(1)方块图的构成及表示方法; (2)系统的串、并、反馈连接;(3)前向、误差、开环 、闭环、反馈传递函数的定义及计算;(4)方块图的 简化。 5 信号流图与梅逊公式(1)方块流图的7个概念(2)梅 逊公式的表达式及式中各符号的意义。 6 机、电系统的传递函数。 3-1 概述 1 数学模型的概念 (1)实际模型:建筑模型、飞机模型- - (2)数学模型:描述系统

7、的微分方程式。 2 线性系统与非线性系统 (1)线性定常系统、线性时变系统。 (2)非线性系统 处理途径 3-2 系统微分方程的建立 1 机械系统 (1)运动的三种形式(2)直线运动 (3)转动. 例3-1 P30 2 液压系统 以油缸的液压伺服系统为例。 3 电网络系统 (1)基尔霍夫定律 (2)例题3-4 p34-35 3.3 传递函数 1 基本概念 (1)传递函数的产生 :在零初始条件下对系统的线性 微分方程作拉氏变换,系统输出的拉氏变换除以输入的 拉氏变换所得之比值,既是传递函数。 (2)传递函数的定义:初始条件为零时,系统输出的 拉氏变换与输入的拉氏变换之比叫做系统的传递函数, 记作

8、 (3)传递函数的特点反应系统本身的动态特性,与外界 输入无关;对于物理可实现系统,n=m;不同性质 的物理系统可用相同的传递函数描述。 2 传递函数的零点与极点。 (1)零点:传递函数为零的点. 若当 (2)极点:传递函数为无穷的点。 若当 练习: 3 传递函数的典型环节 (1)比例环节 (2) 积分环节 (3) 微分环节 (4)惯性环节 (5) 一阶微分环节 (6)振荡环节 (7) 二阶微分环节 (8)延时环节 注意 1.一个物理系统的传递函数中往往包含几个 典型环节。例如 某机械系统的传递函数为 它由比例环节b/a和惯性环节(Bs/k+1)组成。 2 运算放大器、液压阻尼器、机械卷筒机构

9、点数控制式直 流电动机的传递函数的推导过程,请自己研读。 3-4 方块图及动态系统的构成 1 方块图 (1)定义:系统中各环节的功能和信号流向的 表示方法。 (2)优点 2 动态系统的构成 系统各环节之间的联系有三 种: (1)串联 G1(s)G2(s) X(sX(s) )Y1(s)Y1(s) Y(sY(s) ) X(sX(s) ) G(sG(s) ) Y(sY(s) ) (2) 并联 定义:几个环节的输入相同,输出相加或相减,叫做 环节的并联。 图示: G1(s) X(s) G2(s) Y(s) Y1(s) Y2(s) X + +(-) (3)反馈连接 定义:将系统或某一环节的输出量全部或部

10、分通过传 递函数返回到输入端,与原输入信号一起输入到系统中 去。这种过程叫做反馈。具有反馈的连接叫反馈连接。 图示: 反馈连接的基本规律 1 输入信号 X(s) 2 输出信号 Y(s) 3 误差信号 E(s) 4 反馈信号X1(s) 5 前向传递函数 G(s)=Y(s)/E(s) 6 反馈传递函数 H(s)=X1(s)/Y(s) 7误差传递函数 E(s)/X(s)=1/1G(s)H(s) 8开环传递函数 G(s)H(s)=X1(s)/E(s) 9 闭环传递函数 Y(s)/X(s)=G(s)/1G(s)H(s) 总关系式 输入信号X传递函数=输出信号 3 方块图的简化法则 1 分支点后移 2 分

11、支点前移 3 相加点后移 4 相加点前移 5 消去反馈回路 G RR R C G 1/G RC R G RC C G G RC C + G G G R1 R2 C R1 R2 C + + + + G R1+ R2 C G 1/G C R2 R1 G H RC+ - RC 4 画方块图及求传递函数的步骤 1 确定系统的输入与输出变量; 2 列写系统的微分方程; 3 在零初始条件下,对各个微分方程进行拉氏变 换; 4 将各个拉氏变换式分别以方块图表示,然后连 接成系统,求系统的传递函数。 例题3-6 P48 例题3-7 P49 3-5 信号流图与梅逊公式 1 信号流图与方块图等效 (1)定义:是一

12、种表示复杂系统中变量之间关 系的方法 (2)信号流图 信号节点: 可分为源点、汇点和混合节点。 支路:有向线段,表示信号的流向。a,b,-c等表示传递函数 。 回路:由支路构成的回路,如 额 e1 a e2 e3 b -c de4 2 梅逊公式 (1)梅逊公式。输入至输出的总传函数可由信号流 图逐次化简求得,也可直接用公式计算: (376) T-系统总传递函数,tn-第n条前向通道的传递函数; -是信号流图的特征式。 (3-77)式中各符号的含义 第i 条回路的传递函数; 系统中所有回路传递函数之和; 两个互不接触回路传递函数的乘积; 系统中每两个互不接触回路传函的乘积之和; 三个互不接触回路

13、传递函数的乘积; 系统中每三个互不接触回路传函的乘积之和; 第 n条前向通路特征式的余因子,即 中把与第n条 前向通路相接触的回路传递函数以零代替后得到的 例3-8 P51-52 3-6 机电系统传递函数(一) 1 机械网络的传递函数 (1) P53-54 表32 (2)典型传递函数的证明 2 电网络及电气系统的传递函数 (1) P55-56 表33 (2)典型传递函数的证明 机电系统传递函数(二) 3 加速度计的传递函数 (1)加速度计的构造 (2)工作原理 m的位移; m的微分方程; 传递函数; 运动方程。 4 直流伺服电机驱动的进给系统传函 (1)系统的构造 (2)各部分传递函数的推导

14、驱动装置; 机械传动装置; 检测装置 计数、比较、转换装置 本章小结 一、概述 二、微分方程的建立 三、传递函数 四、方块图 五 信号流图与 梅逊公式 六、机电系统的传递函数 第4章 系统的瞬态响应与误差分析 本章考点: 1 时间响应的概念及瞬态响应、稳态响应的定义。 2 脉冲响应函数的定义、与传函的关系及任意输入下的 脉冲响应。 3一阶系统的传递函数及增益、时间常数的计算;一阶 系统的单位脉冲、单位阶跃、单位斜坡响应函数的计算 。 4 二阶系统的传递函数及无阻尼自然频率、阻尼自然频 率、阻尼比的计算;特征方程及临界阻尼系数的含义; 特征方程根 的分布;欠阻尼、临界阻尼、过阻尼下的单 位阶跃响应;阻尼比、无阻尼自然频率与响应曲线的关 系;不同阻尼比下的单位脉冲响应。 5 三阶和高阶系统的时间响应;主导极点的概念 及其与相应的关系。 6 瞬态响应的性能指标的定义;二阶系统瞬态响 应指标的计算以及二级系统的阻尼比、无阻尼自 然频率与各性能指标的关系。 7 系统误差分析:误差和稳态误差的概念及计算 ;系统类型的定义;系统稳态误差与系统类型 、开环增益及输入信号之间的关系;静态误差 系数与稳态误差。 引言 :动态系统的研究方法 动态系统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