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赋》[优质课一等奖说课稿]

上传人:xmg****18 文档编号:112082736 上传时间:2019-11-0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赤壁赋》[优质课一等奖说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赤壁赋》[优质课一等奖说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赤壁赋》[优质课一等奖说课稿]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赤壁赋》[优质课一等奖说课稿]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赤壁赋》[优质课一等奖说课稿]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赤壁赋》[优质课一等奖说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赤壁赋》[优质课一等奖说课稿](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 . .赤 壁 赋说 课 详 案 一、 教材说明本文是鲁人版必修教材第二册第一课, 苏轼曾写过两篇赤壁赋,这篇为前赤壁赋,写于元丰五年(1082)七月,这时苏轼谪居黄州已近四年。作者无辜遇害,长期被贬,郁愤之情,实在难免。但他又能坦然处之,以达观的胸怀寻求精神上的解脱,不被颓唐厌世的消沉情绪所压倒。他在这篇赋中自言愁,而又自解其愁,反映了这种复杂的心情,最终表现了豁达开朗的性格二、教学目标1 、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进而深入了解文章。2 、积累字、词等基础知识。3 、赏析本文“景”、 “情”、 “理”结合的写法。(合作探究环节)4 、体会作者历经磨难仍豁达乐观的精神情怀。5 、通过“小崔会

2、客” 、“梯度习作”,合作探究,提升能力。(合作探究环节)三、教学重点、难点 1、整体感知文章。(学生通过预习,借助课下注释与详解,对文章进行了初步翻译,需要在课堂上琢磨句子蕴涵的意义,体会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关系。) 2、体会作者“乐悲乐”的感情变化,理清本文的线索。(合作探究环节) 3体会景、情、理的交融,品鉴技巧之美。 四、教学方法 1、听名家朗诵,进行正音; 2、辅以多媒体课件,进行“三读三求”; (合作探究环节) 3、教师引导,给出话题,学生以小课题组形式进行合作、探究、展示;教师补充,师生共同探究,展示结果。五、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导语 中国文学史上,名篇佳作汗牛充栋、数不胜数,

3、但总有一些是最被人所熟知、所称道的。下面我也来吟咏几句,大家尝试着思考寻觅一下它们出自何人之手。 (诗句见课件)大家答得不错,俗话说:文如其人。那么今天我们就来一同学习苏轼的一篇文章赤壁赋,读文知人,走近古赤壁,了解苏东坡。(二)展示“课件导航”,明确教学环节。 教学目标/ 点击作者/ 三读三求/ 探究练习 (三)点击作者(首先让学生根据自己了解自主发言,“大话东坡”。)(教师语:“点击过后,朦胧中可见苏轼带着诗人特有的洒脱,刚食了美味的东坡肉,饮了解忧的杜康酒,胡须飘摆,向我们走来。”语言尽量形象,引起学生兴趣。) 教师展示课件 内容为:苏轼,北宋文学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1、

4、(虽然) 才高八斗 散文:与欧阳修并称为“欧苏” 诗歌:与黄庭坚并称为“苏黄” 词:与辛弃疾并称为“苏辛” 书法:列“苏黄米蔡”之首 2、(但是)仕途坎坷 宋神宗熙宁年间。王安石实行变法,苏轼因反对新法而外调杭州通判,转任密、徐、湖州知州。元丰二年因讽刺新法的诗句,而被捕下狱,后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因筑室于东坡而自号东坡居士。哲宗继位,一度被召回家,等哲宗亲政,苏轼再一次遭贬到惠州,后又到琼州。徽宗即位后,遇赦北还,途中在常州病逝。 3、(却仍)豁达开朗 苏堤(工程师)、东坡肉(美食家)、荔枝(贪吃者)、竹子(心高洁) 杭州西湖有“苏堤春晓”,苏东坡发明了“东坡肉”,曾自言“日啖荔枝三百颗”,但

5、他更关注精神的需要,曾写道:“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使人俗。”。 以上可以佐证苏轼的历经磨难,达观开朗,辅助学生理解作者性情。 (四)三读三求(一读求“识”、二读求“品”、三读求“悟”)一读求识(识音、识字、识文赋) 1、识音及解字 见课件(略)2、识文赋散文赋也叫文赋,是中唐以后出现的一种文体。 文赋兼有诗歌和散文的一些特点,不受骈赋、律赋那些框框的限制,较多地吸收了散文的笔调和手法,形成了散文式的清新流畅的气势。前赤壁赋就是这种文体的典型之作。 二读求品(品词、品句、品写法) 1 、 品 词 探究活动:让学生群答“哪些词用的精妙?为什么?” 根据回答,当即总结出若干有代表

6、性的词,师生探究,加以分析。(备用资料4个 )1 从“泛”字我们好像看到了小船漂浮在江面上,自由自在的样子。 2 “徘徊”一词用的是拟人手法,不仅形象地描绘了月亮缓缓升起的动态,更重要的是,“徘徊”一词还透露出了作者对月夜美景的眷恋之情。 3 白茫茫的雾气“横”在水面上,是从近处看;月光下水光遥“接”天边,是往远处望。一“横”一“接”,就像中国画的大写意,准确、简洁而又传神地描绘出一个静谧的夜景。 4 从“纵”字我们又好像看到了小船已经放开,毫无拘束地冲向前去;“凌”字又让我们体会小船在波峰浪尖飞快掠过的动态,衬托了愉快的心情。 2、 品句 (注:前期预习已结合课下注释及详解,将翻译工作基本完

7、成,在此品句,重在品语言美、意境美以及句子与诗歌主题的关系)探究活动:让学生找出觉得优美的句子,并分析这些句子和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以及议论的关系,各课题组找出自己的代言人,进行发言。(备用教学资源:四组句子,老师尽力引导学生找出“美”与“蕴”兼具的句子,并最终形成一条“乐悲乐”的感情线索。)教学资源:(略) 3、品写法(景、情、理的交融)学生预习时已借助课下注释和详解,初步翻译了文章,现在要琢磨一下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体会作者感情的变化,想要表达的道理。理清本文的线索。 (重点:第一、三、四段) (以学生的活动为主)第一段:景(以学生的活动为主) 探究活动逐层设疑: 第一段作者写的是什么内容?

8、是什么样的景? 看到这样的景会有什么样的心情? 景 清风徐来 水波不兴 月出东山 徘徊斗牛 白露横江 水光接天 教师点拨: (略)此一乐也。以第二段(过渡段)铺垫。 第三段:情 歌声和箫声引发了悲情悲意。悲什么呢?悲的内容是什么呢? 学生齐读、体会 学生自己看书思考、分类 /相互借鉴、争辩、质疑 教师点拨、师生共同总结。 情(悲) 无枝可依 英雄安在 人生无常 第四段:理 (在诵读中理解、品味语言) 他怎样来排遣这种悲苦郁闷之情呢? 盈虚有数 物我无尽 清风明月 与子共适 重点:景、情、理的关系 教师明确: 常言说:文似看山不喜平。本文作者先写月夜泛舟大江,饮酒赋诗,使人沉浸在美好的景物之中而

9、忘怀了世俗的欢乐心情;再从凭吊历史人物的兴亡,感到人生短促,因而跌入现实的苦闷;最后阐发变与不变的哲理,申述人类和万物同样是永久地存在,表达了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师生探究:那么,前后两“乐”相同吗?为什么?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 景(乐山水之乐) 理(乐达观之乐) 备用教学资源: 全文融景、情、理于一炉。景则水月流光,情则哀乐相生,理则物我相适。其间杂以呜呜箫音,悠悠古事。体物写志,不离眼前景;议论、抒情又不囿于眼前景。真的是: 情因景生,景以情显,移情于理。 三读求悟(悟客、悟苏、悟精神)探究活动:你认为当时真的有这样一场主客答问吗? 学生畅谈感受、认知,教师明确: 主客答问是赋的传统手

10、法; 苏轼借此抒怀,有无真正的客人并不重要。 进一步细化问题:(让课题组内讨论作答)歌是欢乐的,而箫声却如此悲愁。此处有一个问题,从行文看,“主乐客悲”是明显的,而各种资料提示却说作者“力求排遣苦闷”,这个矛盾应该怎样解决?请大家认真思考之后讨论,用简洁的语句表达出来。(假如有难度,可用曾提示过的“作者运用主客问答这一赋的传统手法”这一句话思考。)最后,引导学生认识到客的苦闷就是苏子的苦闷,问答的过程其实就是苏轼自身思考、排遣的过程。 就在此处,作者的心情由乐转悲。“主”“客”实为一体,分别反映了作者内心的积极和消极的心态。表达了他解决了自己矛盾痛苦,最终乐观旷达的精神状态。五、课后探究(各课

11、题组可任选一题,合作探究完成后下节课展示结果) 1、“小崔会客” 假如你是央视主持人小崔,面对风尘仆仆穿越千年时光,来到“小崔会客”现场的苏轼,你能针对本文对苏轼提出哪些问题?根据对本文的理解,假如你是苏轼,你将如何作答?(课题组内确定人选,合作探究后展示成果) 2、梯级作文 对一处自然或人文景观,写一篇300字内游记。可以选择a纯粹写景 b写景兼抒情 c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当中任意一个类型进行写作,成文后在课题组内探讨体会这三类文章之间的不同之处,然后选择出一致评价较高的文章23篇,作为下次课堂素材,以备展示。六、教后反思 赤壁赋为千古名文,自己在授课时不仅想让学生体会东坡飞扬的文采,更想

12、让学生体会其情、其思,通过“三读三求”的环节,一读求“识”、二读求“品”、三读求“悟”,较好的得达到了这一效果。 此外,还有一点感受颇深,对于上佳的文学作品,无论是创作的过程还是阅读的过程,都需要放飞想象的翅膀,才能思接千载,文心恣肆,化万物于笔墨之间。教师在讲评时,如果能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去更好的引发学生联想,整节课会更加有深度,也理应会有惊喜,效果也自会更佳。 1. 若不给自己设限,则人生中就没有限制你发挥的藩篱。2. 若不是心宽似海,哪有人生风平浪静。在纷杂的尘世里,为自己留下一片纯静的心灵空间,不管是潮起潮落,也不管是阴晴圆缺,你都可以免去浮躁,义无反顾,勇往直前,轻松自如地走好人生路上的每一步3. 花一些时间,总会看清一些事。用一些事情,总会看清一些人。有时候觉得自己像个神经病。既纠结了自己,又打扰了别人。努力过后,才知道许多事情,坚持坚持,就过来了。4. 岁月是无情的,假如你丢给它的是一片空白,它还给你的也是一片空白。岁月是有情的,假如你奉献给她的是一些色彩,它奉献给你的也是一些色彩。你必须努力,当有一天蓦然回首时,你的回忆里才会多一些色彩斑斓,少一些苍白无力。只有你自己才能把岁月描画成一幅难以忘怀的人生画卷。学习参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