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包头市青山区2016-2017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文(无答案)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12083564 上传时间:2019-11-0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蒙古包头市青山区2016-2017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文(无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内蒙古包头市青山区2016-2017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文(无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内蒙古包头市青山区2016-2017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文(无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内蒙古包头市青山区2016-2017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文(无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内蒙古包头市青山区2016-2017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文(无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蒙古包头市青山区2016-2017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文(无答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6-2017学年度高一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文科)1、 单选题1.遗传学奠基人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有: 选用豌豆作实验材料; 先针对一对相对性状,后对多对相对性状的研究方法; 运用统计学方法; 实验工具较先进 其中正确的是() A.B.C.D.2.孟德尔利用豌豆进行杂交实验,成功揭示了遗传的两条基本规律,他使用的科学研究方法主要是() A.模型构建B.假说-演绎法C.类比推理D.同位素标记法3.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 A.子二代的性状分离比为3:1 B.测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1:1 C.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 D.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4.下列性状中,不属

2、于相对性状的是() A.人的身高与体重B.猪的白毛与黑毛 C.豌豆的高茎与矮茎D.果蝇的长翅与残翅5.让杂合子Aa连续自交两代,子代中杂合子所占比例为() A.14B.18C.16D.1326. 做“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每次分别从I、II小桶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将抓取的小球分别放回原来小桶后再多次重复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I和II的小球必须一样多 B.I中D和 d小球可以不一样多 C.重复2次实验后,一定有一次是D d组合 D.该同学的实验模拟的是遗传因子的分离和配子随机结合的过程7.人类表现伴性遗传的根本原因在于() A.X与Y染色体有些基因不同 B.性染色体上的基

3、因不同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 C.性染色体没有同源染色体 D.基因通常只存在于一种性染色体上,在其同源染色体上没有等位基因8. 关于人类红绿色盲遗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B.红绿色盲致病基因是显性基因 C.红绿色盲遗传与性别无关D.红绿色盲男性患者有两种基因型9. 假如水稻的高秆(D)对矮秆(d)为显性,抗锈病(R)对不抗锈病(r)为显性,这两对遗传因子自由组合。用一个纯合的矮秆不抗锈病品种与一个纯合的高秆抗锈病品种杂交,子二代中出现矮秆抗锈病的遗传因子组成和概率是A.ddRr,1/8B.ddRr,1/16 C.ddRR,1/16和ddRr,1/8D.DDrr,1/16和D

4、dRR,1/810. 原本无色的物质在酶、酶和酶的催化作用下,转变为黑色素,即:无色物质X物质Y物质黑色素。已知编码酶I、酶和酶的基因分别为A、B、C,则基因型为AaBbCc的两个个体交配,出现黑色子代的概率为( )A.164B.364C.2764D.9642、 填空题11. 图1为某二倍体哺乳动物某器官细胞分裂图,图2为不同时期核中DNA含量变化曲线。(1)若将图1中的图象按图2的分裂顺序排列,则其正确的顺序为 _ ,图1中发生在图2曲线gh过程的图象为 _ (2)图1的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的有 _ ,丁细胞中染色体的互换区段内同一位点上的基因 _ (填“相同”、“不相同”或“不一定相同”)

5、,该互换导致染色单体上的 _ (3)图1中乙细胞处于 _ 分裂 _ 期,分裂后产生的子细胞称为 _ (4)依据图1图象判断该器官为 _ ,判断的理由是 _ 窗体顶端12.如图甲、乙分别表示某基因组成为AaBbdd的雌性高等动物细胞分裂过程中某时期的染色体基因示意图和配子形成时细胞中染色体数量变化曲线图请据图回答:(1)依据图乙,写出该种生物细胞分裂时,DNA数目的变化规律: _ (2)图甲所示细胞所处的时期是 _ ,其分裂完成产生的子细胞的名称为 _ 该细胞中含同源染色体 _ 对若1号染色体表示X染色体,则2号和4号染色体分别叫做 _ 、 _ (3)孟德尔的遗传定律是通过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的 _ 来实现的(4)图乙中的横坐标各数字中, _ 表示基因b和b的分开时期洗手,那还不简单。但是,并非每个人都知道正确的洗手方法。我们在数名家长中调查时发现,大多数家长都会叮嘱孩子常洗手,但对于正确的洗手方法和洗手时间的长短,并不太了解。很多家长这样理解洗手:饭前便后要洗手、每次用流动水冲洗等。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